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悅
許世英(1873-1964年),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原字俊人,后改字靜仁,晚年自號雙溪老人,安徽至德縣(今東至縣)人,光緒丁酉年(1897年)拔貢。他歷經晚清、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三個時期,宦海沉浮六十余年。晚清時代,他歷任刑部浙江司副主稿、奉天高等審判廳廳長、山西布政使等職;北洋軍閥時代,曾任大理院長、司法總長、奉天民政長、福建巡按使、內務總長、交通總長、安徽省長、內閣總理等;國民政府時期,歷任全國財政委員會主席、駐日大使、全國賑災委員會委員長、蒙藏事務委員會委員長等。1950年,在香港被蔣介石挾持至臺灣,而他的子女大多回到了國內。1964年,許世英在臺北病逝,享年92歲。
雖然許世英服務于袁世凱和段祺瑞的那段歷史至今仍頗具爭議,但觀其一生,仍不失為一位愛國為民、勤政廉潔、奉公守法的政治人物。
1915年,袁世凱為了換取日本支持其復辟帝制,接受了賣國的“二十一條”,許世英支持各地人民拒絕簽約的主張,將福建人民的意見轉達給北洋政府。在擔任安徽省省長期間,他支持進步力量同軍閥進行了反議會賄選、廢督裁軍等斗爭,并取得了勝利。1924年,他力勸段祺瑞聯合孫中山先生反對直系軍閥,并主動請纓至廣州迎接孫中山北上??谷諔?zhàn)爭前夕,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承擔了國民政府駐日大使的重任,雖以失敗告終,但他在對日外交中據理力爭,展現了民族氣節(jié)。被挾往臺灣以前,他與中國共產黨和進步人士也多有聯系,是我黨的統(tǒng)戰(zhàn)對象。
在繁忙的政事之余,許世英還勤于筆耕,在各任之上都曾留下筆記,如《改良司法及監(jiān)獄制度計劃書》《治奉政紀》《治閩公牘》《閩海巡記》《江河水災勘察記》《始游黃山日記》《雪樓紀事》《蒙藏工作概況》等。
孫中山曾評價許世英:“北方來人,未有如俊人能徹明予主義者?!薄翱∪伺c予研究主義、學說、方略,處處有遠大思想,咀嚼精華,絕不是豬八戒吃人參果?!辈⒂H切地戲稱其為“通陰陽、知未來之六耳獼猴”。國民黨某要人也曾評價,“靜老是比國民黨員更要忠實于國民黨的人”。
許世英晚年曾說:“我五十年從政,從不曾取過公家一分一毫非分的錢財,這是我心里一直覺得安寧的?!睘楣賻资?,他一直過著比較清貧的生活。1916年,他在福建巡按使任上辭職時,曾將其任內應得的規(guī)費16萬余兩白銀,捐贈給福州開辟馬路??谷諔?zhàn)爭結束后,他在香港迫于生計,甚至一度賣字為生。
歷來研究許世英者,往往更多地著眼于他傳奇的政治經歷,實際上,許世英在書法方面亦有頗深的造詣。黃伯度在其《傳略》中稱他的書法“宗右軍,臨池數十年,工力深厚,晚筆尤瘦硬通神,得者珍逾球璧”。
下面介紹一幅安慶市博物館收藏的許世英行楷書法作品,希望能幫助讀者對許世英其人其書有更深的了解,也希望這幅書法作品所折射的歷史事件能給相關研究者提供研究資料。
許世英行楷條幅,縱64.7厘米,橫31.6厘米。正文曰:“天生英杰召戎機,霸業(yè)恢張世所希。南服已終東漸起,巋然立馬駐斜暉。潤身潤屋著箴規(guī),寢處難忘見母儀。倘使帝王能廣德,同盟協(xié)約或無訾?!甭淇顬椋骸案缍砭┱氨说么蟮巯?,海牙瞻女皇寢室。允文仁弟兩正,世愚丈雙溪許世英?!甭淇钪筲j“雙溪”朱文印及“許世英印”白文印,右上角鈐“寧靜致遠”朱文起首?。▓D1)。
這幅作品是許世英為其姻親所寫,作于清宣統(tǒng)二年(1910年)。該年3月,美國邀請各國司法首長赴華盛頓參加萬國司法制度及改良監(jiān)獄會議,清政府任命徐謙為正代表、許世英為副代表赴美參加會議,會后考察了美國、英國、法國、俄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瑞士、奧地利等十幾個歐美國家的司法制度。
許世英到俄國考察時,正值俄國在日俄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之后,國內政治動蕩,經濟窘迫,革命運動日益高漲,進一步削弱了君主專制制度,沙皇的專制統(tǒng)治已走到了窮途末路。因此,在圣彼得堡的標志性建筑——著名的彼得大帝騎馬銅像前,許世英以“巋然立馬駐斜暉”的詩句感嘆其創(chuàng)造的俄羅斯帝國霸業(yè)已如落日余暉,輝煌不再。
