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上花
自己演戲自己看的悲傷結局
文◎海上花
幾年前曾看過亦舒的一部小說,里面有位馬上就要大婚的白領帥哥讓我非常驚訝,因為大喜之際他似乎并沒那么高興,只苦惱于今后將要把每月賺的辛苦錢交給太太支配,更擔心婚后對方不再愿意給老板打工而全力以赴吃定他。合上書,只感嘆商品社會之人心涼薄。
試想,這還是對相處了幾年,方方面面都還算心儀的對象,若換成那些相親還沒幾天,就被強悍又急于抱孫子的媽媽們逼著閃婚的男人,就更不敢相信其交出一疊紅票子時會心平靜氣了。就像有了《新婚姻法》庇護,男方可以更加理直氣壯規(guī)避財產損失,一旦女方不識趣地提出房產署名問題,場面就變成了正看好電影時忽然停電黑屏的窘境。
一位草草結婚的工程師,就給我在某報主持的情感信箱發(fā)來了一封吐槽信,多次抱怨:“我辛辛苦苦掙錢,交給一個原本素不相識的人用,本身是為了生活得更便利……”他和妻子經親友介紹而走到了一起。作為女友,她對他的生活照顧有加,讓下班后常累得散架的他十分受用。他以為婚姻就是這種愜意狀態(tài)的延續(xù),但婚后女方卻像變了個人似的,女王一樣對他提出各種要求、指令,他抱怨自己的人生就像走在了女方編排的劇本里。為瑣碎生活問題煩心費神,讓他覺得自己活得超級沒價值。面對妻子抱怨他“不浪漫”、“不會生活”、“不懂愛”,他覺得特憋屈,而且,每次一想到自己的憋悶,痛苦就更加幾何倍升級。
你看,這和亦舒小說里那個先生的苦惱是多么相似。
事實上,這些上帝般清清楚楚看到了自己內心欲求,而對現狀非常不滿的男女絕不在少數。但他們沒意識到的是,總用上帝視角透視生活,就是自己之所以不幸福的重要原因。舉個例子,幾年前,面對藍顏知己楊樹鵬導演將要和女明星大婚這樣的美事,一般人祝福都來不及,但自以為對楊導里外都熟的木子美老師就上帝般感嘆:看著吧,肯定不長!最近趁楊導離婚,木老師又瘋狂曝光了楊導早年向自己吐槽的一批電郵。信中,睿智冷峻的楊導把他和不少女士的感情戲碼交代得清清楚楚。這還不算狠,最狠的是,一邊戀愛一邊還在質疑與對方關系的那種哲學家精神,何況,誰也沒巴望過有朝一日能成為女流氓們口中的談資,如果她們那高大上的名導演前男友真那么嘴欠,免費宣傳自己的平臺起碼也該是《魯豫有約》好不?不管怎樣,楊導都告訴我們,邊愛邊上帝般吐槽,幸福絕對長不了。
當你總是用上帝視角看問題,你就成了自己的他人,誰會對他人的事那么全情投入呢?就好比一個好友戀愛了,你開開心心祝她幸福,她卻冷颼颼來一句,我倆到底幸不幸福,這事還要放到將來再看,也因太過冷靜,這段婚戀的結局就從“只許過好”變成了“一般”、很糟”、“必須分手”多種選擇,而且,陰冷肅殺的氣息似乎還更強勢些,于是不可避免就吸引當事人不由自主墜人生黑洞。再比如說,和男友為一點雞毛蒜皮冷戰(zhàn),這種事換個樂觀者沒準還是小小情趣,但有些妹子卻喜歡跳出來上帝般告誡自己:你本來可以有多種選擇的,你卻選擇了要啥沒啥又窮又犟的他,他呢,卻如此不珍惜你,這種事有一次兩次就夠了,第三次絕對不可以,他必須百分百滾蛋!最后,他是滾蛋了,可你也至今還在剩著。
總之,動輒跳出來像看客一樣給自己配段畫外音,原來真實經歷著的生活立刻就會變成觀人演戲,那種對問題的放大,不但沒叫你我歡樂起來,還毫不費力就將本該不費力擁入懷中的火熱,瞬間便推進冰窟。
每個人都有自私冷酷貪婪的一面。有時候我們越是像上帝般高瞻遠矚,越是會對目前擁有一千個不滿。沒法像自己人一樣忘我投入,而是永遠局外人般冷眼旁觀,“戲”便總是無一例外地迎來悲催結局。
編輯/張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