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國民歌價值的多元性

        2015-04-18 11:21:30陳書錄
        江蘇社會科學(xué) 2015年5期
        關(guān)鍵詞:歌謠民歌民間

        陳書錄

        陳書錄,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 210097

        中國是一個歌謠大國,而民間歌謠正是從草根性、大眾化等層面生動地展示了歷史底蘊深厚、各民族多元一體、文化多樣和諧的歌謠大國形象。歌謠來自民間,蘊含著極為豐富的生氣勃勃的原動力,是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活力的一個重要源泉。中國歷代歌謠的整理與研究,不僅具有文獻(xiàn)的集成和傳世價值,而且在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一、民間原生態(tài)的社會狀況和民族文化心理的認(rèn)識價值

        民歌從臺閣、郎署和文人的官腔雅調(diào)中突破重圍,是植根于草野民眾心中的鮮活的民間文化記憶,是口頭的、真聲真情的詩歌。明代后期的袁宏道在論到民歌時說:“今閭閻婦人孺子所唱《劈破玉》、《打草竿》之類,猶是無聞無識真人所作,故多真聲,不效顰于漢魏,不學(xué)步于盛唐,任性而發(fā),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樂嗜好情欲,是可喜也?!盵1]袁宏道:《敘小修詩》,《袁宏道集箋校》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88頁。之所以說是“真聲”,是因為“音生于感,感生于天,油然而出,直輸肝肺”[2]吳承恩:《留思錄序》,《射陽先生存稿》卷二,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印本,民國十九年(1930)。。無論是民歌的音樂,還是歌詞,都是生于天然:“誠以言為心聲,而謠諺皆天籟自鳴,直抒己志,如風(fēng)行水上,自然成文?!盵3]劉毓崧:《古謠諺序》,杜文讕輯《古謠諺》,〔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1頁。民歌深于“道”,其道是“自然”:“野夫田父,閨人孽女,縱其貪慕憂思之所感,托類切物以歌詠其志,時輒造于精微。蓋其道之深者,寓天地之間,動于人心,觸于物變,雖其轉(zhuǎn)喉掉吻,沖口肆意,而欣戚仲舒,中挑外引,每與深者值?!盵1]王慎中:《五子詩集序》,《遵巖集》卷九,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這種“道法自然”、“天籟自鳴”的民間歌謠,是“天地之元聲”:“吳歌自古絕唱,其歌至今未亡?!伺t田畯以無心得之于口吻之間。豈非天地之元聲,匹夫匹婦所與能者乎?”[2]宋懋澄:《聽吳歌記》,《九籥集》前集卷一,明萬歷刻本。所謂“天籟自鳴”或“天地之元聲”,就是說民間歌謠是原生態(tài)的歌曲。民間歌謠的原生態(tài)性,在晚明文人眼中,主要是沒有被封建禮教束縛——“借男女之真情,發(fā)名教之偽藥”[3]馮夢龍《敘山歌》,馮夢龍編纂,劉瑞明注解《民歌集三種注解》下冊《山歌》卷首,〔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版,第317頁。;沒有受到復(fù)古文風(fēng)籠罩——“不效顰于漢魏,不學(xué)步于盛唐”。今天我們進(jìn)而言之,還可以說沒有受到文人意識的滲透、舞臺化的改造、商業(yè)化的開發(fā)等。

        顧頡剛曾經(jīng)說:“歌謠、唱本及民間戲曲,都不是士大夫階級的作品。中國向來缺乏民眾生活的記載;而這些東西卻是民眾生活的最親切的寫真,我們應(yīng)該努力地把它們收集起來才是?!盵4]顧頡剛等:《吳歌·吳歌小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683頁。原生態(tài)民間歌謠“是民眾生活的最親切的寫真”,有其特殊的認(rèn)識價值,展示了不同時代生機勃勃的社會生活。較早的民間歌謠可以追溯到傳說中黃帝時代的《彈歌》:“斷竹,續(xù)竹,飛土,逐宍?!盵5]沈德潛:《古詩源》卷一,〔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19頁。此詩又稱《斷竹歌》或《斷竹黃歌》,最早見錄于東漢趙曄所著《吳越春秋》卷九《勾踐陰謀外傳》。其書記載,越國國君勾踐向善射之人陳音詢問弓彈的道理,陳音在答話中引用了此詩[6]趙曄:《吳越春秋》卷九《勾踐陰謀外傳》,〔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49頁。。傳說此詩為黃帝時所作。這是一首古老的獵歌,描寫了砍竹、接竹、制造出狩獵工具,進(jìn)而用彈丸去捕獵的一系列過程,音生于感,感生于天,天籟自鳴,生動地展示了原始社會捕獵生活的原生態(tài)。

