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蘭
(福建省交通建設工程監(jiān)理咨詢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0)
高速公路質保資料是高速公路建設過程質量控制的真實記錄,它對于規(guī)范工程質量管理、追究工程質量責任、懲治工程腐敗行為以及日后通 車運營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業(yè)和價值。因此,做好質保資料的整理工作,對于真實反映項目的實體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質保資料的整理往往滯后于主體工程的進展且存在造假現象,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組織機構及管理制度不健全,責任劃分不清,造成資料無人整理現象;二是重視度不高,普遍認為內業(yè)資料用處不大,實體才是最重要,存在重外業(yè)、輕內業(yè)的現象;三是資料整理業(yè)務不熟悉,內外業(yè)人員之間缺乏聯系,造成資料錯誤性多或閉門造車現象。
《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F80/1-2004)3.2.4條明確了質量保證資料的內容應包括以下六個方面:①所用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質量檢驗結果;②材料配比、拌和加工控制檢驗和試驗數據;③地基處理、隱蔽工程施工記錄大橋、隧道施工監(jiān)控資料;④各項質量控制指標的試驗記錄和質量檢驗匯總圖表;⑤施工過程中遇到的非正常情況記錄及其對工程質量影響分析;⑥施工過程中如發(fā)生質量事故,經處理補救后,達到設計要求的認可證明文件。
根據上述內容,工程施工階段質保資料的整理順序依次為:
(1)工程開工申請報告
該資料作為質量控制的先決條件,主要包括單位、分部、分項工程開工申請資料。
(2)施工過程工程質量檢驗資料
該資料體現了施工過程質量控制的真實記錄,主要包含檢驗申請批復單(監(jiān)表5)、現場質量檢驗報告單(檢表)、施表、測表、試驗檢測報告、隱蔽工程驗收檢驗記錄等。
(3)評定資料
該資料反映了工程質量等級情況,評定分為合格與不合格,當評定不合格時,經加固、補強或返工、調測,滿足設計要求可重新評分,相關認可證明文件需附齊。
分項工程開工前須提交分項工程開工申請批復單,由監(jiān)理工程師批準后組織施工,突出的錯誤性問題主要是資料附件不全,一般開工報告主要包含以下內容:①工程概況②施工方案③人員、材料、機械設備到位情況④質量、安全、環(huán)保保證措施及責任人⑤測量資料⑥技術交底記錄⑦施工圖審查資料⑧原材料等試驗報告⑨質量控制指標及試驗檢測項目方法、步驟⑩分項工程開工安全生產條件申請檢查表。
工程劃分一經監(jiān)理工程師批準,現場質量檢查、質量驗收的質檢資料按工程劃分進行質檢資料的填報、歸納、收集和管理,質檢資料突出的錯誤性問題,主要有:
(1)打印模糊、填寫字跡潦草、紙面污染、紙張頁面設置等不規(guī)范。
(2)資料中存在明顯的數據錯誤、涂改、漏填現象。
(3)填寫不明確,常見的有:
①監(jiān)表5內具體部位未寫到具體的工序名稱,質量證明文件存在漏項或未按檢驗表、施表、測表的表號和表名填寫;
②質檢表內樁號及部位填寫不明確。
(4)檢測頻率不足,常見的有:
①鋼筋安裝現場質量檢驗報告單中受力鋼筋間距的檢測頻率不足,假設一個斷面受力鋼筋有20根,那么檢驗結果的數據應該為(20-1)*2=38個。
②隧道鋼支撐支護現場質量檢驗報告單中安裝間距的檢測頻率不足,應根據實際的報檢段落計算,假設10m一報檢,主筋間距設計值為0.5m,那么檢測數據應該要有10/0.5=20個。
③平整度檢測頻率不足,如根據檢測頻率要求每200m測2處×10尺,所填寫的個數應為10的倍數。
④支座墊石的頂面高程及四角高差檢測頻率不足,假設有5個支座墊石,那么頂面高程應該測5個,即支座墊石頂面中心的高程;頂面四角高差數據就有4*5=20個。
⑤斷面尺寸檢測結果的個數內經常為單數,一般結構物斷面尺寸為寬*高,填寫數據時應按寬*高分別填寫,應為雙數。
(5)測表內偏差值計算錯誤(偏差值=實測值-設計值),測完未閉合到原水準點或下一個水準點及現場草圖未繪畫出測點位置、軸線方向等。
