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史上第一部地理學著作、古希臘地理學家和歷史學家斯特拉博所著的《地理學》中文版首次完成。
斯特拉博生活在公元前1世紀,希臘化晚期和羅馬帝國初期。他一生有兩部著作:第一部是未能留存于世的《歷史》,第二部是《地理學》,這是古典世界保存至今第一部全面的地理學著作。該書引用了50多位古典作家的資料,匯集了當時所有的世界地理學資料,并且對其進行了科學研究。即便在現(xiàn)存的古代地理學著作之中,從規(guī)模和資料的豐富性上,也沒有著作可與之媲美。
《地理學》全書共有17卷。自西向東地敘述了當時已知的有人居住的世界,包括自然環(huán)境、海陸交通、農業(yè)、工礦、旅游景點,以及各民族的語言、宗教、風俗習慣、文化藝術、科技教育和知名人物等。
《地理學》繪制出了完整的絲綢之路。斯特拉博介紹了當時東西方貿易的幾條主要商路,即今天所說的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根據(jù)我國史書的記載,由中國出發(fā)前往西域,陸路到巴克特里亞,海路到印度就結束了,再向前走就受到帕提亞和印度的阻撓,無法前進。斯特拉博的記載則將這些被阻斷的商路連接起來。
在陸上絲綢之路的中段和西段,斯特拉博補充了從烏滸河經里海、亞美尼亞、居魯士河到黑海的道路;至于海上絲綢之路,據(jù)斯特拉博指出,羅馬與東方的海上貿易,繼承了托勒密時期的航路,即從埃及亞歷山大城啟航,沿著尼羅河、阿拉伯灣,從米奧斯·霍爾木茲港前往印度的航路。如果把這條航路和由廣東到印度的航路連接起來,就是我們所說的海上絲綢之路。
印度洋季風幫助連通了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在世界航海史上,斯特拉博是第一位多次明確提到印度洋季風的學者。雖然西方學術界傳統(tǒng)上認為最早發(fā)現(xiàn)印度洋季風的是公元前1世紀的希臘人希帕羅斯。但根據(jù)《地理學》的記錄,更可信的應該是,季風早就被稱霸于海上的腓尼基人熟知,他們把它作為商業(yè)機密嚴加保密,直到馬其頓、羅馬征服整個地中海地區(qū)之后,這些機密才開始為西方人所知。季風和印度航路的公開,大大地促進了絲綢之路貿易的繁榮。
摘自2015年4月25日《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