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琳,周會玉,牛春花,胡晨陽,姚艷芳,徐利鋒
(內(nèi)蒙古阿拉善左旗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內(nèi)蒙古 阿拉善 750300)
阿拉善左旗地處內(nèi)蒙古西部。地理坐標(biāo):北緯37°24′~41°52′,東經(jīng)103°21′~106°51′??偯娣e8萬km2,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干旱荒漠氣候。風(fēng)大沙多、干旱少雨、水資源缺乏。境內(nèi)分布有騰格里、烏蘭布和兩大沙漠。沙漠、戈壁約占土地總面積2/3。該區(qū)也是我國沙塵暴的重要來源地之一。全旗有林地面積1508萬畝,其中灌木林地1452萬畝,森林覆蓋率為12.5%。植被以旱生、超旱生、鹽生和沙生的灌木、半灌木和小灌木為主。
荒漠灌木林是我國荒漠化地區(qū)重要的植被類型,具有重大的生態(tài)價值與經(jīng)濟價值。荒漠灌木林蟲害是荒漠灌木林重要威脅[1]。利用“天敵資源”進行生物防控,是綠色生態(tài)建設(shè)的趨勢。阿左旗森防站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對內(nèi)蒙古阿拉善盟左旗荒漠灌木林天敵進行調(diào)查,旨在保護和利用天敵資源,使其發(fā)揮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
采用線路調(diào)查和詳查相結(jié)合的方法。線路調(diào)查以實地調(diào)查、走訪調(diào)查為主,結(jié)合二類資源清查數(shù)據(jù)資料、林相圖,在掌握樹種及其分布情況后,確定調(diào)查點。詳查采用定點調(diào)查、季節(jié)性調(diào)查。在成蟲出現(xiàn)盛期和癥狀顯漏期,選擇林分面積大且相對比較集中的林地進行各項調(diào)查。昆蟲采集采用:燈誘法、網(wǎng)捕法、捕捉法,以燈誘法為主。
將野外采集的昆蟲,裝入三角袋,帶回實驗室及時整姿、展翅,做成針插昆蟲標(biāo)本 ,特別小的昆蟲粘貼在三角卡片上,然后放入電動鼓風(fēng)干燥箱,32℃烘4d制成干制標(biāo)本裝入標(biāo)本盒[2]。一些常見昆蟲種類,對照專業(yè)昆蟲圖鑒等相關(guān)資料,進行鑒定;限于當(dāng)時條件無法鑒定的,則分別送國內(nèi)昆蟲分類專家鑒定;共鑒定出天敵8目14科58種,其中美妙細顎姬蜂(Enicospilus amoenus)和單斑細顎姬蜂(Enicospilus enicospilus)為蒙古新紀錄種[3~10]。
3.1.1 瓢蟲科Coccinellidae[6]
(1)異色瓢蟲 Harmonia axyridis (Pallas)[11]。
采集地:阿左旗巴鎮(zhèn)頭道沙子、頭道沙子、哈拉烏南。
寄主:捕食多種蚜蟲、蚧蟲、木虱、鱗翅目昆蟲的卵及小幼蟲等。
分布:中國(廣泛分布)、日本、朝鮮、蒙古、前蘇聯(lián)、美國(引進種)。
(2)二星瓢蟲Adalia bipunctata (Linnaeus)[12]。
采集地:阿左旗宗別立蘇木阿日善嘎查、頭道沙子、吉蘭泰。
寄主:蚜蟲、木虱、粉蚧類。
分布 :中國(北京、內(nèi)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新疆、寧夏、甘肅、陜西、西藏、四川、云南、山西、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江西、浙江、福建),亞洲、歐洲、南美洲、非洲北部和中部、北美。
(3)多異瓢蟲Adonia variegata (Goeze)。
采集地:阿左旗宗別立阿日善嘎查、頭道沙子。
寄主: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麥蚜、豆蚜、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
分布:中國(北京、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寧夏、甘肅、新疆、青海、陜西、西藏、四川、福建、云南、山西、河北、山東、河南、河北、河南、山東、山西),日本、印度古北區(qū),阿富汗,非洲東部,拉丁美洲。
(4)十一星瓢蟲Coccinellaundecimpunctata(Linnaeus)。
采集地:阿左旗宗別立蘇木阿日善嘎查、頭道沙子。
寄主:麥蚜、棉蚜、艾蒿蚜等。
分布:中國(河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新疆),歐洲,非洲北部。
(5)菱斑巧瓢蟲Oenopia conglobata(Linnaeus,1758)。
采集地:阿左旗宗別立蘇木阿日善嘎查、頭道沙子、頭道湖。
