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紅 邱澤華(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北京 100085)
科技期刊編輯要重視選擇審稿人
張寶紅 邱澤華
(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北京 100085)
科學事業(yè)發(fā)展的一種主要形式就是在科技期刊上發(fā)表文章,另外的形式還有在科學討論會上或者在科學專著上發(fā)表研究成果。但是,討論會交流的研究成果往往很不成熟,而在專著上發(fā)表研究成果通常影響面小,并且缺少評審因而容易出錯。因此,要促進科學發(fā)展,就必須特別抓好科學期刊的工作。
科學理論經過很多年的發(fā)展,一般都非常深奧并且變成教條。在此背景下,任何新進展都是常人不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誰來識別一個新的科學進展就成了重要的問題。顯然,只有這個領域的真正的科學家才最可能解決這個問題??茖W家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寫成論文投給一個科技期刊,該學術期刊的編輯要找審稿人來審閱。這是解決識別科學新進展問題的基本形式。
現實情況是,一方面,不少科學期刊都被低水平、重復性的文章充斥;另一方面,又有作者感嘆,越重要的論文越難發(fā)表。實際上這與審稿人密切相關。論文越重要越難發(fā)表,真是這樣嗎?
愛因斯坦的《論動體的電動力學》恐怕稱得上是最難的論文之一了。張卜天翻譯的《愛因斯坦傳(Einstein:His Life and Universe)》是“超級暢銷書”《史蒂夫·喬布斯傳》的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寫的?,F在的研究人員看了《愛因斯坦傳》恐怕會難以想象,《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竟然能夠發(fā)表。這樣一篇論文,卻“沒有引用其他文獻,也沒有提到他人的工作”。不僅如此,愛因斯坦沒有做任何物理實驗,而只做了“思想實驗”。要知道愛因斯坦的論文要推翻當時流行的神圣的牛頓時空觀!要知道它投給了《物理學紀事》,這是“歐洲頂尖的物理學雜志”!要知道那是1905年,愛因斯坦還只是一個專利審查員!這樣的論文,現在投到一般的科技期刊上能夠發(fā)表嗎?肯定不能。其實不僅是中國的科技期刊,現在一般的國際學術期刊(特別是有點名氣的),都不可能發(fā)表這樣的論文。這么無名的作者、這么顛覆傳統(tǒng)的論文、這么不遵守規(guī)矩,竟然在“歐洲頂尖的物理學雜志”上發(fā)表了!我們只能感嘆愛因斯坦如此幸運。愛因斯坦碰到了普朗克——“《物理學紀事》負責理論文章的編委”。正是普朗克“審閱了愛因斯坦的論文”。普朗克自己回憶,那篇論文“立刻引起我極大的興趣”。他后來成為“第一個公開支持愛因斯坦理論的物理學家”。
換個角度,我們要看到一個容易被忽視的事實:愛因斯坦固然偉大,其實普朗克同樣偉大。就愛因斯坦發(fā)表相對論這件事而言,愛因斯坦的偉大貢獻已經被宣傳得相當充分;相比之下,相對論的審稿人普朗克的貢獻卻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一個偉大的科學理論要發(fā)揚光大,固然首先靠其自身的邏輯嚴謹、符合事實,但是如果沒有一個權威的科學家來鑒賞它、支持它,這個理論是可能被埋沒的。其命運將是不能發(fā)表、或者不能在恰當的地方發(fā)表,得不到主流科學界的認可。也許,等到該理論的發(fā)明人死后很多年,那時所有的偏見和嫉妒終于消失了,才有人發(fā)現它的價值。
偉大的科學家才能鑒賞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幸運在于他出生于那個時代,那個地方。有普朗克這樣偉大的科學家,才有愛因斯坦。毋庸諱言,很多期刊的很多文章都很平庸。這樣的文章幾乎可以隨便找個審稿人來審。但是當高水平的、重要的研究成果出現時,再隨便找審稿人來審就可能阻礙科學發(fā)展。
真正好的審稿人應該像一個鑒寶人。一個好的期刊應該像一個珠寶店,收購的是珍貴的珠寶。這里應該注意,所謂美玉無瑕不過是理想。所有的珠寶都必然或多或少有缺陷。好的鑒寶人首先關心的一定是美玉,然后才會考慮瑕疵。一個不合格的鑒寶人才會因瑕疵而拒絕美玉,或者因完美而收購一塊石頭。
為高水平的科學研究成果找到合適的審稿人,這是科技期刊編輯的首要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