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婧
(伊春水文局嘉蔭水文勘測隊,黑龍江嘉蔭153200)
湯旺河流域河川基流量計算分析
楊 婧
(伊春水文局嘉蔭水文勘測隊,黑龍江嘉蔭153200)
河川基流量是指由地下水補給到地表徑流中的徑流量,是山丘區(qū)地下水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山丘區(qū)河川基流量因觀測條件限制還沒有較好的直接計算方法,文章以山丘區(qū)流域為例,利用水文分割法中斜割法并結(jié)合代表站綜合退水曲線,對流域河川基流量進行了分析計算,求出了流域多年平均和不同設(shè)計頻率的基流量,提出了計算河川基流量的簡化方法和使用條件。
河川基流量;水文分割法;基流模數(shù);基徑比;代表站
湯旺河流域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小興安嶺山地區(qū),地理坐標(biāo)范圍E128°52′~129°50′,N47°26′~48° 43′,流域面積20 557 km2,北部為黑龍江,西、南接壤松嫩平原,東接鶴崗市梧桐河。流域地貌以小興安嶺山地為主,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小興安嶺主脈在中部偏北地區(qū)。
流域支流眾多,總計約600余條,其中集水面積1 000 km2以上的有6條,從上游至下游依次為右岸1級支流友好河、雙子河、伊春河、西南岔河,左岸1級支流五道庫河、大豐河。
流域位于省內(nèi)降水高值區(qū),地處亞寒帶大陸性季風(fēng)氣候區(qū),春秋兩季較短,夏季多雨,冬季寒冷,多年平均氣溫為1.2℃,日照時數(shù)2 280~2 550 h,無霜期100~120 d。
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80 mm,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8.1億m3,最大年徑流量87.5億m3,最小年徑流量15.6億m3。
2.1 河川基流量概念
河川基流量是山丘區(qū)地下水排泄量的一部分,由山丘區(qū)基巖裂隙地下水補給,與山丘區(qū)坡面地表徑流共同構(gòu)成河川徑流[1-2]。由圖1可知,河川基流通常由山丘區(qū)坡地壤中流和地下徑流組成。
圖1 一般山丘區(qū)河川徑流構(gòu)成示意圖
2.2 流域河川基流量分析計算山丘區(qū)河流坡度陡,河床切割較深,水文站測得的流量過程即包括地表徑流又包括河川基流。因河川基流是由與地表水無水力聯(lián)系的基巖裂隙水補給的,因此可用分割流量過程線的方法來推求河川基
流量[3-6]。
北方地區(qū)河流枯水期徑流一般在11月至次年4月,這一時期降雨很小,徑流基本都通過地下水補給,因此這一時期河川徑流量即可代表基流量。河流年內(nèi)豐水期基流量需通過切割地表徑流過程線的方法得到。
目前常用的有直線平割法和直線斜割法,平割法比較簡單,就是取年內(nèi)若干月份的最小日或月平均流量代替全年日(月)平均基流量,該方法由于沒有考慮具體月份降雨豐枯情況,精度較低,較少被采用(見圖2)[7-10]。
圖2 日平均流量過程線基流分割示意圖
直線斜割法是指在流量過程線的退水段分割出地表徑流與基流的轉(zhuǎn)折點,相鄰轉(zhuǎn)折點之間倆倆相連,連線以下即為基流量(見圖3)。
圖3 日平均流量過程線基流分割(斜割)示意圖
直線斜割法比較詳細地劃分了地表和地下徑流的分割點,其基流計算精度較高,但基流分割點不易確定,目前最常用綜合退水曲線法來確定基流分割點[11-14]。
繪制綜合退水曲線時選用流域代表站多年(包括豐、平、枯水年份)峰后無雨且較長歷時退水繪制流量過程線,將多條曲線修勻后平移重合在一張圖上,使各條線底部基本重合,底部的外包線可作為綜合退水曲線使用,其與某段實際流量過程的交叉點為基流分割點,一般暢流期有多個基流分割點,經(jīng)分析后的綜合退水曲線即可用于某年份暢流期基流分割。湯旺河流域出口站晨明站位置示意圖及綜合退水曲線見圖4和圖5。
圖4 湯旺河晨明站位置示意圖
圖5 湯旺河晨明站綜合退水曲線圖
流域基流量計算一般包括多年平均基流量、年際最大、最小基流量和基流量頻率分布幾個方面[15-16]。流域河川基流量由代表站基流模數(shù)推求,基流模數(shù)指控制斷面基流量與控制面積的比值。代表站多年平均基流量計算分兩步完成,首先計算出代表年份(包括豐、平、枯水)基流量,計算時各年份1—3月和11—12月取各月平均流量作為每月的基流量,其余月份基流量由綜合退水曲線確定;然后利用代表年基流量與相應(yīng)年份徑流量建立相關(guān)關(guān)系來求出其余年份基流量。
