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雯 畢良學
2009~2014年7 934例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流行特征分析
何 雯 畢良學
目的 分析兒童肺炎支原體(MP)感染的流行病學特征。 方法 收集2009年9月至2014年5月安徽省兒童醫(yī)院門診及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7 934例,檢測血清MP-IgM抗體,對不同年度、季節(jié)、性別、年齡的MP感染情況作回顧性分析。 結果 共檢出陽性病例1 380例,總陽性率17.4%,不同年份、性別及年齡組感染率存在差異,不同季節(jié)MP感染率除2013年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外,其他年份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近5年MP感染流行病學特點為:女性高于男性,3歲以上兒童為高發(fā)人群。
肺炎支原體;流行病學;兒童;呼吸道感染
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是兒童呼吸道感染常見病原體之一,除呼吸道感染(咽炎、支氣管炎、肺炎)外[1],MP可通過血行播散或免疫機制引起心肌炎、腦炎、腎炎等多種肺外并發(fā)癥[2],對兒童健康有較大危害。近年來,肺炎支原體感染有增多趨勢,不同地區(qū)因地理、氣候、環(huán)境等因素不同,感染情況也有所不同[3]。為了解合肥地區(qū)兒童MP感染情況,筆者對2009年9月至2014年5月本院門診及住院的7 934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進行血清MP檢測,并對檢測結果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9年9月至2014年5月安徽省兒童醫(yī)院門診及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7 934例,其中男患兒4 718例,女患兒3 216例,年齡0~14歲,中位年齡3歲。
1.2 檢測方法 對所有患兒取靜脈血2 mL,分離血清,采用金標法檢測血清MP-IgM抗體。
1.3 陽性判定標準 急性期MP-IgM≥1 ∶160,判定為MP感染陽性。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全部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例或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年份兒童感染MP情況 2009年9月至2014年5月共檢出陽性病例1 380例,總陽性率 17.4%。其中2009年9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16例(6%),2010年163例(22.0%),2011年208例(10.9%),2012年307例(19.9%),2013年481例(25.2%),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205例(18.7%)。2010年~2013年間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1.273,P<0.001),其中因2009年和2014年僅收集部分月份資料,未進行統(tǒng)計學比較。從該資料可以看出,2013年總體發(fā)病率相對較高(25.2%)。詳見表1。
2.2 不同季節(jié)兒童感染MP情況 支原體感染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根據(jù)表1統(tǒng)計結果,2010年四季發(fā)病率基本持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781,P>0.05);2011年中,夏季和冬季發(fā)病率稍高,春、夏兩季稍低,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7.272,P>0.05);2012年中,冬季發(fā)病率相對較其他季節(jié)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7.479,P>0.05);2013年中,秋季發(fā)病率最高(34.51%),其次為夏季(26.44%)。對四季進行R×C列表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0.344,P<0.001)。因2009年及2014年未能收集全年數(shù)據(jù),故未納入統(tǒng)計分析,僅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相應季節(jié)MP陽性率情況。詳見表1。
表1 2009~2014年各年份和季節(jié)MP陽性率情況
2.3 不同性別兒童感染MP情況 本組資料中,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共檢測男患兒3 393例,MP陽性率 18.01%,女患兒2 640例,MP陽性率 20.76%,女患兒MP感染率高于男患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234,P<0.05)。詳見表2。
2.4 不同年齡組兒童感染MP情況 本組資料中,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共檢測小于1歲患兒506例,陽性率1.98%。1~3歲患兒2 084例,陽性率9.64%;3~5歲患兒2 095例,陽性率20.57%;大于5歲患兒1 898例,陽性率27.24%。不同年齡組兒童MP感染率不同,其中大于5歲兒童組感染率最高,其次為3~5歲兒童組,1~3歲及小于1歲組感染率相對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10.392,P<0.05)。詳見表2。
表2 2009~2014年不同性別和不同年齡組兒童MP陽性率情況
肺炎支原體是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一種病原微生物,廣泛分布于自然界。MP感染為全球性,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主要經過呼吸道傳播,潛伏期2~3周。由于各地氣候、環(huán)境、檢測方法、流行狀況等因素的不同,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不同時間呼吸道MP感染率相差很大。本研究共檢測出MP抗體陽性者1 380例,總陽性率17.4%。低于胡潔[ 4 ]報道的杭州地區(qū)的MP感染率(29.91%)及李新[ 5 ]報道的40.4%~57.4%,高于羅蓉[ 6 ]報道的重慶地區(qū)MP感染率(7.7%)和Liu[ 7 ]報道的11.3%,與Zhao[ 8 ]報道的19.13%相當。各地區(qū)檢測陽性率不同,可能跟檢測方法不同(PCR方法)及MP判定陽性標準不同有關(部分報道判定1 ∶80即為陽性),或僅選擇住院患兒有關[ 6]。本調查結果表明,MP為兒童常見呼吸道病原之一。
MP感染有流行年與非流行年之分,有研究[9 ]顯示,MP感染每3~5年有1次流行,并且流行年份基本相同。本研究顯示,2010年MP感染陽性率較高,2011、2012有下降趨勢,2013年又升高,達最高值,符合3~5年流行規(guī)律。從發(fā)病季節(jié)看,合肥地區(qū)MP感染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除2013年存在季節(jié)差異外,其余年份MP感染無季節(jié)性差異,與部分報道顯示有明顯季節(jié)差異不同[10]??赡芘c各年份環(huán)境溫度、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MP傳播有關。本研究資料顯示,MP感染率存在性別差異,女性兒童MP感染率高于男性兒童,與其他地區(qū)報道類似,其具體機制有待研究。