(6)自檢資料、抽檢資料、試驗資料之間不對應;自檢資料中的各種檢驗未按根據施工工序的順序來填寫;鋼筋檢驗、模板檢驗、砼澆注三者之間的時間先后不對應;測量資料與工序檢驗資料在時間和日期上不對應。
(7)資料數據間的邏輯關系經不起推敲。如鉆孔灌注樁中鉆孔深度、鉆孔前孔底標高、沉淀層厚度、孔深等幾項內容分在不同的檢測階段,填寫在不同的表格內,卻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
(8)不用檢測的項目或沒有的項目有填寫檢測數據,存在造假的嫌疑,如薄壁墩相鄰間距檢測項目不應填寫、彎曲鋼筋不是所有的結構均有。
(9)設計數據和規(guī)定值未填寫或填寫有誤,根據規(guī)定對于檢驗表內規(guī)定值僅體現“不大于設計、不小于設計、符合設計要求”等項目都應把設計值填寫上。
(10)隱蔽工程相關影像資料不能全面反映現場實際情況,主要問題是部位及樁號不明確,數量尺寸不清晰。
各分項工程施工完成,經監(jiān)理工程師檢驗合格,整體質量符合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且無嚴重外觀缺陷及質保資料真實齊全時,方可進行分項工程評定,評定方法及使用表格按《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F80/1-2004)要求進行,其整理過程突出的錯誤性問題主要是評定數據與現場質檢資料報告單不對應。
上述問題幾乎成為當前高速公路質保資料整理的通病,加強質保資料規(guī)范化管理已成當務之急,現提出以下幾點對策以供探討。
(1)建立完善的內業(yè)資料檔案管理組織機構,并制訂相應的人員崗位職責及獎懲措施,以便內業(yè)工作統一領導、分級管理,責任到人,形成一個內業(yè)資料檔案管理網絡系統。
(2)建立健全內業(yè)資料檔案管理制度,應制定內業(yè)工程師職責、內業(yè)資料檔案匯總整理制度、內業(yè)資料檔案管理制度、內業(yè)資料檔案利用制度、保密制度、借閱制度、內業(yè)資料檔案管理網絡圖,切實保證內業(yè)資料檔案管理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
(3)在項目開工之前,監(jiān)理單位、施工單位及項目業(yè)主應對內業(yè)資料表格及格式樣本進行統一,以便于施工階段資料整理過程中有依據、好操作,避免資料格式的多樣化、不規(guī)范性。
(4)現場質量檢驗報告單應由現場檢測人員填寫后歸檔,避免出現閉門造車現象,內業(yè)資料管理人員應及時對歸檔后的資料進行審查,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促使內業(yè)資料的整理良性發(fā)展。
(5)加強對資料整理人員的業(yè)務培訓,提高其業(yè)務水平,特別對于資料整理過程常見的錯誤性問題應加強宣貫,從而規(guī)避錯誤問題。
(6)各種資料要及時收集,并進行整合,由于原先資料分開,很多問題未能暴露,資料整合后錯誤性問題顯而易見,諸如工程部位、時間及試驗結果前后數據等等不對應,測量資料缺失等問題。
(7)建好質保資料整理臺賬,對照單位、分部、分項工程劃分情況,查漏補缺,謹防漏項。
經寧德寧武高速、邵光高速實踐證明,高速公路質保資料整理收集只要做到與工程建設同步形成、同步實施管理,整理過程加強檢查、指導及督促工作,質保資料是完全能夠做好的。筆者在寧德福壽高速公路施工階段資料整理過程中,實施了上述的對策,規(guī)避了上述的問題,資料總體取得良好的效果,擺脫了資料滯后于工程進展及造假的問題,為后期交工資料的快速移交奠定基礎,減少了后期人力、物力、財力的消耗。
[1]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S].
[2]JTG/T F50-2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S].
[3]GB/T50328-2001,建設工程文件歸檔整理規(guī)范[S].
[4]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設項目文件材料立卷歸檔實施細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