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華
(同煤集團云岡礦,山西 大同 037017)
同煤集團云岡礦自建礦以來從未施工過此類斷層,由于斷層落差大、施工工藝繁瑣、員工勞動強度大、施工緩慢、危險系數(shù)高,以現(xiàn)有的施工工藝及支護工藝不能保證安全、順利的通過,即使安全順利的通過也不能保證將來回采時無安全隱患,并且維護巷道危險性高,維護費用也相對較高。
為了避免對施工人員及設備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減少煤炭損失,增加煤礦效益,并為將來遇到此類地質構造提供有效可靠的經驗及安全保障。經有關礦領導的組織,研究出一套可靠的、具有針對性的施工方案。
2615巷位于12號層406盤區(qū),該巷道東西走向布置,設計長度438m,煤層較穩(wěn)定,簡單無夾石,煤層厚度1.9~6.5m,平均4.5m,煤層賦存較穩(wěn)定,傾角在1°~3°,平均2°。
2615巷道直接頂為細砂巖灰色,含少量暗色物質,膠結結實,厚度為2.4m。老頂為細砂巖灰色,膠結堅實,硬度較大,底部為石英砂巖薄層。底部發(fā)育一層0.2m的煤線,厚度為31.25m。巷道北部為云岡礦物探低阻異常區(qū),南部靠近宏達煤礦主副井筒,西部為云岡礦406盤區(qū)的三條盤區(qū)巷,東部靠近我礦與晉華宮井田礦界。
但在2615巷道距506-4回270~290m范圍內處發(fā)育一條東南走向落差為30m的正斷層(見下頁圖1),預計在過斷期間頂板破碎,壓力較大,掘進困難,且支護難度非常大。
1)當遇斷層或出現(xiàn)頂板破碎時,采用錨桿、鋼帶、金屬網(wǎng)、錨索梁支護。頂板打設四眼鋼帶(孔距900mm、長度320mm)并鋪金屬網(wǎng),頂錨桿排距1m(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增大支護密度,當1m排距不能有效維護頂板時,頂板錨桿排距可縮小為800mm并割夠一個支護排距,支護一排錨桿,必要時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縮小排距);打設三眼錨索鋼梁(長度4 000mm、孔距1 900mm),排距2m(必要時縮小到1.0m或0.5m)。過斷期間錨索均采用10m鋼絞線,邊錨索與鋼梁呈65°角斜拉。并在巷道頂板破碎處進行掛頂網(wǎng)(注:本措施中出現(xiàn)的頂網(wǎng)均為金屬網(wǎng))支護,頂網(wǎng)順巷布置,相鄰兩網(wǎng)間搭接200mm,用14號鉛絲在搭接處間隔200mm按三花狀扭結。
2)遇到斷層時,必須在斷層的上下盤支護錨索梁,并位于斷層處前后10m支護頂網(wǎng)上。
3)巷道頂板和兩幫壓力均較大時,增加打設角錨索,角錨索的打設排距為2m,角錨索長度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但不小于4m,且保證幫網(wǎng)和頂網(wǎng)連接良好。
圖1 斷層圖
