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移動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紙質媒體形式雖然沒有被淘汰,但是也開始逐漸離開了大眾視野,以論壇、微博、QQ空間等為信息傳播平臺的自媒體得以發(fā)展,宣告了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在自媒體時代,受互聯網特性的影響,信息安全問題頻繁發(fā)生,做好信息安全管理也就顯得尤其重要。
自媒體也稱公民媒體或者個人媒體,是指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通過信息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數或者特定的個人傳遞信息,包括了微博、微信、貼吧、論壇等。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傳播媒介,自媒體集成了文字、圖像、視頻、音頻等多種信息傳播方式,借助互聯網的便捷優(yōu)勢,在時效性上遠遠超過了傳統(tǒng)的紙質媒體,具有非常顯著的特點:
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自媒體不需要經過有關部門的層層審核,也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維系,用戶只需要提交簡單的注冊申請,獲得屬于自己的賬戶,就可以利用服務商提供的各種資源,創(chuàng)建屬于自身的媒體形式,操作非常簡單。
在自媒體時代,參與者即可以是記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傳播者,更可以是讀者,沒有任何門檻,也不需要依附任何的傳播組織。同時,自媒體信息傳播的全民性還表現為信息的大眾化和淺顯化,其傳播的信息通常都是個人的所見、所聞、所想,相對于傳統(tǒng)媒介,更加容易傳播,也更加淺顯易懂。
自媒體的出現,使得每一個公民都能夠擁有一份屬于自己的信息傳播載體,能夠發(fā)表自身的想法和見解,利用互聯網表達自己的觀點,構建個性化的社交網絡。
在傳統(tǒng)信息傳播媒介中,受技術條件的限制,無法進行及時有效的交互,而即使進行交互,成本也較高。而在互聯網平臺中,自媒體具有良好的互動性,信息的交互基本上可以說是零成本。
自媒體建立在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基礎上,信息的傳播速度非常快,時效性大大增強,在信息傳播到受眾后,受眾也能夠迅速對信息傳播的效果進行反饋,其強大的交互性和傳播速度是任何傳統(tǒng)媒體都望塵莫及的。
在自媒體時代,由于互聯網的大眾化和便捷性,信息的傳播變得非常方便,表現出盲目性、從眾性和隨意性的特點,加上政府部門并沒有設置專門的機構進行引導和管理,大量的網絡平臺得以涌現,信息的傳播途徑也在不斷拓展,引發(fā)了各種各樣的信息安全問題。
網絡暴力是自媒體時代出現的新的名詞,在完全開放的信息交流平臺中,用戶一旦發(fā)布信息,有權限的其他用戶都可以進行瀏覽和評論,從而導致信息的爆發(fā)式傳播,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侵犯用戶的個人隱私。例如,2013年,廣東某地一名女高中生在服裝店購物后,被店主懷疑其偷竊店內商品,將視頻的截圖隨意發(fā)到微博上,求“人肉”,結果該女生的個人信息被曝光,在同學的有色目光中不堪誣陷而投河自盡。
主要是利用網絡病毒、虛假廣告等手段,借助網絡,進行相應的詐騙活動,用戶一不小心點開某個應用或者廣告,就可能會導致信息的泄露。例如,部分專門針對手機微信的病毒,就是將病毒潛藏在各種應用中,對用戶保存在手機上的個人信息、賬號密碼等進行竊取。
可以說,自媒體時代信息的開放性決定了其必然存在有信息泄露的風險。造成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通常是由于對于信息安全的忽視。例如,經常有報道某某的QQ空間加密相冊遭到破解,個人信息被曝光,給當事人造成惡劣影響,而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是網絡平臺運營商沒有對個人信息進行有效保護,二是當事人缺乏信息安全意識,對于個人信息安全不夠重視。
