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引進的抗旱王牛與重慶市當?shù)匕搽s牛(紅安格斯牛與本地黃牛的雜交牛)開展三元雜交生產,在全舍飼的條件下將三元雜交與安本雜交牛進行生長、育肥對比試驗。結果表明,抗安本雜交牛生長發(fā)育迅速,增重快,優(yōu)于安本二元雜交牛,具有明顯的雜種優(yōu)勢。
關鍵詞 抗旱王牛;紅安格斯牛;雜交;肉牛;育肥性能
中圖分類號:S8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31-034-02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51205.1609.032.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5/12/5 16:09:18
重慶地區(qū)飼草和秸稈飼料資源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肉牛養(yǎng)殖條件[1]。為了更好地利用本地黃牛資源,在保留巴山黃牛適應性強,耐粗飼等優(yōu)良特性的前提下,重慶市選擇了具有生長快、飼料報酬高等優(yōu)點的西門塔爾牛和紅安格斯牛為主推品種[2],開展了雜交改良本地黃牛工作。隨著改良工作的深入進行,安本、西本母牛的已積累了一定數(shù)量。近年來,多元雜交肉牛已經成為畜牧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方向[3],如何在現(xiàn)有改良牛的基礎上再引入其他優(yōu)質肉牛品種開展多元雜交,培育重慶市肉牛養(yǎng)殖新的經濟增長點,進一步提高養(yǎng)牛的經濟效益是重慶市肉牛產業(yè)發(fā)展面臨的一個緊迫課題。
抗旱王牛育成于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北部,是幾個品種經復雜雜交而育成的[4]。抗旱王牛體型大,體軀較長,耳中等大,垂皮長,略有瘤峰,被毛光亮,毛為紅色,肌肉豐滿,分為有角和無角2種。成年公牛體重950~1150 kg,母牛為600~700 kg??购低跖IL快,出肉率高,耐熱,耐粗飼,繁殖力強,適應于熱帶、亞熱帶地區(qū)飼養(yǎng)。重慶市良種肉牛繁育場于2012年從澳大利亞引進的抗旱王牛種牛,幾年來通過對種牛進行了各項生理生化指標的測定,對其進行適應性研究和日常飼養(yǎng)觀察,發(fā)現(xiàn)抗旱王牛完全能夠適應重慶低區(qū)高溫高濕的地理氣候條件,耐熱性能高,是適合在重慶市推廣的優(yōu)良肉牛品種。
本試驗將抗旱王牛和安本母牛進行雜交,測定雜交犢牛早期育肥性能,以期獲得性能優(yōu)異的雜交后代,使其同時具有紅安格斯牛肉用性能與抗旱王牛生長性能好且耐熱等優(yōu)良特性,從而生產出市場需要的高檔優(yōu)質牛肉產品。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牛來源
試驗牛來源于重慶市良種肉牛繁育場場內的斷奶犢牛。
1.2試驗組合及時間
從2014年3月起,根據種場凍配記錄,選擇精神狀態(tài)良好,健康無病,個體生長發(fā)育正常的,年齡為5、6月齡左右抗安本、安本犢牛各8頭,在相同的飼養(yǎng)管理條件下進行對比試驗??拱脖緸樵囼灲M,安本為對照組,預試期為15 d,試驗期為12個月。
1.3飼養(yǎng)管理
經過15 d的預試期,試驗各組犢牛在生活習性、體重等方面無明顯差異,本試驗統(tǒng)一用“干谷草+精料混合料(配方見表1)”的方式飼喂,自由飲水,日糧中粗飼料的比例不超過飼料總量的50%,每頭牛每天補精料混合料2.5~4.5 kg,干草5.0~6.0 kg。
1.4體尺、體重測量
試驗期間分別在早晨同一時間空腹進行體尺、體重測量與記錄,取其平均數(shù)。
2結果與分析
2.1體尺測定結果
從試驗犢牛體尺測定結果來看,抗安本比安本雜交牛的體高、體斜長、胸圍和管圍都相應有所提高。從表2可見,12月齡抗安本比安本雜交牛的體高、體斜長和胸圍分別提高8.09%、16.62%、17.80%和18.39%。在同等飼喂條件下,抗安本三元雜交肉牛體格健壯,體形勻稱,生長較快。
2.2體重變化情況
通過對安本、抗安本體重測定,結果顯示(見表3):抗安本的體重指標相對安本、有大幅的提高,初生重、6月齡重、12月齡重分別比安本高5.68%、11.10%和12.74%。
3結論
本育肥對比試驗表明抗安本三元雜交牛的雜種優(yōu)勢明顯。在安格斯改良本地牛的安本F1代的基礎上,引入抗旱王牛雜交產生的后代抗安本牛生長發(fā)育快,育肥效果好??拱脖九5捏w尺、體斜長、胸圍、管圍比安本牛都有所增長??拱脖救馀5某跎?、日增重均優(yōu)于安本二元雜交肉牛,能達到外地或國外引進的良種母牛生產效能,而且適應力更強,但成本遠低于直接引進良種母牛的成本[5],隨著畜牧業(yè)的發(fā)展,多元雜交牛將會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為養(yǎng)牛業(yè)提供了一個可持續(xù)的、健康的、高效的發(fā)展模式,值得進行廣泛的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張清才,張清均,張開勝.重慶巴山黃牛屠宰測定報告[J].畜禽業(yè),2010,206(12):25-27.
[2]趙家才,毛翔光,楊家順.紅安格斯牛雜交改良云南黃牛的效果報告[J].中國牛業(yè)科學,2012(3):33-36.
[3]孟積善,田春花.三元雜交肉用犢牛育肥效果試驗報告[J].黃牛雜志,2003,29(6):29-30.
[4]江斌.抗旱王牛及其在我省的研究與推廣應用[J].福建農業(yè)科技,1996(4):20-21.
[5]胡成華,李金龍,榮海林,等.不同肉牛品種雜交西門塔爾雜種牛效果的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12(15):1-4 .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