        《彈歌》是狩獵時代的原生態(tài)歌謠,《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是農(nóng)耕時代原生態(tài)性質(zhì)的歌謠,與《彈歌》中視角相對比較集中不同,《七月》分別從種田、養(yǎng)蠶、紡織、染繒、釀酒、打獵、鑿冰、修筑宮室等多角度地敘述農(nóng)夫一年四季的艱苦勞動,其中有其大部分勞動成果被貴族所占有的傷悲,生動逼真地展示了西周農(nóng)夫的生活狀況和內(nèi)心世界。在此,還要說到清代《萬曲選錦》中的《老長工》,也是與《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一樣按十二月時序唱嘆老長工的窮苦生活:“茶花開來正月中,無柴無米手頭空。上欠官糧下欠債,無計思量做長工。杏花開放二月中,鍬溝掘麥鬧重重。高田鍬到低田住,壓剎別個蠶豆罵長工。桃花開來三月中,清明時節(jié)鬧重重。千個朋友住在含山上,長工大老住在田居中。薔薇開花四月中,養(yǎng)蠶天氣鬧重重。剪除干葉勿話起,剪除濕葉罵長工。石榴花開五月中,黃梅時候鬧重重。隔夜拔秧清早種,田邊缺秧罵長工。荷花開放六月中,耘田摸草鬧重重。高田摸到低田住,剩住三股田茅草罵長工。雞冠開來七月中,車水時候鬧重重。高田車到低田住,低田少水罵長工。桂花開得八月中,當(dāng)家娘娘做事兇。燒飯八合升羅八合量,反怨長工大老吃口兇。菊花開來九月中,作稻時候鬧重重。一搭作來一搭浪,麻雀啄谷罵長工。芙蓉花開十月中,牽礱做米鬧重重。當(dāng)家吃好呼呼困,長工大老牽夜礱。木香花開十一月中,墾田種菜鬧重重。蠶豆菜麥多種到,田橫少菜罵長工。臘梅花開十二月中,過年時候鬧重重。今朝吃那三塊肥豆肉,跳出那搧牢門一樣窮?!盵7]《萬曲選錦》,清同治間(1862-1874)杭州刻本。周玉波編《清代民歌時調(diào)文獻(xiàn)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文獻(xiàn)出版社2014年版,第235-236頁。老長工在“上欠官糧下欠債”和“重重”的勞作及一年到頭的“罵”聲中艱難地度日,這首歌謠生動地展示了當(dāng)時社會底層勞動者的生存狀況與悲苦的心理,真所謂“心之憂矣,我歌且謠”[8]《詩經(jīng)·魏風(fēng)·園有桃》,程俊英、蔣見元:《詩經(jīng)注析》,〔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版,第294頁。;“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1]《春秋公羊傳》宣公十五年解詁,《春秋公羊傳注疏》卷十六,《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2287頁。。

        民間歌謠不僅有對原生態(tài)社會生活的認(rèn)識價值,而且也有對民族文化心理的認(rèn)識價值。無論是長篇吳歌《五姑娘》,漢族神話史詩《地母傳》,還是藏族史詩《格薩爾》,蒙古族詩史《江格爾》、《格斯?fàn)枴?,新疆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等,都生動逼真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長篇如此,中短篇歌謠也是如此,如流傳在四川儀隴縣的一首《唱古人》歌謠:“盤古王開天地留顆豌豆兒,天皇大地皇二人皇幺爸兒。燧人氏鉆木頭取個火豆兒,有巢氏架梁柱才有房房兒。女媧氏煉頑石又煉瓦片兒,伏羲爺治人倫才有娃娃兒。神農(nóng)皇嘗百草吃過桑果兒,軒轅皇制衣裳才穿汗褡兒。堯帝爺?shù)巧匣鶉也?,訪大舜回朝來陪他女兒。夏禹王疏九江打濕腳板兒,到后來湯和夏敲過釘錘兒?!盵2]《中國歌謠集成》四川卷(上冊),〔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4年版,第485頁。從開天劈地的盤古,到鉆木取火的燧人氏;從架木為巢的有巢氏,到結(jié)繩記事的伏羲;從嘗遍百草的神農(nóng),到煉石補天的女媧;從統(tǒng)一華夏的黃帝,到治國有方的唐堯;從選賢任能的虞舜,到治水疏江的大禹,中華大地世世代代傳承著艱苦奮斗、敢作敢為、仁義愛民、兼濟天下的民族精神。民謠為民心,這些體現(xiàn)民眾文化心理的歌謠,是來自民間的鮮活的精神產(chǎn)品,蘊含著極為豐富的生氣勃勃的原動力。

