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日益增多,不僅推動了區(qū)域經濟發(fā)展,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工程所在區(qū)域的能源需求。由于水利工程工期長且技術復雜,導致建設階段不可避免地出現安全性問題,嚴重影響了水利水電工程投入運營后的整體性能。本論文針對水利水電工程的除險技術進行分析,并具有針對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險情分析;除險技術
中國的水利水電工程多建于改革開放初期,至今已經30多年。與現代的工程施工技術相比,當時的水利水電工程受到自然條件和技術條件的限制,建設工程質量難以保證,加之投入使用了30多年,一些施工質量問題對工程運行的穩(wěn)定性產生了負面影響,嚴重妨礙了水利水電工程的可利用價值。此外,現在的建筑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一些工程建設單位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就會在施工中降低成本,導致施工安全受到威脅,不僅影響了施工質量,還會導致險情發(fā)生。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各類險情是不可避免的,為了對險情有效控制,就要將與工程建設實際相符合的除險技術方案制定出來。
一、水利水電工程險情特征
(一)突發(fā)性自然災害所引發(fā)的險情
自然災害具有突發(fā)性特點,很難做出準確預測。水利水電工程工期長,不可避免地會受到自然因素的干擾。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由突發(fā)性自然災害而引發(fā)的各種險情,就要對工程建設期間可能遇到的災害進行評估并做出預測,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1]。比如:洪澇災害、地震、山體滑坡等等,這些災害總是會不期而至,對水利水電工程質量的影響極大。
(二)自然災害的不確定性所引發(fā)的險情
雖然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會應用先進的儀器設備對可能引發(fā)的災害以預測,但是,往往很難確定下來。比如:地震發(fā)生后,還會產生余震。對余震就很難準確判斷。一旦地震發(fā)生,就會影響到水利水電工程的正常運行。
(三)自然災害的破壞性所引發(fā)的險情
一些大型的自然災害,諸如洪澇、地震、泥石流等等,一旦發(fā)生,就產生強大的的破壞力,不僅導致各種工程設備損壞,還對工程安全造成嚴重地威脅[2]。
二、水利水電工程中的常見險情
(一)自然災害所造成的險情
自然災害具有不可預測性和不可抗拒性,一旦產生,威力之大可以將水利水電工程徹底毀滅。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會存在諸如洪水、地震等各種險情,當自然災害發(fā)生后,就會將水利水電工程的附件結構破壞。
(二)近壩岸庫險情
水利水電工程的近壩庫岸在運行的過程中,會受到各種自然因素的干擾而發(fā)生險情,諸如地震伴隨強降雨,很容易導致山體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險情,甚至破壞到整個水利水電工程。要消除自然災害給水利水電工程帶來的險情,就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解決,但是,要將自然災害對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影響消除,卻是非常難的。
(三)土石壩的險情
水利水電工程中,土石壩被廣泛應用。其特點是成本低、設計結構簡單,對各種施工環(huán)境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土石壩所存在的缺點就是沒有較強的地基排水能力。當遭遇洪水的時候,由于洪水的防御能力不夠,施工就會受到影響而出現險情。在施工中采用加固土石壩材料,可以提高土石壩的質量。
(四)設備受到破壞
對于水利水電工程而言,地震的威脅力是最大的,其很容易引發(fā)泥石流,導致水利水電工程的周邊設施受到損壞。為了避免設備破壞而影響到水利水電工程的安全運行,就需要有關部門重視除險技術,針對災害建立處理方案。當災害發(fā)生后,立即采取應急措施可以將損失減到最低[3]。
三、水利水電工程的除險技術
(一)制定科學合理的險情處理方案
要使所制定的險情處理方案科學合理,首先要對工程施工進行安全性評價,諸如周圍環(huán)境、上游設施等等。通過準確地評價,才能夠對險情信息快速掌握,一旦險情發(fā)生,就能夠對工程險情信息快速查明,并立即采取應急除險措施。特別是處于惡劣的環(huán)境中,更需要對險情信息快速掌握,對險情做出預測,以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降低險情的發(fā)生率。對險情進行安全性評價,是制定除險方案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方案制定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多種相關因素。首先,對能否將險情有效排除做出判斷,確定除險技術的可行性;其次,所制定的除險方案要與水利水電工程現場相適應;最后,確保除險措施具備一定的技術水平,雖然所制定的除險方案比較籠統,但是在應急搶險中,就可以根據現場情況對方案靈活運用[4]。除險人員要按照施工技術要求對除險方案進行選擇,并根據除險實際情況對方案進行調整和完善,以避免方案無法執(zhí)行而造成嚴重后果。
(二)正確掌握水利水電工程除險技術
水利水電工程所發(fā)生的險情具有突發(fā)性﹑不確定性,且險情的破壞性極強,特別是自然災害所引發(fā)的險情,不僅無法預測,而且還無法采用技術措施有效防范。那么,就要采取措施將災害的破壞程度降到最低。雖然自然災害的無法預測,但是對險情發(fā)生的時間和所在位置能夠確定,通過對環(huán)境因素綜合考慮,就可以在自然災害發(fā)生后,對是否能夠引發(fā)次生災害進行判斷[5]。對于規(guī)模較大的水利水電工程,當遭遇險情后,對具體位置很難及時地判斷出來,延誤救災最佳時間。所以,當災害發(fā)生后,對可能發(fā)生的險情要做出有效判斷,以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結論:
綜上所述,水利水電工程所處環(huán)境復雜,特別是險要的地勢,為各種災害的發(fā)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對于水利水電工程而言,最大的災難就是地震,加之工程所處環(huán)境特點,很容易引發(fā)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等。自然災害是不可抗拒的,可以采用科學的方法對自然規(guī)律的發(fā)展與變化進行研究,總結災害發(fā)生的性質和特點,預測水利水電工程遭遇災害后的受損情況,據此而制定除險方案。同時,還可以通過提高施工技術水平彌補除險環(huán)節(jié)所存在的不足,使與除險工作相關的技術不斷地被開發(fā)出來。
參考文獻:
[1]王懋懿.水利水電工程緊急除險措施[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4(15):166.
[2]李錫均,和潤秋.長低壩水利除險加固工程防滲處理方案的探索與實踐[J].水利技術監(jiān)督,2010(05):43-44.
[3]范思毅.水利水電工程除險技術研究[J].工程科技,2014(01):232.
[4]葉婷婷.水利水電工程除險技術分析[J].城市地理,2013(04):137-138.
[5]強勤國.淺析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幾個技術要點問題的質量控制[J].廣東科技,2010(02):14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