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鵬, 李 佳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上海 浦東新區(qū) 201200)
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患者的微創(chuàng)外科治療效果研究*
張志鵬, 李 佳**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上海 浦東新區(qū) 201200)
目的:探討鼻內鏡手術對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患者的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經手術治療的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患者70例,按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手術,研究組采用功能性內窺鏡治療。分別于手術前、手術后3個月及6個月測定兩組患者的視覺模擬評分(VAS)及鼻內鏡檢查(Lund-Kennedy)計分。結果:兩組患者的VAS評分及Lund-Kennedy計分在治療前差別不大,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個月及6個月時研究組中患者的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經治療后均有一定的治療效果,研究組的總有效率(97.1%)明顯高于對照組(56.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鼻內鏡手術用于治療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的治療效果確切,創(chuàng)傷小,又能徹底去除病灶。
鼻竇炎; 微 創(chuàng); 鼻內鏡
鼻內鏡手術是臨床上治療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的常用方法[1]。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為臨床常見,多以單側發(fā)病,以上頜竇多見[2]。真菌性鼻竇炎分為非侵襲性和侵襲性兩大類[3],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的主要癥狀有鼻涕中帶血絲、流膿涕、鼻內異味、頭痛、面部局部麻木等[4]。鼻內鏡技術因其手術創(chuàng)傷小,又能徹底去除疾病,使鼻竇引流通暢,在治療中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5]。本文針對兩種不同的治療方式進行歸納總結。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患者70例,按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5例,其中男34例,女36例,平均年齡(46.1±3.4)年;病程5個月至10年,平均(5.3±2.1)年。臨床主要癥狀是頭痛伴鼻塞,膿涕,涕中帶血等。所用患者經MRI檢查,術后經病理學診斷為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1.2.1 手術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手術方法,研究組采用0度、30度和70度鼻內鏡,先全面檢查患者鼻腔內病變情況,然后用2%的碳酸氫鈉溶液沖洗,并用刮匙、篩鉗及吸管將鼻內干酪物清理干凈,剝離鼻息肉及粘膜囊腫;去除鉤突增生者,如果患者的鼻中隔偏曲,則給予校正,手術中切除的病變組合及分泌物及時送檢。
1.2.2 手術后處理:兩組患者術后均給予抗生素治療3d,并與手術后第3天將鼻腔內填塞物取出,之后每天清理鼻腔直至患者康復出院。出院后應定期復查換藥并在鼻內鏡下清理術腔痂皮,肉芽和囊泡組織,術后隨訪半年。
1.3 療效評價
1.3.1 治療效果評價:治愈:患者的癥狀消失,鼻竇腔粘膜上皮化,竇口具有良好的開放性,鼻腔內干酪樣、膿性分泌物消失;顯效:鼻竇炎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鼻竇腔內有些區(qū)域仍然有粘膜水腫、肥厚、甚至肉芽形成,有一定膿性分泌物和真菌團快;無效:上述指標均未達到者。治愈和顯效之和為總有效。
1.3.2 療效評價:采用2009年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喉頭頸外科學會鼻科學組推薦的評定方法:主觀評價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0~10分),客觀評價采用鼻內鏡檢查積分(Lund-Kennedy),兩側分別計分(0~20分)。
1.4 統(tǒng)計學處理:將本文所記錄及檢測的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和秩和檢驗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兩組患者在性別、平均年齡、平均病程及病變部位差異不明顯,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2.2 兩組患者在各個時間段的評分情況比較:兩組患者的VAS評分及Lund-Kennedy計分在治療前差別不大,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個月及6個月,兩組患者的VAS評分及Lund-Kennedy計分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組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在各個時間段的評分情況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2.3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后均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對照組的治愈、顯效及無效率明顯低于研究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經功能性鼻內鏡治療的研究組的總有效率(97.1%)明顯高于對照組(56.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真菌性鼻竇炎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特異性鼻竇炎癥[6],多因長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放射治療后和某型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癥狀不典型,發(fā)病隱匿,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7]。