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梅, 徐曉鵬, 李 陽, 廖明銳
(哈爾濱工程大學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01)
復合配位劑化學鍍Ni-Cr-P鍍層的性能測試
黃曉梅, 徐曉鵬, 李 陽, 廖明銳
(哈爾濱工程大學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01)
對甲酸鈉、乙酸鈉、檸檬酸、乳酸配位劑復配的Ni-Cr-P化學鍍層進行了微觀形貌、組成、結構、耐蝕性、鍍速、硬度等測試。結果表明:Ni-Cr-P化學鍍層表面為細致的胞狀結構,其含有鉻元素,鉻的加入促使非晶態(tài)結構形成;化學鍍Ni-Cr-P的鍍速為14μm/h;Ni-Cr-P化學鍍層的耐蝕性及硬度均優(yōu)于Ni-P化學鍍層的。
配位劑;化學鍍Ni-Cr-P;性能測試
目前,Ni-P化學鍍層已不能滿足現(xiàn)代工業(yè)日益提高的防腐蝕要求。在Ni-P化學鍍液中加入鉻鹽及輔助成分,形成了一種新的化學鍍Ni-Cr-P工藝。鉻是易鈍化金屬,加入鉻的鍍層擁有更高的硬度與耐蝕性[1-2]。因此,Ni-Cr-P化學鍍層的應用領域比Ni-P化學鍍層的更廣[3]。國內的化學鍍Ni-Cr-P工藝獲得的低磷合金為晶態(tài)結構,而在一定工藝下化學鍍Ni-Cr-P得到的合金鍍層則呈非晶態(tài)結構。非晶態(tài)合金具有優(yōu)異的磁性、耐蝕性、耐磨性,高強度、硬度和韌性,以及高電阻率和機電耦合性能等[4]。而Ni-Cr-P合金形成非晶所需的磷含量低于Ni-P合金的,說明鉻的存在有利于非晶結構的形成[5]。本實驗采用配位劑復配的化學鍍工藝制備出Ni-Cr-P合金鍍層,并對其性能進行測試。
1.1 實驗材料
試樣為30.0 mm×30.0 mm×0.5 mm的碳素鋼片。
1.2 鍍液組成及工藝條件
硫酸鎳25 g/L,氯化鉻25 g/L,次磷酸鈉42 g/L,甲酸鈉15 g/L,乙酸鈉24 g/L,檸檬酸13 g/L,乳酸12 g/L,氟化鈉5 g/L,溴化鉀5 g/L,p H值4.5,80℃,2 h。
1.3 鍍液配制方法
(1)用小燒杯分別稱取所需藥品,加入少量蒸餾水攪拌溶解。
(2)將溶解完全的配位劑倒入大燒杯中,殘留的液體用少量蒸餾水沖洗倒入大燒杯中,攪拌均勻。
(3)將配位劑溶液均勻地分為兩份,分別將兩種主鹽溶液慢慢倒入兩個燒杯中,此時攪拌機應不停攪拌,并且含有鉻主鹽的溶液應加熱到40℃后熟化5 min。
(4)將上一步中兩份溶液混合,攪拌均勻后加入穩(wěn)定劑與加速劑,攪拌均勻。
(5)在激烈的攪拌條件下加入還原劑溶液,攪拌均勻。
(6)測量p H值,并用氨水調節(jié)p H值。
(7)蓋上保鮮膜加熱到所需溫度,放入處理好的基體試樣,蓋好保鮮膜開始施鍍。
1.4 性能測試
(1)采用日本日立公司生產的S-4800型掃描電鏡觀察鍍層的微觀形貌。
(2)采用日本日立公司生產的S-4800型X射線能譜儀測試鍍層的成分。
(3)采用日本理學株式會社生產的D/max—rb型旋轉陽極X射線衍射儀測試鍍層的晶相結構。
(4)采用上海辰華儀器公司生產的CHI604C型電化學分析儀進行極化曲線測試。以試片為研究電極,飽和甘汞電極為參比電極,鉑電極為輔助電極。將被測試樣放入0.25%的NaCl溶液中,工作電極的面積為1 cm2。
(6)將Ni-Cr-P化學鍍層與Ni-P化學鍍層分別浸泡在10%的NaOH溶液與10%的H2SO4溶液中1 h,取出后測量失重情況。
(7)取兩片同樣的試片(分別編號為1、2),經由粗至細打磨后測量其厚度,用螺旋測微器分別多次測量后取平均值。然后1號試片經過除油、酸洗、活化處理后進行化學鍍Ni-P;2號試片經過除油、酸洗、活化處理后進行化學鍍Ni-Cr-P。分別施鍍2 h后取出,用螺旋測微器測量施鍍后試片的厚度,計算鍍速,公式為:
式中:v為鍍速;d1為化學鍍前試片的厚度;d2為化學鍍后試片的厚度;t為施鍍時間。
