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興芝,肖會中,黃華麗
(1.中國氣象局氣象干部培訓學院 湖北分院, 武漢 430074;2.湖北省氣象局, 武漢 430074)
工作能力是勞動者在工作過程中解決和應對勞動任務時的一種總體表現(xiàn)。[1]勞動任務對勞動者的需求包括體力、腦力和社會需求等多個方面。[2]工作能力指數則是判斷一個人是否能夠繼續(xù)勝任其工作的一種調查測試工具,是對個人健康的全面考察。為了解氣象職工工作能力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本文采用芬蘭職業(yè)衛(wèi)生研究所研制的“工作能力指數表”對全國氣象職業(yè)人群進行抽樣調查。
表1 工作能力指數調查內容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湖北省氣象職工和全國32個?。ㄊ?、區(qū))2013年上半年在中國氣象局氣象干部培訓學院湖北分院參加“兩個體系建設”骨干培訓班、地市級預報員輪訓等5個培訓班學員作為研究對象。共發(fā)放問卷835份,收回821份,回收率為98.3%。經審核后剔除無效問卷,確認有效問卷728份,有效率為87.2%。
1.人口學資料問卷:主要包括工作單位、年齡、性別、工作年限、職務、職稱、學歷、學位、工作崗位、慢性病疾病數量、業(yè)余愛好、每周體育鍛煉次數等。
2.測試量表:采用芬蘭職業(yè)衛(wèi)生研究所(FIOH)建立的工作能力指數(WAI)調查表中文版評價工作能力。研究表明在不同國家WAI具有很好的實用性,并且結果具可比性,[3]其中文版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4]本調查表包括7個項目,涉及受試者生理、心理和疾病等信息,總分49分(見表1),得分越高說明工作能力越好。進一步根據得分進行分類,其中:得分在7~27者為工作能力差,不能勝任工作要求;28~36者為中等,表示工作能力有待提高;37~43者為好,表示能勝任所從事的工作;44~49者為極好,表示能很好地勝任所從事的工作。
3.調查方法:采用現(xiàn)場問卷調查方式,讓被調查對象明確研究目的、調查內容及答題方法,要求被調查對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匿名方式獨立完成問卷,問卷當場填寫并統(tǒng)一收回。
4.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9.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被調查對象的一般資料和問卷測評結果采用百分比、均數、標準差進行統(tǒng)計學描述。對不同組間差異性比較應用t檢驗或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組間兩兩比較應用SNK檢驗,對工作能力指數影響因素進行了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檢驗水平為0.05。
本次有效調查對象為728人,其中男性481人,占66.1%。女性247人,占33.9%;平均年齡38歲 (22~60歲);省局機關及直屬單位34人,占4.7%,各地市州局309人,占42.4%,縣局人員385人,占52.9%。
表2 WAI各分項得分情況統(tǒng)計結果
表3 WAI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結果
表4 工作能力指數分度比較(括號中為百分比)
為進一步探討氣象部門員工工作能力指數的影響因素,以研究對象的年齡、工作年限、慢性病數量、業(yè)務愛好數量、每周體育鍛煉次數、工作能力指數總分的實際取值、以性別、學歷、學位、職務、職稱、工作單位、工作崗位賦予值之間作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在0.01的顯著性水平上,工作能力指數與年齡、工作年限、疾病數量、業(yè)余愛好、學歷、學位顯著相關,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還與每周鍛煉次數顯著相關。進一步將工作能力總分(Y)作為因變量,年齡、工作年限、學歷、學位、慢性病數量、業(yè)余愛好和鍛煉次數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慢性病數量(X1)、年齡(X2)、每周鍛煉次數(X3)、業(yè)余愛好(X4)進入回歸方程,得到回歸方程為Y=40.339-8.01 X1-3.62 X2+2.922 X3+2.637 X4。參數見表5。
表5 工作能力指數影響因素
氣象部門職工工作能力指數平均得分為37.41分(見表2),在能力分度中歸為“好”類,其中17.2%歸為“極好”類,但有6.9%的員工歸為“差”類,表示不能勝任工作需求。工作能力差異主要受自身慢性病數量、年齡、工作年限、學歷、學位、業(yè)余愛好的多少、每周體育鍛煉次數等因素影響。
表6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工作能力指數隨著年齡、工作年限、自身慢性疾病數量呈現(xiàn)明顯的負相關,即年齡越大、工作年限越長、自身慢性疾病數量越多,工作能力越差,這與黃燕、王治明等國內外一些學者的研究一致。[5-8]在年齡上,22~40 歲、41~50、51~60 歲各年齡段之間呈現(xiàn)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性水平差異。在工作年限上則表現(xiàn)出15年以下、16~25年、26年以上三個階段之間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性水平差異。在均值95%的置信區(qū)間內,40歲以下或工作年限在15年以內的人員平均工作能力得分分度為好,年齡在50歲以上或工作年限在26年以上,則為中等。