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傳統(tǒng)與現代二元教育對現代史學大師成長的影響——以陳寅恪與傅斯年為例

        2015-03-17 23:33:00張輝

        傳統(tǒng)與現代二元教育對現代史學大師成長的影響——以陳寅恪與傅斯年為例

        張輝

        (安徽大學 歷史系,合肥230039)

        摘要:史學大師陳寅恪和傅斯年分別生長于傳統(tǒng)文化發(fā)達的湖南長沙和山東聊城,從小就受到書香門第的家風熏染,接受了較為嚴厲的傳統(tǒng)教育,青少年時期又接受了系統(tǒng)的新式教育,且有較長時間的留學經歷,沐浴歐風美雨,回國后普被西學。傳統(tǒng)教育和現代教育在他們身上打下了深刻的印跡,文章欲通過二人所接受的教育對其成功的影響,說明這種二元教育在現代史學大師的成長過程中所發(fā)揮的具體作用。

        關鍵詞:陳寅??;傅斯年;史學大師;傳統(tǒng)教育;現代教育

        作者簡介:張輝(1987-),男,安徽亳州人,碩士生。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志碼:A

        收稿日期:2015-01-26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

        Effect of Conventional and New-fashioned Education on the Growth of the Masters of Modern Historiography: A Case Study of Chen Yinke and Fu Sinian

        ZHANG Hui

        (Department of History,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39, China)

        Abstract:Chen Yinke and Fu Sinian, the masters of historiography, were grown up in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and Liaoche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respectively, where the conventional culture was highly developed. They were influenced by the scholarly family environment and accepted the severe conventional education at an early age. They both accepted systematic new-fashioned education for a long time when they studied abroad in their teens, directly witnessing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and then returning to China to propagate it. The conventional education and new-fashioned education both made deep impression on them.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ir education experience, the effect of the dual education on the growth of the masters of modern historiography is discussed.

        Key words:Chen Yinke; Fu Sinian; master of historiography; conventional education; new-fashioned education

        中國近現代史上,特別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涌現出了眾多文化名人,他們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史學界更是人才輩出,如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錢穆、傅斯年等等。這種歷史文化現象的出現,是與其生活的區(qū)域文化傳統(tǒng)密不可分的,如出生于湖南長沙的陳寅恪和山東聊城的傅斯年便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們是中國“新考據派”和“史料學派”的代表人物,都是學貫中西的史學大師,主張將西方的科學方法運用于中國,實現史學的現代化。他們的學術及其教育活動深刻地影響了后世學仁。傳統(tǒng)教育和現代教育在他們身上打下了深深的印跡,深刻地影響著他們的言行。本文欲通過二人所接受的這種二元教育,更好地理解其在現代史學大師的成長過程中所發(fā)揮的具體作用。

        一、陳寅恪和傅斯年接受的傳統(tǒng)教育

        陳寅恪和傅斯年分別生長在傳統(tǒng)文化發(fā)達的湖南長沙和山東聊城。長沙自古以來就是湖南政治文化中心,是楚文化和湖湘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天下第一書院——岳麓書院,就坐落于此,培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文化名人,如金岳霖、李澤厚等。聊城自春秋戰(zhàn)國時起就是北方重鎮(zhèn),為兵家必爭之地,自元代開會通河后,遂變?yōu)榻洕幕行?,素有“江北一都會”之稱,明清兩代,一直為山東西部三大商埠之一。在此亦孕育了不少風云人物,如伊尹、孫臏、季羨林、孔繁森等。出生于書香門第的家庭,對于他們的啟蒙教育和接受傳統(tǒng)教育都非常有利。

        1890年,陳寅恪生于湖南長沙,祖母因其生于寅時,又排行為恪,故取名陳寅恪。祖父陳寶箴,有才氣、有文名,曾任湖南巡撫,主政維新變革,曾國藩贊其為海內奇士[1]70;父陳三立,號散原,人稱散原老人,為晚清四大詞人之一,“其作至辛丑以后,尤有不可一世之慨,源雖出于魯直,而莽蒼排弄之意態(tài),卓然大家?!盵2]1陳母俞明詩擅長寫詩和鼓琴;兄陳衡恪是民初享譽海內外的大畫家,尤以與齊白石的相互影響、相互成長為藝壇佳話;其他兄弟姐妹亦在各自領域取得不俗的成績。