        二、渾樸質(zhì)實、清新自然的美學(xué)價值

        渾樸質(zhì)實、清新自然,是中國歷代民間歌謠主要的風(fēng)格特征,無論是上古歌謠《彈歌》、《擊壤歌》、《南山》等,還是《詩經(jīng)·國風(fēng)》;無論漢魏六朝樂府民歌,還是唐代敦煌曲歌辭;無論是明代民歌,還是清及民國時調(diào),均是如此。胡應(yīng)麟《詩藪》中指出:“漢樂府雜詩,自郊祀、鐃歌、李陵、蘇武外,大率里巷風(fēng)謠,如上古《擊壤》、《南山》,矢口成信,絕無文飾,故渾樸真至,獨擅古今?!盵3]胡應(yīng)麟:《詩藪》內(nèi)編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105、106頁?!敖^無文飾”、“渾樸真至”,就是漢樂府及南北朝民歌的主導(dǎo)風(fēng)格。如《孤兒行》:“孤兒生,孤子遇生,命獨當(dāng)苦。父母在時,乘堅車,駕駟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賈。南到九江,東到齊與魯。臘月來歸,不敢自言苦。頭多蟣虱,面目多塵。大兄言辦飯,大嫂言視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兒淚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來歸。手為錯,足下無菲。愴愴履霜,中多蒺藜。拔斷蒺藜腸肉中,愴欲悲。淚下渫渫,清涕累累。冬無復(fù)襦,夏無單衣。居生不樂,不如早去,下從地下黃泉。春氣動,草萌芽。三月蠶桑,六月收瓜。將是瓜車,來到還家。瓜車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愿還我蒂,兄與嫂嚴(yán)。獨且急歸,當(dāng)興校計。亂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書,將與地下父母,兄嫂難與久居。”[4]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三十八,〔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567頁。這首詩寫孤苦伶仃的孤兒為兄嫂所虐待,痛不欲生。其中以“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賈。南到九江,東到齊與魯”等寫行動,以“愿還我蒂,兄與嫂嚴(yán)。獨且急歸,當(dāng)興校計”等寫對話,以“居生不樂,不如早去,下從地下黃泉”等寫內(nèi)心獨白,多用白描的手法,語言質(zhì)樸自然。還有《木蘭詩》“松快而質(zhì)”[5]譚元春:《古詩歸》評《木蘭詩》語,《古詩歸》卷十二,續(xù)修四庫全書本第1589冊,上海古籍出版社,第508頁。;“《孔雀東南飛》質(zhì)而不俚,亂而能整,敘事如畫,敘情若訴,長篇之圣也。”[6]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二,羅仲鼎校注《藝苑卮言校注》,〔濟南〕齊魯書社1992年版,第84頁。

        口出真聲,清新自然,是南朝樂府民歌最顯著的美感特色。南朝民歌中《子夜歌》、《華山畿》、《讀曲歌》等,最為流行,動人心弦。如《大子夜歌》(二首之二):“絲竹發(fā)歌響,假器揚清音。不知歌謠妙,聲勢出口心?!盵7]《大子夜歌》,《樂府詩集》卷四十五,第654頁。將《大子夜歌》之一與之二對讀,更可以印證其“慨慷吐清音,明轉(zhuǎn)出天然”。又如《華山畿》(二十五首其一):“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生為誰施。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盵8]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四十六,第669頁?!稑犯娂芬豆沤駱蜂洝份d:“《華山畿》者,為宋少帝時《懊惱》一曲,亦變曲也。少帝時,南徐一士子,從華山畿往云陽。見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悅之無因,遂感心疾。母問其故,具以啟母。母為至華山尋訪,見女具說聞感之因,脫蔽膝令母密置其席下臥之,當(dāng)已。少日果差,忽舉席,見蔽膝而抱持,遂吞食而死,氣欲絕,謂母曰:‘葬時車載從華山度?!笍钠湟?。比至女門,牛不肯前,打拍不動。女曰:‘且待須臾’,妝點沐浴,既而出歌曰:‘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活為誰施。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讘?yīng)聲開,女遂(透)入棺。家人叩打,無如之何,乃合葬,呼曰神女冢?!盵1]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四十六,第669頁。此為傳說,可能為附會之辭。本詩第一首所寫為男女之間生死不渝的戀情,后面二十四首寫男女相思。第一首可代表《華山畿》的整體風(fēng)貌,純情真言,渾樸自然。

        中國民間歌謠的風(fēng)格豐富多彩,有清婉,有剛勁,有激越,有悲壯,有慷慨,有粗獷,有俏麗,有風(fēng)趣,也有柔靡等,但主導(dǎo)風(fēng)格是來自田野里巷中民眾創(chuàng)造的渾樸質(zhì)實、清新自然的風(fēng)格,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如此,唐宋元明清及現(xiàn)當(dāng)代也是如此。如唐代敦煌民間歌辭中的《菩薩蠻》:“枕前發(fā)盡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白日參辰見,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盵2]任半塘:《敦煌歌辭總編》卷二據(jù)斯4332編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26頁。雖然是正話反說,連用“青山爛”、“水面秤錘浮”、“黃河徹底枯”、“白日參辰見”、“北斗回南面”等反話,發(fā)出山盟海誓,但真率自然。又如宋代民謠《吳中舟師歌》:“月子彎彎照幾州?幾家歡樂幾家愁?”而明代后期馮夢龍所編撰《警世通言》中又云:“月子彎彎照幾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家飄散在他州?!盵3]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二《范鰍兒雙鏡重圓》,〔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6年版,第151頁。再到清代金直的《不下帶編》中又作“月亮彎彎照九州,幾人歡樂幾人愁?幾人高樓飲美酒?幾人飄蕩在外頭?”[4]金直:《不下帶編》卷五,清稿本。不論如何流變,始終蘊含著質(zhì)樸自然的風(fēng)格。

