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西方文明危機的隱喻——對戴·赫·勞倫斯四部代表作的綜合分析

        2015-04-02 01:42:51
        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3期
        關(guān)鍵詞:勞倫斯意志文明

        程 悅

        (沈陽大學外語學院,遼寧沈陽 110041)

        ?

        西方文明危機的隱喻
        ——對戴·赫·勞倫斯四部代表作的綜合分析

        程悅

        (沈陽大學外語學院,遼寧沈陽110041)

        摘要:分析了勞倫斯的四部代表作,指出勞倫斯所有作品的核心思想是:以理想主義的生命觀為切入點,深刻剖析西方文明危機的本質(zhì)。他認為社會文明因其對理性主義精神的盲目崇尚而成為戕害人性的異化力量,宗教與藝術(shù)也因為理性主義的侵蝕而從超驗世界跌落至世俗體系從而無法成為救贖力量,原本和諧有機的人類生命已經(jīng)退化為荒蠻封閉的“意志”。

        關(guān)鍵詞:戴·赫·勞倫斯; 《兒子與情人》; 《虹》; 《戀愛中的女人》;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生命; 文明危機; 理性主義; 意志

        近年來,我國學者對勞倫斯的作品展開了多角度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這些研究之間缺少關(guān)聯(lián),顯得散亂而孤立。也就是說,勞倫斯所有作品中的核心思想從未被觸及。筆者認為,勞倫斯的核心思想包括兩點,即他的生命觀與他對社會文明的批判。這兩個要點相互緊密關(guān)聯(lián)、互為表里,在各個作品中衍生出不同的創(chuàng)作主題,并成為其獨特藝術(shù)風格的思想基礎。

        一方面,勞倫斯的作品體現(xiàn)出強烈的生命意識,表達了獨特的生命觀[1]。他的生命觀并不僅指對人的肉體生命的看法,更是指對人性本質(zhì)的理解以及對人生理想狀態(tài)的設想。另一方面,他以這種理想主義生命觀為切入點,深刻透視了西方文明危機的本質(zhì),指出社會文明已經(jīng)成為戕害人性的異化力量。勞倫斯對于社會文明的批判遠遠不止于對現(xiàn)代資本主義工業(yè)制度的批判,他的批判對象涵蓋了整個西方文明的重要基石:宗教、科學、道德、政治、民主、哲學、文化習俗等。

        現(xiàn)試圖綜合分析勞倫斯的《兒子與情人》《虹》《戀愛中的女人》以及《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四部代表作,闡述勞倫斯對西方文明危機的揭示與批判。

        一、勞倫斯對西方文明危機根源的剖析

        20世紀初,西方的很多有識之士就已經(jīng)認識到西方文明出現(xiàn)了嚴重的危機。英國作家戴·赫·勞倫斯就是其中之一。他認為,西方文明的危機,在于其反人性的本質(zhì),其形成的根源為以下兩點。

        1. 盲目而封閉的理性

        在《兒子與情人》《虹》《戀愛中的女人》以及《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這四部小說中勞倫斯強烈表達了對西方理性主義精神的厭惡。在他的筆下,這種理性主義精神體現(xiàn)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為可怕的是理性主義精神已經(jīng)浸潤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體現(xiàn)為對精神生活的盲目崇尚。

