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永強
16排螺旋CTA對肺動脈栓塞的診斷
湯永強
目的 分析并記錄16排螺旋CTA對于肺動脈栓塞疾病的診斷,并研究其在該疾病診斷中的價值。方法 選取30例肺動脈栓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其病歷資料,使用東芝aquilion 16層螺旋CTA進行掃描,配合對比劑聯(lián)合完成對患者的檢查。并進一步研究其紋理映射、多平面重組,以及容積再現(xiàn)等科學影像情況,通過技術(shù)合成三維影像,并加以研究。結(jié)果 通過患者肺部三維影像可明顯顯示兩側(cè)肺動脈主干、肺葉動脈、段與亞段肺動脈。30例肺動脈栓塞患者的影像結(jié)果顯示有受累動脈21支,其中肺動脈分支患有栓塞的有9例,肺段支氣管以及亞段患有栓塞的有14例。30例患者的16排螺旋CTA表現(xiàn)分為直接征象和簡介征象兩種,其中直接征象表現(xiàn)為充盈缺損,間接征象則表現(xiàn)為發(fā)生栓塞部位肺部紋理較為稀疏,患者胸腔內(nèi)存有液體,肺部動脈明顯高壓。結(jié)論 16排螺旋CTA可以準確的診斷肺動脈栓塞疾病,對于肺動脈疾病的診斷及臨床治療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肺栓塞;16排螺旋CTA;血管造影術(shù);診斷
肺動脈栓塞(pulmonary embolish,PE)又稱為肺栓塞,造成該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內(nèi)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動脈,從而破壞肺動脈正常循環(huán),最終導致患者出現(xiàn)生理病變。影像患者正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近年來,醫(yī)學研究證實,肺動脈栓塞的致死率逐年上升,因此,找尋科學有效的方法來對肺動脈栓塞疾病進行及時的診斷,并以此為依據(jù),科學治療,對于改善預后,降低肺動脈栓塞致死幾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準確診斷,及早治療對于保障肺動脈栓塞患者生命安全尤為重要。本文通過選取30例肺動脈栓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準確研究其病歷資料,分析并記錄16排螺旋CTA對于肺動脈栓塞疾病的診斷,并研究其在該疾病診斷中的價值,效果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上饒市鉛山縣中醫(yī)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治療的30例肺動脈栓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30例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年齡37~79歲,平均年齡(59.43±6.72)歲?;颊咧杏?例患者患有下肢靜脈血栓疾病,3例患者曾經(jīng)受過外傷,5例患者曾經(jīng)接受過手術(shù)治療。30例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有胸部悶、呼吸不流暢,胸部疼痛、劇烈咳嗽,甚至咳血,還有少數(shù)患者下肢浮腫脹痛。
1.2 檢查方法 使用東芝aquilion 16層螺旋CTA對患者進行檢查,患者處于仰臥狀態(tài),一起掃描位置為胸腔入口至膈肌水平位置,其中包含整個肺野。患者屏氣1次,醫(yī)護人員從頭部向腳部掃描。掃描儀器所處條件為:120 kV電壓,210 mA電流,厚度為0.5 mm,探測器規(guī)格為16×0.5 mm,走床的移動速度控制在18 mm/圈,0.5 s/圈,準直器的寬度為0.5 mm。掃描過程中配合造影劑,本次研究使用非離子型造影劑,即規(guī)格為300 g/ L的碘佛醇。注射造影劑的速度控制在3.5 mL/s。本次試驗只使用示蹤技術(shù):肺動脈主干區(qū)設(shè)為ROI,當峰值達到100 HU時,進行自動觸發(fā)掃描。
掃描得出的數(shù)據(jù)進一步進行紋理映射、多平面重組,以及容積再現(xiàn)等一些科學影像處理,通過技術(shù)合成三維影像,并加以研究。
2.1 通過患者肺部三維影像可明顯顯示兩側(cè)肺動脈主干、肺葉動脈、段與亞段肺動脈。30例肺動脈栓塞患者的影像結(jié)果顯示有受累動脈21支,其中肺動脈分支患有栓塞的有9例,肺段支氣管以及亞段患有栓塞的有14例。
2.2 肺動脈栓塞的16排螺旋CTA表現(xiàn),30例患者的16排螺旋CTA表現(xiàn)分為直接征象和簡介征象2種,其中直接征象表現(xiàn)為充盈缺損。間接征象則表現(xiàn)為發(fā)生栓塞部位肺部紋理較為稀疏,患者胸腔內(nèi)存有液體,肺部動脈明顯高壓。直接征象為充盈破損,根據(jù)肺動脈血管中栓子的位置大致可分為以下4種:(1)中心型:栓子位于肺動脈血管的中心位置,栓子周圍分布著密度較高的對比劑。(2)偏心型:偏心型為肺動脈栓塞最為常見的類型,栓子位于肺動脈血管的一側(cè),高濃度的對比劑則分布于肺動脈血管的另一側(cè)。(3)附壁環(huán)型:栓子分布于肺動脈血管中心周圍,呈環(huán)繞狀態(tài),而血管中心則為高密度的對比劑。(4)閉塞型:肺動脈血管的密度較低,且無對比劑。
