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社會資本對社會成就歸因的影響——以地震災區(qū)農村居民數(shù)據(jù)分析為例

        2015-04-04 07:57:50羅家德鄒亞琦
        江蘇社會科學 2015年5期
        關鍵詞:行動者歸因成就

        羅家德 鄒亞琦

        羅家德,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教授 100084

        鄒亞琦,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碩士研究生 100084

        一、問題的提出

        災難社會學研究指出災難是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相乘相加而導致的[1]Quarantelli,E.L.1989.Conceptualizing Disaster From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International JournalofMass Emergenciesand Disasters,3:243–251.,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經(jīng)常會因為社會因素,如行政體系崩潰、市場機制停擺、社會支援不及時、鄰里互助不足等而擴大,所以災害程度是其所在社會情況的反應函數(shù),而不止是其本身的結果[2]Gilbert,C.1998.Studying Disaster:Changes in the Main Conceptual Tools.in Quarantelli,E.L.(Ed.),What Is a Disaster:Perspectiveson the Question.London:Routledge.。災后恢復除了硬件的重建,也會重塑心理、社會、經(jīng)濟、人際關系,帶來差異性過程(differentialprocess)[3]Smith,G.P.&Dennis.Wenger.2006.Sustainable Disaster Recovery:Operationalizing an Existing Agenda.in Rodriguez,H.,Enrico L.Quarantelli.,and RussellR.Dynes.(Eds),The Handbook ofDisasterResearch.New York:Springer.,其中因為大量重建資源的分配,不但影響災民重建的速度與質量,更影響他們的心理恢復,分配的不公將更加損害災民對社會公平的認知,影響其心理健康。

        自然災害過后,災區(qū)的重建工作不應僅僅局限于硬件設施環(huán)境的恢復,更重要的是對災民心理健康進行積極引導,幫助其恢復生活信念,重塑對社會公平和未來的信心。所以從心理建設角度把握災區(qū)重建面臨的問題是十分必要的,而災區(qū)居民對社會成就的歸因恰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探究其心理認知情況及影響因素的切入點。

        研究發(fā)現(xiàn),在重建過程中,資源分配不平等是擴大災害損失的重大因素,而且隨著重建的推進,也會在程度上出現(xiàn)變化[1]Hass,J.Eugene,RobertW.Kates and Martyn J.Bowden(eds.).1977.Reconstruction Following Disaster.Cambridge,MA:TheMITPress.。尤其在進入安置與重建時期,重建的資源分配因為個人運作能力、政府關系、人脈網(wǎng)絡等因素,讓原來有政經(jīng)優(yōu)勢的群體得到更多的資源,從而造成新的社會不公,甚至惡化了即有的社會不平等[2]Stalling,Robert A.,and E.L.Quarantelli.1985.EmergentCitizen Groupsand Emergency Management.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45:93-100.。關于社會資本與災后恢復的研究表明,社會資本作為結構性資源在災害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受災居民在災后恢復期間可利用嵌入于自己社會網(wǎng)絡中的資源獲得正式和非正式支持,從而更快更好地恢復正常生活[3]趙延東:《社會資本與災后恢復——一項自然災害的社會學研究》,〔北京〕《社會學研究》2007年第5期。。本研究選取的災后重建農村居民樣本并不是來自震中的重災區(qū),但基本上受地震影響、房屋破損,適合就地進行重建。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關注社會資本對災民重建能力的影響,探究社會資本各個維度對心理健康重建的意義,從而解析出災后重建過程應該重點培育的社會資本,以此對現(xiàn)實安置重建工作提供有意義的借鑒。

        二、研究假設

        社會成就歸因是社會大眾對成員在一定社會條件下取得成就途徑或方法的傾向性認知與解釋。本文著眼于觀察汶川地震硬件重建完成時期,重建過程中的因素對災民成就歸因的影響:在為重建付出努力的同時,是相信自己的努力可以帶來成功,還是認為不可控的先天因素影響成功。