        勞倫斯曾刻畫過很多“精神類型”的女性與男性,包括莫雷爾夫人、赫麥妮、古德倫、威爾、克利福德,以及一大群形形色色的知識分子。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卻感受不到他人的感受,虔誠地熱愛真理和上帝但對身邊的人卻毫無敬畏感,追求高尚的趣味卻因此而時刻鄙視甚至仇恨身邊的普通人,謙遜有禮的表面之下是冰冷的高傲。這些特點決定了他們時刻處于可悲又可恨的人生狀態(tài):他們沒有真實的自我,他們的人格完全取決于他們接受了何種教育、在社會機器中處于什么樣的位置,普遍而共同的古老人性在他們身上已經(jīng)被徹底扼殺;他們喪失了鮮活的感知力,把觀念強加于生活,用觀念強暴了自己最深厚的天性[2]907,其結(jié)果是人變成了由“富有邏輯的思想”驅(qū)動的機器,變得冷漠而缺乏激情[2]908,無法與他人建立生命的紐帶[2]905,始終生活在孤獨、隔絕與無法滿足的渴求之中。沉浸在精神世界中的莫雷爾夫人用僵化刻板的“文明守則”審視丈夫,無法感受丈夫的生命所散發(fā)出的溫暖,不能對他產(chǎn)生憐惜和諒解之情;米麗安無法進行一次健康自然的戀愛,她與戀人的交流永遠以神學理論和書本知識為主要內(nèi)容;赫邁妮明明愛著伯金,卻不知道如何自然而然地表達自己,只會用尖刻的嘲諷來表達關(guān)注與愛意,在一次爭論中竟然怒不可遏地朝伯金扔過去一個堅硬的硯臺,幾乎要了心上人的命;崇奉信仰與道德的威爾無法與摯愛的妻子建立心心相印的關(guān)系,把本該幸福的婚姻變成爭斗的戰(zhàn)場與性愛的狂歡,與女兒做的游戲幾近于虐待;克利福德常常在其作品中對人類心理進行精細的剖析,但是他感受不到妻子的生命之美,他們的婚姻完全是社會化的,他無法產(chǎn)生真正意義上的愛情,只是一味依賴她、自私地占有她。在《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中,那些形形色色的、無比信仰精神生活的知識分子更是理性到了極點。在高智商的思辨中,他們把愛情條分縷析得面目可憎,甚至把性愛比喻為撒尿[2]901。人的精神生活與人性徹底背離,人的理性非但沒有使人彼此相愛、情意相通,反而使人生活在相互沖突與憎惡之中。勞倫斯憤怒地寫到:“看看柏拉圖著作中的蘇格拉底和他周圍那幫人!”[2]905

        社會是由個體組成的。如果個體已經(jīng)變成一臺臺毫無生命溫度的理性機器,那么可想而知,由這些生命殘缺的個體建立起的法律、道德、教育、工業(yè)體系乃至社會結(jié)構(gòu)將是怎樣的與人性相背離。莫雷爾夫人的身后是一個龐大的“上等人”階層,即社會的主流。在她的道德觀念面前,那個勞累一天之后顧不上洗澡就上床倒頭大睡、通過大量飲酒消除身體疲勞并借此彌補情感失落、很少去教堂做禮拜的莫雷爾先生,簡直弱小得不堪一擊,毫無抵抗能力,只能被無情地邊緣化。學校成為培訓生產(chǎn)工具的地方,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必須放棄自我,成為社會共同意愿的執(zhí)行者[3]346-348,學校成了庸俗卑微的商業(yè)殿堂。斯克里賓斯基獻身于社會職責,在他眼里社會是一個由理性建構(gòu)的龐大建筑,而個人就是其中的一塊磚,生命的最高宗旨就是為了社會的共同利益而工作,他的生命被社會生活掏空了,成為徹頭徹尾的理性工具。杰拉爾德更是根據(jù)純粹的理性精神建立了龐大的工業(yè)帝國,在這個工業(yè)組織里,一切溫情的面紗都被撕下來,工人與管理者只作為某種功能而存在著。依照社會分工與等級地位而形成的社會結(jié)構(gòu)使人的生命被禁錮在社會身份與社會職能的外殼中,“人生……總在圍欄里面”[2]909。