(8)采用HVS-1000型數(shù)顯顯微硬度計測試鍍層的硬度,施加載荷為300 g,加載時間為10 s。分別測量基體、Ni-P化學鍍層及Ni-Cr-P化學鍍層的硬度。
(9)采用彎曲、劃格、銼刀3種試驗方法測試鍍層的結合力。
2.1 Ni-Cr-P化學鍍層的微觀形貌
使用掃描電鏡觀察Ni-Cr-P化學鍍層的微觀形貌。圖1為不同倍率下的Ni-Cr-P化學鍍層的微觀形貌。由圖1可知:在2 000倍下,鍍層表面平整均勻,大面積為均勻的細小胞狀結構,偶見稍大的胞狀結構;放大到10 000倍時,鍍層表面為細致緊密的胞狀結構,最大胞狀結構的直徑也在3μm以下,大部分胞狀結構的直徑在1μm左右。
2.2 Ni-Cr-P化學鍍層的成分分析
According to Stokes’ law, the resistance f of the phosphor particles during the settling time can be expressed as:where η is the mixing viscosity coefficient of silica gel and ν is the settling velocity of the phosphor solid particles.
圖2為Ni-Cr-P化學鍍層的EDS面掃描圖。由圖2可知:鉻的分布比較均勻;磷、鉻、鎳的質量分數(shù)分別為13.32%、0.35%、86.34%,鍍層為高磷合金。鉻的質量分數(shù)比較低,但是EDS測試手段通常用于定性分析或半定量分析,只能測出鍍層表面深度5μm左右的各種元素含量,而本實驗中30μm厚的鍍層中間的元素則不能被測出。
2.3 Ni-Cr-P化學鍍層的晶相結構分析
圖3為Ni-Cr-P化學鍍層的XRD圖。圖3中沒有明顯的尖銳峰,只有中間存在一個明顯寬化的衍射峰,表明Ni-Cr-P化學鍍層為非晶態(tài)結構。配位劑復配所得鍍層中鉻的質量分數(shù)很低,而磷的質量分數(shù)為13.32%時即可得到非晶態(tài)的Ni-Cr-P化學鍍層,說明在Ni-P二元合金中加入鉻有利于形成非晶態(tài)合金。
2.4 交流阻抗測試
圖4為基體、Ni-P化學鍍層與Ni-Cr-P化學鍍層的交流阻抗圖。對交流阻抗圖進行擬合,得到的電化學反應電阻數(shù)據為:基體116.5Ω,Ni-P化學鍍層179.9Ω,Ni-Cr-P化學鍍層192.6Ω。Ni-Cr-P化學鍍層的電化學反應電阻比基體的高76.1Ω,Ni-P化學鍍層的電化學反應電阻比基體的高63.4Ω??梢?,Ni-P化學鍍層的耐蝕性比基體的要高出很多,而Ni-Cr-P化學鍍層的耐蝕性要比Ni-P化學鍍層的更好一些。
2.5 極化曲線測試
圖5為基體、Ni-P化學鍍層與Ni-Cr-P化學鍍層的極化曲線。表1是對極化曲線進行擬合得到的數(shù)據。結合圖5和表1可知:無論是Ni-P化學鍍層還是Ni-Cr-P化學鍍層,它們的自腐蝕電位都要高于基體的。尤其是Ni-P化學鍍層,相比基體的自腐蝕電位提高了0.5 V。而從自腐蝕電流的角度來看,Ni-Cr-P化學鍍層的自腐蝕電流為2.835×10-7A,比基體的降低了近兩個數(shù)量級;而Ni-P化學鍍層的自腐蝕電流為6.537×10-6A,比基體的僅降低了一個數(shù)量級。在腐蝕過程中,自腐蝕電流代表的是腐蝕速率,所以Ni-Cr-P化學鍍層的耐蝕性更好一些。
2.6 鍍層耐酸堿性腐蝕測試
表2為Ni-P化學鍍層和Ni-Cr-P化學鍍層的耐酸堿性腐蝕試驗結果。由表2可知:Ni-Cr-P化學鍍層、Ni-P化學鍍層都更耐堿液的腐蝕;Ni-Cr-P化學鍍層與Ni-P化學鍍層相比更耐酸和堿的腐蝕。
2.7 鍍速測試
表3為化學鍍Ni-P與化學鍍Ni-Cr-P的鍍速比較。由表3可知:化學鍍Ni-Cr-P的平均鍍速為14μm/h,比未添加鉻主鹽的化學鍍Ni-P的鍍速要低一些。這是因為加入鉻主鹽而降低了鍍速。
2.8 鍍層硬度測試
表4為基體、Ni-P化學鍍層與Ni-Cr-P化學鍍層的硬度比較。由表4可知:Ni-Cr-P化學鍍層的硬度比基體及Ni-P化學鍍層的有了較大提高。
2.9 鍍層結合力測試
