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外國作品翻譯出版的侵權問題及應對策略

        2015-03-27 08:48:42
        華中傳播研究 2015年2期
        關鍵詞:類圖書著作權人出版單位

        白 煒 范 軍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華中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出版研究】

        外國作品翻譯出版的侵權問題及應對策略

        白 煒 范 軍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華中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內容提要:因外國作品的翻譯出版而產生的侵權問題由來已久,成為出版界的頑疾。近年來,一些“高產多能”的翻譯出版界“李鬼”層出不窮,進入公有領域的外國經(jīng)典圖書再譯出版時頻頻“撞臉”,類似的翻譯出版亂象引發(fā)業(yè)界熱議。本文簡單列舉了外國作品翻譯出版的幾種常見侵權形式,其中以侵犯譯者權益為最。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翻譯類圖書出版侵權頻發(fā)的原因,并從宏觀層面和出版單位具體操作方面提出了應對策略。

        翻譯作品 出版侵權 應對策略

        近些年國內翻譯作品的出版呈激增之勢,新世紀以來年均出版的翻譯圖書超過1.5萬種,且有進一步上升之勢;但在貌似繁華的背后,也暴露出譯本泛濫、譯德淪喪、粗翻濫譯、侵權頻發(fā)、惡性競爭等亂象。2013年,“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譯者馬愛農狀告中國婦女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侵權,引發(fā)廣泛關注[1]。2014年,馬愛農的兩個侵權官司塵埃落定。2015年上半年,又有媒體曝出,河北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撞臉”上海人民出版社譯本[2]??梢?,國內翻譯亂象與翻譯類圖書出版侵權已成為一個突出問題。這里,筆者擬對翻譯類圖書出版侵權的相關問題、成因以及應對策略進行初步探討。

        一、翻譯類圖書出版常見的侵權問題

        (一)侵犯著者、譯者的著作權

        翻譯類圖書是譯者以原著為基礎,對其進行語言文字轉換所形成的新的作品。它是外文原著的演繹作品(這里不涉及漢語作品的古譯今),具有獨創(chuàng)性。翻譯類作品存在兩項著作權,一是原作品的著作權,二是翻譯作品的著作權,兩者的主體一般是原著作者和譯者。按著作權保護有關的國際條約以及我國著作權法的規(guī)定,原始著作權人對作品享有完整的著作權,“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其著作權由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12條)。因此,翻譯類圖書的原著作者、譯者均依法享有著作權,圖書出版不得侵犯兩者的合法權益。而在出版實踐中,常見的侵權行為即是侵犯了這兩個主體的著作權。

        1.侵犯原著作權人的權益

        這類侵權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不給原作者署名,或偽造署名;二是正確署名了,但是出版圖書并未取得原著作權人的授權。關于未獲授權,有一部分是出版者的主觀故意,為了節(jié)約成本或者省事,不找原著著作權的擁有者履行授權手續(xù),有些則是疏忽大意或專業(yè)知識不足,造成了非故意的侵權。例如,引進版權時,難以直接與作品的原著者聯(lián)系,因而通過版權代理機構或原出版單位進行聯(lián)系,由于國外版權轉讓與版權代理非常發(fā)達,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常常將著作權進行轉讓,甚至多次轉讓或層層代理,因此,國內出版社有時聯(lián)系到的是否是真正擁有著作權的人則不確定,如果出版社缺乏相關專業(yè)人員或專業(yè)知識,對版權轉讓人資質、合同條款、語言理解、授權程序稍有疏忽,就可能出現(xiàn)錯誤甚至上當受騙,從而最終導致出版侵權。