        1896年,傅斯年生于山東聊城,七世祖傅以漸為清朝第一位狀元,官至尚書兼太子太保,傅家從此成為魯西的名門望族,澤被后世。祖父傅淦少負才名,博通經史,為拔貢但未入仕,“是一個杰出的武術師和文士”[3]14。父傅旭安,自幼勤學好問,曾鄉(xiāng)試中舉也未入仕,后出任龍山書院山長,以教書育人為業(yè)。他39歲去世,那時傅斯年僅9歲,弟弟剛出生7個月,故主要由其祖父擔負他早期啟蒙教育的職責。所以傅斯年和弟弟對祖父的教誨甚是感激,曾說道:“祖父生前所教我們兄弟的,凈是忠孝節(jié)義,從未灌輸不潔不正的思想。我兄弟得有今日,都是祖父所賜?!盵4]

        成長于這樣的書香門第之中,加上兩人聰穎好學,因此被家庭寄予厚望,這使他們從小便受到嚴格教育。陳寅恪6歲時,家人即聘當地名師周印昆為塾師,教他們兄弟讀書,至9歲時隨家人離湘返南昌;13歲時隨兄衡恪留學日本,后又考取官費留日;17歲時回國養(yǎng)病,次年考入上海復旦公學。陳寅恪不僅接受嚴格的教育,而且讀書非??炭?。據好友兼姻親的俞大維回憶:他們那一代讀書人,不過能背誦《四書》、《詩經》、《左傳》等書,而陳寅恪對十三經不但大部分能背誦,而且對每字必求正解[5]11。他的侄子陳封雄也回憶:“祖父藏書很豐富,六叔(即陳寅恪)在他十幾歲時及后來自日本回國期間,終日埋頭于浩如煙海的古籍及佛書等等,無不瀏覽?!盵6]438

        嚴厲的祖父在傅斯年3、4歲時即教其讀書寫字,教授《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在其5歲時便被送到當地名師孫達宸的塾館就讀,放學后祖父在家督導課業(yè)。11歲時,傅斯年便讀完十三經,且多半能背誦。他后來回憶認為:對一個人的教育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時期是童年,尤其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3]16。12歲時,他在父親的學生候延塽的資助下到天津求學,并考取了天津府立中學;17歲時,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預科,主要學習經學、詞章等傳統(tǒng)國學;三年后又升入本科國文門,得到樸學大師劉師培、黃侃和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胡適的重視與提拔。胡適稱贊道:“他的學業(yè)根基比我深厚,讀的中國古書比我多,但他寫信給我總自稱‘學生’,三十年如一日?!盵7]394

        兩相比較,可以看出他們小時候的教育環(huán)境都比較自由寬松,這對他們的學術成長是十分有益的。陳寅恪深厚的家學淵源是其能獲得相對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的有利因素。他的父、祖都是當時的文化名人,時與他人唱和應答,其父70歲生日時“遠近以詩來賀者,輝溢庭戶”[8]。雖然他們后來均被革職,“然以吏能廉潔及氣節(jié)文章頗負重名于當代”[9]167。尤其是與郭嵩燾、梁啟超、黃遵憲等思想意識超前者的往來與還,不會不對幼小的陳寅恪產生影響。由于受他們的影響,陳寅恪從小便閱讀古詩詞,尤喜元白、李杜的詩,所以終生喜愛讀詩、寫詩。再加上家中藏書豐富,不僅有文史類也有醫(yī)學類,其父祖三代中醫(yī),“寅恪少時亦嘗瀏覽吾國醫(yī)學古籍,知中醫(yī)之理論方藥”[9]168并回憶道:在家讀過《易堂九子集》、《宋賢涑水記聞》及《老學庵筆記》等書[9]162-165。

