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高壩洲農業(yè)公共服務中心 王宏榮
宜都農業(yè)專家在非洲
——宜都農業(yè)、農機專家及中國農機產品助推塞內加爾農業(yè)發(fā)展
宜都市高壩洲農業(yè)公共服務中心 王宏榮
中國政府援助西非塞內加爾農業(yè)項目由湖北宜昌國際經濟技術有限公司負責,有關專家在宜昌各縣市農業(yè)(農機)系統(tǒng)中選拔。2013年1月,經宜都市農業(yè)局、農機局等相關單位同意,宜昌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考察合格,中國政府第四期援塞內加爾專家赴塞,宜都市共3名,1位農機專家,2位農業(yè)專家。2014年12月在順利完成第四期各項農業(yè)援助項目后順利回國。
塞內加爾位于非洲西部凸出部位的最西端,北接毛里塔尼亞,東鄰馬里,南接幾內亞和幾內亞比紹,西瀕大西洋,時間比北京遲整8個小時。塞內加爾在西非是一個政局相對較穩(wěn)定的國家,也是西非的金融中心。位于佛得角半島大西洋東岸的Dakar(達喀爾)是塞內加爾共和國的首都,是塞內加爾最大的城市,也是塞內加爾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國民議會及總統(tǒng)官邸所在地。
2005年中國和塞內加爾復交后兩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中國政府先后為塞無償援建了國家大劇院、兒童醫(yī)院、體育場等,正在建設的有國家博物館,目前在塞中資機構近30家。
中國對于塞內加爾的長期援助項目有2個,一個是醫(yī)療援助,一個是農業(yè)援助。中國援塞農業(yè)技術分2個組,即蔬菜組和水稻組,共有農業(yè)專家9名,法語翻譯2名,農機專家2名。蔬菜組位于DaKar大區(qū)Rufisque省Sangalkam縣,距離塞內加爾首都DaKar40 km,現有1hm2示范基地,主要負責蔬菜的品種引種篩選、試驗和蔬菜栽培技術示范、培訓工作,也是我們整個援塞農業(yè)項目的總部,是由臺灣出資修建的,因為臺灣和塞內加爾有過一段時間的接觸,2室1廳或單身公寓式住宿符合我們的生活習慣。2005年中國和塞內加爾復交后臺灣方面退出,中國專家入住。水稻組位于該國北部Saint-Louis大區(qū)Podor省Guia村,距離塞內加爾首都Dakar450km,與非洲另一國家毛里塔利亞僅一河(塞內加爾河)之隔,現有2hm2示范基地,負責配合塞方農業(yè)部培訓中心“keita”先生重點推廣中國的水稻高產栽培技術以及相關培訓。農機專家負責為水稻組所有機械進行維護保養(yǎng),并教會當地人能正確使用。農業(yè)援助項目生產使用的機械全部由中國政府提供。
2年來,我們通過專家授課培訓、示范基地建設等手段向當地老百姓毫無保留地傳授中國的蔬菜、水稻和農機使用技術。來自中國的豇豆、苦瓜等蔬菜在這里種植成功,當地的當家蔬菜——西紅柿、球白菜、洋蔥種植技術得到不斷提高;來自中國的雜交稻以及水稻無盤、塑盤旱育拋栽技術,常規(guī)育秧移栽高產栽培技術,大田直播技術在這里得到推廣,中國專家種植的水稻示范田每hm2達到9t以上,是當地水稻產量的近2倍。
塞內加爾的農業(yè)生產仍然處于相對粗放和落后的狀態(tài),但機械化程度卻比我們想象的高很多。在塞內加爾牛是不干農活的,馬的主要任務是拉車和干一些很簡單的農活,老百姓也沒有創(chuàng)造出什么勞動工具,加上惡劣的自然和地理環(huán)境所致,因而形成這里的機械耕整、灌溉、植保、加工以及機械起隴基本實現了機械化或半機械化操作,來自中國的機動噴霧器、收割機、耕整機械等在這里得到很大范圍的推廣,不過塞內加爾沒有自己的機械工業(yè),使用的農機產品幾乎全部靠進口和他國援助,他們使用的柴油機、碾米機、取水灌溉設備很多都來自中國或者由中國政府援助,2010年8月,中國政府向塞內加爾政府捐贈聯合收割機及小型手扶式旋耕機共計700臺套,來自中國的農機經銷商也在塞國建立了他們的農機經銷市場,雖然市場上同類機械產品價格當然比國內高了許多,但老百姓使用農機的熱情不減,農業(yè)機械的大量使用改善了老百姓的生產環(huán)境,大大減輕了當地老百姓的勞動強度,老百姓實實在在嘗到了甜頭。
宜都專家在塞期間,嚴格遵守外事紀律和外交禮儀,尊重當地民風民俗,做到了注重儀表、著裝整潔、熱情友好、文明禮貌,樹立了中國(宜昌——宜都)專家的良好形象,得到了塞方政府和當地百姓的高度好評。
201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