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香玉
(周口師范學院 新聞與傳媒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1)
隨著信息時代的變化,人們從最初利用手機作為一種通訊工具到手機與移動網絡的結合,使得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也發(fā)生了重要的變化,這對于手機的功能從最初的打電話到綜合型媒體的使用功能,改變了手機傳統(tǒng)的工具方式,它的靈活、普及使得手機的優(yōu)勢逐漸擴大,從而使得人們把手機稱為“第五媒體”.在多種定義手機新媒體的概念中,本文將手機新媒體定義為以手機為以手機為視聽終端、手機上網為平臺的個性化信息傳播載體,它是以分眾為傳播目標,以定向為傳播效果,以互動為傳播應用的大眾傳播媒介.[1]因此,新媒體并不是作為簡單的打電話的通訊工具,更是人們進行傳播信息的媒介.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成熟和完善,以智能為功能的手機新媒體逐漸越來越為廣大人民所接受,這就意味著手機的使用功能也逐漸擴大,尤其是手機在與互聯(lián)網結合的過程中來,手機的使用功能攜帶方便和不受地域限制等特點,使得手機與互聯(lián)網有許多共通之處.首先,手機覆蓋面廣泛.互聯(lián)網運營商在世界各處所在,人們用于手機傳播交流信息進行溝通,手機移動互聯(lián)網的使用在全國范圍內上適用.其次,手機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傳統(tǒng)的手機能夠提供大量的信息,但是并不能夠滿足人們帥選自己的信息,而手機新媒體的使用使得不同的信息進行分類,從而能夠有效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從而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特色.最后,攜帶方便并具有移動性,手機用戶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能夠保障信息的快速傳播和瀏覽信息,能夠及時有效的關注身邊的事件,從而有效的接收信息,使得手機的信息更新和互聯(lián)網的更新達到了同步,這是手機新媒體帶來的方便之處.
在手機出現(xiàn)之前,人們只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加強與身邊人的簡單的信息溝通和與家人朋友的聯(lián)系,而隨著智能手機的出現(xiàn)和手機功能的多樣化,手機的發(fā)展也緊跟時代的步伐,而簡單的手機功能并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的溝通需求,更多的是在信息變化加快的情況下,在大學生校園中掌握新聞資訊和搜索多種信息,才是大學生擁有手機的基本要求.大學生可以使用手機上網搜索學習資料,還可以便捷地使用交流論壇、電子公告板等形式獲取信息,打破傳統(tǒng)的封閉式、同步進行的學習方式,形成開放式、交互式、自主型的學習模式.[2]因此,手機新媒體逐漸成為當代大學生個人信息的交流平臺,從而也加強了大學生對于手機新媒體的依賴程度.
大學生喜歡追求個性尤其是新鮮事物的東西,以此在滿足自己個性需求的情況下,也展現(xiàn)了自己的生活品味和對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從而增加了自己在群體中的表現(xiàn)能力.而頻繁的更換手機也是對于時尚的追求的結果,尤其是對于手機的更新速度極快,大學生總是淘汰自己舊的手機而更換新的手機,從而在購買程度上來追求自己的個性信息.從而在信息更新方面追求自己的個性和對于信息的追求,使得自己的思想和發(fā)展能夠與社會的發(fā)展相協(xié)調.
大學生初入校園,對于校園的生活充滿了多種的新鮮感,而心理的不成熟也使得大學生產生了更多的從眾心理,尤其是在思想還不成熟和自我意識處于青春期的狀況下,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同時在青春期更在意他人和社會對于自己的評價,這就導致了大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這種盲目的從眾心理使得大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加大了對于手機新媒體的依賴程度,尤其是在更換手機的速度上也表現(xiàn)出來.這是造成手機新媒體能夠得到快速發(fā)展的原因.
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任務是培養(yǎng)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是將有利于社會發(fā)展和正確的思想意識傳給大學生,使他們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但是手機新媒體的出現(xiàn)擴展了進行日常管理的基本內容,大學生能夠通過手機新媒體進行信息的篩選,從而能夠接觸更多的知識面,有效的陶冶的文化.因此,手機作為新媒體在教學環(huán)節(jié)過程中尤其重要,這使得教學任務的知識更加廣泛并具有時代性,從而能夠豐富校園文化的教育資源,為黨的先進性的指導思想提供重要的平臺,有效的傳播黨的先進思想.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只能發(fā)揮著接收信息的過程,并不能夠有效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手機新媒體的出現(xiàn)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這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手機能夠有效并準確的定位出大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并進行討論和交流,這種形象的討論式的教學方式能夠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手機媒體同網絡終端一樣,能夠更新知識信息,使接受的更為方便,能夠通過網絡交流平臺發(fā)表自己的言論,使得教學的方式更加靈活和多樣化.