寄主:麥蚜、棉蚜、玉米蚜、棉鈴蟲(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葉螨(Tetranychidae)。
分布:中國(北京、河北、新疆、甘肅、內(nèi)蒙古、寧夏、山西、陜西、山東、四川、福建、西藏),蒙古、俄羅斯、阿富汗、歐洲、印度。
(6)七星瓢蟲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Linnaeus,1758)。
采集地:阿左旗宗別立蘇木阿日善嘎查、頭道沙子(全旗)。
寄主:棉蚜、麥蚜、豆蚜、菜蚜、玉米蚜、高粱蚜。
分布:中國(北京、東北、華北、華中、西北、華東、西南、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陜西、江蘇、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四川、云南、青海、新疆、西藏、內(nèi)蒙古),蒙古、朝鮮、日本、俄羅斯、印度及歐洲地區(qū)。
(7)黑條長瓢蟲Macronaemia hauseri Weise。
采集地:阿左旗宗別立蘇木阿日善嘎查、頭道沙子。
寄主:蚜蟲等。
分布:江蘇、四川、云南等。
(8)橫斑瓢蟲Coccinella transversoguttata F。
采集地:阿左旗吉蘭泰、哈拉烏南。
寄主:麥蚜、棉蚜。
分布:陜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川、西藏等。
(9)紅點唇瓢蟲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
采集地:阿左旗巴潤別立鎮(zhèn)。
寄主:楊圓蚧(QuadraspidiotusgigasThiemet Gemeck)、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黑點蚧(Parlatoria zizyphus Lucus)、褐 圓 蚧、桑 盾 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Targioni Tozzetti)、柑 桔綿蚧(Pulvinaria aurantii Cockerell)、日本龜蠟蚧(Ceroplastes japonicas Guaind)等。
分布: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江蘇、廣東、福建等地)以及日本、朝鮮、意大利。
(10)蒙古光瓢蟲Brumus mongol。
采集地:阿左旗巴音樹貴。
寄主:蚜蟲、柿絨粉蚧(Eriococcus kaki Kuwana)、紐蚧等多種蚧蟲。
分布:中國(北京、遼寧、河北、陜西、山東、江蘇、浙江)和蒙古、朝鮮。
(11)黑緣紅瓢蟲Chilocorus rubldus Hope。
采集地:阿左旗巴音樹貴、吉蘭泰。
寄主:蚜蟲、朝鮮球堅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 Borchsenius)。
分布:中國(北京、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寧夏、甘肅、陜西、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浙江、湖南、四川、福建、海南、貴州、云南、西藏)以及日本、俄羅斯、朝鮮、印度、尼泊爾、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
3.1.2 步甲科(Carabidae)[4]
(1)大頭肉步甲Broscus cephalotes.(Linnaeus,1758)。
采集地:阿左旗諾爾公蘇木。
寄主:鱗翅目幼蟲、小型昆蟲。
分布:內(nèi)蒙古、青海、西藏。
(2)巨胸婪步甲 Harpalus macronotus Tschitscherine,1893。
采集地:阿盟左旗諾爾公。
寄主:粘蟲(Mythimna separate Walker)、螻蛄(Gryllotalpa)、蠐螬、地老虎(Euxoasegetum Schiffermuller)、切根蟲。
分布:中國(河北、陜西、寧夏、內(nèi)蒙古、青海、新疆)及蒙古、俄羅斯。
(3)銅綠婪步甲Harpalus chalcentus Bates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沙子。
寄主:鱗翅目蛹。
分布:湖南、內(nèi)蒙古。
(4)短毛腹步甲 Microderes brachypus Steven,1809。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沙子。
寄主:不詳。
分布:新疆、內(nèi)蒙古。
