尹國等
摘要:河北省是黃河流域棉區(qū)的主要棉花生產省份之一,通過對該省份植棉情況的調研表明,近幾年由于受棉花收購價格低位運行、生產成本不斷上升、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植棉勞動強度大、自然災害頻發(fā)、涉棉優(yōu)惠政策發(fā)布不及時等多重因素影響,棉花種植面積逐年減少。并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能夠指導棉花生產,為政府決策部門提供參考。
關鍵詞:河北;棉花;種植面積;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S56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2095-3143(2015)01-0047-04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5.01.011
The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Reduction in Cotton
Planting Area in Hebei Province
Yin Guo,Zhang Yujuan,Han Qiucheng,Cui Minghui,
Ren Aimin,Ma Weijun,Wang Shuanggui
(Hand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andan 056001,China)
Abstract: Hebei province is one of the main cotton growing province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lanting situation in Hebei province, the author concluded that,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the cotton price low, production costs rising,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young adults work in the city, intensity labor, natural disasters, preferential policies on cotton release not timely ,cotton planting area was reducing year by year.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measures, aiming at the above problems, in order to guide the cotton production, provide reference for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departments.
Key words: Hebei;Cotton; Planting area;Reason;Countermeasures
0引言
2014年11月,國家棉花市場監(jiān)測系統(tǒng)公布了2015年全國棉花意向種植面積調查報告,報告顯示,黃河流域棉區(qū)、長江中下游流域棉區(qū)以及西北內陸棉區(qū)三大主要棉區(qū)2015年棉花意向種植面積均呈現不同程度地減少,總計意向植棉面積約為3606000 hm2,比上年減少610000 hm2,降幅為14.5%。其中,黃河流域棉區(qū)意向種植面積為762000 hm2,比上年減少28.5%,長江中下游流域棉區(qū)意向種植面積為683000 hm2,比上年減少19.1%,西北內陸棉區(qū)意向種植面積為2125000 hm2,比上年減少6.0%。
河北省地處黃河流域,2014年棉花種植面積約為391000 hm2,是黃河流域主要產棉省份之一。然而,國家棉花市場監(jiān)測系統(tǒng)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河北省的棉花意向種植面積為283000 hm2,比上年減少27.7%。雖然意向種植面積并不一定就是2015年的真實種植面積,但是從數據中可以看出,由于種種原因,各棉區(qū)棉農植棉的積極性在不斷的下降,說明棉花產業(yè)的發(fā)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為此,作者深入實地調查,詳細分析了造成棉花意向種植面積減少的原因,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來穩(wěn)定棉花生產。
1河北省棉花意向種植面積減少的原因
1.1棉花收購價格偏低,植棉效益較其他作物低
2014年的籽棉的收購價格在5.8~6.2元/kg徘徊,且棉企的收購意愿并不強烈,部分棉農的家中仍有部分的籽棉沒有交售,持觀望態(tài)度??鄢N子、肥料、農膜、農藥、耕地、澆水等環(huán)節(jié)的成本,棉農的純收益(不含人工)大概在9000~12000元/hm2,相比于小麥和玉米15000元/hm2以上的純收益明顯偏低,且植棉的勞動強度大,機械化程度低,用工用時明顯多于糧食作物[1],若棉花單價持續(xù)在低位運行,勢必影響棉農的植棉積極性,2015年河北省棉花種植面積大幅減少是不可避免的。