        三、以民歌補史、存史的歷史價值

        “聞道民謠須柱史,隨車向日慰來蘇?!盵5]張鳳翼:《感民謠作》,《處實堂集》續(xù)集卷五,明萬歷刻本。民謠與史官以及民生蘇息密切相關(guān),歸有光在《沈次谷先生詩序》中指出:“率口而言,多民俗歌謠,憫時憂世之語,蓋大雅君子之不廢者?!盵6]歸有光:《沈次谷先生詩序》,《震川先生集》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30頁。顯然,“憫時憂世”的民間歌謠有“存史”的作用,不僅不能廢棄,不能顧此(正史)失彼(野史),而且“今人想見上古之陳于太史者如彼,而近代之留于民間者如此,倘亦論世之林云爾”[7]馮夢龍:《敘山歌》,《民歌集三種注解》下冊《山歌》卷首,〔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版,第317頁。,民間歌謠中的野史與史官所記正史的視角有時大相徑庭,甚至背道而馳,因而以民間歌謠等“留于民間者如此”的野史具有獨特的價值,其中有相反相成作用,對“陳于太史者如彼”的正史加以印證、補充、修正,所以“論世”者決不能忽視民間歌謠中以野史補正史的價值。

        對于以民間歌謠印證、補充歷史的作用,歷來史學(xué)家頗為重視。二十四史中采集了許多民間歌謠,例如《史記》卷五十四《曹相國世家》中的《畫一歌》,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傳》中的《民為淮南厲王歌》,卷四十九《外戚世家》中的《天下為衛(wèi)子夫歌》。又如《漢書》卷七十九《馮野王傳》的《上郡吏民為馮氏兄弟歌》,卷二十九《溝洫志》中的《鄭白渠歌》,卷四十四《淮南衡山列傳》中的《民為淮南厲王歌》,卷一百○七《灌夫傳》中的《潁川兒歌》,卷八十四《翟方進(jìn)傳》中的《汝南鴻隙陂童謠》,卷九十《酷吏傳》中的《長安為尹賞歌》,卷九十二《樓護傳》中的《閭里為樓護歌》,卷九十三《佞幸傳》中的《牢石歌》、《長安謠》,卷九十四《匈奴傳》中的《平城歌》,卷九十八《元皇后傳》中的《長安百姓為王氏五侯歌》,卷二十七《五行志》中的《元帝時童謠》、《成帝時燕燕童謠》、《成帝時歌謠》。我們看一看《史記》卷一百○七《灌夫傳》中的《潁川兒歌》:“潁水清,灌氏寧。潁水濁,灌氏族?!盵1]《潁川兒歌》,《史記》卷一百○七《灌夫傳》,〔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2847頁。漢武帝時,灌夫因犯法而失官,家居于潁川。灌夫不喜好文學(xué)而崇尚任俠。在潁川與其往來者,多為地方豪杰,家中累財數(shù)千萬,每日招食客數(shù)百人,橫行于潁川。因而,潁川小兒歌之。這首十二個字的兒歌,濃縮了灌氏家族的興亡史,與《史記·灌夫傳》中有關(guān)記載相互映襯。再說野史中所記載的民間歌謠。隋煬帝發(fā)動民眾開挖南北大運河,《隋煬帝海山記》中有一首《隋煬帝挽舟者歌》唱道:“我兄征遼東,餓死青山下。今我挽龍舟,又困隋堤道。方今天下饑,路糧無些少。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煙草。悲損閨內(nèi)妻,望斷吾家老。安得義男兒,憫此無主尸。引其孤魂回,負(fù)其白骨歸[2]《隋煬帝海山記》下,劉斧撰輯《青瑣高議》后集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54頁。。這首歌謠以民間視角折射出隋煬帝開挖大運河時民工悲慘的血淚史。