        當然,關于原著作權人授權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著作權的保護期限。著作權中的作者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發(fā)表權及財產權的保護期限,我國著作權法規(guī)定是“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和《伯爾尼公約》規(guī)定的保護期限一致。因此,針對那些已經(jīng)超過保護期,即通常所說的已進入公有領域的外文作品,翻譯出版則不需取得著作權人授權,也不用支付報酬,只需注意不得侵犯原著作者的署名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等人身權利即可。原著已過版權保護期,經(jīng)典“公版書”成為免費資源,這是一些外國名著、國外經(jīng)典少兒文學作品在我國動輒有數(shù)十上百個版本的原因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已進入公有領域的大多僅僅是原著,而很多原譯者的著作權還尚在保護期內。在我國,這樣的譯者權益遭到侵犯的情形更為常見。

        2.侵犯譯者的權益

        譯作屬于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演繹作品,譯者對其譯作享有著作權,這種著作權與原作者對原作享有的權利相同,既有人身權又有財產權。當前發(fā)生的侵犯譯者權益的情況更加普遍,往往是侵犯了一些外文作品初始譯者特別是名翻譯家的權益,主要形式有出版社侵權和后來的譯作者剽竊兩種。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后簡稱《著作權法》)第35條規(guī)定,“出版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匯編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應當取得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匯編作品的著作權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權人許可,并支付報酬”。事實上,有些出版社在出版已經(jīng)翻譯出版過的圖書時,并未取得譯者的許可,更談不上支付報酬,有些甚至直接剝奪了譯者的署名權。如被稱為我國翻譯作品侵權第一大案的《諾貝爾文學獎大系·小說精選》侵權案,被告方中國物價出版社就在成書中未給譯文中的十幾位譯者署名,嚴重侵犯了譯者的署名權、使用權、獲得報酬權[3]。

        又如中國戲劇出版社侵犯著作權一案,則是出版社未盡到合理注意義務,從而侵犯了譯者的著作權。案例中,中國戲劇出版社與某公司簽訂出版協(xié)議獲得許可,出版了張經(jīng)浩翻譯的《愛瑪》、《傲慢與偏見》等4種“口袋書”。該公司向出版社承諾其有出版權利,因為張先生與該公司已有協(xié)議約定將其4本譯作的出版權授予該公司。中國戲劇出版社在明知譯者為張先生的情況下,僅根據(jù)其與某公司所簽訂的出版協(xié)議及該公司提供的已獲授權的表示就進行了出版,沒有注意到該公司提供的所謂授權是有條件的(只能在同一出版社出版多種版本),因此,法院最終判決中國戲劇出版社的行為構成侵權。出版社除了登報致歉、收回并銷毀所有尚未銷售的侵權作品之外,還要賠償譯者8萬元人民幣,損失不?。?]。

        出版社的其他侵權方式還有“傍名人”、“搭便車”,如“馬愛農”一案,其中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外國少年兒童譯叢”署上了“馬愛儂”這樣的筆名,玩“全庸”仿“金庸”、“吉龍”冒“古龍”的把戲,涉嫌故意誤導購買者,形成不正當競爭。也有的出版社未經(jīng)譯者許可,將其翻譯的作品更換譯者姓名后予以出版,當然這種行為也很可能是后來的譯作者剽竊。近些年來,翻譯剽竊“人才輩出”,一人竟能譯出多語種“諾貝爾文學獎文集”的“牛人”李斯,幾乎每年翻譯6種著作的龍婧,與龍婧有得一比的宋瑞芬(一人翻譯了《百年孤獨》、《十日談》、《茶花女》、《源氏物語》等十幾種不同語種的外國名著),真有點像養(yǎng)生界、醫(yī)療界的“大師”張悟本、王林等,前赴后繼,層出不窮。

        作者剽竊已成為翻譯界、出版界廣受詬病的侵權現(xiàn)象。中國婦女出版社2012年出版、署名周黎的《綠山墻的安妮》,與馬愛農1999年譯本相似度達90%以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龐建琴翻譯的《人生的智慧》,大量抄襲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韋啟昌譯本,“16萬字照搬11萬字”。對已有的經(jīng)典譯著進行少量的內容替換,顛倒部分語序、詞序,增減少數(shù)段落,打散編排順序等,就“新譯”出版了一部新書,這種大膽的“拿來主義”做法令人震驚。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還有合作出版、翻譯出版搞所謂翻譯“發(fā)包”、“團隊作戰(zhàn)”的出現(xiàn);“李鬼”猖獗,有的甚至拉起了隊伍組織所謂“翻譯公司”大干快上,翻譯圖書剽竊侵權有愈演愈烈之勢。