        成就歸因可以影響一個人對未來成就的預期以及持續(xù)行動的動機,對災民心理健康恢復至關重要。成就歸因會對實際成就狀況產生調節(jié)作用,影響未來的成就情況。這種影響通過成就動機實現(xiàn)。班杜拉認為自我效能感[4]AlbertBandura.1982.Self-efficacy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American Psychologist,37:122-147.是個體對完成特定任務需具備的能力的看法。成就歸因影響個體自我效能感,這種影響是通過個體的自我能力知覺與評價實現(xiàn)的。把成功歸因為個人努力常伴隨較強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激發(fā)個人奮斗精神去實現(xiàn)成就。但是,如果將失敗歸因為努力而沒有結果,會降低自我效能感和對成功的信心,并影響成就狀況和個性發(fā)展。根據(jù)塞利格曼[5]Christopher Peterson,Steven F.Maier,E.P.Seligman.1995.Learned Helplessnesss:A Theory for the Age of Personal Control.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的習得無助理論,如果一個人將不可控制的消極事件歸因為內部的、穩(wěn)定的、普遍的因素,那么將會產生無助感,個體的自我評價就會降低,動機也將隨之減弱。積極的歸因方式(將成功歸因為能力強和努力的結果,將失敗歸因為沒有付出努力)和消極的歸因方式(將失敗歸因為運氣差、缺乏能力或其他情境因素)對未來的成就動機和自我效能感的影響是不同的[6][7]張學民、申繼亮:《中學生學習動機、成就歸因、學習效能感與成就狀況之間因果關系的研究》,〔南昌〕《心理學探新》2002年第4期。。

        資源配置在災后心理健康重建方面的重要性使得我們在研究過程中有必要把資源因素納入考量,所以引入社會資本的概念來研究社會成就歸因。另外,由于社會資本的可培育性,梳理其對成就認知的影響也提供了一種對認知進行積極干預的可能途徑。社會資本為社會成員提供了獲致成功的結構性資源,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實現(xiàn)成就的路徑,因此將對成就歸因認知產生重要影響。過去對成就歸因的研究多半是基于心理認知層面的分析,但鑒于災后重建中大量資源分配是透過人際關系及社區(qū)關系進行的[1]羅家德,帥滿,方震平與劉濟帆:《災后重建紀事——社群社會資本對重建效果的分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所以本文特別從社區(qū)社會資本及個人社會資本的角度來研究重建完成時期災民對成功的歸因。社區(qū)社會資本關注較為宏觀的集體,探究群體如何通過內部網(wǎng)絡關系、規(guī)范、信任等提升集體的行動水平[2]趙延東:《社會資本與災后恢復——一項自然災害的社會學研究》,〔北京〕《社會學研究》2007年第5期。,個體嵌入在其中,將因為集體行動水平而受益或受損;個人社會資本關注微觀個體,探究行動者如何通過自身所形成的個體中心社會網(wǎng)獲得資源,采取行動。

        由于社會資本會為行動者帶來豐富的結構性資源,資源的占有情況和使用方式又會影響成就的實現(xiàn),從而帶來不同的成就歸因認知。為了從資源利用角度探討社會成就歸因和社會資本的關系,社會成就的實現(xiàn)條件被劃分為三種不同的可資利用的資源:行動者的后天能動性、先天特質和人情關系條件。相應地也形成了三種不同的成就歸因傾向:自致歸因、先賦歸因和關系歸因。三種歸因類型是成就歸因這一因素的三個構面,由因子分析得出,表示的是相較于另外兩種因素更傾向于將成就歸功于一種因素的認知狀態(tài):自致歸因傾向于將社會成就歸功于自身的奮斗和努力,個人能動性是帶來成就的主要原因;先賦歸因傾向于將社會成就歸功于先天的條件,這些個人特質與生俱來、無法改變,但卻有助于社會成就的實現(xiàn);關系歸因反映中國文化情境中的特殊思維——關系思維,認為社會成就與個人的人情關系狀況密不可分,體現(xiàn)社會網(wǎng)絡資源的利用對于成就的影響。社會資本的擁有和使用情況為這三種資源創(chuàng)造運作的具體條件和環(huán)境,從而影響行動者對資源的實際選擇使用情況,影響實現(xiàn)成就的路徑,影響成就歸因的傾向。