        其實,理性本身并沒有什么不好,人類的荒謬在于沒有認識到理性的局限性,因此對理性盲目自信從而切斷了生命力的源泉。對于由理性統(tǒng)治的世界,勞倫斯嘲諷地寫到:這個世界好像是燈光照亮的一個圈子。在這個圈子里,火車在奔馳,工廠生產(chǎn)出產(chǎn)品,植物和動物都在科學與知識的陽光下生長。而在這個圈子外面,是更廣闊更深邃的黑暗,與之相比,人類的光明世界不過是虛榮浮夸的宿營地罷了。人們總是臉朝內(nèi)對著啟蒙意識之火,不顧周圍旋轉(zhuǎn)著的大片黑暗已經(jīng)半隱半現(xiàn)地潛伏在邊緣地帶了[3] 395。至于理性與生命的關(guān)系,他這樣寫道:每個人與這個世界上的總體生命是一個有機整體,由盲目的理性支配的精神生活把人與這個有機整體分隔開來,就像把蘋果從樹上摘了下來,切斷了蘋果與樹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2]906。也就是說,勞倫斯認為人的理性已經(jīng)變得盲目而封閉,使人類生命失去了和諧的有機性,并切斷了人類與世界的本質(zhì)聯(lián)系。在這種機械的理性主義精神基礎上建立起的社會文明,必然扼殺人性中的熱情與感知力,導致人與人之間的隔絕與怨恨,使人類陷入毫無生機的“冰雪末路”。在勞倫斯看來,戰(zhàn)爭是被理性壓制得變異人性的必然結(jié)果。相互仇恨、彼此隔絕的人甚至臆想出“戰(zhàn)爭的浪漫和光榮”,以及“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宗教”[3]293。

        2. 虛幻的宗教與冰冷的藝術(shù)

        宗教與藝術(shù)是人類靈魂的棲息之所,其職責是帶領人們超越世俗、超越理性,回歸信仰與直覺,成為社會文明的救贖力量。但是,勞倫斯認為自從柏拉圖式的理性主義精神占據(jù)了統(tǒng)治地位,基督教與藝術(shù)已偏離了自身的真正使命,無法幫助人類獲得救贖。

        基督教在其發(fā)展歷程中曾有一次重大的變革,即吸收了柏拉圖“完美理念”的理論,使上帝成為最高理念的化身,代表著絕對的真理[4]。勞倫斯認為,這樣的構(gòu)想實際上等于人類用自己的理性發(fā)明了一個概念,然后在這個概念面前謙卑匍匐、羞愧難當。結(jié)果是,這個名叫“上帝”的偉大概念成為了生命的壓制者。同時,這位“上帝”并非源于廣闊的真實世界,而是源于人類頭腦中的理性構(gòu)想,結(jié)果變得日益空洞蒼白,最終由超驗世界跌落至世俗世界,成為世俗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化身為世俗社會中的權(quán)威力量以及占絕對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觀念。正因如此,厄秀拉極力反對上帝被人格化,她認為上帝應該是超越人類現(xiàn)狀的一種完滿的存在,始終能喚起人們超越世俗的愿望。而這種跌落至世俗體系之中的宗教信仰所調(diào)動的激情是虛幻而偏執(zhí)的,對人性的有機性與完整性具有巨大的破壞作用。容貌嬌艷的米麗安在戀愛中根本不像個少女,而是像個修女。少女時代的莫雷爾夫人迷醉于神圣的信仰,之所以被年輕的莫雷爾先生吸引,更多的是出于基督教道德感而不是青年男女之間自然而然的相互吸引——她認為他很高尚(試想,等到婚后她發(fā)覺他完全不符合基督教道德規(guī)范以及文明教養(yǎng)對人的要求時,這個粗獷的男人在她眼里還能剩下些什么?)。威爾照抄照搬圣經(jīng)上的話,卻讓自己真實的智慧睡大覺。狹窄陰暗的教堂里彌漫著迷幻的激情,使人忘記了人造的廟宇之上另有一個更為廣闊的星空。老克里奇先生篤信宗教,以至于他對妻子的鮮活生命竟然視而不見。他無視工業(yè)體制的無情本質(zhì),生硬地把工人當作簡單的概念式的“弱者”來憐憫,只注意到他們的物質(zhì)需求,卻無視他們復雜深刻的心靈困境,一廂情愿地憑著基督徒式的愛與溫情對工人慷慨施舍,其結(jié)果竟然是工人愈發(fā)不滿,最終導致騷亂和罷工。對此,基督教教義無法給他提供任何解釋,使他陷入深深的困惑與悲哀之中。