在自媒體時代,信息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關系著企業(yè)與用戶的個人隱私,一旦出現信息泄露,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搭建相應的信息安全策略體系,保障信息安全,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對于網絡企業(yè)而言,應該重視信息安全,制定切實可行的信息安全策略,避免用戶信息的泄露。一是應該從實際出發(fā),確定保護的對象及成本。在信息管理中,安全性與便捷性是相對對立的,安全系數的提高必然伴隨著便捷性的下降。因此,對于一些安全要求較高的部門,如設備機房、數據中心等,可以將安全問題放在首位,制定復雜的安全策略,防止信息的泄露,對于安全要求較低的部門,則應該從需求出發(fā),合理制定信息安全策略;二是應該對企業(yè)結構進行分解,明確不同業(yè)務的相互關系,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減少人為因素帶來的麻煩,同時,應該對企業(yè)未來一段時間的發(fā)展需求進行預測,確保信息安全策略的制定可以做到因時制宜;三是應該加強相應的宣傳,使得員工主動參與到信息安全策略的實施中去,征求員工的意見,對策略進行有效調整,實現信息的透明化;四是為信息安全策略的全面展開奠定良好的基礎,確保其功能的充分發(fā)揮,保障信息安全。
政府相關部門應該重視自媒體時代的信息安全,設置專門的互聯網監(jiān)管機構,立足實際需求,構建起一個自上到下,多方位的監(jiān)督體系,強化政府監(jiān)督職能。政府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安全保護條例》和《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保護管理辦法》中的有關規(guī)定,分別建立面向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的信息監(jiān)管部門,形成一個完整的監(jiān)督體系。同時,應該對信息安全基礎設施進行健全和完善,從目前來看,信息安全之所以難以保障,主要是由于面向信息安全的各類基礎設施尚不完善,甚至處于完全空白的狀態(tài)。因此,政府部門應該重視各類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為信息安全監(jiān)管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不僅如此,政府還應該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鼓勵和引導信息相關的行業(yè)協(xié)會去制定安全規(guī)范,重視信息安全,做好自律自查。如果企業(yè)之間的數據信息交互存在一個標準的行業(yè)規(guī)范,則可以引導企業(yè)相互協(xié)作,搭建起相應的信息安全策略體系。
作為自媒體時代信息的生產者、傳播者和讀者,公眾應該提高自身素養(yǎng)和安全意識,保護好個人資料,不輕易將個人隱私相關的信息傳播到網絡平臺上,減少信息泄露的幾率。同時,應該樹立遵紀守法意識,對于網絡上傳播的信息,應該合理分析和判斷,避免對未經證實的言論和虛假信息進行傳播,對于涉及他人隱私的信息,不能隨意傳播,更不能惡意攻擊他人。這樣,才能夠構建一個相對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推動自媒體的穩(wěn)定發(fā)展。
要想切實保證信息安全,不僅需要充分重視,還應該構筑起完善的信息安全防護系統(tǒng),切實做好信息的安全防護共工作,以減少和消除信息泄露的風險。一方面,可以對相關數據進行加密處理,針對不同自媒體形式的安全防護要點,采取相應的信息加密手段,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進行多重防護,以確保自媒體平臺為穩(wěn)定運轉,保障用戶的信息安全;另一方面,應該在內網與外網間設置相應的防火墻,將兩者相互隔離,起到安全屏障的作用。防火墻系統(tǒng)能夠對外部用戶的網絡行為進行審查和控制,結合數據包過濾技術和代理服務器技術,實現對內網安全的有效控制,防范病毒、黑客等對于用戶的惡意攻擊,保障用戶信息安全。
綜上所述,在當前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帶動下,自媒體作為一種新的媒體形式,憑借便捷性、全面性、互動性和交互性的特點,逐漸取代傳統(tǒng)媒體形式,成為信息傳播的主流渠道。自媒體的快速發(fā)展,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但是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政府相關部門、企業(yè)以及公眾應該認識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構建自媒體時代的信息安全策略體系,切實保障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