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婧芳 高 軍 李聰文 趙國芳 王 靜 崔 栗 方澤興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屬鱗翅目螟蛾科,俗名鉆心蟲,蛀心蟲、蛀稈蟲等,是我國水稻上危害最為嚴重的常發(fā)性害蟲之一。水稻在分蘗期受害會造成枯鞘、枯心苗,在穗期受害會造成蟲傷株和白穗,一般年份會減產3%—5%,嚴重時減產在3成以上。近年來發(fā)生數量呈明顯上升的態(tài)勢,除危害水稻外,還危害茭白、玉米、高粱、甘蔗、油菜、蠶豆、麥類等作物。
傳統(tǒng)的防治方法是發(fā)現(xiàn)水稻二化螟幼蟲后噴灑化學農藥,然而大量使用農藥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殺滅害蟲天敵、農產品農藥殘留過高等環(huán)境和生態(tài)問題。隨著綠色、生態(tài)農業(yè)的大力實施及病蟲害可持續(xù)控制策略的推廣,信息素防治害蟲已成為稻螟綜合治理的重要方法,可最大限度地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從而保護農田生態(tài)環(huán)境,減輕對水稻品質的影響,是水稻生產過程中病蟲害防治的一種新手段。作為信息素的一種—二化螟性誘劑除了用于二化螟發(fā)生規(guī)律的預測預報之外,還可利用其誘殺雄蟲的特點進行田間防治,具有經濟、有效、安全、環(huán)保等優(yōu)點。本試驗利用螟蟲雌性性誘劑對雄性二化螟成蟲進行誘殺,使田間成蟲雌雄比例失調,減少了受精卵量,降低了二化螟卵孵化率,從而達到防治二化螟幼蟲的目的。試驗還通過田間調查與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和殺蟲雙水劑兩種常用化學農藥的防治效果進行比較,為下一步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
(1)供試藥劑。0.55%性誘劑由寧波紐康生物有限公司統(tǒng)一提供,其他供試藥劑為市場采購。
(2)性誘劑的使用方法。0.55%二化螟性誘芯與新型飛蛾誘捕器(PT-FMT)結合使用,誘捕器(底部)放置高度離地面約為1.0米左右,用竹竿插放在田間。
水稻品種:鹽豐47。
(1)試驗時間。由于當地主要為水稻二化螟二代發(fā)生區(qū),試驗時間安排在2014年6月1日—6月30日和2014年8月1日—8月30日。
(2)試驗地點。唐山市豐南區(qū)柳樹圈鎮(zhèn)老鋪村稻蟹混養(yǎng)區(qū)。
在稻蟹混養(yǎng)地塊,設置4個處理:(1)空白對照區(qū),清水對照。(2)性誘劑處理區(qū),性誘劑均勻放置于田間,每畝一臺,共50臺。(3)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處理區(qū),畝用量10克。(4)18%殺蟲等諸多嚴重問題,而使用性誘劑防治水稻二化螟成蟲是一項較好的生物防治措施。性誘劑對二化螟雄蛾具有良好的誘殺作用,其大量捕捉二化螟雄成蟲,導致田間雌雄蛾比例失調,從而大大降低了成蟲自然交配率,有效減少了落卵量,使得田間總量明顯降低。性誘劑的防治效果與現(xiàn)在水雙水劑處理區(qū),畝用量200毫升。四個處理均需間隔500米以上,田間管理水平均保持一致,每個處理設置重復。處理(3)(4)分別在6月和8月各施用農藥一次。
(1)調查方法。各處理采用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1平方米。
(2)調查內容。分別從6月3日和8月3日開始,每3天調查一次誘蛾數量,定點調查,同時記錄原始數據,并對二化螟幼蟲的危害情況進行統(tǒng)計。
(3)防效計算。活蟲防效(%)=[(對照區(qū)活蟲數-處理區(qū)活蟲數)/對照區(qū)活蟲數]*100
(4)測產方法。按照農業(yè)部辦公廳印發(fā)的《全國糧食高產創(chuàng)建測產驗收辦法(試行)》中規(guī)定的水稻測產方法進行測產。
按照田間調查數據,如實記錄成蟲數量,數據見表1和表2。從表1和表2可以說明,無論是針對越冬代還是一代成蟲,性誘劑的誘捕效果比較理想,單套每代累計誘捕成蟲平均達到30頭。
表1 二化螟成蟲誘測原始數據記載表(越冬代)
表2 二化螟成蟲誘測原始數據記載表(一代)
如表3所示,在7月20日和9月20日的調查中,性誘劑處理區(qū)的防效分別為87.50%和84.21%,生產中常用的特效藥劑—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的防效分別為90.00%和86.84%,常規(guī)農藥—18%殺蟲雙水劑的防效分別為70.00%和68.42%。經方差分析,性誘劑的的防效與氯蟲苯甲酰胺的防效差異不明顯,但與殺蟲雙的防效差異極顯著。
11月1日對試驗地塊進行了測產,測產結果見表4,性誘劑處理區(qū)增產效率可達7.69%,與目前防治二化螟普遍采用的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的增產率差異不顯著,但與殺蟲雙處理區(qū)的增產率差異極顯著。
對二化螟用藥防治同性誘劑防治成本進行了實際調查并折合為畝成本,由表5可見,整個生長周期二化螟用藥防治的畝成本高達30元,而性誘劑防治的畝成本僅為14元,其成本遠低于施藥防治的成本。
表3 二化螟幼蟲發(fā)生危害田間調查表
近年來,化學農藥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害蟲產生抗藥性、農藥殘留、殺傷害蟲天敵和環(huán)境污染稻中常用的特效藥劑氯蟲苯甲酰胺防治效果相當,明顯優(yōu)于殺蟲雙的防治效果。在保證防治效果的同時,大大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量,且成本還遠低于化學防治,有效地減少了農民在防治上的資金投入。同時該性誘劑與傳統(tǒng)的水盆放置性誘芯相比,還具有安裝簡單,操作方便,不易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等優(yōu)點,在生產中更易被推廣使用。性誘劑的使用對非靶標生物絕對安全,可有效地保護害蟲天敵,減少農藥用量,對環(huán)境無污染,在嚴禁使用農藥的稻蟹混養(yǎng)區(qū)有較好的使用價值。
表4 性誘劑防治水稻二化螟測產調查表
表5 化學防治及性誘劑防治水稻二化螟成本比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