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茹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6醫(yī)院特診科, 河北 承德 067000)
B超引導下肺穿刺活檢診斷肺周圍病灶的臨床價值分析
楊靜茹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6醫(yī)院特診科, 河北 承德 067000)
目的:為了進一步尋求最佳的肺部周圍病灶的檢測,對比和研究B超引導下行肺穿刺活檢的價值和意義。方法:抽取120例肺周圍病灶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jù)隨機雙盲對照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的患者通過CT引導下行肺周圍病灶穿刺活檢術進行檢查,而觀察組患者則通過B超引導下行肺周圍病灶穿刺活檢取術進行檢查,對比在不同的影像設備的引導肺穿刺活檢術的成功率和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的差異。結果:經(jīng)過對研究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肺穿刺活檢術均達到100%的穿刺成功率,而且兩種不同的引導方法最終活檢確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6(10.00%)和觀察組相比明顯升高2(3.33%),且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肺周圍病灶無論是B超引導還是CT引導進行穿刺活檢取病理,都具有很高的成功率,但是應該準確兩種方法的適應癥和禁忌癥,B超引導和CT引導相比更加方便、簡單,易被患者及家屬接受,值得推廣和使用。
超 聲; 肺周圍病灶; 穿刺活檢; CT; 臨床診斷; 漏 診
近年來臨床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我國體檢中發(fā)現(xiàn)肺周圍病灶患者的檢出率呈明顯上升的趨勢,其中有相當大一部分患者腫塊的性質為惡性,目前肺癌已成為威脅我國公民健康的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1]。因此早期對肺周圍病灶性質的判定將直接決定患者未來的治療方向及患者未來的生命健康。目前診斷肺周圍病灶的檢查方法很多,包括X線及CT等,已經(jīng)在臨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為臨床診斷提供了一定的診斷價值。近年來B超已逐步應用到對肺周圍病灶的檢查過程中。B超作為一種無創(chuàng)的檢查方法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受到廣大患者的歡迎[2]。我院對120例肺周圍病灶的患者分別采取B超和CT引導行肺穿刺活檢取病理,在工作中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F(xiàn)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抽取120例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因肺周圍病灶而就診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jù)隨機雙盲對照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年齡(45~80)歲,平均(65.5±12.5)歲;患者病灶大小為(1.0~7.8)cm,平均大小為(2.7±0.8)cm;病變部位:左側肺部患者65例,右側肺部患者45例;雙側肺部患者10例。入組的患者均給予CT檢測并明確病灶的存在,但是經(jīng)其他相關檢測(痰查腫瘤細胞、痰培養(yǎng)抗酸桿菌及支氣管鏡活檢)均不能確定病灶的具體性質;所有患者完善相關輔助檢測排除肺穿刺活檢禁忌癥。入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提示P>0. 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在患者明確此次檢查必要性和安全性前提下,完善心電圖、血凝等基本檢查項目并排除操作禁忌癥。對照組的具體操作為:通過CT資料明確穿刺的合適體位并選取最佳的穿刺點。對病灶按照3mm每層進行掃描并選取病灶的最大層面作為進針平面,根據(jù)掃描的圖像選取合適的進針點和進針角度。局部皮膚常規(guī)進行消毒和局麻,應用18~21G的半自動切割式活檢針進行操作,按照事先選好的進針角度、進針方向及深度進行操作,取活檢前再次掃描確定活檢針在合適的位置,如無誤可進行活檢。而觀察組患者在B超的引導下進行肺穿刺活檢,具體為:應用B超確定進針的方向、角度和深度,同樣采取8~21G的半自動切割式活檢針進行操作,給予局部皮膚消毒和麻醉,根據(jù)測量的方向、角度和深度插入活檢針,確定活檢針在合適的位置時進行活檢取材。將得到的活檢組織放入75%乙醇溶液中保存并送病理。
1.3 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病理結果對比分析:經(jīng)過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觀察組和對照組活檢的成功率均達到100%,而活檢確診率比較差異,χ2=0,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病理結果對比分析