經(jīng)計算流域代表站歷年最大基流量出現(xiàn)在1985年,為36.9億m3,歷年最小基流量出現(xiàn)在2002年,為9.1億m3,多年平均年基流量為21.5億m3,年基流模數(shù)為11.2萬m3/km2,全流域多年平均年基流
量為23.0億m3,流域不同頻率年基流量計算結(jié)果見表2。湯旺河晨明站基徑關(guān)系線見圖6。
圖6 湯旺河晨明站基徑關(guān)系線
流域年基流量與年地表徑流量的比例系數(shù)在0.35~0.60,豐、枯水年基徑比相差較小,在粗略估算河川年基流量時可根據(jù)地表徑流量按基徑比系數(shù)直接計算。
流域代表站綜合退水曲線實際應(yīng)用時比較麻煩,在計算精度要求不高時,建議通過綜合退水曲線分析出高、中、低水年份暢流期基流量下限值,便于直接使用。
流域河川基流量計算方法比較靈活多樣,不同流域基流分割方法也有差異。本流域因面積較大,嚴(yán)格上來說應(yīng)該選取若干集水面積在5000 km2左右的代表站分別計算基流模數(shù),然后進行面積加權(quán)平均求出流域平均基流模數(shù)。
由于站點數(shù)量和資料條件的限制,本次計算僅以流域出口站晨明站為代表來進行計算分析,計算結(jié)果僅供參考交流。
表1 湯旺河流域徑流年內(nèi)分配表
[1]霍嵩仁,王禹良.水文地質(zhì)學(xué)[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88:31-32.
[2]黑龍江省水文總站.區(qū)域水資源分析計算方法[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88:2-4.
[3]黑龍江省水文總站.黑龍江省水資源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91:12-15.
[4]伊春市水務(wù)局.黑龍江省伊春市地下水資源開發(fā)利用規(guī)劃報告[R].伊春:伊春水務(wù)局,2002.
[5]白寧,劉丙賀.烏云河流域地下水資源量計算與方法分析[J].2013,41(08):16-20.
[6]李計生,王靜.運用頻率計算河川基流量方法研究[J].地下水,2014,36(02):87-90.
[7]雷泳南,張曉萍,張建軍,劉二佳.窟野河流域河川基流量變化趨勢及其驅(qū)動因素[J].生態(tài)學(xué)報,2013,33(05):1559-1567.
[8]倪雅茜,張文華,郭生練.流量過程線分割方法的分析探討[J].水文.2005,25(03):10-14.
[9]劉光文.工程水文學(xué)[M]北京:水利出版社,1981:56-61.
[10]葉守澤,詹道江.工程水文學(xué)[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0:31-32.
[11]楊振剛,范逢源,王文元.山區(qū)河川基流量計算新方法[J].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1993,16(02):67-68.
[12]陳剛,胡素端,王怡璇,嚴(yán)寶文.基于GIS的涇河流域徑流過程分形特征研究[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xué)報,2011,22(03):124-127.
[13]劉榮益,張國祥.地下水資源評價中河川基流量的分析確定—以閃電河多年基流量為例[J].西部資源,2011(02):91-93.
[14]辛琛,趙婉玲.渭河中下游生態(tài)基流量計算分析[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xué)報,2008,19(03):90-92.
[15]馮國章,王雙銀.河流枯水流量特征研究[J].自然資源學(xué)報.1995,10(02):127-134.
[16]張強,孫鵬,白云崗,張江輝.塔河流域枯水流量概率特征及成因與影響研究[J].地理科學(xué),2013,33(04):465-472.
P641.8
B
2014-10-31
楊婧(1983-),女,黑龍江嘉蔭人,工程師。
1007-7596(2015)06-0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