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資訊
夏天氣溫高,人體水分蒸發(fā)加快,加之大量出汗,如果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很容易出現(xiàn)口干舌燥、咽喉腫痛等癥狀。中國民間中醫(yī)醫(yī)藥研究開發(fā)協(xié)會副會長、首席刮痧專家張秀勤為大家推薦了一個快速緩解咽喉腫痛的好辦法——對前咽部位進行刮痧。
具體做法是:在頸前部咽喉區(qū)域均勻涂抹刮痧油(可用橄欖油代替),從廉泉穴(在喉結上方,下頜下緣1寸的凹陷處)緩慢向下刮拭,再用刮痧板角部刮拭頸前下部凹陷處,即天突穴(頸部正中線上,兩鎖骨中間,胸骨上窩中央凹陷處)的部位。然后將刮痧板傾斜45度角,刮拭頸前兩側部位。
頸前部皮膚嬌嫩、敏感,頸部兩側有大血管,因此刮痧時要緩慢,按壓力因人而異。而且,刮拭不要追求出痧。夏季感冒所致咽喉腫痛也可使用此方法快速緩解。
炎炎夏日,很多人抵擋不了冷飲的誘惑,而營養(yǎng)專家總結了吃冷飲不傷身的秘訣。
什么時候吃:中午氣溫最高時或飯后1小時,吃時最好含5秒鐘再咽。
什么時候千萬別吃:身體很熱時、空腹時、呼吸道不適時、頭痛或肌肉酸痛時,以及女性生理期間、月經前后一周。
吃冰后的三個補救對策
如果擔心冰品對身體有影響,中醫(yī)師提供三個補救對策:
吃生姜料理:生姜性溫、味辛,具有發(fā)汗散寒的功效。在吃冰之后,生姜是最好的補救食材,可以喝姜茶、冬瓜蛤仔姜湯,冬瓜屬性偏寒可利水,與姜中和后,不論寒熱的體質都很適合喝。
熱敷腹部:腸胃易不適的人或是會經痛的女生,吃完冰回家后可以用熱水袋熱敷腹部15分鐘,有驅散寒邪的效果。
按摩關元穴:原本就有經痛的女生,吃完冰后,可以加強按摩關元穴。關元穴位于肚臍下四橫指的距離,是正當子宮上方的穴位,用大拇指指腹按摩,可以活絡子宮的氣血。穴位按摩可以搭配熱敷,醫(yī)師建議,在洗澡完或是熱敷后按摩關元穴,經前一周可以熱敷腹部關元穴15分鐘,預防吃冰后經痛加劇。
很多營養(yǎng)豐富的蔬菜,如果吃法錯了,就等于白白丟掉了它們對人體的健康好處。為此,我們不妨參考英國著名營養(yǎng)專家海倫·邦德提出的“蔬菜的最佳吃法”,及中國軍事醫(yī)學科學院食品與營養(yǎng)系博士芮莉莉針對中國人的飲食情況作出具體指導,一起“榨干”蔬菜的營養(yǎng)。
番茄:炒著吃或做湯
番茄中最讓人關注的成分莫過于番茄紅素,它以強大的抗氧化功效而著稱,同時具有防癌、防心臟病和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損傷等保健功效。
番茄紅素是一種脂溶性成分,也就是說,有了油脂的幫助,其在人體內的吸收利用率更好。所以和生吃相比,番茄炒著吃或者做湯喝等更利于番茄紅素的吸收。并且,在做熟過程中,番茄的細胞壁被打破,會釋放更多的番茄紅素。另外,番茄本身酸度大,有利于維生素C的穩(wěn)定,加熱烹調之后損失比較小。
胡蘿卜:蒸著吃或燉煮
提起胡蘿卜,那就不得不說胡蘿卜素。其中α胡蘿卜素被證實有助預防癌癥和心臟病,可降低死亡危險。β胡蘿卜素在人體內能轉化成維生素A,對保證身體各系統(tǒng)正常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改善視力、增強免疫力。
和番茄紅素一樣,胡蘿卜素也是一種脂溶性成分。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胡蘿卜素的吸收率主要與烹調方法有關,在經過加熱充分軟化細胞壁之后,只需少量的油脂,即可保證胡蘿卜素的吸收。因此,在充分烹熟,同一餐又有其他含脂肪食物的前提下,蒸、煮、燉、焯拌等方法均有利于胡蘿卜素的吸收,并不需要加大量油烹炒。
西蘭花:清蒸后涼拌
西蘭花富含硫代葡萄糖苷,這種化學物質會被西蘭花自身含有的一種酶(黑芥子酶)分解,轉化成蘿卜硫素,而蘿卜硫素具有殺死癌細胞的能力,因此西蘭花具有很強的防癌作用,而關鍵在于保護黑芥子酶不被破壞。
研究發(fā)現(xiàn),跟其他烹調方法相比,西蘭花隔水蒸5分鐘左右,當其變成亮綠色的時候,黑芥子酶保持得最好,這樣做出來的西蘭花更抗癌。蒸好后的西蘭花可加入調料拌著吃。
