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410153) 丁漁
稻田養(yǎng)殖龍蝦技術
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410153) 丁漁
1.稻田準備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遠離污染源;保水性能好,不被洪水淹沒,無有毒有害物質的稻田。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質應符合養(yǎng)蝦的要求。養(yǎng)蝦稻田面積大小不限。
2.稻田改造①挖溝:沿稻田田埂外緣向稻田內7~8米處,開挖環(huán)形溝,溝寬3~4米、深1~1.5米。稻田面積達到3.3公頃以上的,還要在田中間開挖“一”字形或“十”字形田間溝,溝寬1~2米、深0.8米,坡比1∶1.5。②筑埂:田埂加固時每加一層泥土都要進行夯實。田埂應高于田面0.6~0.8米,頂部寬2~3米。③防逃設施:排水口的防逃網應為8孔/厘米(相當于20目)的網片,田埂上的防逃網可用水泥瓦、防逃塑料膜制作,防逃網高40厘米。④進水口用20目的長型網袋過濾進水,防止敵害生物隨水流進入。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環(huán)形溝的低處。
每年9~10月,中稻收割后,稻田應立即灌水,每667平方米投放規(guī)格為1厘米的幼蝦1.5萬~3萬尾。
1.幼蝦培育場地在稻田中用20目的網片圍造1個幼蝦培育區(qū),每667平方米培育區(qū)培育的幼蝦可供1.3公頃稻田養(yǎng)殖;稻田水深應為0.3~0.5米;培育區(qū)內移植水草,有稻茬的可只移植漂浮植物,供幼蝦棲息、蛻殼、躲藏和攝食。幼蝦投放前7天,應在培育區(qū)每667平方米施經發(fā)酵腐熟的農家肥(牛糞、雞糞、豬糞)100~150公斤。
2.幼蝦質量①幼蝦投放。幼蝦采用雙層尼龍袋充氧、帶水運輸。根據距離遠近,每袋裝幼蝦0.5萬~1萬尾。幼蝦投放應在晴天早晨、傍晚或陰天進行,避免陽光直射。培育區(qū)每667平方米應投放規(guī)格為1厘米的幼蝦30萬~60萬尾。②幼蝦培育階段的飼養(yǎng)管理。幼蝦投放第1天即投喂魚糜、絞碎的螺蚌肉、屠宰廠的下腳料等動物性飼料。每日投喂3~4次,日投喂量一般以幼蝦總重的5%~8%為宜,早晚巡池,觀察水質變化。經15~20天的培育,幼蝦規(guī)格達到2厘米后即可撤掉圍網,讓幼蝦自行爬入稻田,轉入成蝦稻田養(yǎng)殖。③成蝦養(yǎng)殖管理。12月前每月宜投1次水草,用量為每667平方米150公斤;施1次腐熟的農家肥,用量為每667平方米100~150公斤。每周宜在田埂邊的平臺淺水處投喂1次動物性飼料或克氏原螯蝦專用人工配合飼料(粗蛋白含量30%~32%),投喂量一般為蝦總重量的2%~5%。當水溫低于12℃時,可不投喂。次年3月份,當水溫上升到16℃以上,每個月投2次水草,每周投喂1次動物性飼料,每日傍晚還應投喂1次人工飼料,投喂量為稻田存蝦重量的1%~4%,以加快克氏原螯蝦的生長。經常巡查,調控水深:11~12月保持田面水深30~50厘米,隨著氣溫的下降,逐漸加深水位至40~60厘米。第2年的3月份水溫回升時用調節(jié)水深的辦法來控制水溫,促使水溫更適合克氏原螯蝦的生長。要及時防治甲殼潰爛病、纖毛蟲病和病毒性疾病。
1.成蝦捕撈①捕撈時間:第1茬捕撈時間4~6月上旬結束。第2茬捕撈時間8~9月。②捕撈工具:地籠網眼規(guī)格為2.5~3厘米,保證成蝦被捕撈,幼蝦能通過網眼跑掉。
2.幼蝦補投和親蝦留存第1茬捕撈完后,根據稻田存留幼蝦情況,每667平方米補放規(guī)格為3~4厘米從龍蝦良種繁育場購進或者從湖泊、溝渠中采集的幼蝦1000~3000尾。第2茬捕撈期間,前期是捕大留小,后期捕小留大,親蝦存田量每667平方米不少于15公斤。
1.水稻栽培選擇葉片開張角度小、抗病蟲害、抗倒伏且耐肥性強的緊穗型一季稻品種。
2.施足基肥可以在插秧前的10~15天,每667平方米施用農家肥200~300公斤、尿素10~15公斤,均勻撒在田面并翻耕耙勻。
3.秧苗移植秧苗在6月中旬開始移植,移植密度以30厘米×15厘米為宜。
4.稻田管理①水位控制:3月份,稻田水位控制在30厘米左右;4月中旬以后,稻田水位應逐漸提高至50~60厘米;6月插秧后,前期做到薄水返青、淺水分蘗、夠苗曬田;曬田復水后濕潤管理,孕穗期保持一定水層;抽穗以后采用干濕交替管理,遇高溫灌深水調溫;收獲前1周斷水。越冬期前的10~11月份,稻田水位控制在30厘米左右,使稻蔸露出水面10厘米左右;越冬期間水位控制在40~50厘米。②施肥:堅持“前促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化肥總量:每667平方米施純氮12~14公斤、磷5~7公斤、鉀8~10公斤。
5.水稻病蟲害防治按每3.3公頃安裝1盞殺蟲燈的標準誘殺成蟲。利用和保護好害蟲天敵,使用性誘劑誘殺成蟲,使用殺螟桿菌及生物農藥Bt粉劑防治螟蟲。重點防治好稻薊馬、螟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害蟲和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排水時應將稻田的水位快速地下降到田面5~10厘米,然后緩慢排水,促使龍蝦在環(huán)形溝和田間溝中掘洞。最后環(huán)形溝和田間溝保持10~15厘米的水位,即可收割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