目前真菌性鼻竇炎的發(fā)病率具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中以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為主。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是一種罕見的疾?。?],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包括真菌球和變應性真菌性鼻竇炎,臨床處理手段多為內鏡手術,真菌球型鼻竇炎以上頜竇最為常見[9]。功能性鼻內鏡手術具有微創(chuàng)、視野清楚,在完整清除病灶的同時,解除鼻腔、鼻竇的阻塞因素,重建鼻腔、鼻竇正常生理功能的目的。鼻內鏡手術也是治療鼻源性頭痛的方法[10]。該手術最大的優(yōu)點是術者可以在直視下進行精細操作,可以最大程度的清除鼻腔、鼻竇的病變組織,且該手術方法對鼻腔和鼻竇結果的破壞比較小,患者手術后可以盡快恢復健康[11]。鼻內鏡手術治療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較之傳統(tǒng)手術,創(chuàng)傷小,療效更為滿意[12]。
兩組患者的VAS評分及Lund-Kennedy計分在治療前差別不大,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個月及6個月,兩組患者的VAS評分及Lund-Kennedy計分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組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經治療后均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對照組的治愈、顯效及無效率明顯低于研究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經功能性鼻內鏡治療的研究組的總有效率(97.1%)明顯高于對照組(56.0%),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鼻內鏡可以徹底清除鼻竇內病變組織,對解剖生理通道的重建有比較好的效果[13]。朱磊[14]等研究指出對于老年慢性鼻竇炎的治療應盡早采用鼻內鏡手術治療,以徹底清除病灶組織,恢復鼻腔正常通氣引流,縮小病灶。研究指出功能性內鏡鼻竇手術治療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效果明顯,創(chuàng)傷小,術后可結合鼻腔沖洗方法促進愈合以減少復發(fā),可作臨床首選方法。
[1]闕鎮(zhèn)如,冉騫.大蒜素用于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術后局部沖洗療效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3,24(7):1054~1055.
[2]武大偉,王建亭.96例鼻內鏡治療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病案,2014,15(3):78~79.
[3]魏瑋琦.鼻內鏡手術治療非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62例療效分析[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4,39(7):915~916.
[4]闕鎮(zhèn)如,黃欽輝,冉賽,等.鼻內鏡下手術治療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的療效觀察[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3,15(4): 454~455.
[5]李梅,李小菊.真菌性鼻-鼻竇炎病人的圍術期護理[J].護理研究,2013,27(5):1499~1500.
[6]汪東,方平.鼻內鏡手術治療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的臨床研究[J].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49(3):405~406.
[7]楊靜,邊志剛,于渤,等.血漿1,3-β-D葡聚糖檢測對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診斷的臨床醫(yī)藥[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3,27(11):565~566.
[8]Chien-Yuan Chen,Wang-Huei Sheng,Aristine Cheng,et al.Invasive fungal sinusitis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malignancy:15 years experience in a single university hospital in Taiwan[J].BMC Infectious Diseases,2011,voll.11.
[9]徐暉,劉鵬.真菌球型鼻竇炎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4,20(13):2414~2416.
[10]王承華,甘忠,何金水,等.鼻源性頭暈臨床治療觀察[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3,11(8):1175~1176.
[11]王海瑞,趙俊亭,劉偉杰,等.經鼻內鏡手術在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探討[J].河北醫(yī)學,2014,20(2):264~266.
[12]石紅纓.鼻內窺鏡手術治療非侵襲性鼻竇真菌病術后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z2):91.
[13]Challa S,Uppin S G,Hanumanthu S,et al.Fungal rhinosinusitis: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from South India[J].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2010,267(17):1239~1245.
[14]朱磊,馬政旺.鼻內鏡手術治療老年慢性鼻竇炎的臨床療效及臨床分型分期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8):4439~4441.
B
10.3969/j.issn.1006-6233.2015.04.041
1006-6233(2015)04-0640-03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衛(wèi)生系統(tǒng)重點學科群建設,(編號:PWZxq2014-09)
**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