        (二)侵犯其他出版社的專有出版權

        《著作權法》第31條規(guī)定:“圖書出版者對著作權人交付出版的作品,按照合同約定享有的專有出版權受法律保護,他人不得出版該作品?!睂S谐霭鏅嗍浅霭嬲咴诤贤s定期內享有的,在合同約定地域內排除包括著作權人在內的任何人再次以同種文字出版該作品的權利。針對翻譯作品,如果原著作權人已經(jīng)將中文版在中國獨家翻譯、出版、發(fā)行的權利授予某出版社,則其他出版社不能再出版該書。此外,有些出版社與外文作品的中文翻譯作者簽訂了中文譯本的專有使用合同,則其他出版社在合同期內出版該譯者的此種譯著也屬侵權。在國內,譯者不講譯德“一女二嫁”甚至“三嫁”,出版機構明知別人“名花有主”,偏要插上一杠子當“第三者”的都不乏其例,不再列舉。

        二、翻譯類圖書出版侵權頻發(fā)的原因

        翻譯類圖書出版侵權問題頻發(fā),帶來諸多危害:對原著作者著作權的忽視導致外國作品創(chuàng)作者對中國市場環(huán)境不滿,在交易中抬高版權授予的條件或者干脆做一錘子買賣提出高版稅的要求,不利于國內出版社版權引進,也不利于中外文化交流;對原譯者著作權的漠視及較低的報酬導致圖書翻譯方面高水平的譯者缺乏,剽竊侵權泛濫;對著作權和專有出版權的侵犯,導致譯本重復、魚目混珠,甚至“劣幣驅逐良幣”,破壞了出版生態(tài),也損害了讀者的權利。翻譯亂象與出版侵權由來已久,有識之士一再呼吁,卻沉疴依舊,甚至積重難返,其原因何在?

        (一)部分譯者和出版單位法律意識淡薄,契約精神缺乏

        在我國,民主法制建設雖然取得了很大進步,但總體上的“人治”色彩依然很濃。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包括著作權在內的知識產權的保護還未深入人心。學界學風浮躁、學術腐敗,出版業(yè)界部分人一味追求經(jīng)濟效益、唯利是圖,有意無意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時有發(fā)生。一些譯者和出版單位,對原著作者和譯者的權益根本就不知道、不重視,有的抱著“先用了再說”的心理,未經(jīng)允許即擅自使用、重復出版,有的則故意做偽書、署假名,等訴訟官司找上門來才后悔莫及。

        法律意識淡漠的背后是契約精神的缺失。契約精神是西方文明社會的主流精神,在民主法治的形成過程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契約精神包括契約自由、契約平等、契約信守和契約救濟精神。其中信守精神是契約精神的核心。這種建立在法制基礎上的信守精神,和中國傳統(tǒng)的以宗法血緣為基礎的誠信倫理是有很大區(qū)別的。中國現(xiàn)代優(yōu)秀的出版企業(yè)家,往往是較好地吸取了西方契約精神之精髓的。而當下無論是出版人,還是翻譯者,抑或是一些文化翻譯公司,契約精神的缺失還是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思想決定行動。有契約精神的人一般不會想到去“鉆法律的空子”,甚至故意違法。美國人把我們稱為“文化產業(yè)”的東西叫“版權產業(yè)”,就是基于全民的契約精神和全社會的法律意識上的。如何在翻譯界、出版界乃至全社會培育契約精神、法律意識仍舊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二)一些出版單位缺乏專業(yè)人才,且管理混亂

