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萍萍
河北地區(qū)外來有害入侵生物刺果瓜的綜合防治
潘萍萍
刺果瓜原產美國,因其具有攀援生長、迅速成景的綠化效果,曾經被廣泛栽種用作藩籬植物,但它強烈的侵占能力又使人感到恐懼,為此,許多國家已將它認作有害雜草,以限制它的蔓延。本文對刺果瓜的形態(tài)特征、生物學特性、防控對策等進行了介紹。
研究調查發(fā)現(xiàn),刺果瓜于2002年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qū)屈家莊首次發(fā)生,之后逐漸擴展蔓延。2010年以后危害明顯加重。目前發(fā)生面積約500公頃左右,其中嚴重地塊120公頃左右。
刺果瓜種子量大,繁殖力極強,即使根系被拔除仍能通過卷須從寄主中吸收汁液生長。如果刺果瓜纏繞住玉米,不僅影響其授粉,而且使玉米無法正常進行光合作用,導致玉米嚴重減產,防治不及時的玉米田可造成減產50%—80%,甚至絕產。
刺果瓜莖上具有棱槽,并散生硬毛,具有卷須。果實簇生在一起,長卵圓形,頂端尖,似小黃瓜。它的果實上布滿長剛毛,極易刺傷人畜,被刺部位常出現(xiàn)紅腫和瘙癢的癥狀,嚴重影響農事操作。
針對河北省刺果瓜發(fā)生的目前情況,集中整理以下防治措施:
1、春季拔苗。刺果瓜在我省一般五月上中旬陸續(xù)萌發(fā),剛長出的幼苗和黃瓜的幼苗差不多,這時可組織人力連根拔除,就可以從根本上杜絕其傳播。
2、除草劑防治。在刺果瓜幼苗期可用除草劑防治。同時利用除草劑防治田埂、水渠、道路邊的刺果瓜。
3、全膜覆蓋。全膜覆蓋農田,充分利用膜下小環(huán)境封殺刺果瓜幼苗。
4、秋季燒果。秋季,刺果瓜的果實逐漸成熟,落到地上或傳播到其他地方,就會在第二年繁衍出新的后代。如果把它們收集起來,用火燒掉,就會防止在原地繁衍和傳播到其他地方。
(作者單位:廊坊市農業(y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