2.2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并發(fā)癥對比:經(jīng)過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對照組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6(10.00%)和觀察組相比明顯升高2(3.33%),且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313,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并發(fā)癥對比分析
肺穿刺活檢肺部病灶具有操作簡單、方便、損失小的優(yōu)點,而且大量臨床實踐證明肺穿刺活檢對肺周圍病灶操作的成功率極高[3]。但是肺穿刺活檢也有其禁忌癥,主要包括血凝障礙、重度低氧血癥、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肺動脈高壓及嚴重的肺氣腫等,對于雙肺都要病灶的患者,嚴禁進行雙肺穿刺活檢[4,5]。B超和CT屬于臨床進行穿刺活檢常用的引導方法。B超引導具有花費低、設備簡單、調整穿刺角度方便的優(yōu)點,臨床上主要的用于那些病灶比較大而且位于肺臟外周的病變。對于病變較小的病灶,B超引導可能造成定位偏差甚至增加操作的風險[6,7]。目前大家公認為對于病灶直徑超過3cm及直徑小于3cm但位于肺臟外壁的病變可采取B超引導行肺穿刺活檢。由于B超檢查在床邊即可進行,因此不需要特定的場所,也免去了患者遭受射線照射的傷害,而且B超引導花費很低,容易被患者及家屬所接受。B超對于肺臟周圍的血管和臟器都能夠清晰的顯示,這樣對于靠近胸壁的病灶也可以采取B超引導,極大的降低了操作的盲目性和預防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幾率[8,9]。CT引導的肺穿刺活檢較B超相比對病灶的要求比較松,一般5MM以上的病灶均可以進行穿刺。CT引導的過程中可以清楚的顯示病灶周圍的血管、神經(jīng)及重要臟器,這樣有利于醫(yī)師選擇最好的穿刺點和穿刺路徑,有效的預防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無論采取哪種引導方法,能否選擇最佳的穿刺位置和進針路線是整個操作過程能夠成功的關鍵[10]。此次研究顯示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肺穿刺活檢術均達到100%的穿刺成功率,而且兩種不同的引導方法最終活檢確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兩組方法引導上都準確無誤,之間沒有區(qū)別。此次研究中對照組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6 (10.00%)和觀察組相比明顯升高2(3.33%),且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發(fā)生氣胸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穿刺針過粗,且病變的位置靠近內側、反復多次穿刺造成,而出血主要是由于穿刺時傷及小的血管或胸膜造成,及時給予合理有效的處理都能緩解。雖然B超和CT引導穿刺成功率沒有差異,但是B超損失小、操作簡單方便,更值得臨床推廣和使用。
[1]Lucianol C,F(xiàn)rancesco A,Giovanni V,et a1.Clinical study of B 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needle biopsy in the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s[J].Journal of Clinical Pulmonary Medicine,2014,19(5):874~876.
[2]徐玲,徐小峰,陳文萍,等.CT引導下經(jīng)皮肺穿刺367例臨床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9):1242~1243.
[3]趙云,姜東亮,鐘濤,等.198例經(jīng)皮肺穿刺活檢術結果及影響因素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0,50(31):90~91.
[4]辛紅梅,仇紅.CT引導下經(jīng)皮肺穿刺活檢術在肺腫瘤定性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10):104~106.
[5]陳澤芬,陳紹會.經(jīng)皮肺穿刺活檢術并發(fā)癥觀察及護理干預[J].重慶醫(yī)學,2010,39(10):1318~1319.
[6]春梅,徐從景.經(jīng)皮肺穿刺介入治療肺結核空洞的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11):1569~1570.
[7]許云峰.超聲引導經(jīng)皮肺穿刺在胸膜及肺周圍病變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0,18(12):2382~2384.
[8]彭毅斌,羅紅輝,張倩云,等.B超引導下經(jīng)皮肺穿刺45例臨床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9):1339.
[9]魏煒,艾紅,阮驪韜,等.超聲引導下經(jīng)皮肺穿刺活檢術診斷邊緣性肺病變[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1,08 (2):129~131.
[10]蔡志鋼.超聲引導下經(jīng)皮肺穿刺活檢術對肺隱球菌病的診斷價值[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4):436~437.
B
10.3969/j.issn.1006-6233.2015.04.027
1006-6233(2015)04-06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