        翻譯類圖書的出版通常需要出版單位有專門人才,如版權方面的人員,可以在解決著作權授權方面起到很好的把關作用,避免一些非主觀故意的侵權;編校方面的人員可以對譯著的質量以及是否剽竊侵權等起到控制作用。但實際上,很多出版單位并不具備這些專業(yè)人員,而是看到出版經(jīng)典外文名著、兒童文學作品等有利可圖,就直接上馬。一些出版社自身不具備條件,就與各種公司、工作室合作,或賣書號,或當“二道販子”翻譯“發(fā)包”,加之內部管理混亂,未能對圖書進行有效審核,導致侵權行為的發(fā)生。老話講,專業(yè)人做專業(yè)事。翻譯出版是非常專業(yè)的事,沒有專業(yè)之人是不能輕易為之的。但現(xiàn)在隨著出版社的企業(yè)化、市場化推進,產業(yè)發(fā)展第一、經(jīng)濟利益至上落到實處,而社會效益第一、堅守出版品質往往成為空談。

        (三)著作權人維權成本過高

        維權成本過高、得不償失是很多著作權人和出版單位被侵權后忍氣吞聲的原因之一。由于我國法律對一些侵權事實認定的規(guī)定比較復雜,對翻譯質量、剽竊侵權行為等沒有明確標準,導致出版侵權案取證難、訴訟周期長,權利人費時費力費錢,常常筋疲力盡,但最后卻不了了之,或判決后賠付金額少、執(zhí)行困難,使維權人心灰意冷。結果是被侵權者無可奈何,侵權者嘗到了甜頭,更加肆無忌憚,繼續(xù)變本加厲干老本行;更有甚者產生了“別人侵我的權無人管或管不到位,那我有機會也不管侵權不侵權”的想法,被害人成了害人者。

        (四)對侵權行為懲處不力

        從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或已有的司法實踐來看,我國對出版侵權行為的懲處依然不力。一方面,賠償金額少,導致維權人維權意愿降低。另一方面,侵權者承擔的主要法律后果是停止侵害、賠禮道歉和經(jīng)濟補償,沒有對譯者資質、出版資格的后繼限制,且承擔的經(jīng)濟損失往往并不足以傷筋動骨,因此導致一些譯者或出版單位的侵權行為一犯再犯?,F(xiàn)在,從管理者來說,政治問題、民族問題、宗教問題、道德問題等都得到高度重視,因為政治、民族、宗教等原因被重罰,被處以停業(yè)整頓甚至撤銷出版機構的都不乏其例。對于圖書的編校質量,也有專門部門的專門人員真抓實管,處置有力。但到目前為止,因為翻譯圖書侵權而受到極其嚴厲的法律制裁或行政處罰的十分少見。即便是出版了偽翻譯書、侵權書,也多以批評、罰款了結;雖有“問責”,但不及要害,因此也難除病根。

        此外,翻譯類圖書出版侵權問題突出還受到其他因素特別是各種功利因素的影響。如現(xiàn)今國家各級科研課題,一般不把翻譯著作列入其中,當科研項目數(shù)量不斷增加、研究經(jīng)費大幅上升時,鮮有高水平者愿意去干翻譯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而在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評價中,譯作一般也是不算學術成果的,在一個什么都實行量化考核的時代,不算成果的事情又有誰會認真去做呢?在國家重大評獎中,除了“魯迅文學獎”設有翻譯獎(“魯迅文學獎”在大學和研究機構中的影響并不大),皆沒有設置高級別的翻譯獎,這也是與專家學者的名位息息相關的。顯然,通過翻譯外國作品獲取榮譽、地位的機會甚微,那翻譯的主要目的就是趨利了。出版社絕大多數(shù)都是經(jīng)營性的企業(yè),出版翻譯類圖書并非一定是高收益的穩(wěn)賺不賠之事,因此翻譯費只肯付給譯者50~80元/千字(少數(shù)略高點)也屬情有可原,何況一些引進版圖書還要另付原著作權人一定的甚至是不菲的版稅。站在企業(yè)的角度來說,這樣的稿酬支出也無可厚非。理解歸理解,但好譯者越來越難找、假冒偽劣者越來越多就可想而知了。