(5)肖毛婪步甲 Harpalus jureceki Jedlicka,1928。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沙子(全旗)。
寄主:粘蟲、蚜蟲、地老虎幼蟲、金龜子幼蟲等。
分布:中國(東北、河北、內(nèi)蒙古、寧夏、甘肅、安徽、江蘇、湖北、浙江、江西、四川、貴州、云南)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qū)和朝鮮、日本。
(6)點翅暗步甲Amara majuscula Chaudoir,1850。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沙子(全旗)。
寄主:蝗蟲、螻蛄、蠐螬、粘蟲、地老虎、白蟻、紅蜘蛛、蚜蟲、葉蟬(Cicadellidae)、飛虱(Delphacidae)等。
分布:中國(內(nèi)蒙古、東北、河北),俄羅斯,蒙古。
(7)虹翅堿步甲Pogonus iridipennis Nicolai,1822。
采集地:阿盟左旗頭道沙子(全旗)。
寄主:鱗翅目幼蟲、小型昆蟲。
分布:中國(河北、內(nèi)蒙古),蒙古。
(8)堿步甲Pogonus sp.1。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沙子(全旗)。
寄主:鱗翅目幼蟲、小型昆蟲。
分布:內(nèi)蒙古。
(9)雜色錐須步甲Bembidion varium Olivier,1795。
采集地:阿左旗慶格勒、阿左旗頭道沙子。
寄主:飛虱、葉蟬。
分布:黑龍江、遼寧、吉林、上海、浙江、臺灣、云南、廣東、內(nèi)蒙古。
(10)黑足異步甲Idiomelas nigripes Reitter,1894。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沙子。
寄主:鱗翅目幼蟲、小型昆蟲。
分布:河北、北京、內(nèi)蒙古、新疆、山東、河南
(11)金星廣肩步甲Calosoma auropunctatum dsungaricum Gebler,1833。
采集地:阿左旗巴潤別立鎮(zhèn)。
寄主:鱗翅目幼蟲,粘蟲等。
分布:中國(新疆、甘肅、內(nèi)蒙古)以及中亞、歐洲、俄羅斯、蒙古。
3.1.3 虎甲科(Cicindelidae)
(1)月斑虎甲Calomera littoralis Fabricius,1787。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湖、阿左旗慶格勒。
寄主:鱗翅目幼蟲、螞蟻、小蜘蛛等。
分布:內(nèi)蒙古、北京、遼寧、河北、甘肅、新疆、河南、貴州。
(2)斜斑虎甲Cylindera obliquefasciata Adams,1817。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沙子、阿左旗慶格勒。
寄主:鱗翅目幼蟲、螞蟻、小蜘蛛等。
分布:內(nèi)蒙古、河南。
(3)卷 紋 虎 甲 Cylindera contorta Fischer van Waldheim,1828。
采集地:阿左旗慶格勒。
寄主:鱗翅目幼蟲及小動物。
分布:內(nèi)蒙古、蒙古、中亞、歐洲。
3.1.4 葬甲科(Silphidae)
(1)黑負葬甲 Nicrophorus concolor Kraatz,1877。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沙子。
寄主:多以動物尸體為食,也有捕食蝸牛、蠅蛆、蛾類幼蟲,以及其他植物害蟲。
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寧夏、河北、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湖北、浙江、江西、湖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重慶、四川、云南、貴州、海南。
蜻科(Libellulidae)[13]
黃翅蜻 Brachythemis contaminata (Fabricius,1793))。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沙子。
寄主:蚊、蠅、蝶、蛾、蜂多種害蟲。
分布:中國(內(nèi)蒙古、北京、廣東、福建、香港、江蘇、浙江、云南、臺灣),阿富汗、泰國、緬甸、印度尼西亞、印度、老撾、越南、斯里蘭卡、新加坡、馬來西亞、尼泊爾、菲律賓。
3.3.1 蟻科(Formicidae)[13]
(1)鋪道蟻Tetramorium caespitum Linnaeus,1758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沙子(全旗)。
寄主:本屬螞蟻大多是腐蝕者或捕食者。取食新鮮的或死的節(jié)肢動物或者其它食物。
分布:全國均有分布,韓國、朝鮮、歐洲、北美。
