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四中全會在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時,以“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基本原則,提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zhí)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zhí)政”,回答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關系這個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明確了基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我國憲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取得的成果,確立了在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形成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起來,是我國法治與西方所謂“憲政”的根本區(qū)別。當前,社會轉型進入深水區(qū),法治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凸顯。從打虎拍蠅反腐敗到全面深化改革,從民生持續(xù)改善到生態(tài)文明建設,要把依法治國方略落到實處,離不開黨的領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既需要頂層設計,也需要末端治理,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至關重要。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來源:《人民日報》2014年10月27日)