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劉誠龍
左和右,有啥講究?
文_劉誠龍
讀史書,讀古詩,常見的是豪右。《后漢書·明帝紀(jì)》:“濱渠下田,賦與貧人,無令豪右得固其利”;唐劉禹錫《訊甿》:“其佐嘗宰京邑也,能誅鋤豪右”;《明史·毛吉傳》:“痛抑豪右,民大悅”。豪右這詞,在古籍里出現(xiàn)的頻率是很高的。何為豪右?有李賢曾注:“豪右,大家也?!惫盼慕褡g:豪右者,土豪也。
何以不稱豪左?據(jù)說西漢那會(huì),以右為尊,西漢人的右尊左卑概念還可以繼續(xù)往前溯古,《史記》里的《陳涉世家》有一段是這么寫的:“二世元年七月,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xiāng)。陳勝、吳廣皆次當(dāng)行,為屯長?!?/p>
閭,是指村頭巷尾,田間地頭;左,古今意未變,指的是方位左邊。秦始皇下令到村里征人服勞役,怎么捉人的?捉一邊而不捉另一邊,左邊的被抓了壯丁,右邊的留下來。陳勝吳廣都是居村子左邊的,所以被抓了去。他們的身份,是“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遍傋蠹词寝r(nóng)民、貧民。
政治上左右概念,是舶來品。據(jù)說起源于法國大革命時(shí)期,1791年法國制憲會(huì)議上辯論時(shí),擁護(hù)激進(jìn)革命的人恰好坐在議會(huì)左邊,而主張溫和的保守派恰好坐在主持人右邊,人們便習(xí)慣上將革命一派稱為左派,與之對立的是右派。這種左右之分,中國在兩千多年前,便已無意間分出來。豪右與閭左,陳勝確是居坐左邊的。
多少改朝換代,制度變換,沒變的是,右邊吃烙餅,左邊喝稀飯;左邊住茅屋,右邊住別墅;右邊騎高馬,左邊被人騎。
象棋格局里亦分左右兩邊,楚河漢界,沒對弈還好,對弈棋局一旦擺了陣勢,馬走日,相飛田,車橫沖直撞,炮火橫飛處,多少棋子成炮灰?兩邊更使勁地拱卒子,縱使殺成平局,丟了多少車,挨斬了多少馬?縱使一方戰(zhàn)勝了另一方,殺敵一萬,自己棋盤上往往也是所剩無幾。待休養(yǎng)生息,各自兵強(qiáng)馬壯,又起擺陣勢,昏天黑地,新一輪廝殺開始。
歷來左右之爭從未消停,難以調(diào)和。不過,這還不是問題的根本,關(guān)鍵在于一旦分了河界,難免會(huì)對弈。顧炎武不喜歡弈棋,見人擺起陣勢,他就要把棋盤掀掉,“日清月朗,奈何布此鬼陣?”我亦素不喜楚河漢界,左河右界,奈何有心無力去掀人家棋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