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臨產母羊的接產與羔羊護理
母羊多在秋季配種,早春是分娩的旺季,此時氣候乍暖還寒,做好臨產母羊的接產與羔羊的護理,是確保羔羊成活至關重要的措施。
為了順利分娩,母羊在產前要反射性地做好自身生理準備,主要包括機體某些器官(如乳房、外陰、骨盆)和生理行為的變化。通過這些變化,可以預測母羊分娩時間,為接產做好準備。
母羊在臨產前,表現為不安,不時起臥并回顧腹部,腹部明顯塌陷,努責(呼吸暫停,腹壓加大,往外鼓勁)。這時要把羊趕進產房待產。臨產前數天,乳房開始快速發(fā)育,表現為腫脹、乳頭直立;臨產前2~3 d,能擠出少量膠狀清亮的液體或黃色初乳;臨近分娩時,陰戶腫大,陰唇上的皮膚皺褶舒展開,陰道柔軟變紅,起初流出濃厚黏稠的液體,而后變?yōu)橄”窕?,頻繁排尿;產前2~3 h,肷窩明顯下陷,骨縫打開(骨盆的恥骨聯合,薦髂關節(jié)以及骨盆兩側的韌帶活動性增強,在尾根及兩側松軟),羊膜破裂,后肢伸出。
臨產的母羊在趕進產房后,要認真消毒。先剪掉尾根、外陰附近已經污染的羊毛,洗凈肛門、陰門,用1%來蘇兒水洗擦消毒,用布擦干。順產的母羊,羔羊隨羊膜先露出兩前蹄和頭、嘴,羊水流出后10~30 min,羔羊順利產出。
有時胎兒過大,產道狹窄,母羊體弱,無力努責,可造成母羊分娩困難。此時,要用手握住前肢,隨著母羊的輕聲努責,輕輕向下方拉出。羔羊產出后,正確斷臍,并用2.5%碘酒涂擦臍帶頭,保證臍帶附近干凈衛(wèi)生,盡早讓羔羊吃上初乳。
產羔胎位不正時,可抬高母羊后軀,先將胎兒露出部分送回陰道,將手慢慢伸入產道,小心的糾正胎位,把母羊陰道用手撐大,將胎兒兩前肢拉出來,再送進去,重復3~4次即可正常產出。
早春天氣寒冷,有的羔羊在產出后,雖有心臟跳動,但不呼吸。這是羔羊的一種“假死”現象。遇到這種情況,要迅速把羔羊口、鼻內的黏液清理掉,倒提起來,有節(jié)奏的慢慢拍打羔羊胸部兩側。通常這樣拍打幾下后,羔羊會慢慢開始呼吸。
對凍僵的羔羊,可進行溫水浴:在盆內先倒入38~40℃的溫水,把羔羊慢慢放進溫水中,注意露出口鼻。一般0.5 h后,凍僵的羔羊即可復蘇。
有些初產母羊母性差,不僅不認羔羊,而且不舔羔羊,也不喂乳,甚至經常頂、撞、踩壓羔羊。此時,應先把羔羊放到母羊眼前,把羔羊身上的黏液強行抹到母羊的口、鼻內,一段時間后,母羊即可誘導舔羔。有的母羊即便是這樣強行誘導也還不舔羔,飼養(yǎng)者要盡快用干布擦干羔羊身上的黏液,盡量幫助羔羊站立起來,盡快吃上初乳。以后羔羊即可自然哺乳。羔羊吃上初乳后,如果仍不認羔羊,可在喂完初乳后,把母羊和幼羔放入單獨的圈內,增強親和力,經過幾天后,母羊就可認羔羊。
有時母羊一胎多羔,加上妊娠期間飼養(yǎng)管理不良,母羊身體虛弱,母乳不足,往往會出現弱羔。此時可把健壯的羔羊留在母羊身邊正常哺乳,給弱羔尋找同時或相近時間產單羔的母羊,也可以是產死羔的母羊。
對于因身體虛弱或其他原因導致的母羊無奶的羔羊或找不到代乳的母羊,要進行人工哺乳。人工乳可用鮮牛奶、羊奶、奶粉、豆?jié){等代替,以新鮮羊、牛奶最好。使用奶粉喂羔羊時,應該先用少量溫開水把奶粉溶開,然后再加熱,防止兌好的奶粉中起疙瘩。同時添加魚肝油、胡蘿卜汁、多種維生素、少量食鹽及骨粉。代乳料可用小米面、黃豆粉(熟的)、玉米面各占1/3(用于半月齡的羔羊)摻拌,現用現配。4周齡內的羔羊,飼喂6~8次·d-1,50 ml·次-1;5~7周齡,飼喂4~5次· d-1,100 ml·次-1。以后酌情定量和次數。喂奶工具可采用鴨嘴式奶瓶。
(山東省沂水縣姚店子鎮(zhèn)獸醫(yī)站,武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