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巖
(山西省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監(jiān)理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2)
某渡槽為大(1)型輸水建筑物,渡槽槽身為相互獨立的3槽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矩型槽結(jié)構(gòu),單跨30m,共9跨,槽身長度270m,單槽內(nèi)孔尺寸(高×寬)6.4m×7.0m,工程等別為Ⅰ等,其主要建筑物為1級,次要建筑物為3級。該渡槽設計流量為220m3/s,加大流量為240m3/s,渡槽設計水深5.642m,加大水深6.052m,縱坡1/4200。由進出口漸變段、進出口檢修閘段、進出口連接段以及槽身段等構(gòu)造物組成。
本文簡要介紹了該渡槽槽身后張法有粘結(jié)性預應力施工工藝及常見問題處理方法。其中有粘結(jié)性預應力施工工序分為預應力張拉、孔道灌漿兩個步驟。
本工程使用的是標準低松弛預應力鋼絞線和預應力精軋螺紋鋼筋。
渡槽槽身底板、墻身橫向與縱向采用預應力鋼絞線布置,預應力鋼絞線采用Фs15.2mm,標準強度,彈性模量為Es=1.95×105mPa;一根鋼絞線的最小破斷力不小于259 kN,屈服負荷不小于220kN,伸長率不小于3.5%;1000h的松弛不大于2.5%。
渡槽槽身墻身豎向采用精軋螺紋鋼布置,預應力精軋螺紋鋼筋采用PSB 930MPa級Фps32螺紋鋼筋,標準強度,屈服強度930MPa,彈性模量Es=2.0×105mPa,張拉控制應力為0.7fptk,相應張拉控制噸位608 kN,1000h的松弛率不大于3.0%。
所有錨具和夾片應符合《預應力筋用錨具、夾片和連接器》(GB/T14370—2007)有關(guān)性能要求,同時滿足設計文件要求。本工程錨具共有群錨、扁錨及螺紋鋼筋錨具三種類型,群錨和扁錨均有錨板、錨墊板、夾片和螺旋筋組成,螺紋鋼筋錨具由錨具(螺母)、墊片和螺旋筋組成。
主梁、次梁、墻身預應力孔道采用內(nèi)徑60mm、75mm、50mm三種圓形波紋管,底板縱向預應力孔道采用長軸72mm、短軸22mm扁波紋管。所有預應力束孔道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波紋管成型,具體指標應符合《預應力砼橋梁用塑料波紋管》JT/T529—2004及設計文件的指標要求。
2.4.1 張拉前準備及張拉預緊
2.4.1.1 張拉前準備
①先檢查錨具夾片安裝的外露是否一致,有無異常情況。
②張拉千斤頂及油壓表應配套校驗。
③張拉前應清理承壓面,并檢查錨墊板后面及波紋管邊緣的砼質(zhì)量,合格后方可允許張拉。如有錨墊板表面與預應力束中心線不垂直情況必須加鋼墊板調(diào)整垂直。
④張拉前工作錨必須進入錨墊板槽內(nèi),否則不允許張拉。
⑤張拉前核對油表及千斤頂編號是否對應,符合校檢表,核對無誤后方可進行張拉。
2.4.1.2 張拉預緊
預緊是指受拉鋼絞線受到工作載荷之前,為了增強連接的可靠性和緊密性,以防止受到載荷后連接件間出現(xiàn)縫隙或者相對滑移而預先加的力。
預緊采用單根預緊,鋼絞線兩端同時同步逐根預緊,預緊張拉力為0.1。無異常后再安裝限位板、千斤頂,工具錨正式進入張拉過程。
2.4.2 張拉程序
本工程預應力張拉采用應力主控制,應變輔助控制的雙控措施。
①預應力鋼絞線
第四步:一端卸壓量取回縮值,另一端補壓之后卸壓量取回縮值。
鋼束張拉時應力增加速率每分鐘不應超過0.1σcon,卸載速率每分鐘不超過 0.2σcon。
第五步:記錄及整理數(shù)據(jù)。
②預應力精軋螺紋鋼
張拉采用單端張拉,分為兩次張拉:第一次為預張拉,即張拉至σcon持壓5min之后卸壓、回油,回油之后擰緊工具螺母;第二次張拉至σcon保持控制應力5min后量取伸長值,擰緊工作螺母,然后卸壓量取回縮值,記錄及整理數(shù)據(jù)。
2.4.3 孔道張拉順序
對于兩端張拉:兩端同時張拉、分序跳束,張拉到應力值時一端先行鎖定,另一端補拉后鎖定;對于單端張拉:多束同時張拉、分序跳束,保證端面預應力均勻加載。每次張拉不少于2根鋼束。
