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7日,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對貴州省住房與城鄉(xiāng)建設廳原副廳長陳萬達受賄案進行二審宣判,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陳萬達利用職務之便,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賄賂共計人民幣884萬余元、美元10萬元;利用職務之便,索取他人賄賂共計港幣800萬元、人民幣70萬元。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以受賄罪判處被告人陳萬達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
這位曾經在貴陽市經濟適用房領域呼風喚雨的“大佬”,剛剛步入事業(yè)的巔峰便鋃鐺入獄,跌宕人生就此慘淡落幕。
多重偽裝,精心編織腐敗外衣
2011年12月15日,貴陽市經濟適用住房建設有限公司原總經理陳家慶因涉嫌嚴重違紀被貴陽市紀委調查。作為陳家慶曾經的頂頭上司,陳萬達聽到消息后坐不住了。
此時陳萬達剛升任省住房與城鄉(xiāng)建設廳副廳長不到一年。他表面上如常履行各種公務,私下里卻頻繁地與有過經濟交往的房地產開發(fā)公司老板聯(lián)系,補寫借條、統(tǒng)一口徑、轉移資產,忙得不亦樂乎,還準備請市檢察院的領導吃飯,“打聽一下情況”。
然而,噩運還是來臨了。2012年1月4日,陳萬達在辦公室被貴州省監(jiān)察廳的辦案人員帶走,他才恍然:“自己心里有鬼就怕,精力用在了‘撲火上,錢沒少花,想起來后悔死了。”
為了既能升官、又能發(fā)財,陳萬達從政伊始就精心給自己打造了華麗的外衣。
黨外人士、全國政協(xié)委員、民革中央委員、貴州省政協(xié)常委、民革貴州省委專職副主委,這些頭銜本是讓他更好地履行參政議政職責,但在陳萬達看來倒像無形的“護身符”,讓他多了一份超然,雖身為公職人員,卻幻想擺脫法律的約束。
早在1998年,陳萬達就讓妻子從貴陽某銀行辭職,與上海某企業(yè)老板王某合作開公司經營高檔皮具,陳萬達對外稱王某是妻子的表哥,系國民黨某著名將領的女婿,自己搖身成為“臺屬”。之后,陳萬達以工作調動為由,將自己及妻子、女兒的戶口遷至上海。此外,陳萬達還以妻子的名義在上海先后投資多套房產,其中一套標價112萬的房產用現(xiàn)金交付購買。
大膽索賄,瘋狂打造權錢交易平臺
作為市經房中心負責人的陳萬達,官不大權不小。從違紀事實看,他親自處理的事項可謂繁多,從土地征用到立項審批、從招標投標到合作開發(fā)、從工程承包到資金撥付等,眾多環(huán)節(jié)中只要他有意,“權錢交易”不是難事。
2001年,陳萬達經貴陽市原建委主任樊中黔(涉嫌犯罪已被判刑)介紹,與房地產開發(fā)公司老板葉某某認識。2004年,在陳萬達的幫助下,葉某某的公司獲得了南岳山項目的開發(fā)協(xié)議。2005年,陳萬達借他人名義向葉某某“借款”300萬元。第一次拿到這么多錢,陳萬達“喜憂參半、矛盾重重”。因著實擔心和害怕,他于2006年將300萬元還給了葉某某。2007年,陳萬達心有不甘,又以資金緊張為由向葉某某“借款”300萬元。2008年樊中黔案發(fā),陳萬達怕牽連自己,又將300萬元還給了葉某某。2011年,見風平浪靜,經過“三借兩還”,陳萬達如愿以償地得到了300萬元“好處費”。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官大貪絕非偶然,類似的例子陳萬達早有經歷。1993年至2000年,老板石某某在陳萬達的幫助下,得到了沙河花園、銀通花園項目。2004年,陳萬達要去上海讀EMBA,向石某某提出“借款”20萬元,拿到錢后,為了防備以后的調查,陳萬達還給石某某打了借條。