        傅斯年也有相對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這一方面得益于長輩的影響,如祖父雖然對其學習督促甚嚴,但嚴中有愛,在完成作業(yè)后時常帶他出去散步游玩,放松身心。在其后來寫的《老頭子與小孩子》一詩中,通過美麗的鄉(xiāng)村風光表達了與祖父在一起的愉悅心情,并說道:“這是十五年前的經歷,現在想起,恰似夢景一般。”[10]180。侯延塽雖是清末進士,但后來接受了資產階級思想。他不僅資助傅斯年到天津上學,而且在教育上十分關心他,時常寫信傳授和督促他學習新知識。另一方面他深受同輩的影響,如顧頡剛、羅家倫等。由于那時西方思想猶如潮水一般涌來,這種新思想大大吸引了他們,“辦《新潮》前后,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嗜好就是看外國書,所以每人每月都向日本丸善株式會社買幾本新書?!盵11]6

        二、陳寅恪接受的現代教育

        傳統(tǒng)教育在他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跡,現代教育也深刻地影響著他們。1925年,陳寅恪結束十幾年的留學生涯,接受清華國學院的任教邀請,由德歸國,但以家事請假一年,次年到任。1926年冬,傅斯年亦結束近7年的留學生涯,由德歸國,受聘于中山大學,年底赴任。因此,本文暫以他們1926年回國任教前所接受的新教育以及活動為考察范圍。

        陳寅恪接觸新思想啟蒙大體在1897年左右,其祖父在湘推行新政前后。那時陳寶箴主政湖南,倡言新政,教育方面設時務學堂,教授西學知識,宣傳維新思想。一時風生水起、開風氣之先,影響甚大,甚至有些外國人把湖南比作日本幕末時期的薩摩和長州[1]75。在這種空氣下,陳寅恪難免不受其影響而接觸到新思想。再加上家中藏書豐富,可以自由閱讀;家學開明、鼓勵學習西學,父祖除設私塾外,還在家辦新式學堂,教授數學、音樂、英文、繪畫等西式課程,而且其父鼓勵子女留學:陳寅恪及其兄弟中除方恪外均留過學;長兄衡恪就讀于上海法國教會學校,亦給其傳播了不少新思想。至1902年出國留學前,他已經接觸了大量的西學知識。

        此外,陳寅恪所讀的一些傳統(tǒng)典籍對他解讀西方思想及以后的學術道路也產生了深刻影響。一是清代乾嘉考據學派的思想方法。他曾對考據學下很大功夫,非常推崇乾嘉巨子錢大昕,在深入研讀后贊許錢大昕的《二十二史考異》,而不看好王鳴盛的《十七史商榷》[6]33。后來他學習西洋語文考證學派,合中西考證于一爐而融會貫通,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二是中國傳統(tǒng)的哲學。他讀了許多中國古典哲學書籍,尤喜《莊子》、《荀子》,并利用邏輯與形象的雙重思維去闡發(fā)義理,善于在紛繁交錯的歷史現象中,找出歷史事件的關鍵。所以他日后能注意到蘭克擇取黑格爾的“史”、“哲”合一說,即從歷史研究中去了解“經典”、從史實中求史識。他認為“史”“哲”是相通的,正如在《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冊審查報告》中所言:“對于古人之學說,應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筆……所謂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體會古人之苦心孤詣?!盵12]279三是中國古代詩歌。他因病在家療養(yǎng)期間,在家閱讀了《古詩選》、陶淵明、李杜、元白等人的詩作。他不僅把詩當成文學作品,而且把它看作史料,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開創(chuàng)了系統(tǒng)的“以史證詩”的方法,寫出了像《元白詩箋證稿》、《錢柳因緣詩釋證稿》(后易名為《柳如是別傳》)等令人耳目一新之作,以啟來者。

        自1902年陳寅恪隨長兄留學日本起,他便開始了近20年的留學生涯,這期間更是直接親歷了歐風美雨。其經歷如下:

        13-14歲 (1902年-1903年): 日本,新文學院中學;

        15-16歲 (1904年10月-1905年): 日本,新文學院中學

        2l-22歲 (1910年-1911年秋): 德國,柏林大學;

