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人們會在重陽佳節(jié)這一天登高遠(yuǎn)眺、頭插茱萸、吃重陽糕、觀賞菊花、飲菊花酒等。今天我們要探討的,就是重陽節(jié)的主角之一——菊花。
詩人的迷戀
陶淵明是歷史上第一位愛菊成癖的詩人。他所生活的時(shí)代,菊花大多為野生品種,并沒有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與精心培育。菊花生長于偏僻之處,且不以嬌艷花色取勝,孤芳自賞,與世無爭。定是菊花的這些特質(zhì)引起了生性淡泊的陶淵明的共鳴,所以他時(shí)常在詩中寫到菊花,最有名的應(yīng)該就是那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其五》)了。
根據(jù)史料記載,陶淵明所鐘愛的菊花叫九華菊?,F(xiàn)代著名作家、盆景藝術(shù)大師周瘦鵑也對此做過考證,他在《陶淵明與菊花》一文中提到:“陶淵明所愛的菊花,是一種叫作九華菊,白瓣黃心,花頭極大,有闊達(dá)二寸四五分(約8厘米)的。花有清香,枝葉疏散,九月半才開放。陶詩中曾有九華這個(gè)名稱,而現(xiàn)在似乎已斷了種,即使尚有此種,也許名稱卻已改變了?!?/p>
重陽節(jié)“特釀”
早在戰(zhàn)國時(shí)期的屈原筆下,就有了“夕餐秋菊之落英”的描述,可見秋菊花瓣可以服食。漢魏時(shí)期,我國就已盛行釀制菊花酒。人們在前一年重陽節(jié)這天,采下初開的菊花以及部分枝葉,摻入糯米、酒曲等中釀成酒,放至第二年九月初九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
“黃花”趣事
菊花品種繁多,五顏六色,而以黃為正色,因此我國不少地方又稱菊花為“黃花”,重陽節(jié)也就被稱為“黃花節(jié)”。關(guān)于“黃花”的古詩詞,最有名的應(yīng)該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那首《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喑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
據(jù)記載,這首詞是李清照思念在外地做官的丈夫趙明誠而作的。趙明誠見到這首詞,不禁為夫人的才情所折服,但他又心有不甘,想和自家夫人PK—下,于是閉門謝客,用三天時(shí)間寫了50首詞。他把《醉花陰》也抄在這50首詞中,然后拿給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再三品讀,最后對趙明誠說:“只三句絕佳?!壁w明誠問是哪三句,陸德夫回答:“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p>
番外篇:《聊齋志異>中有一篇《黃英》,是寫菊花成精的故事。有個(gè)叫馬子才的人很喜歡菊花,不遠(yuǎn)千里去南京尋求菊花異種,路上結(jié)交了對菊花很在行的陶家姐弟。后來,馬子才娶了陶生的姐姐黃英為妻。某次陶生喝多了酒,醉臥在地,變成了一株一人高的大菊花。馬子才忙去告訴黃英,黃英拔出那株菊花放在地上并把衣服蓋在上面,然后讓馬子才和她一起回去,并告訴他不要再來看。第二天陶生恢復(fù)人形,馬子才這才知道陶家姐弟都是菊花精,于是更加敬愛他們。后來陶生又一次喝醉現(xiàn)出原形,馬子才就用黃英的辦法把他拔出來,可是這一次陶生再也沒有變回來……黃英悲痛欲絕,她掐了菊花(陶生)的梗埋在盆中,帶回自己房里每天澆灌。秋天時(shí),
這株菊花開出了粉紅色的花朵,還帶有酒香,如果用酒澆它,
它就長得更加茂盛。后來,人們將這種菊花稱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