洋蔥:生吃或短時間清炒
有機硫化合物是洋蔥主要的辣味物質,它具有抗菌、抗癌、抗動脈粥樣硬化、抗炎癥的作用,同時可清除體內的自由基,具有抗氧化的功效。因此,通常來說,越辣的洋蔥含有的抗氧化成分越多,作用越強。而切開后在空氣中放置過久,或者高溫加熱等烹調方式,都會使有機硫化合物含量減少。
因此,洋蔥盡量不要高溫油炸,最好的進食方式是生食,能發(fā)揮出有機硫化合物的健康功效。若不喜歡生吃,短時間清炒也是不錯的選擇。
菠菜:清炒、做湯或焯拌
作為最常見的綠葉菜之一,菠菜對健康有多種好處。其中豐富的鉀有益調節(jié)血壓,大量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及葉酸則有益提高免疫力,減少疲勞感。菠菜中的鈣、鎂和維生素K有益骨骼健康。此外,其中富含的葉黃素、玉米黃素、β胡蘿卜素還有助護眼,減少老年黃斑變性。
在菠菜富含的多種營養(yǎng)中,有的是水溶性的,比較怕熱,比如維生素C和葉酸,有的是脂溶性的,比如β胡蘿卜素。所以綜合考慮,菠菜最好的吃法是清炒、做湯和焯拌,注意烹調時間一定不要太長。(夢晨)
一些常見疾病的發(fā)作時間是有規(guī)律的,如哮喘總在清晨時發(fā)作,感冒癥狀會在夜間更嚴重……那是因為人體的生物鐘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疾病的發(fā)作。權威醫(yī)生為大家總結出9大常見疾病的高發(fā)時間段,提醒患者多加注意。
哮喘:早上4點~6點
這段時間哮喘的發(fā)作率是其他時間的100倍,因為人體在早上對腎上腺素的敏感性較高,易引起支氣管變窄。此外,床上的灰塵、螨蟲也會引發(fā)哮喘。建議睡前服用些預防性藥物,并經常曬被子。
牙疼:早上3點~8點
牙疼在這段時間的發(fā)作率是其他時間的兩倍。這也許和腎上腺皮質醇夜間分泌降低,抗炎作用減弱有關。建議早上服用阿司匹林治療牙疼,但不宜空腹服用,以免刺激腸胃。
偏頭疼:早上4點~9點
人的血壓在這段時間會升高,頭痛部位的血管會擴張,從而加重頭痛。如果偏頭疼夜間反復發(fā)作,一定別強忍著,要及時就醫(yī)。
心臟?。涸缟?點~10點
人體內防止心臟受損的蛋白質致活酶在早上處于較低水平,使得這一時間段的心臟病發(fā)作率提高40%。如果發(fā)病,一定要及時服用硝酸甘油等急救藥物并及時就醫(yī)。
感冒:上午8點~11點
研究發(fā)現(xiàn),人體抗炎激素水平在夜間下降,鼻腔通道白天比夜間更放松等原因,都會導致感冒在這一時段加重,此時服用對癥藥物能有效改善感冒癥狀。
焦慮癥:下午3點~6點
多項研究表明,恐懼癥、焦慮癥、抑郁癥等心理疾病在下午至晚上這段時間會加重。每天做些讓心靜下來的康復治療,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焦慮。
皮膚瘙癢:晚上7點~11點
在這段時間,不少人濕疹、皮炎的瘙癢癥狀會加重,因為皮膚在晚上溫度升高且更缺水,使瘙癢加重。不過,此時皮膚的吸收能力也很強,進行針對性治療效果也更好。
骨關節(jié)炎:晚上8點到午夜
在這一時間段,骨關節(jié)炎患者的疼痛感加劇,可能與活動一天,骨關節(jié)部位受累有關。建議在早上服用長效止痛藥,因為晚上服用副作用較多。
骨灼熱:晚上8點~凌晨2點
骨灼熱患者晚飯后的發(fā)病率是另外兩餐后發(fā)病率的3倍,因為此時人體胃酸分泌增多,建議患者在晚上睡前服藥,睡時盡量選擇仰臥或左側臥。
空調怎么開健康又舒適
夏季26度最適宜: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夏秋兩季人體感覺最舒適的氣溫為26度左右,再低三到四度左右,人體會覺得有些涼。
空調風往上吹:開空調時,風最好向上吹,避免直接吹向身體。靠近空調的人,最好面對著空調坐,因為冷風從后面吹著你的腰背,比迎面風對人體造成的損害更大。要是長時間坐著辦公,不妨備件穿脫方便的衣服,穿裙子時用衣服蓋住腿。寒從腳下生,最好不時站起身活動活動,以增進末梢血液循環(huán)。
進屋10分鐘后再開空調:當你出了一身汗,千萬別回到家就打開空調猛吹。因為此時毛孔完全打開,容易讓體
