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懸崖,有人想到的是棧道橋梁。
根據這句話,寫一篇議論文或記敘文,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
“啊——啊——啊——”
在哪里聽過最渾厚的吶喊?
在空谷。
我從小便跟隨父母各處旅游,一看見山谷就吼上幾嗓子。懸崖峭壁將聲音無限放大,讓我覺得自己很有力量,因此,山谷對我有著難以名狀的魅力。
我的老家在群山中,兒時的記憶自然離不開雄奇的大山。印象中第一次登山是五六歲時,那座山,不過是親戚家門前的小土坡,難忘的是,土坡背后竟藏著一個小山谷,落差也就兩三百米,可小孩兒容易滿足啊,登個小土坡也能自豪大半天。那時我沒有“見谷便吼”的習慣,只是在父親的慫恿下扭扭捏捏地喊了幾聲,從山谷傳來了回聲,奶聲奶氣的嗓音雖沒變,卻像夾雜著一股勁風似的,嚇了我一跳,還以為出現了什么怪物,一下子撲到父親懷里,半晌才怯怯地探出頭,向山谷下面望去,可除了巖壁上的灌木、谷底參差的大樹,全是灰白的巖石。我迷惑了,又壯著膽子向谷底吼了幾聲。側身瞇眼,也沒見發(fā)生什么,余音縈繞耳畔。
“那是回聲。”
此后,但凡遇見山谷我一定大吼幾聲,聆聽來自山谷深處的回音。
去年夏天,我隨父母走進川北群山,見奇峰偉岸,三步并作兩步往上沖,到了山頂,樂得嘴都合不攏了,早聽說劍門的萬尺絕壁,可親眼看見還是被震撼了。沒有迎客松,腳下只有孤零零的絕壁,立于河岸,兩兩相望。山腳云霧滾滾,若海潮,或濃或淡,隱隱透著綠,我激情難抑,鼓足了氣:“哇——”
大喊之后有些喘不過氣來,一秒,兩秒,三秒
“哇——哇——哇——哇——”
一陣渾厚的叫喊聲從谷底傳來,似雄獅怒吼,又似上古巫覡的禱告,夾雜著谷底的云煙箭矢般飛馳而來。瞬間我就被震撼了,這種震撼沖進耳朵、在心底暈開,心“撲通、撲通”地劇烈跳動,伴隨著厚重的回聲,一次又一次沖擊著我,遠遠超越從前的任何一次,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回音!
有的人要求回報來得快;而有的人,終其一生,傾注所有精力在一項研究上,但十年、二十年出不了成果,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但社會不似山谷,山谷等得再久,也不過是幾秒鐘回聲就來了,社會則像一位拉面師,將等待的時間,在和面、抻拉的過程中不斷地延長。有人耐不住性子,早早地揚長而去,回聲、回報再也與他們無緣了。
當然,如果你將希望寄托在一個無底洞里,終其一生也無法等到回聲,你的聲音只是消耗在無盡的黑洞里,那樣,你會選擇堅持還是離開?
教師點評
深淵?橋?而小作者想到的卻是空谷傳響一回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小作者沒有空發(fā)言論,盲目引申,而是走進自己的生活,從自己真實的生活里汲取營養(yǎng)。文章有真情實感,生活細節(jié)描摹細膩,文末升華水到渠成。
(蔡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