這首詩下闋中提到的女王是荷蘭女王威赫明娜,全名為威赫明娜·海倫娜·葆琳·瑪麗,是荷蘭王國的第一位女王,1898年登基,1948年讓位給女兒朱麗安娜,統(tǒng)治荷蘭長達50年,也是荷蘭王國統(tǒng)治時間最長的君主。
威赫明娜女王是深受荷蘭民眾愛戴的一位明君,雖然荷蘭憲法賦予國王比歐洲其他立憲君主更大的權力,但她尊重君主立憲制,勤政愛民,愛好和平,從不濫用權力。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她頂住國內外的巨大壓力,努力維持了荷蘭的中立地位,使荷蘭免于戰(zhàn)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國入侵了荷蘭,她率領王室和內閣在倫敦成立了流亡政府,在整個二戰(zhàn)期間,她堅持通過無線電發(fā)表演講,號召國人拿起武器,與德國法西斯進行斗爭。荷蘭民眾親切地稱她為“國民之母”及“抵抗之母”。
威赫明娜女王的日常生活異常節(jié)儉,在當時海牙的街道上,人們經常能見到她穿著廉價的衣服騎著自行車獨行,也時常能見到她坐在王宮的窗口縫紉,即使是在國家大典這樣的重要場合,她也時常穿著簡單的舊衣服。這在歐洲君主中是絕無僅有的。
清朝末年,威赫明娜女王還曾對中國人民施以慈善援助,1904年,她派遣兩位護士來廈門,在廈門救世醫(yī)院旁開設女醫(yī)館,還提供資金用于培訓護士,為感激荷蘭女王的義舉,救世醫(yī)院的女醫(yī)院改名為“威赫明娜女醫(yī)院”。
據許世英晚年在回憶錄中記載,他到荷蘭時,曾蒙威赫明娜女王接見,并參觀了位于海牙的女王寢宮。許世英看到寢宮中鐫刻著女王的座右銘:“一個富有的人,可以把他的房屋裝飾得很華麗;一個有德的人,則可以把他的生命裝飾得很美麗?!边@句話和儒家哲學所宣揚的“富潤屋、德潤身”的觀念相吻合,讓首次出國考察的許世英驚喜地在陌生的異域文化中找到了共鳴,不禁對這位賢明的外邦女王心生敬意,當天回到驛館后,即作了七絕一首,也就是這幅書法作品中七律的下闋。1961年,許世英在臺灣刊印了《雙溪詩存》,這首七絕也收錄于其中,詩題為:“荷蘭女王寢室上之兩端書‘富潤屋德潤身六字”。
這首七律的上闋應該也是其出訪俄羅斯時創(chuàng)作,但許世英卻并未在其回憶錄中提及,《雙溪詩存》中也沒有收錄這首謳贊彼得大帝霸業(yè)的詩作,是由于年代久遠,許世英赴臺灣后將這首詩作遺失了?還是由于他晚年性情更加平和、沖淡、簡靜,對于彼得大帝和威赫明娜女王這兩位性格和經歷都迥然不同的君主,在個人情感上更加偏向于后者,因而故意沒有收錄上闋呢?現在已不得而知了。
在這首詩中,許世英把當時協(xié)約國和同盟國之間矛盾沖突的原因簡單地歸結為帝王的不能“廣德”,雖然表現了不可避免的歷史局限和認知局限,但與清朝末年絕大多數保守無知、昏憒自大的官僚士大夫相比,他在當時就能夠對兩位歐洲君主表達自己的崇敬之情,并能夠對世界局勢有所關注與思考,表明了他積極開放、善于吸納新事物的思想。
在這幅書法作品中,許世英為了表達對兩位帝王的崇敬之情,通篇采用了端莊工穩(wěn)的行楷書,字體端正纖瘦,法度謹嚴,多取縱勢,雖以淡墨寫成,但點畫平直有力,使轉間圭角分明,因此,不但沒有淡墨書法容易流于軟弱無神的弊病,反而愈發(fā)顯得瘦硬俊朗、雅健絕倫。書中各字之間雖獨立不相連屬,但行文流暢、筆斷意連,而那方“寧靜致遠”長方形起首印,又給了整幅作品以畫龍點睛的效果,愈發(fā)讓人感到一股疏秀淡逸之氣撲面而來。
安慶市博物館另藏有一幅許世英草書軸(圖2),寫的是曾國藩的格言:“凡有血氣必有爭心,人之好勝,誰不如我。施諸己而不欲,亦勿施于人,此強恕之道也。一日事事強恕,久之則漸近自然。以之修身,則順而安;以之涉世,則諧而祥?!笔鹂睿骸霸饰氖佬謱伲恼裱?。庚辰六月許世英書于快雪堂?!扁j“許世英印”白文印。曾國藩的此條格言是許世英晚年較愛書寫的內容,他到臺灣以后,也曾手書這一格言懸掛在臥室內。
這幅作品亦為許世英為其姻親“允文”所寫,書于1940年。觀此草書,筆意端正沉著,張弛有度,瘦硬剛勁的筆力于流轉自如間貫于全篇。如果說庚戌年作品行筆仍略顯拘謹的話,這幅草書則更加渾厚老辣,已達“剛則鐵畫,媚若銀鉤”的境界,為許世英晚年之佳作。
許世英在晚清至民國的動蕩年代能縱橫政壇,官居高位而不倒,且壽享92年,不能不說是一個傳奇人物,他曾手書對聯一幅:“外柔內剛立身大本,體動心靜益壽良方?!边@正是他性格的寫照,也是他傳奇人生之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