        當基督教信仰難以維系的時候,人們就把滿懷的激情投入到藝術(shù)中去。在威爾那里,對藝術(shù)與美的迷戀就是宗教激情的延續(xù)。在這種激情中,人的生命變得更加空洞虛無。這導致他最終的幻滅,愛情變成了性欲,所謂理想就是指社會地位的攀升,神圣的道德感變成了僵化的社會觀念。篤信宗教的老克里奇先生去世前,竭力邀請藝術(shù)家古德倫到自己家里,使古德倫無意間成為克里奇家里的靈魂人物。這里的隱喻意義非常明顯,宗教衰退之后,藝術(shù)就來接管一切,與代表著工業(yè)主義精神的杰拉爾德成為一對戀人。然而古德倫以及她的藝術(shù)是冰冷的,她永遠不能與他人和諧相處,她與戀人的關(guān)系就是征服與被征服的關(guān)系。(在荒島上她像女巫一樣跳舞,用強硬的意志逼退了原本溫順和善的牛群。)因此,她非但沒有撫慰杰拉爾德的心靈痛苦,反而把他引向絕路。現(xiàn)代派藝術(shù)在勞倫斯筆下則是徹底墮落,完全失去了生機??死5碌男≌f對人物心理的剖析精細得無以復加,卻丟失了最重要的東西——真實。聲名大噪的戲劇家邁克利斯,連像威爾那樣的對美的熾熱迷戀都沒有,厚顏無恥地成為追逐成功的“狗中之狗”[2]898。

        在《虹》中,勞倫斯如此嘲諷雕刻家洛克所代表的現(xiàn)代藝術(shù):

        “在古德倫眼里,洛克具有整個生活的基礎。其他的人都有他們的幻想,一定有對過去和未來的幻想??墒撬?出于徹底的禁欲主義,全不要過去和未來,省去了所有幻想,最終他不會欺騙自己。他什么都不在乎,沒什么可煩惱的,他一點兒不努力與任何事情相一致。他是純粹的存在,是有著獨來獨往的意志、禁欲主義和瞬間行為傾向的存在。他有的只是他的工作?!盵3]17

        簡單地講,這是一種失去了一切熱情與夢想的藝術(shù),與機械的工業(yè)制度遙相呼應。洛克甚至更露骨地說:“那我們就把工業(yè)場所做成我們的藝術(shù)場所,把我們的工業(yè)區(qū)做成我們的巴臺農(nóng)神廟吧!”[3]17

        二、勞倫斯對西方文明危機中人類生命狀態(tài)的描述

        這四部小說告訴讀者,在文明危機中,人類的生命與未知的超驗世界相割裂,完全墜入封閉的世俗體系,任由狹隘的理性支配一切,這意味著人類失去了生命力的源泉,生命漸漸衰竭枯萎,和諧的生命退化為荒蠻的“意志”。

        勞倫斯認為,生命是和諧而美好的。具有藝術(shù)天賦的保羅在繪畫中最珍視的就是萬物所蘊含的“生命的原生質(zhì)”[5]163。與此相對的是,勞倫斯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賦予“意志”一詞以絕對的貶義。在他看來,生命具有有機和諧的整體性,而意志只是構(gòu)成生命的要素之一。倘若其他要素被壓抑扭曲了,意志成為生命的唯一要素,那么生命就是偏執(zhí)、封閉而荒蠻的,處于一種不斷退化的狀態(tài)。這四部小說中的人物所體現(xiàn)出的意志具有兩個側(cè)面,生存意志與權(quán)力意志。

        莫雷爾夫人是生存意志的典型代表。她在文明世界所接受的教育使她喪失了天然的熱情與直覺,她的生命起初由一堆幻象支撐著,比如宗教、道德、教養(yǎng)與趣味等。當這些幻象被現(xiàn)實無情地粉碎之后,支撐她的就只剩下一副頑強的意志了。生活之于她毫無美與幸??裳?完全由一場接一場的斗爭構(gòu)成:與貧窮斗爭,與令自己不滿意的社會地位斗爭,與從四面八方向她涌來的不文雅的言談舉止斗爭,與毫無教養(yǎng)與情趣的丈夫斗爭,與兒子的情人斗爭,最后是與疾病和死亡斗爭。她的形象從起初的令人同情最終發(fā)展成令人感到可怖、可憎。她拼命地與死亡抗爭絕不屈服,毫無基督徒所應該具有的坦然與安詳,體現(xiàn)出可怕的頑強意志[5]421。與莫雷爾夫人相似的是,老克里奇先生也體現(xiàn)出同樣的生命退化過程。他起初也是讓社會文明的幻象填滿了生命,當幻象消失時,就只剩下一副盲目的意志。他對別人的施舍其實是為了能夠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他就像一只“送葬鳥,以人們的悲苦為食”[2]666。在去世前,他體現(xiàn)出頑強得令人感到可怕的生存意志,“為了守住生命,他必須守住和人的關(guān)系,抓住每一根稻草”[2]718。

