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衡水金華裝飾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053000)
建筑美學在房屋設計中的實踐分析與管理探究
王玲
(衡水金華裝飾工程有限責任公司053000)
建筑美學反映了一定時期社會經(jīng)濟進步背景下,人們對房屋設計的審美認識的進步和追求。本文從建筑美學的主體論進行解析,以主觀使用者的心理因素為基礎,進行研究房屋設計客體因素,通過對建筑美學的主體論對房屋設計的影響,實現(xiàn)企業(yè)在經(jīng)營和項目運作過程中有效的管理模式,并在其基礎上實現(xiàn)設計項目管理下房屋設計中建筑美學原理的運用。
建筑美學;房屋設計;管理;實踐
房屋設計是一定時代背景下人們生存和發(fā)展生理需求,在滿足房屋設計對使用者的功能、結構和尺度等基本需求外,對使用者的認知、文化和心理尺度也在認同和實現(xiàn)上形成一定的偏好和存在。建筑美學在關注建筑之美感客體因素和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的心理因素,在實現(xiàn)建筑客體與使用者主體間的認同,使房屋的設計趨于美學的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雙層需求共鳴。
建筑美學客體論以研究建筑本身的美的本質和規(guī)律,是站在美學中的唯物論角度進行把美與丑的感性特征屬性歸結為審美經(jīng)驗。建筑美學主體論是以主體的理性審視美學的本體,強調美學在人的實踐基礎上的人化的主體性,是以一種精神審美活動感知唯美,是建立在人與對象間的審美關系。
對于房屋設計客體的形式和特征,其表現(xiàn)形式是多樣的,在設計上以一定的形式和空間體量關系反應房屋設計所呈現(xiàn)的風格、結構、類型、技術以及審美價值。按照當下使用者對房屋的使用需求,地房屋的審美和設計呈現(xiàn)上就需要站在一定的審美情景下把房屋設計的相關審美特征進行主觀意識下的選擇。把使用者對房屋設計的心理感受和想象等感性機能放在主要位置上,進而揭示房屋設計的美學特性。
時代經(jīng)濟背景下,人們通常把思想、理念化的事物通過設計、效果圖和實體化的過程具體化,在這個具體化的過程中以一定的計劃、組織和協(xié)調進行職能化的協(xié)作過程呈現(xiàn)管理決策。在決策活動中以一定的過程控制手段對某個設計方案從設計進度到設計流程實施一定的方法和模式,從而進行設計。在建筑美學應用于房屋設計的設計管理上,以使用者的需求來進行研究,通過一定計劃,進行有組織的進行研究與管理開發(fā)項目。有效的調動設計過程中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把市場與消費者在設計的認識中進行改變,讓更為合理化、科學化、人性化的設計方式影響和改變人們的居住房屋,并能在一定的基礎上為企業(yè)獲得最大限度的利潤,進而實現(xiàn)其管理策略和設計活動。在設計的管理過程中,是使設計能夠更好地為企業(yè)的經(jīng)營實行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模式和設計的目標,因此,整個管理活動不僅僅是設計過程的單純設計,而是結合項目層面上的管理模式,以設計服務為目標下的企業(yè)發(fā)展、房屋設計的服務理念和經(jīng)營管理模式有條不紊的高效能進行。
突出設計管理下的美學在房屋設計中的實踐應用。對房屋設計項目進行有效的過程設計管理,以建筑美學為設計方式的美學原理依據(jù),在房屋設計的裝飾造型和形式運用一定的美學原理,從而創(chuàng)造出具有美學價值的造型設計藝術。因此,在房屋設計中要利用多種形式進行設計表現(xiàn)。如建筑材料、建筑色彩、裝飾造型、建筑結構以及施工技術等方面的問題。設計方式上采用一定的建筑美學形式原理使房屋設計具有一定的審美功能,滿足使用者的精神需求。具體美學表現(xiàn)如下幾個方面:
(1)秩序性。房屋設計布局上采用一定的規(guī)律秩序,使之在裝飾上有利于形成裝飾面、造型、色彩以及材質上組合的統(tǒng)一,使各個要素間形成有力的規(guī)律,在規(guī)律下的有秩序感形成組織變化。因此,設計上可以運用一定的骨骼設計進行秩序性的構架。
(2)比例性。在房屋設計中,要做到物體間的體量關系,因此在布局上要充分做到一定數(shù)量的長短、粗細、輕重和厚薄的比例搭配關系。從數(shù)學上的數(shù)列比例、黃金比例、等差等比數(shù)列以及視覺上的感官比例的運用上,形成視覺感官上的均衡,從而締造房屋設計的組織化比例關系。因此,設計上可以運用一定的對稱、對角、中心、原點等關系進行設計。
(3)平衡性。也稱均衡性,是房屋設計中運用一定的穩(wěn)定性心理因素形成的力臂均衡感。因此,在設計布局上要考慮其物體體量關系下的物理平衡性和視覺感官上的平衡感,讓不同物體的重量能夠在一種安定的狀態(tài)下產(chǎn)生一定的均衡效果。因此,設計上可以運用一定的對稱方式,比如,左右、對角線等關系形成平衡性。
(4)和諧性。和諧性是指在房屋設計中運用一定的造型、色彩和材質要素,在追其室內設計效果中的空間效果、空間和家具陳設、空間和結構、空間和色彩間形成的和諧整體關系。因此,設計上可以運用要素間的共同要素在平面或者立面進行造型風格化的形式與要素間的和諧。
建筑美學反映了一定時期社會經(jīng)濟進步背景下,人們對房屋設計的審美認識的進步和追求,從本質上講審美是隨著人們所處時代、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因此建筑美學是相對的動態(tài)性的美學特質。建筑美學在房屋設計中的表達在于對房屋設計的創(chuàng)造主觀感受與站在使用者角度的審美功能體驗,因此,建筑美學下的房屋設計是多元化的、開放化的價值取向。
[1][德]黑格爾,著.朱光潛,譯.美學(共三卷四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2][英]鮑桑葵,著.張今,譯.美學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3]宗白華,著.宗白華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第一卷).
[4][波]符·塔達基維奇.西方美學概念史[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0.
[5]汪正章.建筑美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TU201
A
1673-0038(2015)27-0039-02
2015-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