手機同網絡信息一樣,手機能夠為大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有效的平臺,通過對于網絡上信息的更新能夠學到書本上不能學到的知識點,從而能夠在通過教師的講解的基礎上發(fā)揮自己的想象,通過多角度的查閱資料和信息,彌補自己對于知識的追求,從而能夠有效的使得大學生獲取自己想要的資源和信息.有學者認為手機媒體以其普及多樣、便攜即時、交互開放等優(yōu)勢,能夠更加便捷地發(fā)布各種直觀形象的信息,還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手機BBS等可與大學生進行即時學習交流、討論時事.[3]手機新媒體在為大學生擴展知識面和開拓視野的過程中,能夠增強大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得大學生能夠獲取到課堂上所學不到的知識.
在手機新媒體給大學生帶來各種機遇和方便的同時,也給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從而影響了大學生日常管理的進程.比如在課堂上學生玩手機的現(xiàn)象頻頻出現(xiàn),而造成的聲音直接影響了教學的效果和身邊的同學.而對于沒有控制力的學生,部分學生對于教學的不喜歡總成了部分學生上課看小說、玩手機和聊天.這就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對于知識的追求.因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利用手機開著大學生日常管理變得尤為重要.
當代大學生的特點決定了校園文化的建設要符合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尤其是在面對獨立性和叛逆性強烈的大學生,要通過觀察和比較分析的態(tài)度做出價值判斷.學生的廣泛性愛好和生動活潑的性格要求大學生的校園文化具有一定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而手機新媒體的廣泛應用能夠改變枯燥的模式,能夠使大學生自覺的接受教育.手機媒體的圖文并茂、聲情兼?zhèn)?、快速傳播等特性,使得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里,通過文字、語言、圖片等方式,把教育內容迅速傳遞給受教育者,使思想教育更直接、更深入.[4]針對大學生的校園文化,可以根據網絡的特點舉辦多種活動,尤其是可以利用學生閑散的課余時間,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特別是針對社會上具有興趣的話題記性討論,能夠有效的開展校園文化建設.
在手機新媒體廣泛應用的今天,學生在滿足各種需求的基礎上,大學的日常管理工作者也要加強自己的發(fā)展,要加強利用手機的頻率,通過多種交流方式和渠道進行大學生日常管理,才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的需求.尤其在教學中,在高校日常管理工作者繼續(xù)教學的過程中,要接收新鮮的事物,才能夠被大學生所接受,符合大學生的需求.比如利用微信、QQ和微博等,來搭建與師生的溝通平臺,才能夠加強與學生的密切聯(lián)系,從而有效的加強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順利完成.
手機新媒體在給大學生帶來方便的同時給大學生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大學生不能夠合理并有效的利用手機,則會給社會帶來不良的影響.這就需要政府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來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針織教育.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建立應對重大突發(fā)事件快速反應機制,要通過手機媒體或是其他媒體第一時間公布事件的真實狀況,加強輿論的正面引導功能,同時也能借此樹立政府在公眾目中的公信力和權威.[5]尤其是要落實相關的管理制度,從制度上約束大學生.從而能夠有效的防止大學生誤入歧途.尤其是轉載和宣傳一些低俗、丑惡的信息.這對于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和和諧社會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手機新媒體在深入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為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提供更多的方便,尤其是能夠擴展大學生的知識面,從而能夠及時的了解社會的動態(tài)和國家的發(fā)展.但是手機新媒體在給大學生帶來挑戰(zhàn)的同時,也對于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一定的消極作用,這就需要政府和校園加強管理,制定合理的制度來約束大學生,才能夠使得手機新媒體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手機新媒體的不斷更新,日常管理工作者也要加強自身能力的提升,才能夠在同樣的環(huán)境中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使得手機新媒體成為高校大學生日常管理的有效載體.
〔1〕朱海松.第五媒體[M].廣東經濟出版社,2005.
〔2〕吳仕云.手機移動互聯(lián)網對大學生校因生活的影響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8).
〔3〕何小明,劉可文.手機媒體環(huán)境下的大學生日常管理[J].教育與職業(yè),2012(08).
〔4〕肖光榮,俞嬌.3G時代高校日常管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06).
〔5〕陳偉宏,黃巖.手機新媒體對大學生主導價值觀形成的挑戰(zhàn)及對策[J].新疆社會科學,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