費盡心機,頻繁逾越法律高壓線
根據有關規(guī)定,經濟適用房實行政府指導價,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實施的經濟適用住房項目利潤率按不高于3%核定。陳萬達深諳此行賺錢之道,開發(fā)商“掙了錢,能想到送點來分享,施舍你一點”,3%的利潤率顯然是不夠的?!皬慕洕鷮W中悟出了一點皮毛”的陳萬達,“后來反復思考、反復商酌,想到了投資,通過實實在在的投資獲取回報”。
2004年4月,一次飯局中葉某某跟陳萬達說可以投資他的公司,能有固定回報。事后陳萬達找到和自己關系密切的某家具公司老板王某某,以家具公司名義和葉某某的公司簽訂合同,約定由家具公司提供600萬元(其中陳萬達實際投入300萬元)給葉某某的公司,期限一年半,到期后保證按不低于150%的連本帶利的貨幣資金返還給家具公司。之后合同履約結束,陳萬達輕松獲取“利息”150萬元。
憑借對政策的“刻苦鉆研”,陳萬達的斂財方式也日趨隱蔽。他利用經適房項目運作從中獲利,不僅外人難以察覺,就連參與者都不知道整個過程是如何完成的。
2006年3月,貴陽市政府到杭州進行招商引資,貴陽市城投公司決定將貴陽市烏當區(qū)“康城花園”經適房項目等兩個項目進行招商。
陳萬達當時在上海讀EMBA,為了既能完成招商引資任務又能掩人耳目獲取非法利益,他精心施展“連環(huán)計”。第一步,陳萬達讓利益代言人王某某以招商引資的名義將“康城花園”項目簽下來。第二步,在王某某無法履行協(xié)議的情況下,陳萬達邀請房地產開發(fā)公司老板柯某某實地考察該項目,并承諾將該項目二期工程轉為商品房。在項目商談過程中,陳萬達刻意不讓王某某和柯某某見面,而是讓自己EMBA班的同學胡某某冒充王某某公司的副總,與柯某某談轉讓事宜。第三步,最終的轉讓協(xié)議在陳萬達的安排下由各方蓋章生效??履衬吵兄Z的轉讓費在陳萬達指定下,600萬港元打入了陳萬達與其同學胡某某共同成立的某生物科技公司,200萬港元打給了王某某。整個過程用陳萬達的話說“一舉三得”:柯某某得到了好項目,王某某得到了轉讓費,自己也得到了滿意的收益。
官商勾結,合力構建利益共同體
因為工作原因,陳萬達身邊經常被從事房地產開發(fā)的老板包圍,除了正常的工作來往,也不乏私交甚密之輩。從相聞相識到成為朋友,恰當的“幫助”必不可少。
陳萬達參加工作后不久就與房地產開發(fā)公司老板李某相識,李某給他的印象是性格隨和、樂于幫助、處事大方。1996年5月,陳萬達女兒出生,需要人到醫(yī)院幫忙打點。雖然還不是很熟,陳萬達還是“冒昧”地找到李某。結果李某無微不至、細心至極,一條龍的服務讓陳萬達內心充滿感激之情。之后通過聚會相處,兩人成了“好朋友”,在陳萬達的幫助下,李某順利拿到了多個經適房項目。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陳萬達與地產公司老板的友誼總是和金錢緊密聯(lián)系。逢年過節(jié)的紅包,喬遷新居的禮金,家屬子女的禮物……源源不斷的資金流維系著看似牢固的私人關系。
朋友圈中清一色的地產公司老板對為何送錢給陳萬達、生活上幫助陳萬達的原因也基本相同,“為了順利接到××工程”、“為了在××項目上得到他的幫助”。
陳萬達出事后,這些“朋友”瞬間由同盟者變成了受害者,為爭取寬大處理,主動交待了陳萬達的違規(guī)違法行為。陳萬達事后醒悟:“對方明知我倒下了,是人都要保自己,‘墻倒眾人推,誰會真正與我同盟??。ㄕ灾袊o檢監(jiān)察網) (責編:賀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