        威爾與杰拉爾德則體現(xiàn)出強烈的權(quán)力意志。威爾的名字在英文中就是“Will”,即意志。他不能感受他人的生命,在面對他者與自我的差異時,他完全憑借粗暴的意志進行征服。在他的權(quán)力意志下,婚姻如同戰(zhàn)場,父女之間也是對抗的關(guān)系。杰拉爾德通過冷酷的鞭打控制住受驚的馬,他的性愛意味著征服欲的滿足,他建立起的工業(yè)帝國毫無溫暖的人情味,全憑著他那鐵一般的意志完成了一系列無情地改革。更為可怕的是,杰拉爾德的征服意志被現(xiàn)代藝術(shù)當做一種美,藝術(shù)家洛克甚至做出以此為主題的藝術(shù)品供人們欣賞(這令筆者聯(lián)想起當代影視劇中常常出現(xiàn)的血腥殘忍的“暴力美”)。

        在這四部小說中的眾多次要人物身上,生存意志與權(quán)力意志幻化成各種不同的形態(tài)。斯克里賓斯基代表著國家的集體性生存意志;厄秀拉在中學教書時遇到的同事因強烈的生存意志而相互傾軋,在粗暴地對待學生時又體現(xiàn)出冷酷的權(quán)力意志;在克萊拉身上體現(xiàn)著女性因受到傷害而發(fā)生扭曲的生命狀態(tài)——以女權(quán)主義為名的權(quán)力意志;在《戀愛中的女人》以及《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中,異化的工業(yè)體制吞噬了工人們的健全心靈,他們不再是《諾丁漢礦鄉(xiāng)雜記》中所描述的保持著生命本能的男子漢,而是變成了只具備一定功能的工具,他們的生存意志以極為扭曲的形式表達出來,表現(xiàn)為貪婪、狂躁、嫉妒、自私與粗俗。

        在這幾部小說中,勞倫斯也暗示,在社會的邊緣或許還可以零星地發(fā)現(xiàn)一些生活在本能與直覺中的人,比如厄秀拉所拒絕的那個安東尼,以及在生育本能中沉淪的安娜。但是這些人的生命同樣是殘缺的,他們的靈魂被粗暴的理性社會所壓抑、所排斥。

        三、這四部小說之間的關(guān)系

        這四部小說分別創(chuàng)作于不同時期,說明勞倫斯對西方文明危機的認識經(jīng)歷了一個不斷深入的過程,而他的反抗心理則經(jīng)歷了一個不斷加強的過程。