        對于自致歸因傾向,后天的能動原因是影響成功的主要因素,而社會資本有利于后天能動性的培育和發(fā)展。科爾曼[3]ColemanJS.1966.Foundations fora theory of collective decisions.American Journalof Sociology 6:615-627.認為,行動者通過義務、期望和信任,建立信息溝通渠道和獎懲機制,以支持集體規(guī)范,社會關系將構成對行動者有用的資源,這就是群體層面的社會資本。因此,社區(qū)社會資本存在于群體層面,使群體受益,作為群體中的一員,行動者能動的行動結果將從社區(qū)社會資本中得益。在災后,實際上很多資源分配和重建活動都是在社區(qū)之內進行,個人在自身參與集體行動時會因社區(qū)內的緊密關系及相互認同而得到較好成就。由此,我們得到假設1.1:

        H 1.1:社區(qū)社會資本對自致歸因傾向有正向影響。

        林南[4]Lin N.2001.Socialcapital:a theory ofsocialstructureand ac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把社會資本看做是內嵌于社會網(wǎng)絡中的資源,行動者在有意識的行動時可以獲取和利用這些資源,這是個體層面的社會資本。所以,個人社會資本鑲嵌于行動者的社會網(wǎng)絡中,能夠為行動者進行策略性地運用,從而有助于行動績效的提升。當行動者使用這些資源取得成功之后,他們成為利用社會資本的受益者,這使得他們傾向于將成就與自己努力建立和維護的社會資本聯(lián)系起來,認為成功是后天打拼的結果,所以高水平的個人社會資本會強化行動者的自致歸因傾向。由此得到假設1.2:

        H 1.2:個人社會資本對自致歸因傾向有正向影響。

        對于先賦歸因傾向,行動者不易改變的先天個體特質是其進行歸因的主要考量因素。社區(qū)社會資本和個人社會資本所能影響的是行動者能夠操控和改變的特質條件,因而社區(qū)社會資本和個人社會資本水平越高的人,越不會將自身先賦條件作為其成就達成的歸因。對于社區(qū)社會資本水平和個人社會資本水平較低的人,社會資本并不是他占優(yōu)勢的外部資源,當不具備這些條件時,行動者會傾向于認為這些條件是不重要的、甚至是具有負面影響的,以此獲得心理安慰,因此,傾向于認為先賦條件并不是成功的原因。由此,得到假設2:

        H 2.1:社區(qū)社會資本對先賦歸因傾向有負向影響。

        H 2.2:個人社會資本對先賦歸因傾向有負向影響。

        對于關系歸因傾向,行動者的關系網(wǎng)絡資源是影響行動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社會資本正是社會網(wǎng)絡中資源存量和運用的體現(xiàn)。布迪厄[1]BourdieuP.1986.The formsof capital.in RichardsonJG.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education.Westport,CT:Greenwood.認為社會資本是與群體成員相聯(lián)系的實際的或潛在的資源的總和,可以為群體中的成員提供集體共有的資本支持。社區(qū)社會資本在這里直接體現(xiàn)資源意涵,為處于群體中的行動者提供有力的支持,關系網(wǎng)絡是社區(qū)社會資本的直觀重要體現(xiàn),因而社區(qū)社會資本對關系歸因傾向有正向影響。由此,得到假設3.1:

        H 3.1:社區(qū)社會資本對關系歸因傾向有正向影響。

        個人的社會資本被證實是個人成就的重要依據(jù),弱連帶在美國帶來個人找職的優(yōu)勢[2]Granovetter,M.S..1973.The Strength ofWeak Ties.American Journalof Sociology,6:1360-1380.,強連帶在中國則曾經(jīng)是換崗、升遷的憑據(jù)[3]Bian,Y..1997.Bringing Strong Ties Back in:Indirect Ties,Network Bridges,and Job Searches in China,American SociologicalReview,3:366-385.;此外,個人的結構位置也影響個人成就,伯特[4]BurtR S.1992.Structuralholes:the socialstructure of competition.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提出結構洞概念,認為社會資本是透過人際間鑲嵌關系的運用,達成個人社會資本與財富的創(chuàng)造。這從個體層面揭示了社會資本與人際關系運用之間的互動,表明行動者的成就得益于關系的運作和個人社會資本的利用,擁有個人社會資本的人際關系而得到益處時,其直接感受會對關系歸因傾向有正向影響。由此,得到假設3.2:

        H 3.2:個人社會資本對關系歸因傾向有正向影響。

        災區(qū)的特殊環(huán)境突出了資源配置對成功的調節(jié)作用,因此本文假設社會資本透過具體的資源占有和使用情況對實現(xiàn)成就產生影響,不同的社會資本存量導致了社會成就實現(xiàn)和歸因的差異。由于借以實現(xiàn)成就的具體資源是特異的,社區(qū)社會資本和個人社會資本的各個要素對歸因的影響是不同的。

        三、研究方法與操作化過程

        1.社會資本的操作化過程

        社區(qū)社會資本是一種集體的社會資本,但因為是范圍較小的群體,所以更多的是從公共參與、社會規(guī)范、社會聯(lián)結等方面來測度,個人社會資本則更多是通過社會網(wǎng)絡中的情感關系、工具關系、社會網(wǎng)結構位置、信任關系等來測量[5]趙延東、羅家德:《如何測量社會資本:一個經(jīng)驗研究綜述》,〔北京〕《國外社會科學》2005年第2期。。社區(qū)社會資本從社區(qū)整體出發(fā),測度整體社會資本情況,其受益方是社區(qū)整體,社區(qū)因為個體之間的合作而獲得有利于整體的效益。個人社會資本從個體出發(fā),測度個體社會資本狀況,其受益方是個人。

        (1)社區(qū)社會資本及其測量。社區(qū)社會資本可以被定義為“一個社區(qū)中,成員間的關系以及社會網(wǎng)結構維度的社會資本,能讓此一社區(qū)內部產生合作性,進而可能促成集體行動,使整個社區(qū)受益”[6]羅家德、方震平:《社區(qū)社會資本的衡量——一個引人社會網(wǎng)觀點的衡量方法》,〔南京〕《江蘇社會科學》2014年第1期。。在此基礎上,社區(qū)社會資本被分成三個維度來考察:認知性社區(qū)社會資本,主要是基于共同符碼、愿景和記憶的社區(qū)認同感;關系性社區(qū)社會資本,包括互惠性關系、義務性關系以及信任;結構性社區(qū)社會資本,考察整個社區(qū)成員間的關系密度情況。

        本研究將社區(qū)社會資本分為關系、結構和認知三個構面的測量方法[1]羅家德、方震平:《社區(qū)社會資本的衡量—一個引人社會網(wǎng)觀點的衡量方法》,〔南京〕《江蘇社會科學》2014年第1期。。在具體的數(shù)據(jù)分析過程中,由于將結構型社區(qū)社會資本納入統(tǒng)計分析會導致有效數(shù)據(jù)的大量損失,為了保證數(shù)據(jù)的完整性,本文的分析將不采用結構型社區(qū)社會資本構面,而從關系和認知兩個構面對社區(qū)社會資本進行測度,具體包括關系網(wǎng)本村人數(shù)和本村人信任兩個因素,由此提出社區(qū)社會資本與成就歸因的相應研究假設與分析。

        (2)個人社會資本及其測量。在對中國城市家庭的社會資本研究中,邊燕杰、李煜發(fā)現(xiàn)中國情境的個體關系網(wǎng)絡是以強關系(親屬關系)為核心,其關系實質上是“親、熟、信三位一體的義務性交換關系”,而春節(jié)期間的相互拜年活動則生動地呈現(xiàn)了這種關系,所以他們選取春節(jié)期間的拜年網(wǎng)以及拜年交往者的社會結構地位來測量個人社會資本[2]羅家德、帥滿、方震平、劉濟帆:《災后重建紀事——社群社會資本對重建效果的分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綜合關于個人社會資本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本文采納的個人社會資本包括兩個結構型維度:拜年網(wǎng)規(guī)模和拜年網(wǎng)中的鄉(xiāng)干部規(guī)模。由此提出關于個人社會資本與成就歸因的假設并對其進行分析論證。

