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 琦,羅科資,閆小峰
(延安市橋山林業(yè)局,陜西 黃陵727300)
麻櫟(Quercus acutissima),俗稱“橡子”,殼斗科櫟屬落葉喬木。是我國著名的硬闊葉樹用材樹種,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自然分布廣泛,在遼寧、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陜西、安徽、江蘇、浙江,西至貴州、四川、云南、西藏東部等省區(qū),南到廣東、廣西都有生長,以長江流域及黃河中下游較多[1-2]。在橋山林區(qū)海拔1 000~1 400 m的低山丘陵地帶陰坡、半陰坡有較大面積分布。麻櫟根系發(fā)達,萌芽力強,能耐干旱瘠薄土壤,是優(yōu)良的水源涵養(yǎng)和防護林樹種。麻櫟材質(zhì)優(yōu)良,紋理美觀,用于建筑、車廂、枕木、造船、紡織工業(yè)的梭子、紗綻等。種仁含淀粉及糖分47%~50%;經(jīng)退澀后可釀酒,提制淀粉及作飼料。樹皮含鞣質(zhì)7%~26%;殼斗含19%~29%,均可提取栲膠。干、枝可培養(yǎng)香菇、木耳,枝椏是上等的薪材。是我國重要的生物質(zhì)能源樹種,具有很高的經(jīng)濟價值[3]。
落葉喬木,樹高達25 m以上,幼枝被黃色柔毛,逐漸脫落,頂芽發(fā)達,冬芽圓錐形,葉片橢圓狀披針形,長8~19 cm,寬3~6 cm,先端漸尖,基部圓或?qū)捫ㄐ?,具芒狀鋸齒,側(cè)脈13~18對,直達齒端,葉片下面淡綠色、無毛。萌芽枝或幼樹枝葉多為倒卵狀橢圓形,雌雄同株,雄花柔荑無序下垂,雌花序有花1~3,殼斗杯狀,果卵形或橢圓形,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9-10月。
選擇無病蟲害、生長健壯、樹干通直的20年以上優(yōu)良植株作為采種母樹,果實成熟時由綠變成黃褐色,或栗褐色,堅果有光澤,自行脫落。樹下拾取或上樹將種子打落后收集起來。果實落地易發(fā)芽或遭獸害,須及時從地上拾取,或在樹下鋪設(shè)塑料布收集。一般中期脫落的果實飽滿,重量大,數(shù)量較多,品質(zhì)最好。橋山林區(qū)花期易受晚霜凍害,有結(jié)實大小年現(xiàn)象。
采種后進行粒選,挑出病蟲損害及顏色不正常的種子。大量種子一般采用水選法??傻脙?yōu)良種子90%以上。將種子放在流水中侵泡10 d左右,可殺死種內(nèi)橡實象鼻蟲,攤在陰涼處晾干即貯藏或播種。
成熟種子極易發(fā)芽,通常采用隨采隨播,也可春播,種子較多時在地勢較高、干燥、地下水位較低的地方挖坑。深70~80 cm,寬約1 m,長度以種子數(shù)量而定。在坑底鋪細沙厚約15 cm,沙上攤放種子5~8 cm,種子上再蓋細沙3~6 cm,1層細沙1層種子交替攤放,直至距坑口10 cm左右,再覆土封蓋,可略高于地面,為防止種子發(fā)熱發(fā)霉,可在坑中每隔1 m插一束秸稈,便于透氣。
麻櫟育苗應(yīng)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有灌溉條件的沙壤土、輕壤土作為育苗地。為防止發(fā)生病蟲害,不宜選擇常年種植作物的熟地。酸性、中性或微堿性土壤均可育苗。
整地,包括翻耕、耙撈、平整,做到深耕,細整,清除草根、石塊等。最好是秋翻春整,秋翻對改良土壤,保墑蓄水,減少雜草,消滅蟲害都有顯著作用。在整地的同時要對育苗地進行施肥,以施用廄肥和堆肥為最好,施肥量為37.5~45 t·hm-2。一般采用筑床條播。苗床寬100~120 cm,高20 cm,要求床面要平整,土壤細碎、疏松,并在苗圃地四周開排水溝,溝深20~25 cm,寬20~30 cm。
秋播在種子成熟后隨采隨播較好,可避免種子貯藏。春播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將混沙坑藏的種子直接取出播種。以條播為主,按行距30 cm,播幅3~4 cm,均勻點播在寬7~10 cm,深3~5 cm溝內(nèi),種子盡量橫放,播種量2.25~3.75 t·hm-2,播后覆土3~5 cm,稍加鎮(zhèn)壓、耙平。
2.7.1 澆水 根據(jù)土壤的墑情及苗木大小,間苗、追肥、松土除草次數(shù)因情況而定。在種子發(fā)芽和成苗階段,以少量多次為宜。