        三、翻譯類圖書出版侵權問題的應對策略

        翻譯類圖書出版侵權已成為翻譯界、出版界甚至社會的公害,有效整治翻譯亂象,規(guī)范翻譯類圖書出版,為讀者提供高水準的譯著,需要多方面的合力。

        (一)宏觀方面的防范措施

        1.加強普法宣傳,提高全社會的版權保護意識

        包括著作權在內的知識產權保護,在我國還是一個軟肋,我國法制部門、行政部門可加強宣傳,提高公眾的版權保護意識,在全社會形成崇尚創(chuàng)造、尊重知識、保護版權的道德理念和法制觀念,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著作權人的版權意識增強了,有利于促使其積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重復譯者和出版單位的版權意識增強了,有利于知法守法,主動保護他人的權益;讀者大眾的版權意識增強了,有利于對侵權行為進行監(jiān)督舉報,最終保障文化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2.加強道德建設,倡導誠信的社會環(huán)境

        在我國,不僅翻譯類圖書出版侵權頻發(fā),高校教材、學術著作、古籍整理等方面的抄襲剽竊事件亦層出不窮,反映出學術道德的整體低下與社會誠信的缺失。翻譯類圖書出版侵權,很多情況是侵權的譯者職業(yè)道德和專業(yè)素養(yǎng)缺乏,抄襲他人譯著,竊取他人勞動果實。翻譯者首先要解決“譯德”問題。做學問、搞翻譯都和人的思想品德、精神境界有關。一些出版單位受經(jīng)濟利益驅使,在不具備實力的情況下,合作、“發(fā)包”、買賣書號,對掛自己名稱出版的譯著未履行審核之實。因此,需要培育其責任意識和契約精神,倡導誠實守信,要求譯者和出版單位恪守道德,承擔社會責任。

        3.加強法制建設,修訂著作權法

        我國現(xiàn)行法律對翻譯出版侵權的相關規(guī)定缺乏或操作性不強,是導致維權成本高而侵權成本低的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借著作權法第三次修訂之機,對有關條款予以修訂或明確。如我國著作權法未對包括翻譯在內的演繹作品作出明確界定,只有“具體列舉”而沒有“抽象概括”,也沒有對演繹作品的可版權性標準作出明確規(guī)定,這些問題都可以借鑒美國版權法律制度的相關規(guī)定[5]。又如翻譯作品版權的保護,翻譯侵權具體事實的認定,翻譯質量鑒定的依據(jù)或方法,侵權損害賠償數(shù)額的合理范圍,對重復侵權者的加重處罰,與侵犯著作權有關的行政處罰、民事責任、刑事責任的細化規(guī)定等,都有必要根據(jù)社會現(xiàn)實進行修改與確定。此外,有法還得依法管理、嚴格執(zhí)法。美國版權法、德國版權法對于公司為了商業(yè)利益或私人賺錢,故意侵犯版權者的權利,除了行政處理,刑事制裁方面都較為嚴厲,值得參考[6]。

        4.加強制度建設,設立翻譯類圖書出版準入制

        目前,全國五百余家出版社,幾乎都涉足翻譯作品的出版。其中,很多出版社并不具備出版翻譯圖書的必要條件,如沒有版權部門,沒有譯者資源,沒有外語專業(yè)的編校力量等,其跟風出版擾亂了市場秩序,使守法而優(yōu)質的出版單位受到牽連,蒙受損失。要提高翻譯圖書質量、防止侵權,就問題已經(jīng)比較突出的某類圖書的翻譯出版建立準入制是一條有效途徑[7]。它要求出版社必須具備相應的資質,才能承擔某類圖書翻譯出版的任務。我國人事部已經(jīng)制訂了翻譯人員資格認證制度,希望出版行政主管部門也制訂翻譯出版的資格認證制度。此外,還有專家(如譯林出版社原社長李景端)呼吁實行翻譯質量問責制,要求翻譯類圖書出版實行“譯者資質公示”及“譯者實名備案”,并對翻譯類圖書進行抽樣審校,對經(jīng)認定的劣質翻譯類圖書實行召回制度,管理部門對出版劣質翻譯類圖書遲遲無改進的出版社處以扣減書號、罰款乃至停止其翻譯類圖書出版權的處罰[8]。這無疑也是很好的提議。