        2.社會成就歸因的操作化過程

        盡管說從研究發(fā)展趨勢來看,人們對社會群體歸因模式的關注日益增強,但是中國人的社會成就歸因研究仍處于一個有待開拓的領域。有學者在經(jīng)典歸因理論基礎上,建構了社會成就歸因理論及其分析框架,將社會成就歸因劃分為四個類型:背景與關系,能力與努力,機遇與運氣,教育與身份。通過實證調查資料對理論進行檢驗,驗證了人們的受教育水平、職業(yè)地位、收入水平及滿意度越高、越向上流動者,越傾向于對社會成就進行內在歸因(能力與努力);反之則越傾向于進行外在歸因(背景與關系)[3]羅教講、涂洪波:《社會成就歸因傾向及其影響因素》,〔北京〕《中國人口科學》2004年第6期。。有學者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及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探尋社會成就歸因,將社會成就歸因分為內在與個人素質歸因(個人天賦與能力、個人努力奮斗、個人文化程度)和外在與社會家庭歸因(家庭背景或出身、社會關系網(wǎng)、機會或運氣、家庭經(jīng)濟實力)兩個類型,在此基礎上推斷并分析成就歸因方式所折射的中國社會公平現(xiàn)狀[4]郭硯君:《社會成就歸因認知與社會公平探析》,〔呼和浩特〕《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3年第2期。。這些研究顯示,在常見的自致歸因和先賦歸因之外,中國人習慣于關注關系歸因,即將取得成就的背后因素歸結為是行動者運用關系而實現(xiàn)的。

        本研究的調查問卷設有成就歸因量表,共包含13個測量社會成就歸因認知的指標,包括家境富裕、父母教育程度高、自己受過良好教育、年齡、天資與容貌、性別、出生在好地方、個人的聰明才智、有進取心/有事業(yè)心、努力工作、社會關系多、認識有權的人、政治表現(xiàn)、命運。

        運用SPSS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成就歸因量表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通過剔除結構矩陣中因子影響力小于0.5的指標,最終得到由8項指標構成的3個因子。因子分析的KMO值為0.681,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顯著性為Sig.=.000,表明因子分析的效果較好。成就歸因的因子分析結構矩陣如表1所示?;谝蜃臃治龅慕Y果,借助帕森斯五項模式變量中的先賦性與自致性概念,再融入中國社會結構和社會行動中的“關系”思維,實現(xiàn)成就可資利用的資源分別為:行動者的后天能動條件,如有進取心和事業(yè)心、努力工作、個人的聰明才智(聰明才智可以通過后天學習獲得,因此屬于后天能動原因);行動者的先天特質條件,如天資與容貌、性別、年齡等不可變更的個體特質;行動者在實現(xiàn)成就過程中可以運用的人情關系條件,如社會關系多、認識有權的人等。三種資源分別對應三種社會成就歸因傾向:自致歸因,先賦歸因,關系歸因。因子分析得到各因子的標準化得分將用于此后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表1 成就歸因因子分析結構矩陣

        四、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1.資料來源

        本調查數(shù)據(jù)由清華大學社區(qū)營造中心研究團隊于2012年4月在四川省的汶川地震災區(qū)收集,調查涵蓋了受災地區(qū)德陽什邡市9個村子、綿竹市3個村子、成都彭州市和郫縣13個村子以及阿壩州茂縣5個村子,總共30個村落。這些村落并不是傷亡慘重的災區(qū),但房屋破損嚴重,需要就地重建。問卷調查采取方便抽樣方法,每個村子以隨機抽樣方式抽取三十三戶作入戶調查,每戶中再以Kish問卷在該戶成年人中抽取一人,共回收有效問卷949份,其中符合社會資本統(tǒng)計研究要求的,即拜年網(wǎng)、情感網(wǎng)、工具網(wǎng)與干部網(wǎng)數(shù)據(jù)俱全的問卷為556份,因此文章以2012年的556份問卷作為樣本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問卷調查包含社會成就歸因量表,借助因子分析對社會成就歸因進行操作化。表2為2012年調查樣本數(shù)據(jù)的基本描述。

        研究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別分析社區(qū)社會資本和個人社會資本對社會成就歸因的自致歸因傾向、先賦歸因傾向,以及關系歸因傾向的影響,探索影響成就歸因傾向的社會資本狀況。

        表2 2012年調查樣本數(shù)據(jù)

