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廣
古逸樸茂 金石之氣
文 張廣
“把酒時看劍,焚香夜讀書”,古樸自然,返璞歸真,字里行間流露出一股儒雅文人之氣。此聯(lián)雖出自詩書畫俱佳的東晉右軍將軍王羲之,但卻選擇書法史上最早出現(xiàn),點畫單純的篆書來演繹對聯(lián)意韻,可謂匠心獨特。其書融甲骨和金文的筆法、結(jié)構(gòu)為一體,用筆尖銳勁利,很有裝飾意味。落筆古雅,凝而不滯,整飭古樸,圓渾厚達,從容不迫,有古逸樸茂之姿。結(jié)構(gòu)古穆豐腴,勻稱之中富于變化,不經(jīng)意間天真爛漫,字里行間既有金石之氣,又有書卷氣,不失為佳作。
世界上,擁有書法藝術(shù)的民族屈指可數(shù),無疑中國是幸運的,而且一輝煌就是幾千年。最早可上溯至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晚也可從秦漢算起。書法這種獨特的造型藝術(shù),在世界文化藝術(shù)寶庫中獨放異彩?!白瓡?,一是因為年代久遠;二是因為早期字體尚未定型,難以辨認;三是電腦、手機等對書寫工具的沖擊;使得篆書越來越邊緣化、陌生化。有幸看到“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幅對聯(lián),如同斷酒七日,又逢窖中佳釀一般。
“云中月出”“古風永茂”“落霞孤鶩秋水長天”……這幾組扇面作品,精致、細膩,雖受篆書筆法單純的桎梏,但中鋒運筆,字體飽滿圓融,直畫如玉柱,弧畫如曲鐵。筆畫遒勁,結(jié)體平正,古樸厚重間又不乏靈動倜儻。
觀其書法,仿佛可見:潔白的紙上,一支靈活多變的筆,在腕力的帶領(lǐng)下,或左或右,或輕或重,墨應勢而行,韻散如漪,留下斑斑跡相。此刻,手中的筆,成為他手指的延伸,筆的疾厲、徐緩、飛動、頓挫,都受主觀的驅(qū)使,成為他情感、情緒的發(fā)泄。他把個人的生活感受、學識、修養(yǎng)、個性等悄悄地儲與筆桿,在運筆中傾注于紙面,潛藏于字面。
還有一點,我感觸特別深刻,那就是,在其書法作品中,隨處可見的金石之氣。這種氣仿佛鑲嵌在他筆下的每一個字上,驅(qū)之不去,氣、骨、肉一體,成為他個人的一股浩然正氣??梢源y,其一定也是方章篆刻的“道上人”。
劉瑞鵬身為書法系教師,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是和相貌一般的儒雅,難能可貴。取法天然、古逸樸茂、金石之氣,定能輔其“扶搖直上九萬里”。
扇面小品 劉瑞鵬/作
“把酒焚香”聯(lián) 劉瑞鵬/作
“明月清泉”聯(lián) 劉瑞鵬/作
劉瑞鵬
字扶搖,山西孝義人。自幼習書,師從著名書法家文景明先生,國家一級作家、著名書法篆刻家劉瑞祥先生,著名書法家趙發(fā)潛先生,著名畫家靳冠山先生。2005年考入太原師范學院文學院書法系跟隨著名書家劉鎖祥先生、姚國瑾先生、韓少輝先生、馬俊青先生、劉維東先生、梁鴻先生深入學習,2009年畢業(yè)后留校任教。現(xiàn)為太原師范學院文學院書法系教師、輔導員、思政委副主任,山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山西省青年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榮獲:2012年“凱嘉杯”山西省第十屆書法臨摹大賽優(yōu)秀獎;2013年山西省第九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入展;2013年山西省第二屆群眾書法篆刻作品展優(yōu)秀獎。多次入展省市書法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