        22-23歲 (1911年秋-1912年): 瑞士,蘇黎世大學;

        23-25歲 (1912年末-1914年): 法國,巴黎大學;

        29-32歲 (1918年冬-1921年): 美國,哈佛大學;

        32-36歲 (1921年-1925年): 德國,柏林大學研究院。

        由此可知其留學之國有五,其中以德國兩次累計達五年為最長,于日本逗留時間最短。留學期間,他主要埋頭于學習,為中國留學生中一讀書的種子[11]21。他強調“讀書須先識字”,所以特別重視語言、文字的學習。在哈佛時,曾隨藍門(Lanman)教授學習梵文和巴利文。在柏林隨魯斗(Henrich Laeders)繼續(xù)研究梵文和巴利文,從弗蘭克(Herman Franke)學習藏學,且游于繆勒(F.W.K.Muller)之門學習希臘文。此外,他還旁聽和自學了其他語言,最終成為一個通曉梵文、巴利文、滿文、蒙文、藏文、古波斯文、西夏文、突厥文、拉丁文、馬扎爾文、希臘文、英法德俄日等語言的大師,所以他可以直接閱讀各類別人無法觸碰的史料,“其學問近三百年一人而已”[6]89。季羨林在整理陳寅恪留德的筆記本時,發(fā)現了用不同文字記錄的文本,可資說明其掌握、運用各種語言的憑證。雖然后來官費停寄、經濟拮據、條件艱苦,但他仍堅持不輟、刻苦學習,“因髫齡嗜書,無書不觀,夜以繼日……而有時閱讀竟至通宵達旦?!盵13]50即使成為清華國學院導師后,他仍堅持伏案讀書且每周不分寒暑都進城到東交民巷找一位叫鋼和泰的外籍教師研討梵文[6]412。這些經歷都深刻的影響了其以后的治學,尤其是蘭克客觀主義史學和德國歷史語文考證學派。他融合了中國乾嘉學派、貫通中西,終成為與傅斯年并駕齊驅的“史料學派”的舵手,但“其作風或許更能代表史料派的宗旨”[14]227。其掌握史料的豐富程度令人望塵莫及,郭沫若便號召史學家要在史料方面超越他[15]15。其博學多識得到了學界同仁的盛贊,好友吳宓贊其為全中國最博學之人,“宓于民國八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得識陳寅恪。當時即驚其博學,而服其卓識,馳書國內諸友謂:‘合中西新舊各種學問而統(tǒng)論之,吾必以寅恪為全中國最博學之人’。今時閱十五、六載,行歷三洲,廣交當世之士,吾仍堅持此言,且喜眾之同于吾言?!盵16]196

        三、傅斯年接受的現代教育

        相比而言,傅斯年接受新式教育的時間雖沒有陳寅恪長,但他所受新教育更為系統(tǒng),既有較系統(tǒng)的中學教育,也有留學英德的高等教育。1908年冬,12歲的傅斯年隨侯延塽到天津求學,開始接受新教育。到達后先復習功課,次年春考入天津府立中學,由于學校宿舍未修好暫住于侯延塽的好朋友——《大公報》經理英斂之家中。傅斯年在天津接受了比較系統(tǒng)的新式教育,除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學科外,還初步接觸到英語。此外,他還有機會閱讀在家鄉(xiāng)無法接觸到的書籍和報紙雜志。據英斂之的兒子英千里回憶:“他每天下了學除溫習功課外,就陪著先父談論一些中外時局或經史文章?!盵17]801913年夏天,傅斯年從府立中學畢業(yè),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北大預科,三年后又升入本科國文門,直至1919年畢業(yè)出國止,他已對西學有比較深入的認識,被譽為“黃河沿岸的第一才子”[18]2、“孔子以后第一人”[17]80。