溫急劇下降,誘發(fā)感冒。從炎熱的室外進入室內,最好過10分鐘后再開空調。另外,睡覺時人體體溫下降,若圖涼快徹夜開著空調,同樣容易引進頭痛、感冒等,睡前一定要關閉空調,或設置定時關閉。
隔1小時開會兒窗保護呼吸道:開空調會使室內空氣變干,空氣不流通,容易讓人鼻塞、咽干、打噴嚏等。建議1小時左右開一次窗,每次大約15分鐘。經常處在空調環(huán)境下的人,要多喝水,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水果。
身體弱,早晚別開空調:有關節(jié)炎、風濕病的老人、發(fā)育不完全的小孩以及孕婦等身體免疫功能較差的人,最好少用空調。尤其每天清晨和黃昏室外氣溫較低時,應多到戶外做些運動,呼吸新鮮空氣,進行日光浴,加強身體的適應能力。
空調房里的養(yǎng)生法則
法則一:護腰
空調過涼,易造成寒邪滯重,尤其是中老年人,腎氣多已虧虛,更易出現(xiàn)腰膝酸痛??擅刻鞂⑹终品旁谘?,來回搓50次,防治空調造成的腰酸背痛。還可以先對搓手背50次,再對搓手掌50次,每天早晚各搓一遍,或者每天左手搓右足底50次,再換另外一側,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強免疫力。
法則二:食補
夏天暑濕之氣彌漫,因此要多吃利水、除濕的食物,如薏仁粥、紅豆湯。空調還會帶來脾胃失和,因此需要多吃能增強脾胃功能的食物,如西紅柿。醋能增進食欲,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并有助于恢復精力,可以在菜肴中適當添加些醋,適量喝酸辣湯等。
法則三:驅寒
生姜能發(fā)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尤其適合三類空調族。一是因久吹空調格外感風寒的人,喝杯紅糖姜茶,或用姜水泡腳;二是肩膀和腰背受涼的人,可以熬點熱姜湯,加少許鹽和醋,然后用其浸濕毛巾,擰干,敷于患處,反復數(shù)次;三是因腹部受涼而出現(xiàn)腹痛、腹瀉的人,也應多喝姜茶。需要提醒的是,姜茶要趁熱喝作用才明顯。有癥狀的人,可每日三次,每次喝一杯,日常預防每日一杯即可。
空調房內多做5個動作
要避免患上“空調病”,應從照顧易發(fā)病部位入手:
動作一:搓鼻翼
夏季室內外溫差易讓人受涼,鼻子不通氣甚至誘發(fā)鼻炎。南京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耳鼻喉科主任楊明介紹說,每天抽空用冷水冼鼻有利于增強鼻黏膜的免疫力。同時還可以多揉搓鼻翼,以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環(huán),有助緩解鼻塞、打噴嚏等癥狀。
動作二:按按脖子
當因為吹空調而出現(xiàn)感冒癥狀時,不妨按揉后脖頸的風池穴。南京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針灸推拿科主治中醫(yī)師王亮介紹,將兩手拇指指腹按于風池穴,其余四指附于頭部兩側,由輕至重按揉1分鐘,可有效緩解鼻塞流涕、頭痛眩暈、頸項疼痛等病癥。
動作三:揉揉肋間
空調房比較涼,容易腸胃不適,平時不妨試試按揉肋間的期門穴,順時針方向按揉2~3分鐘,用力適中,以局部有酸脹感和輕度溫熱感為度,有舒肝理氣、保健腸胃的作用。
動作四:捏捏肩膀
冷氣吹著肩頸,時間長子就會出現(xiàn)酸痛等不適,此時不妨通過提拿雙肩來緩解一下。具體做法是,被按摩者坐直,按摩者立于其身后,雙手虎口張開,四指并擾,自然搭在被按摩者雙肩上,做有節(jié)律的拿捏動作。如果再用空心拳捶捶后背,效果更好。
動作五:踮踮腳尖
空調房空氣流通差,容易使人疲倦。累了時可以起身練習踮腳尖。每次走30~50步,稍稍休息一下,然后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狀況再重復幾次。它不僅能使人的心率保持在150次/分鐘,讓血液可以供給心肌足夠的缺氧,有益心血管健康,還能鍛煉小腿肌肉和腳踝,防止靜脈曲張,緩解疲乏癥狀。
內容節(jié)選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