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新
印刷的悠久歷史
印刷在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在唐朝,雕刻過的木板被用來在紡織品上印制圖案。元代的時候,湖北江陵所刻《金剛經注》,用朱墨兩色套印,是現存最早的套色印本,不同顏色套印出來的書,印在潔白的紙上,鮮艷奪目,美不勝收。在我國漫長而燦爛的印刷史上,印刷技術不斷變革,印刷產品日益精美。
此外,印刷領域的能工巧匠也脫穎而出,被載入史冊,如宋代畢昇通過長期的親身實踐,創(chuàng)造了活字印刷,節(jié)省了雕版費用,縮短了出書時間,既經濟又方便,在印刷史上是一個重大革命;元代農學家王禎成功創(chuàng)制木活字,他還發(fā)明了轉輪排字架,用簡單的機械提高了排字的效率。
悠久的歷史和杰出的人物,是否是印刷術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的核心原因?筆者認為,原因并不僅僅在此。印刷術自誕生以來,不僅是一門工藝技術,而且承擔著信息傳播的重要職責。如果說印刷術是一種外殼,那么其承載的信息就是它的靈魂。
印刷的本質是一種信息傳播渠道
在印刷術發(fā)明以前,文化的傳播主要靠手抄的書籍,對于文化的傳播非常不便。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需要讀書的人越來越多,抄書既慢且數量也不多,無法滿足人們對文化的需求,為印刷術的發(fā)明提出了客觀的要求。自從有了印刷術,人類的信息傳播達到了一個高峰,如雕版印刷發(fā)明不久,佛教便利用它刻印了大量的佛教經典、佛像和宗教畫,廣為傳播。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印刷術,都是在我國印刷術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下發(fā)展起來的,我國傳遞的不僅僅是印刷的工藝技術本身,而是傳遞了一種信息傳播的方法。依靠印刷術所承載的信息,歐洲的文藝復興得以實現,將歐洲從漫長的中世紀黑暗中解放出來。因此,印刷術被公認為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之一。正是因為印刷術并不僅僅是一種機械和油墨材料,而是依靠它的傳播,人類的思想和文明成果得以傳播到全世界。
印刷應結合新媒體特點做好傳播服務
只有深刻把握印刷的本質,才能對印刷的新發(fā)展作出新的應對。當前,信息傳播的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數字印刷、新媒體等發(fā)展迅猛。作為一名印刷工作者,不能對這些新媒體不聞不問或者視如洪水猛獸,而是應當了解這些新的信息傳播技術的種類、特點、應用范圍等,從中定位好本行業(yè)的工作方向。
印刷的本質是一種信息傳播渠道,因此我們關注重點不在于信息的內容本身,內容方面是由信息來源者提供,我們應當關注的是現有的信息傳播有哪些渠道,如何將這些渠道建設得更好,在立足于相關渠道的實際基礎上,更好地發(fā)揮信息傳播載體的作用。比如,微信是當前較為流行的信息傳播渠道,作為印刷工作者,我們不用去開發(fā)這款軟件,因為有騰訊公司進行開發(fā)和維護,也不需要關注內容來源,因為每一個個體都會自行發(fā)布內容。我們能做的就是深入掌握微信的特點,包括在不同尺寸手機上可以顯示的字體大小、顏色以及人們的閱讀習慣等,然后做好圖案和文字的設計排版等,使得信息的傳遞在這樣一個新媒體上更加優(yōu)質和有效。結合每一個新媒體的特點,更好地進行信息傳播服務,就是印刷的不懈追求。
信息傳播的新媒體
當前,應用較為廣泛的信息渠道有哪些,筆者在此進行簡單介紹。