1.2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
近幾年來,國家“一號文件”不斷提高糧食生產的突出性地位,從政策層面為農民提供種糧補貼和良種補貼,穩(wěn)定并逐步提高糧食的最低收購價,糧農猶如吃上了“定心丸”,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受市場經濟的引導,很多地方的農民還紛紛搞起了大棚蔬菜和特色種養(yǎng)殖業(yè),導致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棉花種植面積逐漸萎縮。
1.3種植棉花費工費時不利于農民外出務工
目前,國家很多產業(yè)處在社會的轉型期,大量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把農田留給老人和婦女耕種。棉花的整個生育期7個多月都需要不斷地管理,整枝打杈、采收需要耗費大量的勞動力,因此,農民多傾向于種植不影響外出打工、管理簡單、機械化程度高、收獲時間短的糧食作物,而不選擇相對勞動強度較大的棉花?,F階段,外出務工農民的收入已遠遠高于種地的收入,即使糧田實行粗放式的管理,造成一定程度的減產,農民還是會選擇種植糧食作物而把節(jié)省的時間用來外出務工[2]。
1.4植棉成本提高
雖然植棉收益不斷減少,然而,植棉過程中所需的生產資料的價格卻在不斷攀升。一方面是農膜、農藥、種子的價格在逐步提高,另一方面耕地、播種、間苗、打藥、整枝打杈、采收等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力成本,單單采收環(huán)節(jié)就要付出1.0~1.6元/kg的費用,且不一定可以找到足夠的人手。部分種棉大戶由于找不到足夠的工人采摘棉花且擔心田里的棉花被偷盜,不得不在棉田搭建簡易房雇人專門看守,這些都無形中增加了植棉成本,棉農朋友叫苦不迭,這和喻樹迅院士提出的“快樂植棉”理念完全背道而馳,植棉積極性備受打擊。
1.5病蟲害和自然災害頻發(fā)
河北省是傳統(tǒng)棉區(qū),植棉歷史長。因此,年復一年的重茬種植,造成土傳病害逐年加重,尤其是棉花枯萎病和黃萎病,發(fā)生嚴重的地塊和年份可減產50%以上,甚至絕收。黃河流域和長江中下游流域棉區(qū)98%以上種植的是轉Bt基因的抗蟲棉,棉鈴蟲已經不是棉花的主要蟲害,而蚜蟲、紅蜘蛛、盲蝽象等害蟲逐漸成為為害棉花的主要害蟲,且抗藥性在不斷提高,增加了防治的難度和成本。據作者觀察,近幾年,河北省異常天氣多發(fā),春天溫度低且伴隨大風,夏秋季節(jié)旱澇不均,常造成棉花缺苗斷壟、前期長勢弱、中后期蕾鈴脫落嚴重和營養(yǎng)生長旺盛等現象,嚴重影響到棉花產量的提高。
1.6國家涉棉優(yōu)惠政策的力度不大
2014年9月國家發(fā)改委召開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和市場調控”新聞發(fā)布會,主要涉及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發(fā)布了目標價格水平和改革的方案,新疆棉花(皮棉)的目標價格是19800元/噸,7月份印發(fā)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為試點地區(qū)制定具體的工作實施方案提供了指導;二是制定了市場價格監(jiān)測的方案;三是批復了新疆具體的實施方案;四是研究提出了新年度棉花市場的調控措施。2014年11月,國家發(fā)改委召開棉花價格試點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明確對內地的山東、湖北、湖南、河北、江蘇、安徽、河南、江西和甘肅9省棉花生產進行適當補貼,2014~2015年度補貼額度為2000元/噸,以后每年度補貼額將根據新疆目標價格補貼標準的60%測算,上線不超過2000元/噸,這是我國第一次實施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這些政策的公布,對于提高棉農的植棉積極性,增強企業(yè)信心和市場活力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該政策的優(yōu)惠力度不大,植棉比較效益還是低,未能給持觀望態(tài)度中的棉農一針“強心劑”,部分棉農由于看不到植棉效益提高的希望,提前拔掉棉稈改種小麥,造成植棉面積減少。
1.7適應當前形勢的省工節(jié)本棉花新品種研發(fā)落后
糧食作物之所以受到外出務工農民的歡迎,主要是因為它們省工省時,且機械化程度高,這和它們的自然特性是緊密相關的。雖然社會上不時有人推廣所謂的“懶棉花”,但并未真正大面積推廣,仍然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力整枝打杈。當前,棉花也需要有像玉米那樣的新品種研發(fā)出來,只需要在關鍵的生育時期進行管理而其他時候可以抽身外出務工。關于這方面的最新研究還未見報道。
2穩(wěn)定河北省棉花生產的對策
2.1加大涉棉優(yōu)惠政策的力度,并及時公布