        5.加強政策引導,提高優(yōu)秀譯者及其譯著地位

        有專家建議設立國家翻譯獎,筆者認為也可在現(xiàn)有的國家科學技術三大獎、教育部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國家出版獎等獎項中專門設立翻譯一類。在科研項目設置上,無論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出版基金,還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科技部科技著作出版基金等,都應該給翻譯類圖書一席之地,最好更多地采用后期資助及成書獎勵的辦法,給予翻譯者、出版者精神與經(jīng)濟的雙重激勵。而有關科研和教育管理部門,在制定科研成果評價標準時,也應當把嚴謹?shù)姆g著作納入其中,同時注意采用嚴格的同行專家匿名評審機制確保其權威公正。

        (二)出版單位應采取的具體措施

        翻譯類圖書出版侵權行為往往體現(xiàn)在已出版的圖書中,因此,無論侵權圖書的出版者之前是否有侵權的故意,按照法律有關出版者應對所出版圖書盡到合理注意義務的規(guī)定,出版社一般都會承擔侵權連帶責任。因此,為了避免侵權導致的損失,在具體實踐中,出版單位采取一些防范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1.詳細了解書稿情況,審慎簽訂合同

        為了避免侵犯他人的著作權與專有出版權,出版單位在出版翻譯類圖書之前,一定要對書稿的著作權權屬關系、既往出版情況、簽約人的主體資格等了解清楚。簽訂版權引進合同或者出版合同時,要對簽約人提供的授權、協(xié)議、證明材料等進行仔細審查與核實,以防因疏忽導致出版侵權。

        2.慎選譯者,了解譯者,加強溝通

        由于翻譯類圖書的侵權常常會由譯者翻譯水平不足或道德水平不高引起,因而出版此類圖書,一定要慎重選擇書稿的譯者,或者了解譯者,看其是否有翻譯資質,能否勝任書稿的翻譯工作。對于沒有合作過的譯者,可以讓其進行試譯,通過對試譯內容質量的考核確定是否合作。對確定合作的譯者,可以通過簽訂《翻譯委托合同》對翻譯質量、禁止抄襲等事項作出明確規(guī)定。譯稿完成、編輯審閱后,最好與譯者進行當面溝通,充分交流,盡量提前發(fā)現(xiàn)可能侵權的蛛絲馬跡。

        3.熟讀稿件,防止剽竊

        圖書編輯應該仔細審讀書稿,充分了解其內容、體例、結構,并積極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對書稿進行識別,看是否有曾經(jīng)見過的內容。此外,還可以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等現(xiàn)代技術,對已出版的同類或同名圖書進行查詢,對持懷疑態(tài)度的部分書稿內容進行搜索和比對,看是否存在剽竊等侵犯他人著作權的風險。

        4.著力長遠,培養(yǎng)和儲備人才

        翻譯類圖書的出版不同于一般圖書的出版,它對出版單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出版合格的翻譯類圖書,離不開高素質的版權人才、翻譯人才、外文編校人才等。因此,有志于在翻譯類圖書出版方面發(fā)展的出版社,應重視人才培養(yǎng)與儲備,提前謀劃布局。如配備專業(yè)的版權人員,配備外語專業(yè)出身、中外文皆比較精通且具有出版經(jīng)驗的資深編輯,建立多門類、高水平的譯者隊伍,儲備合適的譯審、校訂專家等。