(2)日本黑褐蟻Formica japonica Motschulsky,1866。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沙子(全旗)。
寄主:取食蚜蟲蜜露、植物腺體分泌物、小型節(jié)肢動物等,對1~3齡松毛蟲幼蟲有捕食作用。
分布:中國(內(nèi)蒙古、北京、河北、河南、廣西、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甘肅、山西、山東、陜西、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福建、廣東)以及日本、韓國、朝鮮。
3.3.2 姬蜂科(Ichneumonidae)[14]
(1)美妙細顎姬蜂Enicospilus amoenus Tang,1990內(nèi)蒙古(新記錄)。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湖、頭道沙子、阿日善嘎查。
寄主:不詳。
分布:新疆(博樂)。
(2)單斑細顎姬蜂Enicospilus enicospilus Nikam,1972內(nèi)蒙古(新記錄)。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湖、阿日善嘎查、頭道沙子。
寄主:不詳。
分布:中國(內(nèi)蒙古、廣西、福建、云南、貴州、湖南、四川)以及印度、斯里蘭卡。
(3)舞毒蛾黑瘤姬蜂Coccygomimus disparis(Viereck)。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沙子、阿左旗宗別立阿日善嘎查。
寄主:我國已知。
寄主:有36種,主要有舞毒蛾、天幕毛蟲、山楂粉蝶等。據(jù)文獻記載,此蜂還寄生美國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松梢螟(Dioryctria splendidella Herrich-Schaeffer)、梨小食心蟲(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等。
分布:內(nèi)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南、江西、云南、貴州、四川、西藏。
(4)橄欖夜蛾擬瘦姬蜂Netelia ocellaris(Thomson)。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沙子。
寄主:粘蟲、甘藍夜蛾、棉鈴蟲、煙青蟲、小地老虎、茶毛蟲。
分布:湖北、四川、云南、安徽、河南、山西、天津、山東、河北、內(nèi)蒙古等。
(5)夜蛾瘦姬蜂Ophion luteus Linnaeus。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沙子、慶格勒。
寄主: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大地老虎、甘藍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Linnaeus)、棉鈴蟲。
分布:內(nèi)蒙古、黑龍江、吉林、河北、山西、青海、新疆、山東、江蘇、浙江、云南、西藏、臺灣。
3.3.3 泥蜂科(Sphecidae)[13]
黑角結(jié)柄泥蜂Mellinus arvensis Linnaeus。
采集地:阿左旗宗別立阿日善、阿左旗頭道沙子。
寄主:蠅類。
分布:內(nèi)蒙古、新疆。
3.4.1 蟻蛉科Chrysopidae[13~15]
(1)中蒙古蟻蛉 Mongoleon modestus H?lzel。
采集地:阿盟左旗頭道沙子。
寄主:蟻類。
分布:中國(內(nèi)蒙古)和蒙古。
(2)飛幻蟻蛉Lopezus fedtschenkoi McLachlan。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沙子。
寄主:蟻類、多種昆蟲。
分布:陜西、寧夏、甘肅、內(nèi)蒙古。
(3)黑額瑙蟻蛉Nohoveus atrifrons H?lzel。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沙子。
寄主:蟻類、多種昆蟲。
分布:中國(北京、內(nèi)蒙古、陜西、甘肅、青海、寧夏)以及蒙古、伊朗、土耳其。
(4)碎斑多脈蟻蛉Cueta plexiformia Krivokhatsky。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沙子。
寄主:蟻類、多種昆蟲。
分布:新疆。
(5)白云蟻蛉Glenuroides japonicus MacLachlan。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沙子。
寄主:蟻類、多種昆蟲。