        在北京,傅斯年更是接觸到大量的新思想。當時北大由蔡元培主掌,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所以在那里既有致力于國學研究的章氏弟子劉師培、錢玄同等人,也有留學歸來、教受西方科學知識的胡適、魯迅兄弟等人。傅斯年剛開始是信奉章門學說的,但由于受到新思想的影響,最終成為“適之門下大弟子”[19]143。當時深受杜威實證主義影響的胡適剛留美歸國,在北大教授中國哲學史。胡適不僅提倡科學方法、新文學、白話文等,而且由于自身學貫中西,這深深地吸引了傅斯年。他聽了胡適的哲學課后,非常信服且常去胡家請教、探討,“自受業(yè)于胡適,時往請益,更喜閱讀西洋書籍,常節(jié)衣縮食請日本丸善株式會社郵購寄來……后發(fā)現太炎學說缺弊所在,乃毫不猶豫立即沖出樊籠,投身‘文學革命’陣營?!盵20]216當時,雖然傅斯年文言文也寫得很好,但由于受胡適的啟發(fā)引導,便毅然投身于“文學革命”的陣營,用白話文發(fā)表了一系列文章,而且以后的文章均用白話文寫成。此外,章士釗講授的邏輯學影響了他日后赴英學習弗洛伊德派心理學;劉復和周樹人講授的《歐洲文學史》和《中國小說史》,則開啟了他對語言的興趣,這成為他留德學習語言學和提倡歷史語言學研究的先聲;受陳獨秀《新青年》的影響,傅斯年還創(chuàng)辦了《新潮》雜志[3]27。

        毫無疑問,傅斯年在北大的6年不僅得到了系統(tǒng)而扎實的學習,而且接受了新思想、新知識,這為其留學英法也奠定了基礎。1919年6月,傅斯年完成了北大本科學業(yè),這年夏天他參加了山東省官費留學考試,雖歷經波折,但最終被錄取。次年初赴英,開始了近七年的留學生涯,直至1926年冬回國。

        傅斯年是帶著強烈的求知欲、為求得“真學問”而留學的,他說道:“我向來胸中的問題多、答案少……所以使得我求學的饑,饑得要死?!盵21]375他入倫敦大學研究院,師從史培曼教授學習實驗心理學,同時還選修本科的課程,如化學、物理學、數學、醫(yī)學等,他在給胡適的信中講道:“近中溫習化學、物理學、數學等,興味很濃……此后學心理學大約偏于生物學一派與講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之一派?!盵22]106此外他還廣泛涉獵英國的文史哲等學科,同小說家、社會評論家威爾斯相熟并曾幫助他編寫《世界史綱》中的中國古史部分。1923年夏,傅斯年基于各種原因的考慮離倫敦赴柏林,與好友陳寅恪、俞大維、何思源等人相聚。來自中國各地的優(yōu)秀學子齊聚柏林,都備加努力學習,“孟真是好強好勝的人,這種空氣自然更刺激他博學好問的精神”[11]9。傅斯年在柏林大學主要選學了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關的課和比較歷史語言學,并閱讀了相關書籍。他還研讀了統(tǒng)計學中關于或然率的書籍和實證主義者馬赫與皮爾森的著作,如《感覺的分析》、《力學》等。此外,他還利用閑暇時間廣泛地聽取了包括人類學、梵文、邏輯、醫(yī)學等課程,如饑似渴地求知。這其中對他日后影響最大的當屬蘭克實證主義史學。蘭克實證主義史學誕生于19世紀的德國,并統(tǒng)治德國乃至西方史學界近一個世紀,至20世紀初其余波仍在。傅斯年的名言——“史學就是史料學”,便是對蘭克極其重視史料的發(fā)展,強調追求一種客觀、科學、嚴密的史學,因此他被譽為“中國的蘭克”、“史料學派”的代表和舵手。受此影響,傅斯年成立了中國近代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歷史研究機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簡稱史語所),并多次強調史料的重要性,宣稱“乃純就史料以探史實也”[23]11。其一生致力于史學研究,終成一代史學大師,杜維運對傅斯年高度評價道:“自晚清迄今百年間的新史學,其創(chuàng)獲輝煌成績者,不是梁啟超、何炳松所倡導的新史學,而是傅孟真先生所實際領導的新史學?!盵24]