        表3 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

        2.研究變量

        (1)因變量?;谝蜃臃治觯鐣删蜌w因可劃分為:自致歸因傾向,先賦歸因傾向,關系歸因傾向。三種歸因傾向是社會成就歸因這一因素的三個構面,表示一種相對的傾向性認知。這三類歸因是多元回歸的因變量,需要研究社區(qū)社會資本和個人社會資本對這三類歸因的影響狀況(見表3)。

        (2)自變量。社區(qū)社會資本和個人社會資本是本研究的解釋變量,將綜合分析其對成就歸因傾向的影響。社區(qū)社會資本利用“關系網(wǎng)本村人總數(shù)”和“本村人信任”[1]羅家德、方震平:《社區(qū)社會資本的衡量—一個引人社會網(wǎng)觀點的衡量方法》,〔南京〕《江蘇社會科學》2014年第1期。進行測量。個人社會資本操作化為“拜年網(wǎng)規(guī)?!焙汀班l(xiāng)以上干部中親友數(shù)”。從表3可知自變量的基本描述統(tǒng)計情況。

        (3)控制變量。本文將性別、年齡、黨員身份、教育程度列為控制變量(見表3)。

        (4)研究模型。本研究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線性回歸模型來探究社區(qū)社會資本和個人社會資本對成就歸因的影響,得到以下回歸模型,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回歸結果來檢驗研究假設:

        其中,Y為成就歸因傾向,分別為自致歸因傾向,先賦歸因傾向,關系歸因傾向;X為社區(qū)社會資本變量,其中X1為“關系網(wǎng)本村人總數(shù)”,X2為“本村人信任”。Z為個人社會資本的變量,Z1指“拜年網(wǎng)規(guī)?!?,Z2指“鄉(xiāng)干部規(guī)模網(wǎng)”。性別(gender)、年齡(age)、教育程度(education)、婚姻狀態(tài)(marry)、黨員身份(party)為控制變量。

        表4為各變量的相關系數(shù)表。

        表4 相關系數(shù)表

        3.多元線性回歸結果

        (1)社會資本對自致歸因傾向的影響。由表5可以看出,全模型中:本村人信任對自致歸因傾向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標準系數(shù)為0.177,Sig.為0.000),表明高信任環(huán)境有助于施展個體能動性,對自致歸因有正向增強作用。拜年網(wǎng)規(guī)模(標準化系數(shù)為0.123,Sig.為0.007)和關系網(wǎng)中鄉(xiāng)干部規(guī)模(標準化系數(shù)為0.102,Sig.為0.018)對自致歸因傾向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假設1得到完全的驗證。

        控制變量中,受教育程度(標準化系數(shù)為-0.095,Sig.為0.046)對自致歸因傾向有顯著的負向影響。本文的分析數(shù)據(jù)來源于災區(qū)農村,對于這一群體中教育程度較高的人來說,雖然他們接受了較好的教育,但是他們仍然沒有走出農村,從這個層面看他們實際的成就水平與預期成就的落差較大。

        假設1證實了社區(qū)社會資本和個人社會資本對自致歸因傾向有顯著正向影響。本村人信任程度高,表明行動者在認知構面具有較高的社區(qū)社會資本;較大的拜年網(wǎng)規(guī)模和關系網(wǎng)中鄉(xiāng)干部規(guī)模體現(xiàn)了較高的個人社會資本。這些社會資本條件是行動者在行動時所需借助和利用的資源,給行動者實現(xiàn)成就提供機會和機遇。

        (2)社會資本對先賦歸因傾向的影響。由表5可知社區(qū)社會資本對先賦歸因傾向無顯著影響,個人社會資本變量中的拜年網(wǎng)規(guī)模對先賦歸因傾向有顯著的負向影響(標準化系數(shù)為-0.198,Sig.為0.000)。假設2中只有個人社會資本得到驗證。

        在控制變量中,受訪者年齡(標準化系數(shù)為0.127,Sig.為0.011)和黨員身份(標準化系數(shù)為0.086,Sig.為0.044)對先賦歸因傾向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婚姻狀態(tài)(標準化系數(shù)為-0.102,Sig.為0.019)對先賦歸因傾向有顯著負向影響。