分布:四川。
3.4.2 草蛉科(Chrysopidae)[13][4]
(1)葉色草蛉Chrysopaphyllochroma Wesmael。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沙子(全旗)。
寄主:蚜蟲等。
分布:內(nèi)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山東、河南、湖北、西藏。
(2)大草蛉Chrysopapallens(Rambur)。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沙子(全旗)。
寄主:桃蚜、棉蚜、麥蚜、披肩草二尾蚜、柳蚜等多種蚜蟲。
分布:全國性廣布。
(3)普通草蛉Chrysopa carnea (Stepnens)。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沙子(全旗)。
寄主:蚜蟲、介殼蟲。
分布:內(nèi)蒙古、東北、華北、新疆、廣西、四川、臺灣。
(4)日本通草蛉Chrysoperla nipponensis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沙子(全旗)。
寄主:蚜蟲、介殼蟲、棉鈴蟲、小地老虎、甜菜夜、斜紋夜蛾(Pr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等鱗翅目害蟲卵。
分布:內(nèi)蒙古、東北、華北、西北、華東。
(5)中華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Tjeder)。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沙子(廣布)。
寄主:捕食蚜蟲、葉蟬、介殼蟲、粉虱、木虱、薊馬等多種昆蟲的卵和初齡幼蟲。
分布: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以及蒙古、俄羅斯、朝鮮。
(6)白線草蛉:Chrysopa albolineata Killington。
采集地:阿左旗宗別立阿日善嘎查。
寄主:棉蛉蟲、葉蟬、葉螨、棉長管蚜、黑蚜、拐棗蚜。
分布:內(nèi)蒙古、新疆、山東、陜西。
獵蝽科(Reduviidae)[8]
伏刺獵蝽Reduvius testaceus Herrich-Schaeffer,1848。
采集地:阿盟左旗頭道沙子。
寄主:蚜蟲、鱗翅目幼蟲、鞘翅目幼蟲、象甲(Curculionidae)、螞蟻。
分布:內(nèi)蒙古、寧夏、甘肅。
食蚜蠅科syrphidae[13]
(1)大灰食芽蠅Sphaeroph.riacyindriea Say。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沙子、阿左旗宗別立阿日善嘎查、阿左旗政苑小區(qū)。
寄主:蚜蟲、葉蜂幼蟲、鱗翅目幼蟲。
分布:中國(甘肅、河北、北京、河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云南)以及日本、印度東部、馬來西亞、亞洲北部、小亞細亞、歐洲和北非。
(2)月斑鼓額食蚜蠅Scaeva selenitica (Meigen)。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湖。
寄主:蚜蟲。
分布:中國(北京、河北、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廣西、四川、云南、甘肅)及俄羅斯、蒙古、印度、阿富汗、歐洲。
(3)斜斑鼓額食蚜蠅Scaeva pyrastri(Linnaeus)。
采集地:巴音樹貴、阿左旗諾爾公。
寄主:蚜蟲。
分布:中國(湖北、江蘇、浙江、山東、河南、四川、江西、北京、河北、內(nèi)蒙古、上海、吉林、遼寧、黑龍江、云南、西藏、甘肅、青海、新疆)以及俄羅斯、蒙古、日本、阿富汗、歐洲、北美洲。
(4)彎斑鼓額食蚜蠅Scaeva selenitica(Meigen)。
采集地:阿左旗諾爾公。
寄主:蚜蟲。
分布:中國(上海、江蘇)以及日本、俄羅斯。
螳螂科(Mantidae)[13]
(1)廣腹螳螂 Hierodula patellifera Servill。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沙子(全旗)。
寄主:蝶蛾類卵和幼蟲及蚜蟲、蠅類、蚊、蝗蟲。
分布:內(nèi)蒙古、北京、上海、遼寧、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江西、廣東、廣西、貴州、四川、西藏。
(2)小螳螂Statilia maculate。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湖(全旗)。