        在《兒子與情人》中,勞倫斯看到了社會文明對個體生命的壓抑與扭曲,也看到了個體之間相互對抗、隔絕的關(guān)系,但是比起后面的作品他此時的批評仍比較溫和。他仍保留了莫雷爾先生這個相對健康的人物形象。莫雷爾因為被妻子排擠而痛苦著,但是他仍具有樸實敦厚的性情,仍然以深沉的直覺與溫暖的血肉之情愛著他的妻子和孩子,仍樂于接觸大自然,在曠野中徒步旅行能夠使他的心靈痛苦獲得撫慰。在小說的其他章節(jié),讀者仍可以看到工人之間進行著充滿溫情的交流。在反抗與尋求出路方面,此時的勞倫斯仍缺少鮮明與堅定的選擇。具有救世主意味的保羅通過弒母行為完成了與過去的決裂以及精神的獨立,但是當他在黑夜里向著燈火通明的城市走去時,讀者感受到的是一片迷茫:那個熱氣騰騰的城市究竟意味著新生的希望還是再一次的災難?保羅該怎樣做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在《虹》中,勞倫斯對現(xiàn)實更多了一層痛徹的剖析。他把健全的生命狀態(tài)只留給回憶中的人物——布朗溫家族的祖輩以及神話傳說般的湯姆與莉迪亞。他讓湯姆死于大洪水,而大洪水之后的莉迪亞與其說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還不如說更像是古老傳說留下的一個幻影。與遙遠回憶相對的是沉痛得令人感到絕望的現(xiàn)實。古老的伊甸園被大洪水沖毀了。在洪水過后的現(xiàn)實生活中,到處是殘缺的生命,人與人之間相互隔絕、彼此爭斗,處處是動物般的面孔以及鬼影一樣的人群。至于反抗與出路,此時的勞倫斯雖然把希望寄托在厄秀拉這個人物身上,但在小說的結(jié)尾,厄秀拉在現(xiàn)實行動中仍是一片迷茫。

        《戀愛中的女人》更加深入地揭示了一個完全異化的世界,通過大量的非理性心理的描寫,人性的變異被描述得更加深刻入微,社會文明的異化現(xiàn)象被揭示得更加系統(tǒng)而全面。在這部小說里,勞倫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明確地指出,社會文明已經(jīng)無可救藥,救贖的希望只能依靠個體生命的復蘇[ 2 ]535-539。小說結(jié)尾所描述的冰雪世界象征著人類文明的末日。隨著對現(xiàn)實的日益絕望,勞倫斯表達出比以往更加堅定鮮明的反抗意愿。厄秀拉和伯金不僅看透了現(xiàn)實的異化本質(zhì),而且認識到并糾正了自身的缺陷,首先完成了自己的新生,成為堅定地覺醒者。但是他們最終的選擇是逃離,并且他們的逃離因杰拉爾德的死而帶著一股濃重的悲愴氣息。

        至于《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從敘事結(jié)構(gòu)上來看,比《兒子與情人》更加鮮明緊湊。與采用宏偉敘事的《虹》以及力圖對現(xiàn)實展開無所不包的全面批判的《戀愛中的女人》相比,這部小說顯得輕盈靈巧得多。這說明,此時的勞倫斯在思想上已經(jīng)走出徘徊迷惘的境地,對現(xiàn)實有了明確而堅定的結(jié)論:社會已經(jīng)變得瘋狂。他把克利福德塑造成被閹割的形象,不僅生理上是軟弱的,心靈上更是軟弱無能的。而正是這樣的人在現(xiàn)實中卻扮演著具有鋼鐵意志的管理者形象??梢赃@樣講,失去性功能的克利福德是人類文明的終結(jié)者,象征著人類生命力的徹底衰竭。

        同時,在這部小說中勞倫斯的反抗精神比以往更加激烈。他讓貴婦人愛上地位低賤的守林人,這無異于給等級社會打了一記無情的耳光。他在這部小說中比以往更加露骨地描寫性愛,甚至不惜使用“肛門”“屁眼”等為人們所避諱的詞語,這在前三部小說中是從來沒有過的。與其據(jù)此而判定勞倫斯熱衷于荒淫,還不如說勞倫斯把性愛當成了反抗的武器(這與喬治·奧威爾在《1984》中的性描寫具有相同的意味)。在浪漫與激情的表層下,是勞倫斯對瘋狂現(xiàn)實的憤怒。這一回,康妮與麥勒斯沒有刻意尋求逃離,他們選擇在喧鬧而瘋狂的人群中定居下來,開辟獨立而清靜的家園。這是一種清醒,勞倫斯認識到主人公根本無處可逃。同時這更是一種堅定,他們決定面對現(xiàn)實,對抗到底。

        四、結(jié)語

        總之,勞倫斯的核心思想是,社會文明嚴重壓抑扭曲了人的生命,人類救贖的希望在于喚醒人的直覺與本能,用健全的充滿血性的生命抵抗社會文明的異化。至于許多學者所關(guān)注的勞倫斯筆下的性愛、病態(tài)的人際關(guān)系、非理性心理的描寫以及死亡與再生主題[6],都是圍繞著這個核心思想展開的。

