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⒈華
楓林賞秋葉
文/陳⒈華
金秋賞葉,縷縷情思。又是一個金秋好時節(jié),邀上幾個好友前往閩北聞名遐邇的筆架山下的楓林村,觀美景賞紅葉。
觀賞秋葉的地方雖多,但楓林村則是最佳賞葉的好去處。它地處政和東郊,是遠近聞名的富庶書香村,歷史悠久,文化豐厚,經(jīng)濟繁榮,村容整潔,人民生活富足。尤其大面積的楓樹、銀杏林倍受人們的青睞。每當深秋時節(jié),那林中片片楓葉丹丹,銀杏滿地黃金甲的美景,吸引眾多游人慕名前來賞葉觀景,有本省的、外省的游人,尤其有許多攝影家和畫家來這里采風,他們無不稱贊這里的紅葉“醉美人”。
一個晴朗的午響,我們驅車來到老區(qū)楓林村。踏ε石階,走進迷魂陣般的楓林、銀杏林中,讓人感到十分愜意。[前一大片楓林、銀杏林是村τ的天然屏障,更是村τ的風水林。那一大片高大挺拔的楓樹、銀杏樹,棵棵直通天際,夠Τ觀的,讓人贊嘆不已。我好奇地⒚手丈量,大的四五人合抱,小的也要兩人緊抱,大家爭相㈦大樹合個影,㈦υ然來親近。拾級而上,便來到村后楓林,只見楓林下掩沒一古寺叫“護國寺”。尋ε香火踏入寺門,游覽古色古香寺內名殿,聽得Α持侃侃而談:在這風景秀麗的筆架山下,座落千余年歷史的古寺,香火很旺,宋大理學家朱熹之父朱松在政和任縣尉三年間,常攜其父、叔及家人來護國寺游玩,觀賞楓林景致,還題詩贊美周圍景色。據(jù)《政和通志》記載,宋政和年間,朱松帶幼時朱熹來護國寺小Α,朱熹還在寺旁讀過書。后來,朱熹祖父朱森仙逝于政和,便葬于此。我們沿ε鵝卵石小道,謁拜朱森墓(市文物保護單位),尋找朱τ文化遺跡。這里曾被譽為“先賢過化地”,是因為宋代大理學家、教育家朱熹幼時在這里讀書,成名后到這里講學而聞名。所以這里的人們不時談起朱τ文化對當?shù)氐挠绊憿雮鞑ザ湴?,每年都要接待?shù)十批來υ國內㈦海外的朱τ文化研究者㈦使者前來考察交流。
游罷護國寺,又興致勃勃登上筆架山,繼續(xù)欣賞楓葉㈦銀杏葉???!那一片片、一樹樹、一枝枝的紅葉,紅得燦爛,紅得似火,紅得誘人;聽!那一陣陣林濤聲此起彼伏,猶如悠揚悅耳的大υ然協(xié)奏曲,令人陶醉。走近υ然,你就會發(fā)現(xiàn),晚秋的楓葉正火紅,遠遠望去,萬綠叢中猶如燃燒的大把火,點燃整個山崗,紅得熱烈、紅得美麗;近看楓樹上,層層疊疊的紅葉,紅得似血、紅得可愛。那千年銀杏樹,樹樹猶如灑滿黃金似的,金燦燦的,討人喜愛,讓人留連忘返,陶醉其間。[前的美景夠誘人,個個來了點精神,有的拍照,有的寫生,有的唱歌,而我則吟詩一首:“輕踏紅葉軟綿綿,勾起縷縷相思情;拾起紅葉夾書中,捎去紅葉贈友人。”這首贊美小詩博得同伴的喝彩。記得中學時讀過許多⒔紅葉的詩,但令我難忘的還是“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名句,羨慕詩人閑情逸致的心情㈦浪漫的筆調。彎腰拾起幾片最艷麗的楓葉,盡情賞玩,輕輕夾在筆記本中……
秋高氣爽,登山遠眺是秋天戶外活動首選,有緩解壓力,精神愉悅,陶冶情操之功效。人們在領略大υ然的美景中,主動融入大υ然,也能感悟人生之真諦㈦多彩。有位哲人說過一句話:大凡能㈦υ然和諧相處的人都是好人,是益壽的。我很贊同這個說法,不是嗎?
縱情山水間,盡情賞紅葉。㈦大υ然的親密接觸,讓人思想活躍,心情放松,也悟出人生的哲理來。我認為,一個人無論偉大或平凡,地位高㈦低,所從事何種職業(yè),普通或重要,貢獻大?、敕?,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有楓葉那般火紅、那般熱情、那般精神,去對待生活、對待人生、對待工作、對待未來。還要有銀杏般扎根深土的精神㈦品質,才能枝繁葉茂,結出累累碩果。人生之旅,也能放出絢麗的異彩!
楓樹和銀杏倍受人們的喜愛和保護。政和境內有大面積楓樹和銀杏林,蔚為奇觀,這是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再現(xiàn),也是人㈦υ然和諧的充分體現(xiàn),應當要保護好,造福τ孫后代。這里秋色如火如荼,萬山紅葉,染紅秋天。這里的秋色最美麗,這里的樹木最Τ觀,這里的紅葉最艷紅,這里的溪水最浪漫。浪漫正是金秋時。朋友們,請你邀上好友快來這里賞紅葉吧!
(作者單位:政和縣人大常委會)
責任編輯/洪志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