2.7.2 間苗 幼苗出土后要及時間苗,拔除生長過于密集、發(fā)育不良和病蟲害苗木,做到去劣留優(yōu),分布均勻,為了保證苗木質(zhì)量,不得以密代稀。幼苗長出2對真葉時,進行第1次間苗,剔除細弱病殘苗,選留健壯苗。幼苗開始進入生長旺期時,結(jié)合間苗進行定苗,定苗株距15~20 cm,需要補苗的要帶土移植,每次間苗后及時灌水。單位面積上留苗株數(shù),要比計劃產(chǎn)苗量多10%左右。
2.7.3 松土除草 除草和松土是幼苗撫育管理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除草要以除早、除小、除了為原則,以利苗木的生長和發(fā)育。松土除結(jié)合人工、機械除草進行外,土壤粘度較大的地塊每次降雨、灌溉后要松土,改善土壤通氣條件。
2.7.4 追肥 幼苗出土后1個月內(nèi)地上部分生長緩慢,根系生長較快,所需養(yǎng)分主要依靠子葉貯藏營養(yǎng),從外界吸收養(yǎng)分的能力較差,因此追肥應(yīng)在6月雨季到來后進行。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如尿素),可在6月中旬、8月上旬各追肥1次,每次用量為150~225 kg·hm-2。
2.7.5 病、蟲害防治
(1)櫟褐天社蛾食葉害蟲可采用90%敵百蟲或80%敵敵畏1 500倍液噴殺1次。
(2)柞天牛蛀干皮害蟲,在蛀孔內(nèi)注入25%亞胺硫磷乳劑250~500倍或40%樂果乳劑500倍液10~20 mm,效果良好。
(3)苗木立枯病防治:防治方法是在苗木剛出土?xí)r,用甲基托布津0.08%~0.1%濃度的溶液噴灑苗木進行預(yù)防,防治效果較理想[4]。
為了培育用材林,造林初植密度株行距為1.5 m×2.0 m或1.0 m×2.0 m,3 000~4 500株·hm-2,以防護林、防火和薪炭林為目的的造林密度宜大,株行距1.0 m×2.0 m或1.0 m×1.5 m,4 500~9 000株·hm-2。
土層深厚,坡度較平緩的山地多采用魚鱗坑整地,坑的長徑1 m,短徑60~70 cm,橋山林區(qū)一般采用穴狀整地,栽植穴規(guī)格為40 cm×40 cm×30 cm。整地時間應(yīng)在10月下旬-11月。
出圃時選擇地徑為0.6 cm以上壯苗,修根長為30 cm,盡可能隨起隨栽。
植苗造林多在早春進行,橋山林區(qū)多在山桃花花期內(nèi)進行,也可以在晚秋苗木落葉后造林。栽植深度比原圃地根莖深2~3 cm,栽植時苗木扶正,不窩根,覆土踏實。
麻櫟在混交林中樹高生長迅速,干形良好,適宜與麻櫟混交的樹種有油松、側(cè)柏、遼東櫟、紫穗槐等。橋山林區(qū)以油松混交為主,以塊狀或帶狀混交為宜。據(jù)陜西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所在橋山林區(qū)為麻櫟、油松混交林調(diào)查表明,林地0~20 cm深的土層有機質(zhì)含量較油松純林提高166.6%。
造林當(dāng)年的6-7月間松土除草一次,第二、三年分別在5-6月和7-8月各進行1次,培育用材林時,要在休眠期內(nèi)進行修枝,首先把枯枝、病蟲害枝、衰弱枝及競爭枝修剪掉,修枝強度不能過大,否則影響林木生長量。如苗干形不良,可在造林后3~4年平茬,一般在麻櫟停止生長季節(jié)進行,翌年選留一株直立粗壯的萌芽條撫育成株,其它的萌蘗全部砍掉,同時封山封牧。
在混交林中還要砍掉壓制麻櫟生長的其它樹種,在麻櫟側(cè)下方的伴生樹種和下木應(yīng)盡量保留。
[1] 壟 付 平.麻 櫟 育 苗 造 林 技 術(shù) [J].農(nóng) 技 服 務(wù),2011,28(6):858.
[2] 羅偉祥.陜西主要樹種造林技術(shù)[M].西安:陜西科技出版社,1992:10.
[3] 陳有民.園林樹木學(xué)[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8:5.
[4] 何 慎,雷正菊,曹學(xué)良,等.麻櫟播種育苗及造林技術(shù)[J].林業(yè)實用技術(shù),2013(9):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