4)若頂板破碎比較嚴重,難以留住且因為支護等級低不能或難以維護時,要提前打鋼針,每排鋼針以仰角不大于5°間距0.3m至0.5m打設一排鋼針,矩形巷道鋼針布置:鋼針要以一個水平,一個方向打設在工作面頂端,外露長度不大于0.5m,含煤(巖)體深度不小于2.5m,第一排鋼針的尾部與緊靠工作面的棚梁搭接,或者注設專用的錨索鋼梁懸吊在鋼針尾部。每掘距離2m處補完棚架時在上一排鋼針的掩護下再打下一排鋼針,如此循環(huán)往復。在穿鋼針的過程中,頂板破碎難以保證工作面的安全時,把工作面的煤碴攤平壓實,在工作面中間和風筒處打設“井”字型木垛,木垛采用1.2m長的道木,并用把釘聯(lián)接,木垛頂部與頂板剎緊背牢后并在當空頂處的圍巖穩(wěn)定后,進行穿鋼針工作,鋼針間距0.3m至0.5m,插入工作面的深度不小于2.5m,鋼針的尾部用兩架棚梁搭起,背結實。完成巷道行人一端的鋼針支護后,在巷道另一端打設木垛,穿鋼針,最后拆除工作面中間的木垛。在下一次的穿鋼針作業(yè)中,如上所述依次循環(huán)直至通過斷層破碎帶。
5)如頂板破碎特別嚴重并且支護等級相對較低都不能有效維護時,采用下面的支護方案(見下頁圖2):
1)采用架棚支護、錨索鋼梁支護和護頂網(wǎng)支護,并配合在巷道頂板打注“馬麗散”和穿鋼針方法的支護方案。棚梁長度為4 000mm,鋼腿高度為2 900mm,架設鋼梁鋼腿棚時,棚距為1m(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必要按時縮小到0.5m),鋼梁兩端與鋼腿頂部的開口鎖定,每相鄰兩架鋼腿之間用兩道拉桿進行固定,同時,每根鋼腿均用“U”型卡子與巷幫固定,“U”型卡子布置在棚腿的1/3和2/3兩處,鎖定“U”型卡子的錨桿采用2m以上的錨桿,錨桿的注設和安全要符合作業(yè)規(guī)程的要求。鋼腿的底部必須挖柱窩支在實底上,必要時鋼腿底部焊接柱靴。如果在一對鋼腿的支護下,棚梁仍有彎曲變形現(xiàn)象,在棚梁的每端再支設一根或兩根圓木,即一梁兩柱或一梁四柱,圓木必須垂直支在硬底上,上端與鋼梁平面緊接,并用木楔背緊背牢,如鋼梁平面不能與木柱平面接緊,木柱頂端必須開槽與鋼梁相托。頂板與鋼梁之間的空隙用道木呈“井”字型與頂板剎緊背牢。必要時,用短錨索鋼梁重新懸吊棚梁,短錨索鋼梁與棚梁方向垂直,布置在棚梁的兩端,懸吊棚梁的一端,或者采用“U”型卡子加錨索懸吊棚梁的一端,確保棚梁對頂板的支撐作用。
2)由于構造復雜,頂板變化較大,鋼梁鋼腿棚仍不能有效控制頂板時,在每兩架鋼梁鋼腿棚之間再背一架錨索梁。每兩架錨索梁的排距為0.5m,同時,采用注“馬麗散”和穿鋼針的方法。
3)在通過破碎帶的過程中,錨索的長度為10m;割煤時,每夠一排鋼梁排距時,必須停下架棚;巷道注設“馬麗散”和穿鋼針后,每次掘進距離控制在1.0m以內。
圖2 支護平面圖
假設因為斷層的錯動和牽引,破碎帶范圍擴大、頂板破碎異常嚴重并且使用方案仍不能有效維護時,則采用半圓拱形斷面代替原來的矩形斷面(如圖3所示),拱高1.33m,直臂高1.51m,巷道寬度縮小到4.2m,巷道全高3m不變,同時用與之相適應的“U29”型棚腿及掛金屬網(wǎng)支護頂板。棚距1m,錨桿:每排6根,排間距1 000mm×900mm,錨桿鋼墊使用250mm×250mm鋼托板;錨索:每2排打3根錨索,間距1.8m,排距2.0m,錨索采用10m鋼絞線,使用0.6m的單眼鋼梁(沿巷道走向布置)作為錨索托板支護。同時,采用注“馬麗散”和穿鋼針的方法,以達到最強的支護效果。
圖3 斷面圖(m)
使用該掘進方式及支護形式效果良好,不僅大大提高了支護質量,而且還確保8631工作面按正常工作面布置,雖未降低了員工的勞動強度,但減少了因斷層落差大、頂板破碎等帶來的安全隱患,能夠很好地掌握巷道成型,減少了后期材料費用的投入,同時能夠保質保量的完成煤礦下達的掘進任務,緩解了礦采掘銜接的緊張局面。
該支護形式及掘進方法可使掘進隊通過此類特大斷層時廣泛應用,不僅提高了支護質量、巷道成型并確保采掘正常接替,還避免了在此類特大斷層下掘進過程存在的諸多不安全因素,并為施工此類斷層提高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