從發(fā)病年齡看,學齡期兒童是MP感染的高危人群。本組資料顯示,小于1歲患兒MP陽性檢出率1.98%,1~3歲患兒陽性檢出率9.64%,3~5歲患兒陽性檢出率20.57%,大于5歲患兒陽性檢出率率27.24%,其中大于3歲兒童陽性率明顯高于小于3歲兒童。其原因考慮為3~14歲兒童常在幼兒園或學校等人群密切場所生活活動,容易發(fā)生呼吸道疾病傳播,而MP感染的主要傳播途徑恰好為氣溶膠形式傳播。另一方面,MP感染與人體免疫反應有關[ 11],由于嬰幼兒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初次感染MP后機體產生的特異性抗體效價較低,不容易檢測,當再次感染后抗體效價逐漸增高。因此,MP感染呈現(xiàn)隨年齡增高而增高的趨勢。
總之,支原體感染是兒童呼吸道疾病常見病原之一,尤其在學齡前期及學齡期發(fā)病率較高,且存在一定的流行年份。本組資料可能會對今后本地區(qū)的支原體防治工作提供參考依據(jù)。
[1] 張宇. 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 安徽醫(yī)學,2013,34(10):1531-1532.
[2] 米文育,王衛(wèi)紅,李立明. 以肺外表現(xiàn)為首的支原體感染[J]. 中華全科醫(yī)學,2014,12(1):68-70.
[3] 胡雨生,季偉,楊代秀,等. 3738例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回顧性調查分析[J]. 安徽醫(yī)學,2012,33(6):699-702.
[4] 胡潔,張衛(wèi)英,何松哲,等. 杭州地區(qū)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體、EB病毒和巨細胞病毒的流行特征分析[J]. 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2013,6(6): 347-350.
[5] 李新,賈志杰,垢敬. 肺炎支原體感染血清學檢測分析[J].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1,32(14): 1584-1585.
[6] 羅蓉,黃英,閆莉,等. 重慶地區(qū)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分析[J]. 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1,33(11): 1204-1205.
[7] Liu WK, Liu Q, Chen DH. Epidemiology of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children in guangzhou: a three-year study[J]. PLoS One,2014,9(5):e96674.
[8] Zhao H, Li S, Cao L,et al.Surveillance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among children in Beijing from 2007 to 2012[J].Chin Med J (Engl), 2014,127(7):1244-1248.
[9] Rasmussen JN, Voldstedlund M, Andersen RL, et al. Increased incidence of Mycoplasmapneumoniae infections detected by laboratory-based surveillance in Denmark in 2010[J]. Eur Surveill,2010,15(45):19708.
[10] Chen ZR, Yan YD, Wang YQ. Epidemiology of community-acquired Mycoplasma Pneumonia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among hospitalized Chinese children, including relationships with meteorological factors[J]. Hippokratia,2013,17(1):20-6.
[11] Kashyap B,Kumar S,Sethi GR,et al. Comparison of PCR,culture & serological tests for the diagnosi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community-acquire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children [J]. Indian J Med Res,2008,128(2):134-139.
(2014-11-22收稿 2015-02-28修回)
Epidemiologic analysis of MP infection in 7 934 children from 2009 to 2014
HeWen,BiLiangxue
DepartmentofPulmonology,AnhuiProvincialChildren′sHospitalofAnhuiMedicalUniversity,Hefei230051,China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pidemiology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MP)infection in children. Methods About 7 934 children with ARI were detected. Serum MP-IgM antibody was teste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P were analysed in terms of age, season, year and gender. Results Among 7 934 samples, the positive rate was 17.4%(1380 case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fection rate in terms of years, sex and age. There were no epidemiological differences(P>0.05) in different seasons, except in the year 2013. Conclusion In recent five years,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P infection: there are more girls than boys; children over 3 years old are high-risk groups.
Mycoplasma pneumoniae; Epidemiology; Children;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230051 合肥 安徽省兒童醫(yī)院呼吸科,安徽醫(yī)科大學兒科臨床學院
畢良學,807635475@qq.com
10.3969/j.issn.1000-0399.2015.08.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