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晨
夜班工作的四項原則
■程晨
夜班工作有兩個層次的要求,底線是“不出錯”,高一級的要求是“要出彩”。對新編輯來說,大家會更多地把工作的重點放在 “不出錯”上,守好出版流程的最后一道關。
要做到 “不出錯”,一方面是要采取合理的工作方法,另一方面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工作方法方面,用合理的工作流程防止差錯,需要堅持一些基本的原則:
一、重要信息要核實。頭銜、人名、地名、單位名稱、直接引語、事件發(fā)生的過程等,都需要夜班再行核實。核實的方法是查閱權威信息,如本報數據庫、權威媒體報道、部委官網、現(xiàn)代漢語詞典等,在以上信息源查不到的情況下,再去查別的資料。
二、看大樣,除了看內容,還要看要素??创髽拥臅r候,編輯絕大部分時間精力都分配給了稿件的內容和版式,其實,一些要素也非常重要,需要反復檢查。比如報眉的版面名稱、日期、星期、版次,每篇稿子的標題、小標題、署名、電頭的日期和地址,圖片作者或者來源等等。在跨年、跨月的時候,尤其要注意“今年”“去年””“本月”“1月”“3日”等用法,甚至需要反復跟記者核實。
三、所有改動落實到大樣上。雖然版面的改動一般是拼版員照著大樣改,但是也經常會有編輯或者主編突然覺得某個地方需要改動,就讓拼版員直接在版上改,這是非常危險的情況,很容易出現(xiàn)錯改、漏改。這種情況下,一定要有一個編輯把這些地方加上去。當然,最好的辦法是把大樣拿下來,用不同顏色的筆把新加的需要修改的地方標出來,再交給拼版員修改。
四、改樣不能一人改。拼版員操作機器的時候至少有一個編輯盯著,幫拼版員看樣子,避免錯改、漏改。
校對返回的校對樣上,有些地方會打問號,讓編輯來拿主意要不要改、怎么改,這個時候編輯要請示主編,確定了再拿回來請拼版員改。另外,主編改的樣子上,改動可能會比較多,拼版員可能會有看不清楚或者看錯的地方,編輯要幫著看。有任何沒有看清楚的地方都可以馬上提出來,要求倒回去看。一定要堅持看清楚每一處改動,這是對版面負責。
此外,要養(yǎng)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一、能早不晚,能提前的工作不拖后。能下午干的活兒不拖到晚上;上版前能改的地方,就不要拖到上了版再改;第一遍第二遍能改的不要拖到最后。越晚越忙亂,越容易出錯。
二、編輯之間分工明確。夜班一般是一個主編帶兩個編輯,主編會給兩個編輯派活兒,誰編哪幾個稿子,誰做圖表之類。如果主編忙,顧不上分工,兩個人之間可以自己有個分工。這個分工可以隨時變動,有機互補。
三、白班和夜班的銜接。兩個夜班編輯里有一個要和白班交接一下,下午五點或者五點半,白班列個稿單,告訴夜班,今天晚上都有哪些稿子,哪些已經來了,在稿庫,哪些在郵箱,哪些還沒來,記者說什么時候能來。這樣夜班就明白,哪些稿子我能直接從公共稿庫選,哪些需要我從郵箱上傳到公共稿庫再選回來,哪些要等,等到某個時間點,某個稿子還沒來,就要打電話催記者,或者想備用的方案。不至于白班約的稿子夜班不知道,造成重復工作或者遺漏。
四、勤和記者溝通。出版流程中,編輯在前后兩端,記者在中間一段。所以后端也就是夜班編輯和記者的溝通非常重要。尤其是編輯稿件時要核實稿子細節(jié),較大的改動也需要征求記者的意見。編稿子過程中出現(xiàn)的任何疑問都要馬上提出來,可以在編輯過程中標出來,打電話跟記者問清楚;如果記者也不清楚,可以請他迅速去核實。
此外,制作標題、小標題、圖表時也可以征求記者意見,探討稿子中最有價值最值得突出的點。
五、夜班修改稿件的原則:只刪不加。如果增加內容,必須經過記者同意和認可。背景資料最好用鏈接或者延伸閱讀的形式,不要加在原文中。
(作者系人民日報總編室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