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益/貴州省榕江縣飼草飼料工作站 楊順明/貴州省榕江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大、中家畜采血部位毛多皮厚、血管隱蔽性較大,不易找準靜脈血管,影響采血速度。
2.面對陌生人員,動物會出現(xiàn)條件性恐懼和緊張感,采血過程中被采動物具有反抗性和扳動行為,因此操作人員很難扎準靜脈血管,有時進針不足而采不到足夠的血量,有時因動物的反抗還會造成人員的傷害。
3.進針后由于動物的扳動經(jīng)常出現(xiàn)針頭脫落現(xiàn)象,需要進行多次進針,重復進針不但會造成采血針頭、針管及真空管的損失和浪費,而且還會造成血管的損壞,給繼續(xù)采血造成困難。
4.豬耳靜脈血管和禽類的翅內側靜脈血管都很薄,血管細小,操作時如保定不好,技術不熟練,很容易引起血管破裂。
5.對于農村飼養(yǎng)的大中動物,在圈內操作時由于光線暗,環(huán)境臟、空間小,影響正常操作。
6.血液樣品采集后隨意置放時間過長,或是在運送過程中劇烈振蕩,致使血細胞遭到破壞,出現(xiàn)溶血現(xiàn)象。
為了確保樣品質量,減少或避免不良問題的出現(xiàn),操作時必須掌握好以下技術要點。
1.對于牛、羊、馬等動物的采血部位一般選擇頸靜脈,采前先作好部位剪毛清洗和消毒,然后用左手按壓動物靜脈近端,使血管充分暴露,右手持采血針向血管逆流方向扎針,深度為2/3即可。等回血時將采血針管的另一頭插入真空管內,并固定好針頭。如不出意外,可在短時間內采到足夠量的血液。
2.經(jīng)實踐證明,豬的采血部位以前腔靜脈較為容易。因耳靜脈細小而易碎裂,費力費時且難以采到干凈、足夠的血量。前腔靜脈采血時要求站立保定,并使豬呈后退姿勢而使其保持安定的站立狀態(tài)。術者蹲于豬體右側用左手觸摸胸骨柄最高點至第一肋間1cm處,在第一對肋骨與胸骨柄結合處經(jīng)消毒處理后由下而上直前垂直進針,見回血時標志已刺入血管。
3.家禽靜脈采血方法常見的有翅內側腋下靜脈和跖骨內側靜脈兩處,其它方法如因技術不成熟易造成禽類出血過多而死亡,一般不常用。
(1)翅內側靜脈采血。此方法常用于成年雞,其操作方法為助手將雞保定后,術者用左手拔開翅內側暴露出靜脈并進行消毒,右手持5號采血針與皮膚呈540度角方向順血管緩慢進針,見回血時回抽針芯即可采到血樣。
(2)跖骨內側采血。此方法常用于鴨類,經(jīng)保定后術者對跖骨靜脈采血處進行消毒處理,持5號采血針與皮膚呈100度角方向緩慢進針,見回血時即為進針準確,操作完成后作好局部消毒并按壓30s后放走。
采血是一項簡單而又復雜的基礎性工作,采血質量的好壞,不但影響血清樣品的質量,而且影響實驗判定的結果。因此,在動物靜脈采血操作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技術事項。
1.采血地點選擇在地面干燥整潔、光線良好、環(huán)境安靜的地方進行操作。對于生疏、烈性并具有攻擊性動物要慢慢接近,用手輕輕觸摸動物體表以示友好,同時作好保定,避免操作時給采血人員造成傷害。
2.采血時須進行嚴格消毒,并盡量使用真空管,因真空管屬全封閉使用,較注射器省時安全,而且不易造成紅細胞被破壞而出現(xiàn)溶血現(xiàn)象。
3.豬前腔靜脈采血保定時10kg以下小豬作仰臥保定較好,10kg以上的豬作站立保定較易操作。
4.血樣采集后進行傾斜置放,運送途中不宜劇烈振蕩。
5.靜脈采血是廣大獸醫(yī)人員必須掌握的基礎性工作,采集對象涉及到豬、牛、羊、雞、鴨、鵝、狗等多種動物,因此要求采血人員要勤學多練,熟悉各種動物的體表結構、采血部位及操作要點,為動物疫病監(jiān)測和免疫抗體檢測工作提供技術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