        四、傳統(tǒng)教育對陳寅恪和傅斯年的影響

        通過上面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出現代教育對陳寅恪和傅斯年成為史學大師的具體作用。然而,不應忽視的是傳統(tǒng)教育對他們的影響同樣是巨大的。下面筆者將探討傳統(tǒng)教育對他們“思想的兩歧性”及對他們解讀中西文化的影響。

        這里所說的“思想的兩歧性”,是指他們同時展現出了對西方現代文化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推崇和批判交加的矛盾心理,實際上他們是融現代與傳統(tǒng)于一身的人物。傅斯年本身尤其說明了這一點,他曾反復主張中國應當全盤西化,儒家經典如六經、三史應當被燒掉,《爾雅》、《說文》應當用來糊窗戶[10]163。但他又強調:“我們的思想新信仰新,在思想方面完全是西洋化了;但在安身立命之處,我們仍舊是傳統(tǒng)的中國人。”[25]404海外華裔中國思想史研究專家張灝說,“五四”以來的中國思想界和思想家存在著思想兩歧性,即同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中既有傳統(tǒng)的思想,又有與之對立或相反的現代思想,或是兩種不同的現代思想[26]。陳寅恪和傅斯年雖然不被認為是“五四”時代的思想家,但是作為“五四”時代的洗禮者,他們的思想趨向中也有古今和中西的對立發(fā)展趨勢。如關于個人主義與群體意識的雙重傾向,陳寅恪雖然強調“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也承認群體力量之功效,所以他對任史語所歷史組組長一職并沒有推脫。傅斯年雖然倡言是自由主義者,提倡個人主義,但他亦重視集體意識,所以創(chuàng)辦史語所合眾人力量研究歷史。他強調僅僅依靠個人的孤立研究,已經難以完全勝任了,“如古跡之系統(tǒng)調查,鄉(xiāng)人著作之搜集等,非群力不能為功”[27]92。

        陳寅恪和傅斯年的家庭教育及其早年生活的文化環(huán)境,對于其形成“思想的兩歧性”具有密切的聯系。正像李澤厚所說:“真正的傳統(tǒng)是已經積淀在人們的行為模式、思想方法、情感態(tài)度中的文化心理結構……不是你想扔掉就能扔掉、想保存就能保存的?!盵28]45-46因此這些批判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戰(zhàn)士卻又仍然承續(xù)著關心國計民生的儒學傳統(tǒng)。雖然他們都堅持學者應該專注于研究,不應受政治等因素的影響,但他們始終堅持民族氣節(jié),踐行一個知識分子對社會的責任,尤其是國難當頭之時。陳寅恪父、祖不但傳輸忠義愛國之思想,而且是身體力行的踐行者。陳寶箴目睹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滿腔悲憤、拍桌號啕??箲?zhàn)爆發(fā),日人入城,陳三立“憂憤不食而死”[30]112。受此耳濡目染,陳寅恪在香港淪陷時,即使在饑餓中度日也絕不接受敵人的饋贈,而且他歷盡千難萬險從香港輾轉到內地,與祖國共存亡,并言:“古今中外,做學問的是不可能完全脫離政治的?!盵13]52在這方面傅斯年尤甚,如領導五四愛國學生游行,抗議政府賣國行為;組織編寫《東北史綱》駁斥日本學者宣稱的東北非我國領土;批評時政,促使政府改革和腐敗的孔、宋兩部長的倒臺等。他自謂:“我本以不滿于政治社會,又看不出好路線之故,而思進入學問,偏又不能忘此生民,于是在此門里門外跑去跑來,至于咆哮。”[30]545