        假設2只證實了社區(qū)社會資本對先賦歸因傾向沒有顯著影響,而個人社會資本中的拜年網(wǎng)規(guī)模變量對先賦歸因有顯著負向影響。這說明不同于傳統(tǒng)的中國社會,個人的社會關系網(wǎng)絡主要以血緣關系和地緣關系構成,現(xiàn)代中國社會的個人社會關系網(wǎng)發(fā)生了轉變,關系網(wǎng)絡本身的先賦性質降低,因此社會關系網(wǎng)絡規(guī)模較大的行動者更不會傾向于將自己的成就歸功于先天的個體特質。

        (3)社會資本對關系歸因傾向的影響。根據(jù)表5社區(qū)社會資本中的本村人信任(標準化系數(shù)為0.108,Sig.為0.012)對關系歸因傾向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表明處于高信任環(huán)境中的社會成員進行關系歸因的傾向性越強。個人社會資本中,拜年網(wǎng)規(guī)模(標準化系數(shù)為0.094,Sig.為0.043)對關系歸因傾向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假設3也得到驗證。

        表5 社會資本對各歸因傾向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在控制變量中,受教育程度(標準化系數(shù)為-0.100,Sig.為0.041)對關系歸因有顯著的負向影響,這一點和其對自致歸因的影響相同。

        假設3完全證實,顯示社區(qū)社會資本和個人社會資本對關系歸因傾向都具有顯著影響,其中本村人信任是社會關系網(wǎng)絡的重要約束和維持機制,處于高信任環(huán)境的社會成員的社會關系網(wǎng)絡也會更加穩(wěn)定、資源的利用效率會更高,從而影響行動的效益,使得行動者更傾向于進行關系歸因。另外行動者的拜年網(wǎng)規(guī)模越大,表明其可以調用的關系網(wǎng)絡越大,其中所蘊藏的助益于成功的資源越多,一方面確實促進成就的實現(xiàn),另一方面又會強化成就源自關系的歸因認知,從而傾向于進行關系歸因的程度越高。

        五、結論與討論

        本文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將災區(qū)農村居民的社會成就歸因傾向劃分為自致歸因、先賦歸因和關系歸因。從資源利用獲致成就進而影響其歸因傾向的角度,引入社會資本的概念,分析社會資本對成就歸因的影響程度和方式。

        社區(qū)社會資本中的“本村人信任”對自致歸因和關系歸因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對先賦歸因無顯著影響。“本村人信任”是社區(qū)社會資本在認知維度的測量變量,體現(xiàn)了個體對自己社區(qū)社會資本保有情況的感知。處于高信任環(huán)境的個體,相應地擁有較高的社區(qū)社會資本,更傾向于認為自致因素和關系因素是實現(xiàn)成就的重要原因,社區(qū)社會資本帶來的集體性資源有利于后天能動性的培育和發(fā)展、有助于人情網(wǎng)絡資源的調用;而行動者并不認為“本村人信任”對先賦性資源的運用是有影響的,因為先天資源是個體既定而無法改變的,所以存在于集體層面的資源對先賦資源的影響是不顯著的。

        個人社會資本中的“拜年網(wǎng)規(guī)?!睂ψ灾職w因和關系歸因有顯著正向影響,對先賦歸因有顯著負向影響。“拜年網(wǎng)規(guī)?!斌w現(xiàn)行動者個體社會網(wǎng)絡的規(guī)模大小,“拜年網(wǎng)規(guī)?!贝蟮男袆诱?,擁有較高的個人社會資本,為能動性資源和人際資源的使用提供了基礎,所以傾向于將成就歸因為自致因素和關系因素;而“拜年網(wǎng)規(guī)?!碧N含的資源并不是個體先天特質所帶來的,所以“拜年網(wǎng)規(guī)模”越大,越不會認為成就是源自先賦?!班l(xiāng)干部規(guī)模”對自致歸因有顯著正向影響,對先賦歸因和關系歸因無顯著影響?!班l(xiāng)干部規(guī)?!斌w現(xiàn)行動者個體社會網(wǎng)絡的結構,拜年網(wǎng)中鄉(xiāng)干部的占比表明從理論角度個體社會網(wǎng)絡中優(yōu)質資源的比重,統(tǒng)計結果說明個體社會網(wǎng)絡中的優(yōu)質資源有利于自身能動性資源的實現(xiàn)和發(fā)展,而關系性資源的運用更需要的是網(wǎng)絡的規(guī)模,重量而不重質;先賦性資源的運用不會受到社會網(wǎng)絡結構資源的影響。