肺動脈栓塞形成的主要原因為栓子阻塞血管,而栓子則來源于靜脈系統(tǒng)或右心室,栓子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2-3]。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生活節(jié)奏逐漸加快,各種疾病紛紛來襲,據(jù)調(diào)查,肺動脈栓塞疾病的發(fā)病率僅次于冠心病及高血壓疾病,對于患者的致死率更是高達30%,肺動脈栓塞疾病已經(jīng)成為人類公認的常見病。高致死率使得肺動脈栓塞疾病成為醫(yī)學界研究的重點,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該病患者進行及時的抗凝治療可以有效地緩解患病程度。隨著CT技術(shù)的發(fā)展和革新,一種全新,科學的診斷方法——16排螺旋CTA以其快速、安全、可靠地性能逐漸被廣大肺動脈栓塞患者熟知,成為診斷肺動脈栓塞疾病的主流手段[4-5]。
3.1 肺動脈栓塞的診斷方法,以及16排螺旋CTA對于該病診斷的優(yōu)勢 隨著醫(yī)學技術(shù)水平的飛速發(fā)展,影像學檢查成為當前醫(yī)學及診斷肺動脈栓塞疾病的主要手段。目前,主流的影像學檢查方法主要有:X線檢查、血管造影、CT檢查、磁共振成像以及肺通氣灌注核素掃描等等,這些檢查方式各有利弊。相比之下,肺通氣灌注核素掃描對于肺動脈栓塞疾病的檢查準確性較低,不能夠準確的描述出病變部位及致病栓子狀態(tài);CT檢查相比于其他方法,檢查時間較短,但由于其的空間分辨率較小,對肺段下部的血管描述能力較弱,且其價格將為昂貴;磁共振成像技術(shù)的敏感性較高,但對于肺段及亞肺段的栓塞檢查則較為困難。當前醫(yī)療界將血管造影技術(shù)作為檢查肺動脈栓塞的黃金標準,但接受血管造影檢查的肺動脈栓塞患者需要進行插管治療,一方面,患者較為痛苦。另一方面,檢查后容易形成并發(fā)癥,患該并發(fā)癥的死亡幾率更是高達0.5%;X線檢查聯(lián)合心電圖是肺動脈栓塞疾病的很好輔助檢查療法,尤其是當發(fā)生較大肺動脈栓塞時,平片常可看見患者一側(cè)的肺動脈明顯增粗,常見于右側(cè)。但僅憑X線胸片對肺動脈栓塞疾病進行確診,還存在一定的差異。雖然大多數(shù)肺動脈患者的心電圖表現(xiàn)異常,但根本沒有特異性,無法作為確診依據(jù);近年來,16排螺旋CTA逐漸被人們熟知,且廣泛應用于醫(yī)學領(lǐng)域。16排螺旋CTA具備較高的2軸分辨能力及大范圍的覆蓋能力,使得肺部血管影像和三維重建技術(shù)有了本質(zhì)的突破,大大的縮短了檢查時間,對于患者造成的輻射也更小,對比劑對于患者的毒副作用較小,自應用于肺動脈栓塞疾病的診斷以來,16排螺旋CTA以其安全可靠的性能,為患者的確診提供了科學的保障,大幅度提高了肺段動脈和亞肺段動脈栓塞的檢出幾率;16排螺旋CTA不僅可以清楚的顯示出肺動脈發(fā)生栓塞部位的形態(tài),還可以明確栓子與血管壁的關(guān)系。由于16排螺旋CTA具備較好的實用性,對于肺動脈栓塞疾病的檢查安全可靠,很多學者預測,隨著16排螺旋CTA的進一步發(fā)展,16排螺旋CTA很可能取代血管造影技術(shù),成為診斷肺動脈栓塞疾病的金指標[6-7]。
3.2 16排螺旋CTA診斷肺動脈栓塞疾病的體會 本研究認為如何科學合理的分析16排螺旋CTA影像資料,是確診肺動脈栓塞疾病的關(guān)鍵之處。首要要熟練掌握三維重建技術(shù)的原理,并熟悉肺部解剖學特征,以及掌握16排螺旋CTA診斷肺動脈栓塞的依據(jù),在進行三維重建時,要盡量避免在重建上花費過多時間,比如在進行鑒別肺動脈栓子,肺門和縱隔淋巴結(jié)時,可以使用冠狀位、矢狀位以及斜面作為重建手段,且要時刻注意移動偽影的變化情況,這樣才可以圓滿的完成診斷。16排螺旋CTA作為高科技研究成果,在醫(yī)學界應用極其廣泛,尤其是一些基層醫(yī)院,更是倍受青睞。通過本文的研究和分析,16排螺旋CTA是一種安全性高,無創(chuàng)傷,快速準確的診斷方法,可以準確的診斷肺動脈栓塞疾病,對于肺動脈疾病的診斷及臨床治療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建議在基層醫(yī)院廣泛推廣使用。
[1] 卓建平,嬴潔,葛德亮,等.評價16排螺旋CTA對肺栓塞診斷的臨床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3,11(2):28-30.
[2] 段凱,蘇燕玲,胡毅,等.64層螺旋CT診斷不同程度冠狀動脈狹窄的臨床價值[J].當代醫(yī)學,2011,17(1):115-117.
[3] 張國俊,徐金虎,呂紅菊,等.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對肺動脈栓塞診斷及快速評價嚴重程度的價值[J].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4,36(12):1367-1369.
[4] 丁鋒,王帥,徐文奎,等.16排螺旋CTA在肺動脈栓塞診斷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18(23):217-218.
[5] 戴國華,周巍,杜湘珂,等.16層螺旋CT與核素肺灌注/通氣顯像對肺動脈栓塞的診斷價值[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5,20(12):1073-1075.
[6] 王浩,紀盛章,馮瑩印,等.16排螺旋CT在高危胸痛診斷中的應用[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0,20(5):675-678.
[7] 黃云華,鄭佳,陳建新,等.16層螺旋CT血管造影(CTA)對肺動脈栓塞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5,13(7):46-4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6.037
江西 334500 上饒市鉛山縣中醫(yī)院影像科 (湯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