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良
無差別轟炸錦州
張 良
獨立飛行第10中隊對錦州進行了空中偵察。關東軍根據(jù)這些照片及地面派往錦州偵察人員所獲得的情報,確定主要轟炸目標。
10月8日晨,獨立飛行第8中隊的4架戰(zhàn)機在平田辰男少佐率領下由長春飛抵沈陽,與花澤友男大尉率領的7架戰(zhàn)機會合。中午12點機群從東塔機場起飛,直撲錦州。
13點40分,11架日機飛行了約240公里之后到達了錦州,先后對錦州的東部和西北部目標實施了無差別轟炸,日本關東軍參謀長石原莞爾親自督戰(zhàn),對錦州兩署政權所在地交通大學、東北軍駐軍北大營以及錦州火車站、錦州東關石柱子街、東大營民居、鐵北民居等地進行狂轟濫炸,轟炸的目標不僅有軍事目標,還包含了民房、醫(yī)院等民用目標,轟炸造成了大量平民傷亡。此役,日機投擲75枚炸彈,炸死炸傷無辜平民58人。
錦州也成為學術界公認的,一戰(zhàn)后世界上第一個遭到無差別轟炸的城市。
在此之后,日本陸軍航空本部更是通過了《航空部隊使用法》,其中第103條規(guī)定:“戰(zhàn)略攻擊的實施,屬于破壞要地內包括政治、經濟、產業(yè)等中樞機關,并且重要的是直接空襲市民,給國民造成極大恐怖,挫敗其意志。”
這是人類戰(zhàn)爭史上第一次明文規(guī)定可以在戰(zhàn)爭中直接以平民和居民街道為目標實施空襲,突破了戰(zhàn)爭倫理的底線。
12月18日關東軍發(fā)出“遼西討伐令”。12月21日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調集第二師團、二十師團、混成第三十八旅團、第三十九旅團及第八旅團共4萬人,以奪取錦州為目標,沿營溝、北寧、大通3條鐵路線,同時向錦州及遼西的東北邊防軍發(fā)起總攻擊。當日,東北民眾義勇軍第八路在大通線錢家莊附近與日軍激戰(zhàn),義勇軍雖傷亡過重,仍頑強阻擊日軍前進。東北邊防軍步兵第十二旅、騎兵第二旅在大凌河右岸修筑防御工事備戰(zhàn)日軍。各部義勇軍約3萬余人沿途阻擊日軍。
東北邊防軍有4萬多人駐防錦州周圍,他們?yōu)檐娙撕图亦l(xiāng)所系,甘愿與日軍拼殺到底,雖然有撤退命令,但一些部隊在陸續(xù)撤退前還是作了最后一搏。各留守部隊為抵抗日軍,做了充足的準備。一是在大凌河西岸構筑了第一道防線;二是在小凌河西岸構筑了第二道防線;三是在南山及紫荊山一帶構筑了防御工事。然而,由于敵我兵力對比懸殊,三道防線最終沒有抵擋住日軍的進攻。
1932年元旦,日軍決定對錦州進行總攻。2日拂曉,4架日軍戰(zhàn)機對錦州城內目標實施轟炸,交通大學所有人員均入防空洞躲避。日軍第八混成旅團在炮火的掩護下,強渡大凌河。東北軍騎兵第三總隊抵抗到黃昏后撤向錦州城內。隨后,錦州城內的東北邊防軍守部隊陸續(xù)向西撤退,錦州的失陷已成定局。3日10時,日軍第二十師團第三十八混成旅團進入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