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驊
楊富剛
楊富剛,字仙水楊玉,山東曹縣人。1969年參加工作,原供職于兗礦集團濟寧二號煤礦,曾任工會主任、政工師?,F(xiàn)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外名人文化研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書法家榜書研究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
1999年9月,獲孔子誕辰2550周年全國大賽二等獎;2004年,獲全國書畫大賽王鐸杯金獎;2005年,獲“紀念顏真卿逝世1220周年”全國書畫大賽金獎,并獲中國書畫家“百強實力派書法家”稱號;2009年,漢簡書法獲澳門回歸十周年“國際蓮花杯”國際書畫大賽一等獎,授予“國際書畫藝術名人”稱號;2010年8月,獲上海世博會展金獎,授予“2010上海世博會藝術家”稱號;2011年,獲和諧頌“愛國杯”國際書畫大賽國際一等獎;2015年,獲意大利國際書法節(jié)金獎。其書法作品多次刻入碑林。
1984年,我在兗州礦務局所屬機械廠工會做美工、宣教工作,楊富剛在濟二礦從事同樣的工作,我倆便相識了。他退伍后先是在公社做過武裝干事、民政助理員和秘書。1978年到礦上工作,曾做過掘進工。因楊富剛身材比較魁梧,留了一個“藝術家”的發(fā)型,便有了一種“剛”性的藝術的氣質。
他比我大幾歲,我不習慣稱他為“主任”或“主席”,而是一直習慣稱他為“楊兄”。
楊富剛出生于山東曹縣,按農(nóng)歷生辰算,屬牛。他沒有家學淵源,只深奉“字無百日功”之誡,以各家字體為師,嘗試碑帖融合,臨摹古今,心悟研習日久。先是臨寫柳公權《玄秘塔碑》、顏真卿《多寶塔碑》《勤禮碑》,奠定書法基礎。而后又臨寫顏真卿《祭侄稿》、王羲之《蘭亭序》、米芾《苕溪帖》,扎下楷書、行書根基。近二十年,臨寫漢簡,用功最勤,如《武威儀禮簡》。現(xiàn)主要以草書和漢隸進行創(chuàng)作。
屬牛的楊兄,頗有牛的品格韌勁。想干的事,勇往直前,不屈不撓,于書法創(chuàng)作而言,最見性情。如2005年末,參加紀念顏真卿逝世1220周年全國書畫大賽,他反復琢磨:寫行書草書,還是漢簡?什么內容最為適當?用什么款式什么形式表現(xiàn)最好?什么樣布局章法才能達到高的境界?既琢且磨,以數(shù)十日之功,反復創(chuàng)作四十多幅作品,最后選了一幅長卷參與這一藝術盛事,獲得金獎。
所謂“苦寒催得梅花開”,藝術之路無坦途,這一點在楊富剛身上有真切的反映。因長卷能夯實基本功,寫長卷須靜心,吃得苦頭。近幾年,他寫了《論語》《孟子名言》《三字經(jīng)》《道德經(jīng)》《金剛經(jīng)》《弟子規(guī)》等長卷,長的達三百余米,短的也有十四、五米。如《論語》,從2007年臘月開始,一直寫到2008年7月。期間,所嘗甘苦,絕非局外人所能體味。夏天,光著脊梁潑墨,揮汗如雨,風扇又不敢開大,怕吹皺了筆下宣紙。冬天,書坊兼畫室沒有暖氣,很冷,就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褲臨池運筆揮毫,其中樂趣,局外人哪得體悟!此書成后,經(jīng)愛人劉靜精心手工裝裱,這部長達三百多米、15926字的作品才算問世,引得業(yè)界喝彩點贊多多。
有耕耘就有收獲,有苦寒才催梅花開。自1999年獲孔子誕辰2550周年全國書畫大賽二等獎后,每年參展都有所斬獲。被冠以的頭銜也不少,如中國書畫家“五百強”“一百強”“上海世博會藝術家”“客座教授”“國際金銀獎”……固然很榮耀很炫目,但楊兄跟我說:“一個人的成就,最終還是靠作品說話,讓公眾承認、社會承認,不能被各種頭銜‘炫暈了頭腦。”我深以為然,也越發(fā)的對其推崇有加。
得失之妙,存乎一心。習書,固然應堅持長期臨池不輟,要有“?!毙?,更在于靈性、悟性。楊兄在書法上歷練幾十年,且有此等沉靜之心,以他的性格涵養(yǎng),期以道業(yè)有成之譽,應當不是諂許。比方說他的字個性氣質:豪放灑脫,猶如青云之氣,能壯山河之魂。但楊兄總是對我強調:書法乃傳心之道也,還應在“悟”字上下更多功夫。要在每個字上“悟”,每行每段上“悟”,在章法布局上“悟”。
書道路徑無他途,在于悟心悟道。此正所謂“機巧由于心悟,而不可力取”。 “悟”到精微之處,方可產(chǎn)生靈動之雅韻。誠如是,我相信楊富剛的作品還能上更高的層次。
路漫漫其修遠兮,上下求索。愿與楊兄共勉?。ū疚淖髡呦抵袊骷覅f(xié)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