        由于兩人對新式教育的認知和解讀不同,他們雖然主張改造中國傳統(tǒng),但對于如何改造又有所不同。陳寅恪努力發(fā)掘中國傳統(tǒng)與西方現代文化相一致的東西,主張走“傳統(tǒng)文化”和“全盤西化”以外的第三途徑,這是由于其深厚的舊學根底和近20年的留學經歷所使然的。雖然他宣稱“思想囿于咸豐同治之世”,但他更重視中西之學的調和,主張“其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統(tǒng),有所創(chuàng)獲者,必須一方面吸收輸入外來之學說,一方面不忘本來民族之地位。此兩種相反而適相成之態(tài)度……乃二千年吾民族與他民族思想接觸史之所詔示者也?!盵12]284-285在這方面,傅斯年則顯得更加激進,起先主張全盤西化,并斷言:應該摧毀中國傳統(tǒng)文學,然后建立新的人的文學,用西方的寫作模式進行中文寫作[10]135。但他后來的思想有所轉變,進而實事求是的看待,如他在《性命古訓辨證》中認為程朱道德哲學有其合理性并值得尊重。并感嘆:由于我國幾千年的歷史傳統(tǒng),我們雖可說知道新思想,但并不是徹底的把新思想代替舊思想的人[10]300。

        從上面的考察可以看出,受到傳統(tǒng)與現代這兩種不同教育方式的熏陶,對于現代史學大師陳寅恪和傅斯年的成長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缺一不可的。尤其不應忽視的是,傳統(tǒng)教育對其成長為史學大師的雙重作用,應實事求是地考察和看待傳統(tǒng)教育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三立.散原精舍文集[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88.

        [1]陳三立.散原精舍詩[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3]王汎森.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M].北京:三聯出版社,2012.

        [4]傅樂成.傅孟真先生的先世[J].臺北:傳記文學,1976,(1):3-12.

        [5]錢文忠.陳寅恪印象[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

        [6]張杰,楊燕麗.追憶陳寅恪[M].北京: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

        [7]胡適.胡適書信選[M].耿志云、宋廣波編,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8]曾克耑.陳散原其人其詩其字[J].香港:大人,1971,(10):19-22.

        [9]陳寅恪.寒柳堂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0]傅斯年.傅斯年全集:卷一[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11]王為松.傅斯年印象[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8.

        [12]陳寅恪.金明館叢稿二編[M].北京:三聯出版社,2001.

        [13]王鐘翰.紀念陳寅恪教授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陳寅恪先生雜記[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89.

        [14]許冠三.新史學九十年[M].長沙:岳麓書社,2003.

        [15]郭沫若.文史論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6]吳宓.吳宓詩話[M].北京:商務印刷館,2007.

        [17]王富仁.諤諤之士——名人筆下的傅斯年,傅斯年筆下的名人[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9:6-19.

        [18]李玉.傅斯年[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1.

        [19]錢穆.八十憶雙親·師友雜記[M].長沙:岳麓書社,1987.

        [20]吳相湘.民國百人傳[M].臺北:臺灣傳記文學社,1979.

        [21]傅斯年.傅斯年全集:卷五[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22]胡適.胡適往來書信選:上[M].香港:中華書局,1987.

        [23]傅斯年.傅斯年全集:卷三[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24]杜維運.傅孟真與中國新史學[J].臺北:當代,1995,(116).

        [25]胡適.胡適日記全編:卷五[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26]張灝.重訪五四——論“五四”思想的兩歧性[J].廣州:開放時代,1999,(2).

        [27]傅斯年.傅斯年全集:卷七[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28]李澤厚.中國現代思想史論[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87.

        [29]蔣天樞.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30]胡適.胡適往來書信選:中[M].香港:中華書局,1983.

        優(yōu)秀青年人才支持計劃

        精品国产自产久久久| 女优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中国老太婆bb无套内射| 亚洲国产精品特色大片观看完整版| 国产亚洲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日本成年少妇人妻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少妇| 中文www新版资源在线| 91免费永久国产在线观看| 91国产自拍视频在线| 91日韩东京热中文字幕| 天天爽天天爽夜夜爽毛片| 久久青青热| av免费看网站在线观看| 极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香港三级午夜理论三级|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 91l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天堂资源www在线| 男人的av天堂狠狠操| 一本久道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v欧美v国产v在线观看| 久久av高潮av喷水av无码| 精品亚洲av一区二区| 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蜜桃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无码国产18禁| 亚洲高清国产一区二区| 女人被男人躁得好爽免费视频| 秋霞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看一区二区日本视频免费| 亚洲综合成人婷婷五月网址|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看| 一本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精品|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av一区二区麻豆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