        在解決翻譯類圖書出版侵權方面,除了以上宏觀管理方面的措施和出版單位的具體防范之外,還可充分發(fā)揮行業(yè)協(xié)會的作用。黨的十八大以后,政治體制尤其是行政改革將進一步推進。政府簡政放權,把該交給市場的交給市場,該由社會管理的歸還給社會組織。在外國作品的翻譯出版方面,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出版行業(yè)協(xié)會、編輯學會以及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之類的行業(yè)組織的作用,也是值得深入探討的。早在1932年,我國北京就成立了中國著作人出版人聯(lián)合會,共建行業(yè)規(guī)范,維護行業(yè)秩序,成效比較顯著。近現(xiàn)代出版史上的一些寶貴經(jīng)驗無疑是可以汲取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英、德、日等國的出版行業(yè)協(xié)會皆承擔管理之責,要求組織成員遵紀守法,違者則采取嚴厲的制裁。西方發(fā)達國家在這方面的經(jīng)驗更為豐富,此外他們注意發(fā)揮社會監(jiān)督的作用也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

        注釋:

        [1]韓曉東:《百位翻譯家聯(lián)名聲援馬愛農》,《中華讀書報》2013年8月7日。

        [2]許旸:《多少“高產全能”翻譯家 不過抄襲譯作“傀儡”爾》,《文匯報》2015年3月23日。

        [3]計亞男:《侵權頑癥何時攻克——從季羨林等譯作侵權案想到的》,《光明日報》2001年7月26日。

        [4]顧建國、江躍中:《未經(jīng)著作權人同意擅自出版翻譯小說 出版社賠償8萬元》,《新民晚報》2006年9月20日。

        [5]盧海君:《從美國的演繹作品版權保護看我國〈著作權法〉相關內容的修訂》,《政治與法律》2009年第12期。

        [6]張志強主編:《非法出版活動研究》,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4頁。

        [7]王理行:《外國文學翻譯出版是否要有準入制》,《文藝報》2009年10月31日。

        [8]李景端:《綜合治理劣質翻譯的呼吁》,《文藝報》2006年4月8日。

        Translation and Publication of Foreign Works:Copyright Infringement and the Coping Strategies

        猜你喜歡
        類圖書著作權人出版單位
        著作權轉讓聲明
        中國食用菌(2022年5期)2022-11-21 16:10:34
        著作權轉讓聲明
        中國食用菌(2022年1期)2022-11-21 14:23:58
        山西醫(yī)學期刊社榮獲我國新聞出版領域最高獎
        ——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先進出版單位獎
        全科護理(2022年3期)2022-02-18 08:01:04
        劉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科學導報(2019年8期)2019-09-23 09:04:01
        新形勢下教育類圖書編輯如何全面提升編輯素質
        新聞傳播(2018年2期)2018-12-07 00:56:02
        中國最美的書
        航天類圖書的出版現(xiàn)狀與選題策劃研究
        新聞傳播(2015年4期)2015-07-18 11:11:31
        從一本書的出版到一門課程的建設:淺談教育類圖書編輯的作用
        新聞傳播(2015年12期)2015-07-18 11:02:41
        著作權許可聲明
        天津造紙(2014年3期)2014-08-15 00:42:04
        新媒體環(huán)境下小說類圖書的創(chuàng)意營銷研究
        出版與印刷(2014年2期)2014-01-03 07:45:24
        在线观看日韩精品视频网站|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bd| 久青草国产视频| 漂亮的小少妇诱惑内射系列| 韩国日本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仙踪林| 免费高清日本中文| 国产av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女内射| 亚洲人成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长筒靴| 国产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影音先锋中文字幕无码资源站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推荐免费| av国产免费在线播放|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18p| 嗯啊哦快使劲呻吟高潮视频| 日韩久久av电影| 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色| 欧美丰满熟妇bbb久久久| 亚洲久热无码av中文字幕| 美女被射视频在线观看91| 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 日本不卡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本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无码| 欧美极品美女| 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白浆|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蜜桃| 日韩欧美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日韩人妻AV一区免费|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欧美颜射内射中出口爆在线| 中国猛少妇色xxxxx|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成人| 国产性虐视频在线观看| 少妇av射精精品蜜桃专区| 大陆国产乱人伦|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