        這四部重要作品與傳統(tǒng)小說不同的是,勞倫斯沒有通過描寫重大社會事件或者聚焦于人物外在的社會活動來反映社會現(xiàn)實,而是通過深入描寫發(fā)生在個體生命內(nèi)部以及個體之間的關(guān)系中的扭曲與異化現(xiàn)象來反映社會文明的病態(tài),這個特點使作品既擁有了獨特而深刻的視角,同時又具有隱喻的間接性與象征性。

        必須指出的是,勞倫斯對西方文明的批判雖然深刻獨到,但仍具有相當大的局限性,他不相信社會革命的改造作用,而是片面相信以個體的新生帶動社會的新生。

        參考文獻:

        [1] 程悅,陳淑清. 生命的真實與超越——勞倫斯在小說虹中表達的生命觀[J].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5):158-162.

        [2] 戴·赫·勞倫斯. 勞倫斯精選集[M]. 馮季慶,譯.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8.

        [3] D.H. 勞倫斯. 虹:英文版[M].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0.

        [4] 羅蘭·斯特龍伯格. 西方現(xiàn)代思想史[M]. 劉北成,趙國新,譯.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5:1-8.

        [5] 勞倫斯. 兒子與情人[M]. 陳良廷,劉文瀾,譯.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3.

        [6] 劉洪濤,姜天翔. 新中國60年勞倫斯研究之考察與分析[J]. 湖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3(4):75.

        【責任編輯張躍雙】

        Metaphor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Crisi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Four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D. H. Lawrence

        ChengYu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1, China)

        Abstract:Lawrence’s four representative works were analyzed. It concluded that the fundamental viewpoint in Lawrence’s works is his criticism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crisis in the perception of his view of life. He held that social civilization, with its worship of rationalism, had become an alienating force against human nature, that religion and art had descended into the secular system from the transcendental world as the result of the erosion of rationalism, and that the harmonious and organic human life had degenerated into the savage and apathetic “will”.

        Key words:D.H. Lawrence; Sens and Lovers; The Rainbow; Women in Love; Lady Chatterley’s Lover; life; civilization crisis; rationalism; will

        文章編號:2095-5464(2015)03-0400-05

        作者簡介:程悅(1975-),女,遼寧沈陽人,沈陽大學講師。

        收稿日期:2014-12-13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志碼:A

        猜你喜歡
        勞倫斯意志文明
        動物的“自由意志”
        大自然探索(2023年7期)2023-11-14 13:07:52
        請文明演繹
        銀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漫說文明
        40年后《阿拉伯的勞倫斯》片頭為編劇正名
        電影(2018年8期)2018-09-21 08:00:00
        對不文明說“不”
        《西廂記》中的理性意志與自由意志
        文明歌
        勞倫斯·許:我是個“造夢師”
        金色年華(2016年7期)2016-02-28 01:39:12
        詹妮弗·勞倫斯大好時光
        電影故事(2015年47期)2015-09-06 03:55:21
        自由意志的神經(jīng)基礎
        成年人视频在线播放麻豆| 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 丝袜美腿爆炒国产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 亚洲av国产精品色a变脸| 国产毛片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极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免费网站国产| 日韩人妻系列在线视频| 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色| 欧美成人精品午夜免费影视| 五月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人妻熟女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免费人妻精品区一区二区三|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天美蜜桃| 国产免费av片在线播放| 日本丰满妇人成熟免费中文字幕| 久久这黄色精品免费久| 欧美巨鞭大战丰满少妇|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人妻浪潮av| 就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精品白浆高清久久久久久| 国产女精品视频网站免费|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自拍偷拍视频| 18禁真人抽搐一进一出在线| 在线播放国产女同闺蜜|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真实国产乱啪福利露脸|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a 无码| 国产自拍偷拍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av天堂| 99视频一区二区日本| 99精品国产丝袜在线拍国语|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Ⅴ| 激情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