①先張拉邊墻和中墻曲線鋼束,之后張拉邊墻、中墻底部40%直線和地板50%鋼束。底板縱向預應力鋼絞線張拉時從墻體向中間張拉。
②豎向精軋螺紋鋼筋張拉從支點向跨中對稱交替張拉。同一橫梁橫向鋼絞線先張拉一束底部鋼絞線,上下排對稱于橫梁中心線交替張拉。
③張拉邊、中墻、底板剩余縱向鋼絞線束,同一墻中,也遵循對稱交替張拉的原則。
①錨具未能進入錨墊板槽內(nèi),錨墊板與預應力索軸線不垂直,造成鋼絞線內(nèi)力不一,當張拉到一定應力時,力的方向會調(diào)整,會使錨具突然滑動或者位移,使應力下降。
處理方法:張拉前若發(fā)現(xiàn)錨具未能進入錨墊板槽內(nèi),不允許張拉,應及時處理,先用手拉葫蘆將錨具位置進行擺正,如若擺不正,將其退錨,重新清孔后在放入錨具,然后進行張拉。
②張拉控制應力達到設計要求,但預應力鋼絞線伸長值與理論值偏差過大。
若實際伸長值比理論伸長值大(超過)6%以上,每根預應力鋼絞線有無斷絲及滑絲,如無上述情況,說明此孔道的摩阻系數(shù)與偏擺系數(shù)比設計取值小,設計控制應力為0.7fptk,而本工程采用的為0.75fptk,實際伸長值偏大屬正常情況,所以在保證張拉力滿足要求后不需要處理。(注:設計圖紙要求鋼絞線錨下張拉控制應力為0.70fptk,總張拉控制噸位根據(jù)錨具供貨廠家提供的錨圈口損失系數(shù)進行推算,但實際總張拉控制應力不得超過0.75fptk;本工程所用OVM錨具廠家提供的的錨口損失為6%,計算時張拉控制應力調(diào)整為( 0.7+0.06)fptk=0.76 fptk,實際取值 0.75fptk。 )
若實際伸長值比理論伸長值小,超過6%以上,說明此孔道摩阻或偏擺損失過大,導致伸長值不夠。此時應適當?shù)募哟髲埨?,但不能超過1.03σcon。
③當張拉控制應力接近σcon時出現(xiàn)單根滑絲現(xiàn)象
例如在本工程第四跨槽身縱向曲線段編號為L2YZ孔道張拉時出現(xiàn)上述情況,此孔道為12束鋼絞線,在張拉力即將達到σcon時,有一根鋼絞線突然出現(xiàn)滑絲現(xiàn)象。若此時退錨風險性很大,經(jīng)綜合考慮,采用如下處理方法:
經(jīng)過計算,用11σcon/12將剩余的11根鋼絞線張拉至100%控制應力,再用此千斤頂用σcon/12將剩余的一根鋼絞線張拉至100%控制應力,只有此鋼絞線裝工具夾片,其余11根不裝工具夾片,這樣就保證了每一根鋼絞線的控制應力達到要求。
④預應力錨頭處混凝土出現(xiàn)較多蜂窩及不密實的情況,此情況在本工程七、八、九跨槽身張拉時均有出現(xiàn)。
錨墊板附近鋼筋布置很密,澆筑混凝土時,振搗不密實,該處混凝土強度較低。若不采取措施繼續(xù)張拉的話,有可能將錨墊板拉陷或者開裂,影響工程質(zhì)量。本工程采用處理方法:將錨具卸下,經(jīng)過應力計算,在原有錨墊板處加一層平面尺寸大、厚度大且符合應力要求的錨墊板,使承壓面擴大,然后再進行張拉。
①預應力束全部張拉完畢后,切割錨具外的鋼絞線并進行壓漿準備工作,壓漿工作應盡快進行,孔道應盡快灌漿。灌漿材料采用水、水泥、壓漿劑、減水劑攪拌而成。
②水泥漿必須具有足夠的流動度,水膠比0.28,水泥漿稠度宜控制在25~33s時,漿液比重控制在2.05~2.13g/cm3即可滿足灌漿要求。
③水泥漿強度
水泥漿28天抗壓強度不小于40MPa。
攪拌機、壓漿機、真空機、空壓機、水泵、稠度儀、泥漿比重計。
檢查各機械設備是否工作正常,做好灌漿前的準備工作。
①攪拌水泥漿之前加水空轉(zhuǎn)數(shù)分鐘,將積水倒凈,使攪拌機內(nèi)壁充分濕潤,按配合比加入原材料。
②攪拌時間應保證混合均勻,在灌漿過程中,水泥漿的攪拌應不間斷,攪拌好的水泥漿要做到基本卸盡。
③嚴格按配合比用水量控制加水量。
灌漿采用真空輔助灌漿工藝,采用一端壓漿另一端抽真空的方法。
①抽真空,使孔內(nèi)大氣壓保持-0.08~-0.1MPa;管道壓漿的壓力0.5~0.6MPa;
②啟動壓漿機,開始灌漿,通過壓漿機,將漿液通過錨墊板上的進漿孔壓入波紋管一段時間后,出漿口開始冒稀漿,隨后出漿孔冒濃漿,出漿比重不小于進漿比重,此時,用木楔立即封堵出漿孔,仍繼續(xù)壓漿,保持壓力0.5~0.6MPa,持壓5min后可停止灌漿,拔出灌漿管,然后接到另一組孔道,按以上步驟重新開始灌注另一組孔道。