        清代嘉慶十三年(1808)淮安水災(zāi),官府賑濟,李毓昌奉命至淮安府山陽縣查賑,卻被中飽私囊的知縣王伸漢謀害。有一首時調(diào)唱道:“江蘇有個山陽縣,水災(zāi)奏君前。當(dāng)今圣主,賑濟涂炭,恩旨到江南。督撫委員查戶口,遇著贓官王伸漢,有心把賑瞞。好一個委員李縣主,不肯依從,贓官定計,買囑三祥,暗使毒藥,遂把忠良陷,一命染黃泉。委員李爺,死的可憐,令人心酸。上天念忠義,敕封城隍在棲霞縣。顯圣到家園,路遇舊友敘苦情,因此破案,奏聞帝主,龍顏大怒,拿問贓官,立正典刑,從人李祥,摘心活祭,追封李爺,才把冤枉辯,萬古把名傳。”[3]《李毓昌案》,《白雪遺音》卷一,《明清民歌時調(diào)集》,上海古集出版社1987年版,第566頁。對于李毓昌案,雖然官方正史有記載,如《東華續(xù)錄》中說“其中疑竇甚多,必有冤抑”[4]王先謙:《東華續(xù)錄》“嘉靖二十七”,清光緒十年(1884)刻本。,但是這首民歌時調(diào)從民間的視角敘寫了這樁冤案,史中有民怨民憤。還有一首《陜西省荒年歌》:“想民國十五年陜西大亂,劉鎮(zhèn)華領(lǐng)人馬大鬧秦川。圍省城八個月人死千萬,省周圍各縣份都起烽煙。鎮(zhèn)嵩軍人和馬十有余萬,人的糧馬的草要民負(fù)擔(dān)。前多年積的糧被他搜遍,拉牲口搜器物又搶銀錢。逼得我眾百姓在家難站,耽誤了做莊稼整有二年。兵劫后已經(jīng)把元氣傷盡,誰料想大荒年緊連后邊。十七年十八年天遭大旱,十九年不見雨整整三年。這三年共六料莊稼未見,餓死了男和女萬萬千千。……誰料想有那種惡蟲出現(xiàn),竟遭了蝗蟲劫蔽日遮天。大蟲咬小蟲喳遍地爬滿,把糜子和谷穗一齊喳干?!@蟲劫渭河北共有九縣,恨政府把糧款并未輕攤。在那時有一隊大兵駐陜,人和馬總有那幾十萬千。不赦糧不散糧又要派款,各縣署不斷有提款委員。四鄉(xiāng)的差役們警察不斷,催糧秣要款子稠如線穿。沒好飯沒雞蛋拴人進(jìn)縣,四鄉(xiāng)里男共女叫苦連天。眾百姓沒奈何惡氣大咽,點煙燈熬凈煙又裝盤纏。過兩載熬到了二十一年,‘虎列拉’瘟疫病又把人纏。得這病傳染快家家不免,早得病到晚間命喪黃泉?!@劫數(shù)整三年天遭大旱,連前次遭兵劫整整五年。饑餓劫兵匪劫尚未受滿,奇寒劫瘟疫劫緊緊相連?;认x劫飛鼠災(zāi)層層遭遍,又有那豺狼劫發(fā)現(xiàn)鄉(xiāng)間。小孩子不敢在街上耍玩,婦女們都不敢去把菜挖。這荒年糧價貴真是少見,斗麥米竟?jié)q到六塊銀元。若還把糧食價照值計算,每一斗值價錢四十余串。人都說光緒時天遭荒旱,也沒有這劫內(nèi)糧食值錢。這劫數(shù)秦川中人死大半,能躲過這劫難算是神仙。把此歌給大家仔細(xì)傳念,一傳十十傳百當(dāng)作戲言。用俗語將這劫編成一篇,叫后世人人知這等荒年?!盵5]《陜西荒年歌》,《中國歌謠集成》(陜西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9年版,第591-593頁?!蛾兾魇』哪旮琛穼?929年及其后(民間稱其為“民國十八年饉”)在“天災(zāi)人禍”之中民不聊生狀況進(jìn)行真實地記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民間災(zāi)荒史、血淚史。“用俗語將這劫編成一篇,叫后世人人知這等荒年”,有其以民歌補史、存史的重要歷史價值。

        四、“齊之以禮”、移風(fēng)易俗的教化作用

        《詩經(jīng)》中的《國風(fēng)》多為民歌,《毛詩序》在論述包括《國風(fēng)》在內(nèi)的《詩經(jīng)》時指出:“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先王以是經(jīng)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fēng)俗?!盵1][8]《毛詩序》,《毛詩正義》卷一,《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270頁,第279頁。推而廣之,中國歷代民間歌謠中具有“齊之以禮”[2]《史記》卷一百二十二《酷吏列傳》中引孔子語:“導(dǎo)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dǎo)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薄脖本持腥A書局1959年版,第3131頁。、移風(fēng)易俗的教化作用。

        早期民間歌謠如《擊壤歌》追求一種人倫和諧的社會理想:“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3]沈德潛:《古詩源》,〔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版,第1頁。王充《論衡·藝增篇》云:“《論語》曰:‘大哉!堯之為君也,蕩蕩乎民無能名焉?!瘋髟唬骸心晡迨畵羧漓堵氛?。觀者曰:大哉!堯德乎!’”[4]王充:《論衡·藝增篇》,諸子集成本,第七冊,上海書店1986年版,第84頁?!端囄念惥邸肪硎灰兜弁跏兰o(jì)》云:“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五十老人擊壤于道。觀者嘆曰:‘大哉!帝之德也?!盵5]《藝文類聚》卷十一引《帝王世紀(j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方面追求“天下大和”的社會理想,另一方面抨擊敗壞人倫的社會現(xiàn)象,如《詩經(jīng)·陳風(fēng)·株林》:“胡為乎株林?從夏南!匪適株林,從夏南!駕我乘馬,說于株野。乘我乘駒,朝食于株!”[6]《詩經(jīng)·陳風(fēng)·株林》,《詩經(jīng)注析》,第381、382頁。《毛詩序》以為:“《株林》,刺靈公也。淫乎夏姬,驅(qū)馳而往,朝夕不休息焉?!盵7]《毛詩正義》卷七,《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378頁。這首詩諷刺陳靈公與夏姬的淫亂,以反面事例說明應(yīng)“齊之以禮”,否則是亂禮喪國。當(dāng)然,家庭是社會的細(xì)胞,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因而“人倫和諧”的社會與家庭和諧密切相關(guān),這方面的民歌不乏其例,如《詩經(jīng)·周南·桃夭》,這首詩的主旨,《毛詩序》以為:“《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則男女以正,婚姻以時,國無鰥民也?!盵8]朱熹《詩集傳》云:“文王之化,自家而國,男女以正,婚姻以時。故詩人因所見以起興,而嘆其女子之賢,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盵9]朱熹:《詩集傳》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5頁。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曰:“蓋此亦詠新婚詩,與《關(guān)雎》同為房中樂,如后世催妝坐筵等詞。特《關(guān)雎》從男求女一面說,此從女歸男一面說,互相掩映,同為美俗。”[10]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卷一,〔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82頁。