采用彎曲、劃格、銼刀3種試驗方法對鋼鐵基體化學鍍Ni-Cr-P后的試樣進行結合力測試。用工具鉗夾住鍍片彎曲,從180°彎折到360°,鍍層沒有裂紋或起皮;然后用壁紙刀在試片上沿一條線用力劃幾刀,用鉗子夾住,沿劃的線彎折,鍍層有劃痕但是沒有裂紋或起皮;用壁紙刀在鍍片上劃格,留下輕微劃痕,擦拭后消失;用銼刀來回打磨鍍片,表面光滑度下降但沒有粉末。以上試驗證明Ni-Cr-P化學鍍層與基體結合良好,不易脫落。
(1)Ni-Cr-P化學鍍層呈細致、均勻、緊密的胞狀結構,胞狀結構的直徑在1~3μm;鍍層表面含有鉻;鍍層為非晶態(tài)結構。
(2)交流阻抗、極化曲線測試及耐酸堿性腐蝕試驗結果表明:Ni-Cr-P化學鍍層的耐蝕性比Ni-P化學鍍層的更好。
(3)Ni-P化學鍍層的硬度是基體的1.47倍,而Ni-Cr-P化學鍍層的硬度是基體的2.56倍。Ni-Cr-P化學鍍層與基體結合牢固。
[1] 楊玉國,孫冬柏,楊德鈞.化學鍍Ni-Cr-P合金鍍層在NaCl溶液中的耐蝕性[J].腐蝕科學與防護技術,2005,12(3):138-140.
[2] 楊玉國,孫冬柏.Ni-Cr-P化學鍍液的配制方法[J].表面技術,1998,28(4):43-44.
[3] 趙鵬,王維德.化學鍍鎳技術及其研究進展[J].新技術新工藝,2007(10):100-102.
[4] 李松巖.鎳磷非晶態(tài)合金化學鍍在兵器上的應用前景[J].彈箭技術,1998(2):39-41.
[5] 徐立紅,張信義.化學鍍鎳-鉻-磷非晶態(tài)合金的研究[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8(4):55-57.
Performance Testing of the Ni-Cr-P Coating Prepared by Electroless Plating with Compound Complexing Agents
HUANG Xiao-mei, XU Xiao-peng, LI Yang, LIAO Ming-rui
(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 150001,China)
The morphology,composition,structure,corrosion resistance,plating rate and hardness of Ni-Cr-P coating prepared by electroless plating with compound complexing agents composed of sodium formate,sodium acetate,citric acid and lactic acid were tested.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i-Cr-P coating featuring fine cellular structure,and chromium element was involved,which impel the formation of non-crystalline structure.The plating rate of electroless Ni-Cr-P plating was 14μm/h.Compared to electroless Ni-P coating,the electroless Ni-Cr-P coating has better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higher hardness.
complexing agent;electroless Ni-Cr-P plating;performance testing
TQ 15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4742(2015)06-0018-04
201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