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卿 □劉志強
(1河南省鄭州水利學校;2鄭州大學水利與環(huán)境學院)
徑流式小型水電站的實際運行中,經常出現以下兩個問題:一是水電站增加機組出力,引水渠道的來水量小于電站引用流量,使引水渠水面形成較大坡降;二是前池水位在正常高水位附近反復波動,引起機組出力的不穩(wěn)。上述問題,特別是低水頭電站,嚴重影響電站的出力,不僅使水力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還有可能導致壓力管道進氣,危及電站設備的正常運行。因此對前池水位自動控制研究具有很強的工程應用價值。
對于徑流式水電站,其調節(jié)性能較差,且裝機規(guī)模普遍偏小,電站人員素質較低,其往往難以有效掌握電站優(yōu)化運行規(guī)則。在電站的實際操作運行中,其機組開機多根據經驗而定,缺乏科學性,盲目性較大,且由于缺乏相應的監(jiān)測及控制系統(tǒng),前池水位未能與電站運行進行有效匹配,導致機組未能最優(yōu)利用水能資源。電站現有的自動化系統(tǒng)多以保護為主,未能參與到機組的自動優(yōu)化中。
通過人為調節(jié)前池水位,使前池水位從Zt雍高到Z0,則電站的水頭增加量為:
電站的發(fā)電水頭為:
由式(2)知,通過壅高前池水位,電站水頭增加,由電站出力公式:
式中:η為電站的綜合效率。
由式(2)和(3)知,通過壅高前池水位,電站的出力增加:
由以上分析可知,對于徑流式電站,在渠道來流情況一定的情況下,通過人為壅高前池水位,電站的出力有所增加。
水電站在大部分運行時間內,上游的來水量基本上保持不變。要求水位維持在前池設計高水位,即要求水電站能根據給定的前池水位進行發(fā)電。
水電站穩(wěn)定運行在某一水頭H下時,且各臺機組的效率近似相等時,水電站總的流出流量Qout與水電站總輸出功率基本上成正比,則令:
根據水量平衡原理,對前池水量進行分析:
當水頭變化較小的情況下,水電站上游庫區(qū)的水平面面積S基本上保持不變,因此水流體積dV等于:
由(6)(7)式得:
令水電站的出水量為Qout1時的水頭變化率為dH1/dt,水電站的出水量為Qout2時的水頭變化率為dH2/dt,則有:
由(7)式得:
K即為出力變化和水頭變化率的斜率,由K值推導水位控制策略。
前池水位自動控制發(fā)電就是盡可能地使水電站運行在前池設計高水位附近,當前池水位運行值偏離設計高水位時,前池水位自動策略的目的是快速平穩(wěn)的使前池水位調節(jié)到設計高水位附近。
前池水位的誤差:
式中Hs為前池設計高水位,H為前池水位的測量值。
設定死區(qū)值ε和水位調節(jié)分界點δ,將前池水位誤差的絕對值He與死區(qū)值ε和水位調節(jié)分界點δ相比較可分為三個階段,對各個階段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
①當|He|小于死區(qū)值ε時,出力不變。
②當|He|大于水位調節(jié)分界點δ時,第n次計算的出力P(n)為:
式中s為水位變化率,水位比設定值低時,s是正值,水位升高;水位比設定值高時,s是負值,水位降低。P(n-1)是前一次計算的出力給定值,△H(n-1)是上一計算周期內水位的變化量,T是水位控制的計算周期時間。
③當ε≤|He|<δ時,令水位的平均變化率與|He|/δ成正比,即水位誤差越小,變化就越慢。全廠總的功率給定值為:
在計算出出力給定值P(n)之后,先判斷P(n)是否在所能允許的出力范圍內,若不在該范圍內則取范圍內的最大或最小限值,若在該范圍內,進行修正后并調用機組的LCU實現功率閉環(huán)控制,使實際出力趨于設定值。最后將P(n)存于P(n-1),將△H(n)存于△H(n-1),為下一輪的水位調節(jié)做好準備。
文章對徑流式小型水電站的前池水位自動控制進行了探討,通過理論分析電站的壅高前池水位的發(fā)電出力增加,建立了前池水位自動控制的模型,并提出前池水位自動控制策略,實現小型徑流式水電站微機監(jiān)控系統(tǒng)下開停機及機組開度的自動化控制,避免電站的誤動及運行操作的盲目,可有效改善電站的運行性能,提高其發(fā)電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