        “導(dǎo)之以德,齊之于禮”[11]《史記》卷一百二十二《酷吏列傳》中引孔子語,〔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3131頁。,“互相掩映,同為美俗”,是中國民間歌謠中的一種傳統(tǒng)。南北朝時期的北方民歌《木蘭詩》中唱道:“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盵12]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二十五,第374頁。木蘭替父從軍,一是出于愛國熱情,一是出于一片孝心。包括孝、悌、忠、信等“齊之以禮”的思想,蘊藏在民間歌謠之中,例如明代民歌選本《樂府玉樹英》中《新增劈破玉歌》中有《孝》、《悌》、《忠》、《信》等,其中《孝》云:“舜天子曾把雙親敬,有王祥臘月里臥冰,孟宗哭竹冬生筍。黃香曾扇枕,皋魚自刎身。奉勸賢良,奉勸賢良,休忘了根和本?!薄躲吩?“昔昭王不棄親兄弟,更有那張公藝九世不分居,田真田慶懷仁義。弟兄如手足,同氣共連枝。須念同胞,須念同胞,父母親遺體?!薄吨摇吩疲骸爸T葛亮輔漢存忠盡,郭子儀李光弼唐室勛臣,宋岳飛退虜在朱仙鎮(zhèn)。孫都同許副,許遠(yuǎn)共張巡。報韓仇的張良,報韓仇的張良,隨著赤松隱。”《信》云:“劉關(guān)張結(jié)義在桃園內(nèi),勝同胞扶漢室忠義無虧,有延陵掛劍高墳去。范張雞黍約,陳雷管鮑齊。信義的交朋,信義的交朋,托妻并寄子?!盵13]周玉波、陳書錄:《明代民歌集》,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頁。民間歌謠不僅注重“齊之以禮”,“同為美俗”,而且倡導(dǎo)“動以禮讓”,移風(fēng)易俗,如漢代有一首《閻君謠》:“閻君賦政,既明且昶。去苛去辟,動以禮讓。”[14]《華陽國志》卷十,四部叢刊本。宋代有一首《蓬州父老為吳幾復(fù)歌》:“使君來兮,父母鞠我。禮化行兮,民無寒餓。使君去兮,不可復(fù)留。人意倀倀兮淚雙墮?!盵1]杜文瀾:《古謠諺》卷三十二,〔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457頁。有關(guān)吳幾復(fù)施行仁政與這首歌謠的情況,宋代王象之《輿地紀(jì)勝》卷一八八中有一條注:“吳復(fù)幾嘉祐五年為太守,游袞山。有二父老譙寶、黃仁贊拜于庭下,曰:‘鄉(xiāng)民被使君之政久矣,今聞還朝,故來相別?!腋柙弧盵2]王象之:《輿地紀(jì)勝》卷一八八,清影宋鈔本。無論是“動以禮讓”[3]《閻君謠》,《華陽國志》卷十,四部叢刊本。,還是“禮義申”、“禮化行”,都是以歌謠贊美移風(fēng)易俗的善政。

        歌謠贊美移風(fēng)易俗的善政中,特別推崇清廉之風(fēng)。如漢代歌謠《鮑司隸歌》:“鮑氏驄,三人司隸再入公。馬雖瘦,行步工?!盵4]《鮑司隸歌》,《樂府詩集》卷八十五,第1193頁。據(jù)《廣博物志》引《列異傳》載,鮑宣,其子鮑永及永子鮑昱,三世都任司隸,卻乘同一匹馬,京師百姓作此歌以頌其清廉[5]董斯張:《廣博物志》卷四十六,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又有漢代歌謠《鄉(xiāng)人為秦護歌》:“冬無袴,有秦護?!盵6]《太平御覽》卷六百九十五引謝承《后漢書》。王青、李敦慶編《兩漢魏晉南北朝民歌集》,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2年版,第12頁。據(jù)《廣博物志》引謝承《后漢書》載,秦護清廉,不接受別人的饋贈,家境貧窮,衣服單薄,甚至在冬天也無棉衣御寒,鄉(xiāng)人因此歌之[7]董斯張:《廣博物志》卷三十八,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又有晉代《吳郡民為鄧攸歌》:“紞如打五鼓,雞鳴天欲曙。鄧侯挽不來,謝令推不去[8]《吳郡民為鄧攸歌》又名《吳人歌》,《樂府詩集》卷八十五,第1199頁。。據(jù)《晉書》卷九十《鄧攸傳》記載,鄧攸,東晉元帝時任吳郡太守,為政廉潔公正,百姓樂業(yè)。后來他因疾病離任吳郡,百姓數(shù)千人牽引鄧攸之船,不舍他離開,到半夜他才偷偷離去,吳人為之作廉政之歌。民謠一方面贊揚善政良俗,另一方面驅(qū)散邪氣惡俗,后者如近代的《戒洋煙歌》:“奉勸世間人,莫學(xué)吸洋煙。南方罌粟草,調(diào)治熬成煙,行到中原地,鴆毒無二般,哄騙我國財,戕生命不全……。”[9]董作賓:《民俗文學(xué)中的“鴉片煙”》,北京大學(xué)《歌謠》第六十七號,民國十三年(1924)十一月九日。以民眾喜聞樂見的民謠倡導(dǎo)禁吸鴉片,發(fā)出了群體禁煙的強有力的呼聲,可見民間歌謠“美教化,移風(fēng)俗”[10]《毛詩序》,《毛詩正義》卷一,阮元刻《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270頁。的積極作用。

