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恩存
張俊奎
字微明,號云行,齋號茂陵山房、微明堂。1963年出生,山東青島萊西市人,民革黨員。先后畢業(yè)于山東大學、中國國家畫院曾來德工作室?,F(xiàn)為中國美術創(chuàng)作研究院山水畫室主任、濟南政協(xié)書畫院畫家、民革山東中山畫院畫家、《華夏藝術報》主編。在省級以上刊物發(fā)表詩歌及美術評論文章近百篇,并出版有個人畫集三種、個人專題片兩部及合集數(shù)十種。
1993年詩集《燃燒的雪》由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
2003年山水作品入編河北美術出版社中國畫名家技法叢書《臨摹與創(chuàng)作》;
2004年山水組畫入選山東省慶祝建國五十五周年及全國第十屆美展山東預選展;
2005年寫生作品獲山東省第三屆寫生作品展優(yōu)秀獎;
2006年作品參加水墨清音——當代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2007年作品參加走近經典——2007年度優(yōu)秀水墨畫家作品邀請展;
2008年作品參加第六屆“牡丹杯”中國畫名家提名展、“桃李緣·濕地情”全國中國畫提名展;
2009年作品參加亞洲藝術高端市場博覽會、作品獲紀念毛澤東誕辰116周年全國書畫作品展二等獎;
2010年作品參加相約文博·第二屆中國(山東)書畫名家邀請展、作品參加第二屆中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作品參加中日書畫交流精品展;
2012年作品參加墨彩清音——當代齊魯書畫名家精品展、作品參加華夏水墨——中國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
2013年作品參加紀念梁漱溟誕辰120周年中國書畫名家作品提名展;
2014年作品參加禪韻詩情——李學明張俊奎作品展、同鄉(xiāng)行——徐永生張俊奎作品展、傳承·探索——中國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
中國藝術傳統(tǒng)最重要之處是與自然的血肉聯(lián)系,對自然的謳歌與崇拜是中國藝術永恒的主題;中國的山水畫,固然表現(xiàn)山河的氣勢與壯麗,但在實際上是“移情”之后的“以意造境”,是“知紛雜中守單純”的復歸于樸的精神提升過程,以此營造了令人了悟的精神圖像和想象空間;好的作品,在本質上說,就是“恍兮惚兮”的精神彼岸,在虛無縹緲中展示藝術的本質之美。
張俊奎的山水畫,以高古野逸、情思雋永為特點,筆墨素樸、單純,不見矯情和炫耀,也不見張揚與浮躁,咫尺之間只是一派荒野、寂靜、幽深、蒼涼,畫家營造的乃是一種心境,一種理想,其實,這實在是一種難得的精神守望。
張俊奎是一位學養(yǎng)豐茂、學術精神濃厚的畫家,他以歷史研究、藝術評論者及詩人的身份入畫,把握筆墨,自有其獨到之處,他的理解、認知與了然于心,亦非尋常人可以比擬,因此,他筆下的山水畫便多了些莊重、沉穩(wěn)、樸厚,頗有“色正芒寒”之意味。盡管如此,畫家并非墜入文人畫的誤區(qū),他從不以游戲態(tài)度對待藝術,而以“問學”態(tài)度對待藝術,叩問真諦,遙望彼岸,坐觀云山,聆聽天籟??梢哉f,張俊奎的山水畫追求與表現(xiàn)的正是那種天籟。
張俊奎以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把握并領悟著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文化的關系,人與歷史的關系,除其不斷深入名山大川寫生游歷之外,他在獨處與沉思中,把擷取的素材進行了消化、汲取、歸納,使眼中之山轉換為心中之山。因之,他筆下的山水已非自然原貌,而是“物我兩忘”之“胸中丘壑”。
從宋畫入手,以法度格局為基礎,步步為營,直探山水畫之奧秘,是張俊奎的起點,然后,遍覽元人筆墨、明人意趣、清之謹嚴等等,南派山水的典雅韻致和北派山水的渾樸蒼厚都在他的作品中時有顯現(xiàn)。特別是明董其昌、清四王四僧等人的山水畫對他影響極大。顯而易見,張俊奎更趨向于高古境界一路,性喜荒寒、野逸之美,在咫尺之幅中,以小見大,以有限為無限,在虛實相間中,營造出想象、感應同一的精神家園。
畫家用筆屬拙厚樸素一路,少見技術的玩弄與“墨戲”之處,但拙厚用筆在虛實、濃淡、疏密的處理中,卻不失空靈、飄渺之感,反倒使作品平添了渾然與蒼茫之氣象。
仔細閱讀作品,我們發(fā)現(xiàn),張俊奎善于在蒼潤之間調整自己的筆墨、結構與圖式,讓形式言說詩情,讓筆墨表達美感,而用筆在法度與自由之間,勾勒書寫與積點積墨并用,使作品在渾厚中不失靈動,董其昌的“煙云供養(yǎng)”說,給了張俊奎以啟迪,他在山水畫中善做飄渺漫卷的流云,增加作品的空濛、神秘與幽深,給人以在荒寒蒼涼中返歸高古的夢幻感。張俊奎多用干筆積墨,連皴帶染,由淡漸濃,由疏漸密,而寒山衰草,流云來去,山莊曲徑都呈現(xiàn)為一種清冷的氣息和氛圍。
可以看出,張俊奎在實踐中漸漸形成自己的風格——筆墨拙厚、古樸靈動?!斑b遙望白云,懷古一何深”,作為終極歸處的自然山水,在高古荒寒中是時間的起點,它指向更為悠遠的“終古之所”,而“終古之所”必然以高古荒寒為表象,也就是說,張俊奎的山水畫是在尋找精神的家園,表現(xiàn)的是人類的根系和曾經的故園。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園和各不相同的“鄉(xiāng)愁”,張俊奎以筆墨形式,響應了哲學家海德格爾的召喚——“回到開端去”。張俊奎高古荒寒的山水畫,要表達的是我們精神要求最深邃的一種無限延伸,因為,高古與荒寒在中國藝術中是一種最高境界,最完美的存在,它是精神的象征,也是心靈的狀態(tài)。因此,我們由衷肯定張俊奎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