本次研究中使用的工作能力指數(WAI)調查表重點是從受試者生理、心理和疾病等方面進行調查,是人們在不能完全協(xié)調好個人需求與環(huán)境壓力時所導致的生理、心理和行為表現(xiàn),它實際是從個體健康角度對工作能力的評價,并非對個體實際工作能力的評價。隨著員工年齡的增大、工齡的增長、人體機能的各種功能必然衰退,導致各種疾病的發(fā)生,氣象部門本身各項業(yè)務時間節(jié)點要求緊,且各種新型業(yè)務不斷上馬,新技術不斷涌現(xiàn),業(yè)務服務功能不斷拓展,社會需求不斷提高,在心理上加重了員工的負擔,使他們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長年累月必然導致工作能力的下降。另一方面,老員工在適應社會變革、接受新事物、競爭能力和體能方面都不如中青年員工,必然導致工作能力降低。
研究發(fā)現(xiàn),工作能力指數與學歷、業(yè)余愛好的多少,每周體育鍛煉次數則呈現(xiàn)明顯的正相關。即學歷越高,業(yè)余愛好越多,每周參加體育鍛煉次數越多,工作能力指數得分越高。目前,高學歷人員往往比較年輕,多在30歲左右,人體的各項機能處于發(fā)展較好時期,人生處于工作能力較強時期;而低學歷人員,則往往年齡偏大,多在50歲以上,人體的各項器官明顯老化,因此工作能力偏低。另外,排除年齡因素影響,學歷越高,自身知識儲備相對越豐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越強,工作能力相對越強。而興趣愛好、體育鍛煉次數越多,越有利于員工不良情緒的發(fā)泄,有利于緩解工作中的緊張情緒,可讓員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增強自信心和積極性。同時體育鍛煉能夠增強機體免疫力,改善各系統(tǒng)器官的功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肌力,減緩衰老過程,保持身心健康和工作能力的最佳狀態(tài)。
從表2中可知,工作能力幾乎不受性別、工作單位影響。從工作能力指數得分上看,男性略低于女性,但兩者之間沒有顯著性差別。從各單項得分來看(見表2),除在過去一年因病缺勤情況這一選項上,男女存在顯著性差別。其它各項男女得分情況沒有顯著差異。值得注意的是,在經醫(yī)生診斷目前所患疾病數這一項上,女性得分低于男性,說明女性平均所患疾病種類多于男性,但在估計由于疾病而造成對工作影響及在過去一年因病缺勤情況得分卻是女性高于男性,說明女性的忍耐力更好,更不愿意因為自身因素對工作造成影響。因此女性的工作能力指數平均得分略高于男性。
中高級職稱的工作能力指數普遍高于低職稱人員,其原因一方面是中高級職稱人員承擔的工作通常比較復雜、難度相對較大,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另一方面中高級人員通常既要完成本職工作,還要承擔業(yè)務把關、科研任務和指導下級人員等多重任務,壓力相對大于低職稱人員。從職務來看,有職務的人員的工作能力指數低于無職務的人員,正職低于副職。這主要與個人所在崗位承擔的壓力有關。一般來說,有職務人員不僅承擔的職責和任務多而重,有職務人員都既要完成本職任務更要擔當管理責任,無職務人員則只需完成任務;二是正副職相比,正職是“舵手”角色,是決策人,起著把握方向的作用,承擔的責任大,當然會壓力大,而副職是“助手”角色,起著參謀助手作用,承擔的責任相對較小,壓力也相應要小。
員工個人應多參加體育鍛煉,培養(yǎng)個人興趣愛好,保持自身身體肌能的良好狀態(tài)和愉悅心情。單位則應構建以人為本的員工支持系統(tǒng),適時適當地關心員工的生活,為員工排憂解難。幫助員工體驗成功、享受成功,得到職業(yè)滿足感。關注員工的心理健康,通過專題討論、心理咨詢、團體訓練等方式幫助員工提高心理素質。創(chuàng)設不斷學習、積極進取的濃厚學習氛圍,鼓勵相互學習,不斷提高工作能力,關注員工成長。通過員工支持系統(tǒng),盡量減輕因工作導致的員工壓力,以提高員工工作能力指數。
[1]顧和平,朱以湄.上海某社區(qū)職業(yè)人群工作能力狀況調查[J].勞動醫(yī)學,2001(5):286-287.
[2]Juhani Limarinen.Status and promotion of work ability,employ ability and emplo yment[R].Finnish Institute of Occupational Health,He lsinki,1999:142-162.
[3]馬來記,周彤,金泰庭,等.工作能力指數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J].勞動醫(yī)學,2000(2):70-72.
[4]范衛(wèi),馬來記,周彤,等.不同職業(yè)人群的工作能力及其影響因素[J].工業(yè)衛(wèi)生與職業(yè)病,2003(2):96-98.
[5]Makowiee-Dabrowska T.Sprusinska E.Ability to work-new approaeh to evaluation methods[J].Medycyna Pracy,2000 (4):672-675.
[6]黃燕,孫今煒,馬來記,等.供電所職業(yè)人員工作能力與緊張程度的關系[J].勞動醫(yī)學,2000(4):193-195.
[7]王治明,蘭亞佳,王綿珍,等.教師職業(yè)緊張和工作能力相關分析[J].中國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1(4):200-202.
[8]鄧國祥,王治明,王綿珍,等.動態(tài)心肺功能和骨骼肌肉功能與工作能力的關系[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3(6):783-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