        五、“達(dá)下情而宣上德”的資政作用

        “田鼓冬冬喧楚艷,漁歌嫋嫋和吳儂。至尊欲曉民間事,間采風(fēng)謠入九重?!盵11]方中發(fā):《雜擬應(yīng)制詩二十首》之四,《白鹿山房詩集》卷十七,清刻本。中國古代有采詩觀民風(fēng)得傳統(tǒng)之說?!稘h書·藝文志》中說:“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fēng)俗,知得失,自考正也?!盵12][13]班固:《漢書》卷三十《藝文志》,〔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1708頁,第1756頁。又說:“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于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fēng),皆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亦可以觀風(fēng)俗,知厚薄云?!盵13]漢代朝廷專門設(shè)有樂府機構(gòu),負(fù)責(zé)采集民間歌謠。唐代白居易《采詩官》中有云“采詩官,采詩聽歌導(dǎo)人言。言者無罪聞?wù)哒],下流上通上下泰?!盵14]白居易:《白居易集》卷四,〔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90頁。明代劉基在《唱和集序》中說“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先王采而存之,以觀民風(fēng)達(dá)下情,其所系者不小矣”[15]劉基:《劉基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91、92頁。。由此可見,中國古代重視民間歌謠“觀民風(fēng)達(dá)下情”乃至“達(dá)下情而宣上德”[16]劉毓崧:《古謠諺序》,杜文瀾輯《古謠諺》卷首,〔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1、2頁。的資政作用。如唐代的《吉州民為刺史張儇歌》:“昔吏訑訑,今吏詹詹,公能馭之,鉛亦為銛。跖亦為廉。始泄而苦,終優(yōu)于恬。昔民嗷嗷,今民咍咍,公能植之,鰥寡有怡。流亡既來,徭役先具,汙茨盡開。向覆官倉,倉無斗糧。公來幾時,積粟埋梁。向閱官庫,庫無尺繒。公來幾時,山積層層。瑞露溶溶,降味公松。瑞蓮漪漪,合蔕公池。公有異政,神之祚之。民歌路謠,冀聞京師。天子明圣,恩光遠(yuǎn)而。”[1][9]杜文瀾:《古謠諺》,卷七十六第843頁,卷二十一第348頁?;矢洝都荽淌窂d壁記》中有云:“自江而南,吉為富州,民朋吏嚚,分土艱政?!分胸埞珰v刺縉云潯陽,用清白端正之治,詔書寵褒,賜以金紫,移蒞于吉。下車之初,視簿書,簿書棼如絲;視胥吏,胥吏沸如糜。召詰其官,皆眊然如酲;登進(jìn)其民,皆薾然而疲。公噫眙良久,于是大新其典,為之開之以修省簡便,鍵之以勤強練密。……威令神行,惠利川流。未及再期,庶故而教,至于無事,百姓扶老提稚,載路而歌曰(略)。于是掾吏將卒,趨伏固請,愿書于公堂之北壁?!盵2]皇甫湜:《吉州刺史廳壁記》,《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六,清嘉慶內(nèi)府刻本。將張儇的善政惠民的業(yè)績“民歌路謠,翼聞京師”,從而“達(dá)下情而宣上德”。又有宋代的《十奇歌》:“第一奇,民吏不識知縣兒。第二奇,塌卻曹司舊肚皮。第三奇,買物價利不曾欺。第四奇,處斷明白盡絕私。第五奇,街里不見兇頑兒。第六奇,蝗蟲不入境內(nèi)飛。第七奇,不敢賭錢怕官知。第八奇,不孝不仁不敢為。第九奇,鄉(xiāng)村不被公人欺。第十奇,百姓納稅不勾追?!盵3][4]孫逢吉:《職官分紀(jì)》卷四十二《知縣事》,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宋孫逢吉《職官分紀(jì)》卷四二《知縣事》“十奇”后注:“嘉祐中,京西轉(zhuǎn)運使陳希亮奏,據(jù)河清縣僧道進(jìn)士等狀,奏舉留知縣著作郎王元規(guī)再任事,本司體量得本官到任。軍民歌謠有十奇:……上令審官上簿,記其姓名?!盵4]官員將軍民歌謠上奏朝廷,從而“達(dá)下情而宣上德”。