        多元線性回歸結果表明,社區(qū)社會資本中的“本村人信任”、個人社會資本中的“拜年網(wǎng)規(guī)?!睂ψ灾職w因和關系歸因都有顯著正向影響,亦即在一個高信任的環(huán)境里,個人的關系社會網(wǎng)絡越大,對社會成就的認知就更加積極,更有利于增強社會公平感,有助于心理健康,所以在社會資本的培育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這兩個因素的培育。

        災后重建工作不僅要注重硬件的恢復,更應該重視受到災害破壞、很可能在災后又進一步惡化了的災民心理認知狀況,所以本文關注災區(qū)的社會成就歸因,借此探究災區(qū)居民的心理認知情況。由于災后重建過程面臨著大量的資源分配與再分配,資源配置成為重要的影響因素。而作為結構性資源,社會資本的存量和使用情況成為體現(xiàn)災后重建恢復能力的關鍵性指標。社會資本對成就歸因的影響基本上是通過對自致歸因和關系歸因的調節(jié)而實現(xiàn)的,對先賦歸因的影響甚微。先賦歸因具有宿命論傾向,屬于消極的歸因傾向;自致歸因和關系歸因是積極的歸因傾向,有利于社會成員自我效能感的增強,強化對自己能力的感知和認同,進而加強對未來成就的動機,為后續(xù)的行動提供積極的心理預期,增加了其心理健康恢復的能力。

        本文使用災后重建的農村居民數(shù)據(jù)就社會資本對成就歸因的影響進行分析,以此探究影響心理健康重建的重要因素。該群體具有特殊性,他們來自于受災較為嚴重的農村地區(qū),房屋破損且有一定的人員傷亡,但因為并非重災區(qū)而保留了一定的社會網(wǎng)絡,重建工作在已有的硬件條件和社會關系網(wǎng)絡基礎上展開。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驗證了社會資本對社會成就歸因的重要影響,同時展示了能夠促進積極認知而需要重點培育的資本構面——信任和關系網(wǎng)絡規(guī)模。樣本的特殊性可能會將研究的分析結果局限在特定群體,這是本研究的不足之處,但也同時是后續(xù)研究的未來之展望。作為重要結構性資源的社會資本對于普通群體的成就認知的影響仍應得到一定的重視,透過社會資本的培育而對心理健康進行積極干預的思路也具有借鑒意義。

        猜你喜歡
        行動者歸因成就
        與異質性行動者共生演進:基于行動者網(wǎng)絡理論的政策執(zhí)行研究新路徑
        錯解歸因 尋根溯源
        了不起的成就
        積極歸因方式:當船漏水了
        初中數(shù)學學習中教師歸因與學生自我歸因的比較研究
        失戀“成就”的CEO
        華人時刊(2017年13期)2017-11-09 05:39:16
        回顧五年成就
        敬仰中國大地上的綠色行動者
        綠色中國(2016年1期)2016-06-05 09:02:59
        網(wǎng)絡行動者的新媒體使用特征、影響及媒介民主化
        新聞傳播(2015年3期)2015-07-12 12:22:28
        做“互聯(lián)網(wǎng)+”的積極行動者
        學習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
        国产精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福利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一区二区三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夜夜被公侵犯的美人妻| 色婷婷久久免费网站|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少妇| 欧美video性欧美熟妇|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精品av一区二区在线| 欧美性猛交xxx嘿人猛交| 任我爽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妺妺窝人体色www在线图片 | 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亚洲毛片αv无线播放一区| 亚洲av日韩片在线观看| 好爽要高潮了在线观看| 日韩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av综合av一区|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 青青操国产在线| 极品av在线播放|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hd | 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3小时| 亚洲av国产精品色午夜洪2|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国产精品一区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草莓| 麻美由真中文字幕人妻| 日本综合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成av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五月天综合| 美女窝人体色www网站| 阴唇两边有点白是怎么回事| 国产精品免费_区二区三区观看| 香蕉视频www.5.在线观看| 91热久久免费精品99| 国产理论亚洲天堂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