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展 閆 冬 易志峰
(信陽市市政工程公司,河南 信陽 464000)
由于之前采用比例尺進行測繪技術,成圖時工程量相當大,程序也比較復雜,繪圖時也比較麻煩,時間比較長,早已無法適應現在急速發(fā)展的社會需求。而將數字化測繪成果當作底圖,利用計算機進行各種的規(guī)劃設計,得到更加精確的電子圖形。跟傳統(tǒng)的工程測繪技術相比,具有精度高、投入人力小、易于修改和保存等優(yōu)點,將數字化技術得到進一步的提高[1]。
自從全球衛(wèi)星定位技術,也就是GPS的定位、導航功能出現,工程測繪技術出現了更大的變革。從20世紀到現在經歷了20年的研究,實現了海、陸、空三維導航的能力,而且具有定位功能。GPS接收系統(tǒng)的不斷提高,廣域差分技術以及載波相位差分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得GPS技術在各個領域中廣泛應用。最初的GPS衛(wèi)星星座,包括了24顆衛(wèi)星,其中有21顆用于導航,3顆是備用衛(wèi)星。這些衛(wèi)星分布于6個傾角是55°、高度大概是20200公里的軌道上。一般,在地球上倘若沒有遮擋,都能夠接收6顆以上的衛(wèi)星信號。為了有效提高定位的精度,在GPS衛(wèi)星建成之后,美國相繼發(fā)射衛(wèi)星,現今GPS衛(wèi)星一共有31顆[2]。
地理信息技術(GIS技術)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在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基礎上獲取各種需要的地理信息,涉及計算機科學、空間信息科學、測繪遙感科學、環(huán)境科學以及管理科學等方面的學科?,F在已經成為各個領域地理信息技術的基本工具。它不僅能夠進行簡單的地理數據收集、整理與輸出,還可以進行空間的提示、預測以及輔助決策功能。
工程測量中的數字測量技術利用計算機計算、影像處理技術以及模式識別等學科的理論與方法,形成數字的、影像的地圖產品。攝影測量技術的最大應用是在全數字攝影工作站的出現之后,加上全球衛(wèi)星定位技術的融入,更是進一步推動了它的發(fā)展步伐。
工程測量中的遙感技術,簡單來講就是RS 技術,它是一種大面積的同步觀測技術。因其時間與數據的結合得到廣泛的應用。遙感技術,伴隨空間飛速發(fā)展,遙感分辨率有了很大的提升。分辨率從最初80m 提高到了30m,10m,5.8m,2m,并且正向1m 或者是優(yōu)于1m 的分辨率發(fā)展,光譜分辨率能夠達到5 納米到6 納米量以及400多個波段。多光譜航空攝影和高分辨率的衛(wèi)星遙感技術已經成為現在對地形觀測來獲取信息的必要方式。不管什么類型的地圖,或者多小的比例尺都可以利用圖感技術來采集,在各地的地圖繪制輸出中得到廣泛應用。
按照要求在測區(qū)內部設置高程的控制點,之間需要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并且在兩個鄰近的水準點之間,形成水準路線,把水準路線組成的網線叫作高程的控制網。使用水準儀,對水準點間之間存在的高差進行觀測,叫作水準網。使用電磁波的測距儀,對測邊與經緯儀測量垂直角的叫作三角的高程控制網。在工程測量中,進行高程控制的測量如下。
①建立起高程控制網,使用等外閉合的水準路線進行控制,在每個站點使用后前前后的順序進行觀測,使用角度傾斜的水準儀進行逆時針的觀測,再使用自動安平的水準儀進行順時針的觀測。
②測站計算與檢核,對于后視距進行計算,后視距等于后尺上絲讀數減去后尺下絲讀數得出的差再乘以一百,或者等于前尺上絲讀數減去前尺下絲讀數得出的差再乘以100。
③對于工程的高差進行計算,在改儀器高之前,高差等于后尺中絲讀數減去前尺中讀數,而在儀器高改變之后,高差等于后尺中絲讀數減少前尺中絲讀數。如果出現兩次的高差之間存在的差異超過5mm,那么就存在異常,需要查明是哪里出了問題,對于高差進行重新計算,直到符合要求,需要得出兩次計算的高差平均值。
④對于水準測量進行檢核,最初,需要對于檢核進行計算,由已知的公式∑h=0計算,在進行閉合之后,各個點的高差代數相加的和需要等于后視讀數想加的和減去前視讀數相加的和。如果閉合差超過了限制,那么需要找到原因,重新進行測量工作。還有,在改變儀器的高度后,測量兩次的高差,然后進行比較,如果得到的結果超過了6mm,那么需要重新進行測量。還需要進行閉合差的調整,等到閉合差在容許值之內時,能夠認為各個站出現誤差的可能是一樣的,因此,閉合差根據距離形成正比。
平面控制測量工作,在工程測量中屬于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工程測量中,工程的資料能否確保準確性,與平面控制測量的質量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在進行平面控制的測量工作中,通常使用的方法有交會法定點測量、導線測量、三角測量。
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建設與維護技術是指構建和維護與現代空間信息科學技術發(fā)展狀況相適應的現代測繪基準體系的技術的總稱。開展地理信息應用于人體定位、現代物流、交通信息、數字旅游、家庭智慧生活等方面關鍵技術和平臺研究,滿足人們對地理信息服務的廣泛需求。開展地理信息在糧食安全、生產安全、社會安全監(jiān)控、軌道交通、礦產資源定位探測與三維模型化表現、海嘯預警等領域應用關鍵技術研究,開展虛擬領土、虛擬版圖建設與管理技術研究,充分發(fā)揮地理信息對國家安全的支撐作用。
綜上所述,現代測繪學科的發(fā)展,其內涵不斷擴展,研究內容和發(fā)展空間不斷拓寬,工程測繪不再是一門單純的技術基礎學科,我國已實現由傳統(tǒng)測繪向數字化測繪的轉變和跨越。測繪學科的融合使得現代測繪學科逐漸走向綜合化發(fā)展的道路,成為各學科重要的基礎研究工具和應用學科,呈現出勃勃向上的無限生機。
[1]溫勇斌.市政路橋工程中工程測量的應用探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45.
[2]黃強,范東明,馮遠,等.AutoCAD三維立體圖測繪技術及數據處理[J].工程勘察,2010(12):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