        《詩經(jīng)·召南·甘棠》是側(cè)重于“宣上德”的民歌代表作之一:“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5][6]《毛詩正義》卷一,《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287、288頁,第287頁。此詩主旨,《毛詩序》以為:“《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國?!盵6]《說苑·貴德》云:“召公述職,當(dāng)桑蠶之時,不欲變民事,故不入邑中,舍于甘棠之下而聽斷焉……百姓嘆其美而致其敬,甘棠之不伐也。”[7]《說苑》卷五《貴德》,劉向撰,向宗魯校證《說苑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94、95頁。

        劉基《照玄上人詩集序》中指出:“《國風(fēng)》、二《雅》列于《六經(jīng)》,美刺風(fēng)戒,莫不有裨于世教。是故先王之驗風(fēng)俗、察治忽,以達(dá)窮而在下者之情?!盵8]劉基:《劉基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74頁?!对娊?jīng)·國風(fēng)》中諷刺統(tǒng)治者的代表作是《碩鼠》。又有宋代的《民間為章惇蔡京蔡卞謠》,其一云:“二蔡一惇,必定沙門。籍沒家財,禁錮子孫。”其二云:“大惇、小惇,入地?zé)o門。大蔡、小蔡,還他命債。”[9]據(jù)宋佚名《宣和遺事》中記載:“殿中侍御史龔夬亦上表奏言:‘臣聞蔡、卞落職太平州居住,天下之士共仰圣斷。然臣竊見京、卞表里相濟,天下知其惡……百姓受苦,出這般怨言。但朝廷不知之耳!蔡京、蔡卞為人反復(fù)變詐,欺陷忠良。天下不安,皆由京、卞二人簸弄。’是時章惇罷相,差知越州,專事刑名慘刻,編類章疏,看詳訴理,受禍者千余家?!盵10]《新刊大宋宣和遺事》元集,涵芬樓本,民國四年(1915)版。由此可見,《民間為章惇蔡京蔡卞謠》以民謠上訴民怨,揭露北宋末年朝廷的弊政,抨擊章惇、安惇、蔡京、蔡卞等奸臣禍國殃民的罪行,諷刺極為辛辣!謠諺有著豐富的政治和社會信息,歷代統(tǒng)治者對謠諺十分重視,通過謠諺來考察民情,以了解地方的治理情況?!肮耪邞窒虑橹沼谏下劊拭繗q孟春以木鐸徇于路,采其風(fēng)謠而觀之,至于俚言巷語亦足取也?!盵11]歐陽修:《崇文總目敘釋·小說類》,《歐陽修全集》卷一百二十四,〔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1893頁。

        總之,中國民間歌謠內(nèi)涵相當(dāng)豐富,中國民間歌謠整理與研究的意義十分深遠(yuǎn),有利于真正發(fā)掘蘊含其間的民間原生態(tài)的社會狀況和民族文化心理的認(rèn)識價值、渾樸質(zhì)實清新自然的美學(xué)價值、以民歌補史的歷史價值,充分認(rèn)識其“齊之以禮”、移風(fēng)易俗的教化作用與“達(dá)下情而宣上德”的資政作用,為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提供寶貴的資源。

        猜你喜歡
        歌謠民歌民間
        幸福歌謠
        心聲歌刊(2021年4期)2021-10-13 08:31:30
        春天的歌謠
        《春天的歌謠》
        流行色(2020年6期)2020-07-31 03:28:16
        民歌一樣的小溪(外二章)
        散文詩(2017年19期)2018-01-31 02:47:11
        藤縣水上民歌
        西江月(2017年4期)2017-11-22 07:24:05
        中呂 十二月帶堯民歌 十九大勝利閉幕
        岷峨詩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3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穿花衣 唱民歌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2:36:19
        高人隱藏在民間
        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色八区人妻在线视频免费| 国产日韩成人内射视频|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看电影 | 影音先锋每日av色资源站|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丰满人妻中文字幕乱码| 91亚洲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色欲|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最新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黄色|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五月天 | 国产精品久久久黄色片| 亚洲 日本 欧美 中文幕| 欧美 丝袜 自拍 制服 另类| 久久无码一一区| 亚洲av日韩一区二三四五六七| 青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欧美|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 最新欧美一级视频| 国产在线a免费观看不卡| 日本视频二区在线观看| 和外国人做人爱视频|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三州| 狠狠cao日日橹夜夜十橹| 日韩吃奶摸下aa片免费观看| 麻豆变态另类视频在线观看| 性一交一乱一乱一视频亚洲熟妇 | 人妻少妇av中文字幕乱码| 中文字幕天天躁日日躁狠狠| 亚洲一区二区岛国高清| 极品少妇被黑人白浆直流| 毛片内射久久久一区| 久久久精品456亚洲影院| 青青草久久久亚洲一区|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