微博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簡稱,即一句話博客,是一種通過關注機制分享簡短實時信息的廣播式社交網絡平臺,注重時效性和隨意性。在微博中,名人效應非常顯著,擁有粉絲數量超過百萬的所謂“大V”,瞬間可以將自己想要傳播的信息傳達給百萬粉絲。英國首相卡梅倫就開通有新浪微博,以“英國首相”命名,也是歐洲國家中首個開通微博的最高領導人。除英國首相卡梅倫外,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倫敦市長約翰遜等外國政要都有微博平臺傳遞信息。國內幾大著名門戶網站的微博,都有粉絲效應顯著的“名人微博”。才女導演徐靜蕾入駐騰訊微博短短9周時間便收獲了千萬微博聽眾,韓寒使用短信的方式在其新浪微博發(fā)了第一條信息,內容只有一個字“喂”,截至當日下午16點,該條信息的轉發(fā)數達到3132次,評論數達到4500個。石悅(筆名“當年明月”)撰寫的歷史長文《明朝那些事兒》自2006年3月在其博客上連載,3個月點擊量超過百萬次,后來被出版商看中,于2006年正式出版,并紅極一時。可見,微博的信息傳遞力量驚人。
騰訊QQ
QQ是騰訊公司開發(fā)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時通信(IM)軟件,截至2014年4月在線人數突破兩億,是中國目前使用最廣泛的交流軟件。筆者作為一個專業(yè)技術工作者,對QQ的應用幾乎不可或缺。另外,QQ群更是必不可少,工作中的往來信息幾乎都是通過QQ傳遞。因此,每天一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開QQ。在此做一個簡單的計算,一個專業(yè)從事信息傳遞的用戶,如果有10個QQ號碼,每個號碼加入10個QQ群,每個群平均以1000人計算,那么傳播同樣的一個信息,這個用戶可以將此信息快速的傳達給10萬受眾。而且,QQ群大多以同類人或者因同類事而聚集,信息傳遞非常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信息傳播渠道。
微信
微信是當前十分熱門的信息傳遞手段之一,隨著智能手機的發(fā)展,現有超過3億人正在使用微信或者加入微信的朋友圈,使用者可以發(fā)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可以群聊,可以即時拍照分享,成為一種熱門。掃一掃微信的二維碼,從而獲得友人的名片、商戶信息、折扣信息等,正在變成很多人的習慣動作。微信平臺的發(fā)展非常迅速,不但商家開通了微信平臺,政府機構等也紛紛建立了自己的公眾賬號傳遞信息。
電子書
曾經恢復高考初始,新華書店門前購書的人徹夜排隊,古籍書店、教育書店、兒童書店、外文書店等人山人海。然而,近年來卻不斷傳出各地新華書店關張的消息,實體書店生存環(huán)境惡劣。電子書應運而生,電子書一般有兩種含義,一個是指軟件e-book,另一個是指硬件,即專門閱讀電子書的掌上閱讀器。筆者選擇了當前流行的IEBOOK電子書進行研究,其制作簡易,上手快,利用模板的支持,可以將聲音、圖像、視頻、文字快速制作出一本可以高效傳播的電子圖書,而且閱讀效果優(yōu)異。電子書的發(fā)展,對傳統(tǒng)圖書的信息傳遞起到了升級的作用。
微視頻
微視頻是主要傳遞圖像信息的一種新型工具,視頻時間非常短暫,短則30秒,長則不超過20分鐘,內容廣泛,視頻形態(tài)多樣,涵蓋小電影、紀錄短片、DV短片、視頻剪輯、廣告片段等。“短、快、精”、大眾參與性強、隨時隨地的隨意性是微視頻的最大特點。當前,主要的微視頻平臺有來自新浪的秒拍、美圖秀秀的美拍和騰訊的微視。中國傳媒大學就聯(lián)合知名企業(yè)舉辦了2014新媒體微視頻大賽,收到來自全國的視頻類參賽作品1800余部,顯示出微視頻的強大生命力。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出現,信息傳播的渠道發(fā)生了重大的改變,以往在地鐵上常見的人人一份報紙埋頭苦讀的景象,已經被現在的人人埋頭看手機所代替,人們的閱讀載體和閱讀習慣與以往顯著不同。因此,作為印刷行業(yè)的從業(yè)人員,要認識到印刷為信息傳遞服務的本質,學習和掌握新媒體的特點,推動印刷從“小印刷”向“大印刷”的跨越。
作者單位:中山火炬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