寄主:蝶蛾類幼蟲、葉蟬(Cicadellidae)、蒼蠅(Muscidae)、蚊子(Culicidae)、牛虻、蟋蟀(Gryllidae)、蚱蜢、蝗蟲(Locust)等。
分布:內(nèi)蒙古。
(3)薄翅螳螂 Mantis religiosa Linnaeus。
采集地:阿左旗頭道湖(全旗)。
寄主:蠅類、蛾蝶類幼蟲。
分布:內(nèi)蒙古、北京、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陜西、新疆、山東、江蘇、安徽、福建、河南、湖北、廣東、廣西、海南、云南、四川、西藏。
(4)中華螳螂:Para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
采集地:阿左旗宗別立阿日善嘎查(全旗)。
寄主:鱗翅目幼蟲、同翅目若蟲、天牛(Cerambycidae)、金龜子等。
分布:內(nèi)蒙古、北京、上海、遼寧、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江西、廣東、廣西、貴州、四川、西藏。
(5)北大刀螂(狹翅大刀螂)Tenodera angustipennis(Saussure,1842)。
采集地:阿左旗慶格勒(全旗)。
寄主:蛾蝶類幼蟲成蟲主要以蚱蜢、蟋蟀、蒼蠅、蛾子等為食。
分布:內(nèi)蒙古、上海、寧夏、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廣西。
(6)大刀螳螂Tenodera aridifolia Stoll。
采集地:阿左旗慶格勒(全旗)。
寄主:鱗翅目成蟲和幼蟲。
分布:中國(北京、河北、遼寧、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河南、四川、陜西、內(nèi)蒙古)以及日本、越南、美國。
蠼螋科Labiduridae[13]
(1)蠼螋Labidurasp。
采集地:阿拉善左旗。
寄主:小地老虎、紅鈴蟲(Pectinophora gassypiella)、蝸牛等多種昆蟲。
分布:內(nèi)蒙古、河北、甘肅、新疆、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海南、云南、貴州。
[1]王錦林,王 榮,吳金霞.荒漠灌木林主要寄生性天敵昆蟲名錄[J].安徽農(nóng)學(xué)通報,2014,20(6):33~35.
[2]王家彬,譚宗健,蔣謙才,等.中山市五桂山生態(tài)保護區(qū)昆蟲調(diào)查名錄(Ⅰ)[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1(13):304~306.
[3]袁鋒主.昆蟲分類學(xué)[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6.
[4]中國科學(xué)院動物研究所.天敵昆蟲圖冊:第三號[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78.
[5]朱弘復(fù).中國昆蟲分類學(xué)、昆蟲形態(tài)學(xué)三十年[J].昆蟲學(xué)報,1979(3).
[6]劉崇樂.中國經(jīng)濟昆蟲志,第五:鞘翅目瓢蟲[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63.
[7]陳世驤.中國經(jīng)濟昆蟲志第一冊鞘翅目天牛科[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59.
[8]楊惟義.中國經(jīng)濟昆蟲志第二冊半翅目蝽科[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62.
[9]吳燕如.中國昆蟲分類學(xué)研究進展[J].昆蟲知識,1992(3).
[10]張芝李.中國經(jīng)濟昆蟲志鞘翅目金龜總科幼蟲[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84.
[11]王 甦,張潤志,張 帆.異色瓢蟲生物生態(tài)學(xué)研究進展[J].應(yīng)用生態(tài)學(xué)報,2007,18(9):2117~2119.
[12]唐 樺,王建義,朱鹵軍.二星瓢蟲對桃粉大尾蚜的功能反應(yīng)[J].森林病蟲通訊,1993(1):24~26.
[13]能乃扎布.內(nèi)蒙古昆蟲[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14]湯玉清.中國細顎姬蜂屬志膜翅目[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
[15]王心麗,萬 霞,鮑 榮.蟻蛉亞科電子圖文鏈接式分族檢索表[J].昆蟲知識,2004,41(2):17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