政策的實施直接影響到棉農最終的收益。涉棉優(yōu)惠政策公布之后,農民會做一個“收益比較”,即到底是植棉的總收益高還是種植其他作物的收益高。因此,國家涉棉優(yōu)惠政策的發(fā)布一定要早要及時。一旦確認植棉效益較高,棉農還是會回到種植棉花的行業(yè)中來的。另外,棉農應積極關注涉棉方面的微博、微信和客戶端,還有一些涉棉信息的專業(yè)權威網站、論壇,及時關注棉花產業(yè)的最新消息和最新動態(tài),合理安排農業(yè)生產,做到有的放矢,實現利益最大化。
2.2提升棉花品級,提高收購價格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國家設定了糧食生產的紅線是1.2億公頃,并且設定了糧食的最低收購價。棉花雖然是一種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經濟作物,但是國家并沒有設置種植紅線,也沒有設定最低保護價。美國對其國內的棉花出口實行巨額補貼,嚴重沖擊國內的棉花市場。很多棉企愿意采購質優(yōu)價廉的進口棉,致使一方面國內棉花大量長期庫存積壓,另一方面又要進口大量棉花的惡性循環(huán)[3]。因此,為了穩(wěn)定國內的棉花產業(yè)和市場,國家有必要適當提高棉花的收購價格,提高棉農的植棉積極性,避免棉花走大豆的覆轍。在補貼政策上由現在的按面積補貼逐步調整過度為按品級補貼,促使棉農生產高質量的棉花,實現“優(yōu)質多補”。2014年12月8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新修訂的《聚乙烯吹塑農用地面覆蓋地膜》標準,并于2014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一舉措,將有助于新疆的棉花實現機播機收,對于降低棉田農膜的殘留、降低棉花“三絲”、提高棉花品質品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河北省可以參照新疆的做法,出臺一些棉花生產提質增效的地方標準,從而提升棉花品質和植棉積極性。
2.3定向選育適應當前形勢的棉花新品種
什么樣的品種適應當前棉花發(fā)展的新形勢?抗病、抗蟲、優(yōu)質、高產,可以實行輕簡化栽培管理和機械化采收的新品種是當前棉農非??释腫4]。勞動力的短缺,迫使棉農選擇病蟲害發(fā)生頻率低,勞動支出少,管理效率高和滿足機械化作業(yè)要求的棉花品種,以在棉花播種、管理、采收、加工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實行機械化,降低勞動強度。棉花常規(guī)種植模式中,間苗、整枝打杈和采收三個環(huán)節(jié)需要付出高強度長時間的勞動。如今,精細化穴播技術解決了間苗問題,下一步育種家應當定向選育出免整枝打杈、結鈴吐絮較為集中、始果枝著生離地較高、果枝短而上沖、株型較為緊湊的抗病蟲新品種,滿足全程機械化作業(yè)要求[5-6],這對于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降低植棉成本,提升棉農植棉積極性具有重大意義。
2.4成立專業(yè)植棉合作社
成立專業(yè)植棉合作社,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發(fā)揮土地、人員、信息、機械等各方面的優(yōu)勢,挖掘土地增產潛力、培養(yǎng)專業(yè)技術人員、及時準確掌握并分享涉棉信息,合理配置農機具的采購和使用。這樣一個平臺,一方面是合作社成員之間可以統(tǒng)一采購種子、農藥、化肥、農膜、農機具等生產資料,降低生產投入;另一方面是合作社成員之間增加了交流學習的機會,在棉花的管理環(huán)節(jié)能夠及時發(fā)現病蟲害等影響棉花生長的不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生產損失。同時,政府涉農職能部門(農業(yè)局、農機局和氣象局等)應當積極主動搭建向合作社傳達信息的平臺,指導棉花生產和銷售。有條件的地方,其地方政府可以給棉企與合作社牽線進行訂單式合作,讓棉農種得放心,棉企購的舒心,實現利益最大化。
3結束語
總之,只要棉農、棉企、政府、農資經銷商、科研單位等多部門能夠聯動起來,降低植棉成本和勞動強度,提高植棉效益和積極性,棉花這種國家戰(zhàn)略物資就必將迎來一次新的發(fā)展機遇。
參考文獻
[1] 李廣澤,王國平,周日明.江蘇東臺2012 年棉花生產特點與問題分析[J].棉花科學,2013,35(4):11-14.
[2] 楊芬,蔚富生,屈非,等.山西省棉花生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1,39(9):1032-1034.
[3]張勝,李君業(yè).對當前我國棉花質量存在主要問題的分析[J].中國纖檢,2010(7):49-51.
[4]董合忠.濱海鹽堿地棉花輕簡栽培:現狀、問題與對策[J].中國棉花,2011,38(12):2-4.
[5]范洪水.棉花機械采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yè)與技術,2012(6):169.
[6]李飛,李庠,李育強,等.湖南省棉花生產機械化的發(fā)展思路[J].湖南農業(yè)科學,2014(9):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