③豎向精軋螺紋鋼預應力孔道灌漿時,壓漿機將漿液壓入進漿管,過一段時間后出漿口冒濃漿,出漿比重不小于進漿比重時,將出漿管綁扎,待螺母冒漿時再加壓穩(wěn)壓,穩(wěn)壓時間5min,再折住進漿管將其綁扎,拔出灌漿管,然后接另一組孔道,按以上步驟重新灌另一組孔道。
灌漿完成后,清洗輸漿管、壓漿機、攪拌機、球閥以及其他粘有水泥漿的工具。
堵孔是本工程灌漿出現(xiàn)的比較普遍的問題,尤其是豎向精軋螺紋鋼較為嚴重。就本工程而言,堵孔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進漿管堵塞,出漿管不堵塞
進漿管堵塞包括進漿管打折、進漿管與波紋管連接處漏漿造成的進漿口堵塞。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混凝土澆筑前施工時受到擠壓、碰傷,致使注漿管打折而未被發(fā)現(xiàn);二是注漿管與波紋管連接處密封不嚴密,致使混凝土澆筑時漿液進入波紋管而堵塞進漿口。
處理方法:每一跨底板澆筑完成后采取一道排查、補救措施,底板澆筑完成后,使用空壓機往進漿口壓空氣,如出漿管無空氣冒出,則將施工縫以上的波紋管切開一個小口,重新引上去一根進漿管,進漿管盡可能的往下插,在墻身標記每根波紋管的位置,以便墻身澆筑后仍能正確的找到每根波紋管的位置。如立墻澆筑完成后,除了引上去的進漿管,還有一些底板上的進漿管仍然用空壓機壓不通,對于這些孔道:首先找到此波紋管的位置,在墻身開孔,開孔位置在八字模以上施工縫附近;然后用一根細管插入開孔的波紋管,盡量向下插,用真空泵抽出里面積水;之后再用壓漿機將漿液通過細管注入波紋管內(nèi),待開孔處流出濃漿時停止灌漿;最后用砂漿將開孔處封住,埋一根注漿管,待砂漿凝固后從此管注漿,出漿管冒出濃漿,打折出漿管并綁扎,待螺母冒漿之后持壓5min,再打折進漿管并綁扎至此孔道處理完畢。
②漿管堵塞,進漿管不堵塞
出漿管堵塞的原因主要是:澆筑立墻時,混凝土工人無意將出漿管碰掉,或者出漿管有縫隙,漿液流入,堵塞出漿管。用空壓機往底板上的進漿口壓空氣,如頂板上螺母冒氣而出漿孔不冒氣,即可確定為出漿管堵塞。
處理方法:首先在精軋螺紋鋼頂端錨墊板下方打孔,直到打穿波紋管為止;然后用空壓機往進漿管吹氣,若此孔有氣冒出,則證明此波紋管已經(jīng)通暢,可以灌漿;最后用壓漿機將漿液通過進漿管打入波紋管內(nèi),直到此孔冒出濃漿,用木楔楔住,待螺母冒漿之后持壓5min,再打折進漿管并綁扎至此孔道處理完畢。
③漿口堵塞,出漿口也堵塞
這種情況是以上兩個原因皆有。對于這些孔道:第一步,首先找到波紋管的位置,在墻身開孔,開孔位置在墻身與底板混凝土施工縫附近;然后用一根細管插入開孔的波紋管,盡量向下插,用真空泵抽出里面積水;之后再用壓漿機將漿液通過細管注入波紋管內(nèi),待開孔處流出濃漿時停止灌漿;最后用砂漿將開孔處封住,埋一根注漿管。第二步,首先在精軋螺紋鋼頂端錨墊板下方打孔,直到打穿波紋管為止;然后用空壓機往注漿管吹氣,若此孔有氣冒出,則證明此波紋管已經(jīng)通暢,可以灌漿;最后用壓漿機將漿液通過進漿管壓入波紋管內(nèi),直到此孔冒出濃漿,用木楔楔住,待螺母冒漿之后持壓5min,再打折進漿管并綁扎至此孔道處理完畢。
④進漿管不堵塞,出漿管不堵塞,孔道中間堵塞
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引起的主要原因是:豎向鋼筋施工時受擠壓、碰傷使波紋管破損,澆筑墻身混凝土時,少量混凝土進入波紋管內(nèi)造成堵塞。
處理方法:在墻身八字模以上施工縫以下找到此孔的位置打孔,用空壓機往注漿管吹,若通,將此孔以下的部分灌滿;繼續(xù)往上一米打孔,若此一米仍通,則把此一米灌滿;直到有一米不通,堵孔的部位就在這一米當中,在這一段下部,以分米為單位逐步地往上打孔,直到找到堵孔位置。把此堵孔位置作為分界點,分為兩段,上下都灌滿,即該孔道處理完畢。
本渡槽預應力工序經(jīng)過錨索測力計及錨桿測力計的跟蹤檢測,所有錨索及錨桿應力值均滿足設計要求;經(jīng)過取芯及試塊檢測,檢測結(jié)果均合格,孔道灌漿滿足設計要求。文中所介紹的后張法有粘結(jié)預應力施工工藝及出現(xiàn)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可作為日后類似工程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