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和音樂的關系
歷史上有很多做繁重勞動時創(chuàng)造音樂、聽音樂的范例,如船工號子等。但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科學家才開始研究音樂與鍛煉之間的聯系。因為技術的發(fā)展突然讓人們可以隨身“攜帶”音樂。從80年代的隨身聽,到現如今的iPod以及便攜技術的廣泛應用,讓很多人在進行體育鍛煉時都可以有音樂相伴。研究表明,人在進行適量運動的時候,音樂能減少疲倦感并提高體能消耗。而且,如果跟著音樂的節(jié)拍運動,人的耐力和代謝效率都有所提高。
跑步是一項孤獨的運動,所以很多人,尤其是初跑者,往往需要依靠音樂來對抗寂寞和疲勞。跑步的過程漫長而枯燥,不像游泳,你可以變換一下姿勢,琢磨琢磨動作,跑步跑來跑去就那么幾下。所以用音樂分散注意力而讓自己不那么累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研究發(fā)現,聽音樂能使跑步時的挫敗感及疲勞感降低10%。當音樂從外部刺激人腦時,人體內部分信號就無法傳輸到大腦,例如肌肉或器官產生的疲勞感。這就是為什么聽音樂時常會讓我們跑得更快更輕松的原因。
與此同時,音樂的旋律還能調動我們的正面情緒,減緩緊張焦慮的心情,讓你跑得更投入,讓運動變得更加有趣和高效。因此,很多跑者都會選擇在起跑時聽音樂以快速進入狀態(tài)。
跑步音樂如果選擇得當,可以讓你的腳步和音樂保持步調一致。而通過編排不同的音樂配合跑步,還可以當成是一種訓練計劃來設置運動強度和運動量。把音樂當成教練,只要有穩(wěn)定的節(jié)奏再堅持住步幅,不用看表配速都差不了。但是,并非什么音樂都適合在跑步時聽,有些音樂的節(jié)奏時快時慢,反而會打亂跑者的呼吸步伐頻率。所以說,跑步音樂的適合與否,甚至會對跑步質量產生影響。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跑步音樂?
英國布魯內爾大學的運動心理學家科斯塔斯·卡拉吉奧吉斯是運動音樂方面的專家,他經過20年的研究,發(fā)現能夠對運動產生正影響力的音樂,必然要有悅耳的旋律,而且必須能夠激動人心。他在《體育運動心理學雜志》的一份研究表明,激勵感強的音樂具有瓦解疲勞的功能,它能將運動者的耐力提高15%。
除了旋律之外,音樂節(jié)奏也應與運動節(jié)奏同步,這樣能幫助跑者保持勻速,能夠將跑者的需氧量減少7%。具體到跑步運動來說,高水平跑者的步頻都在180左右,在這個步頻下,跑者可以產生更好的速度表現,而且還能對于跑步造成的下肢運動傷害有預防效果。
此外,要想提高運動效果,音樂本身還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并且能跟運動者本人產生文化交流。也就是說,一首合格的跑步音樂,不僅要好聽,要動感,還需要讓跑者覺得“上檔次”。那么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跑步音樂呢?
方法 1
按照步頻來確定音樂節(jié)奏的快慢
基于你的跑步速度選擇合適BPM(Beats Per Minute)的音樂
這張圖當中給出了跑步步頻,也就是你要聽的音樂每分鐘的節(jié)拍數,和跑步速度之間的關系,比較粗略,但很有參考價值。我們可以進一步線性擬合出“BPM-跑步速度”方程:
BPM=[53.4-(分鐘數/千米數)] /0.29
根據方程,就可以算出適宜的音樂速度。例如:一個每天有跑步的習慣的人,跑5 km大概用時30分鐘,他跑步時適合聽多快的音樂呢?BPM=(53.4-30/5)/0.29=163.4。
方法 2
簡單測量BPM的方法
常規(guī)速度跑步15分鐘,記錄第1. 5、10、15分鐘的跑步步數,4個數相加取平均。
BPM 只是一個出發(fā)點,具體曲目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就不在這里推薦了,找歌也是種樂趣。
聽音樂跑步的安全提醒
1.為了安全起見,跑步聽音樂的時候請留心周圍的交通環(huán)境。
2. 為了保護聽力的健康,請不要使用太大的音量。
3. 不推薦跑步初學者聽音樂跑步,不利于步伐和呼吸的控制,容易受傷,想要提高成績時可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