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打車時跟司機閑聊,談及現在很受關注的專車服務。那位司機朋友很憤慨,斥責他們都是黑車,是非法的。在之后的車程中,他基本都在講述打車軟件現在如何的不給力,專車服務如何的搶活,他自己也想買個車去做專車等等,大抵都是專車服務出現后,關乎他切身利益改變的一些事情。
聽完他講述這些,我并不同意他的一些觀點,最關鍵的一點我想就是,如果專車真的是一個不好的東西,那么這位司機朋友應該不會有放棄職業(yè)出租司機而專做專車的想法。誠然,我對于專車行業(yè)中私家車加入的合法性是抱持否定態(tài)度的,既然私家車在購買時的標記是“非營運”,那么私家車依靠其運載能力來賺取收入,從根本上來說就是違法的事情。但我對專車服務出現本身卻是非常歡迎的態(tài)度,因為對于出租汽車行業(yè)來說,壟斷模式的經營實在是太久了。只有新的競爭對手和競爭模式出現,才能促使整個行業(yè)走向更好的良性循環(huán)。我想,任何圈子的繁榮都不會是依附在壟斷模式下的。說白了,有了專車業(yè)務,出租車公司的老板才會想到改革,想到降低份子錢。對于出租車司機來說,或許短期內是受到了專車業(yè)務的影響,但未來他們可能會得到更合理的待遇,也提供給消費者更好的服務,消費者自然也會享受到更實惠的價格。
推己及人,在Sneaker文化圈中,也會有一些如載我聊天的那位司機師傅一樣的朋友,當一些新人新事出現,但凡觸及一些自己的利益,便忙不迭地否定一切。事實上,我們所身在的媒體行業(yè),也正處在翻天覆地的變革當中,年終歲末,參加了幾個行業(yè)內的峰會和活動,看到業(yè)界的大佬們也都在竭盡所能地拓展自己的版圖。但我作為一個從業(yè)者,反倒覺得對于“Sneaker”這個相對窄眾的文化而言,大家應該信奉共生共榮的理念。如何讓鞋迷們得到更好的產品,如何讓普通消費者選到更適合自己的產品,如何真正以內容生產作為自己的核心力量,如何將新媒體平臺看做是更豐富的傳播手段,如何從短期牟利中擺脫出來就看行業(yè)的發(fā)展。這些應該是我們更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誠如那句經典的臺詞: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經文明之痛苦,這痛苦,就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